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帝国当王爷-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止,或许是赵智已经从疯狂之中走了出来,也或许是心思有了其他变化,关于赵赫与赵询的试探,也是结束了,赵智有了最终的决定,全力推动赵询进位太子,并把赵赫的势力进行一定程度的打压。

    承平九年,二月初五。

    新的一次朝会。

    李勋没有参加,这样也好,因为这一次的朝会,因为太子之位的最终归属,定然会变得激烈而狂暴。

    就算是杨道嗣与赵智已经达成了协议,全力中和杨氏一族以及右相一党所有人的思想,但朝会开始之后,随着赵智下诏进封齐王赵询为太子储君,依旧还是有许许多多的大臣站了出来,反对,赞同,各派力量,争锋相对。

    但最后的结果,不可逆转,赵智、杨道嗣,乃至整个政事堂剩余的八位相国,除了三人保持沉默之外,剩余五人的意见,则是归属赵智与杨道嗣。

    自赵智继位到如今,二十四年,始终空闲的太子之位,终于是有了归属,齐王赵询。

    这一次朝会,太子之位的归属,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头。

    杨道嗣正式上言请求致仕,赵智三次挽留,最终同意了杨道嗣的致仕,当即就有大臣进言,举荐杨道嗣的六弟,杨道临接任右相一职,赵智表示同意,只待下一次朝会,三读通过,所有人都知道,杨道临的右相之位,已然是板上钉钉,只是需要走个过程罢了。

    最后,赵智以杨吕望任职勤勉,建树颇多,封爵浣阳开国县公,并职参知政事。

    赵询无疑是胜利者,终于达到了梦寐以求的目标,而杨氏一族,同样也是胜利者,右相之位,依旧牢牢的把持在杨家之中,杨吕望的地位也是进一步提升。

    而那些以前热门的人物,比如楚王,又比如翼王,在此次政治变局中,则是显得有些风轻云淡。

    青色的湖水,明媚的阳光,一艘船只,李勋躺在小莲的腿上,闭着眼,一脸的闲逸与轻松,尤敏则是在一旁看着书,江大熊靠在船干上,打着呼噜。

    京城的政局变化,李勋全部都是知道,齐王赵询终于是如愿所尝,登上了太子之位,空闲了二十多年的东宫,终于是有了它新的主人。

    李勋自然不会傻的以为,随着赵询登上太子之位,一切的一切,便是全部结束,不是,这仅仅只是开始罢了,以后的政治格局,或许会变得更加激烈,但这些,李勋并不是太关心,以后的一段时间,所有人的注意力将会集中到赵询身上,自己虽然也是其核心人物,但不是其主要目标,这就给了自己一定的空间。

    李勋现在最为关心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该如何打消赵智,让自己与赵赫职位互换的念头。

    离开武州已经小半年了,期间收到范中允六封书信,主要讲述了三件事情。

    其一,沙州都督于岩辉貌似有了异心,刚开始还好,但是随着李勋久未回返武州,范中允已经有些指挥不动他了。

    其二,西域的叛乱,依旧还在持续,且有了越发扩大的架势。

    最为重要的则是第三件事情,曾经雄踞大石西部,一个同样强大的帝国,在李勋离开两个月后,因为内乱,已经分崩离析,大石帝国如今面对两个选择,趁机望西扩展土地,要不然,这是趁着西部强敌的混乱时机,派遣更多的军队进入西域,彻底剿灭西域的叛乱,但是如此一来,大石帝国在西域的军事力量,将会空前的强大,而武州只有两万军队,到了那个时候,大石帝国或许会在起,收复陇右西部十一州的心思。

    想着武州的事情,李勋宽松的心情,顿时有些烦躁起来。

    “夫君,怎么了?”

    尤敏看到了李勋眉头的皱起,轻声询问道。

    李勋坐了起来,看着远方的湖水,叹声道:“这样的生活,还要过多久?”

    小莲也是知道李勋的心思:“夫君可是想念武州?”

    李勋沉默不语,自己终归只是一枚棋子,受人摆布,身不由己,为之奈何?

    “主公,有船驶来。”

    欧阳离从船边走了过来,轻声说道。

    “谁来了吗?”

    这个湖,也是属于李勋庄园之内,属于私人财产,若不是专门来找李勋,不能轻易进来。

    “是阮东朗。”

    阮东朗?

    李勋愣了愣,阮东朗给他的印象极为深刻,绝不像是简单的商人,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上次武州一别,如今算来,也有小半年了。

    “停船,让他过来。”

    欧阳离点了点头,应了一声,转身离开,吩咐船夫停船。

    “将军,多日不见,光彩依旧啊。”

    阮东朗上了船,见到李勋,哈哈大笑道。

    “人不能太放松,时间久了,容易懒惰。”

    李勋看着他,笑了笑,指着对面的软垫,事宜他阮东朗坐下说话。

    “武州一别,也快有半年,将军一直留置京城,却也有段时间了。”

    阮东朗在李勋对面坐下,小莲给他倒了一杯茶。

    李勋淡声道:“在武州劳累许久,趁着空闲,休息休息,也是一件好事。”

    阮东朗看了李勋一眼,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沉吟了一下,随即轻声说道:“李将军,齐王殿下进位太子,终得所愿,真乃可喜可贺。”

    李勋嘿嘿笑道:“东朗兄,你的消息倒也灵通。”

    昨天朝会刚刚定下齐王赵询的太子之位,消息还没有传开,阮东朗却是已经知道了,当然,阮东朗这个人并不简单,能够最快知道这个消息,也不算奇怪。

    李勋静静看着阮东朗,没有说话,他这个时候来找自己,定然有所图。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_title?}》,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wxi7

第三百八十八章 遽变(一)() 


    阮东朗与李勋对视许多,目光最后移开,轻声说道:“在下对太子殿下敬仰已久,不知将军可否引荐一二?”

    李勋心中一跳,一个商人,许多政治上的帮助,但不是绝对,阮东朗找上自己,竟是希望面见赵询,意图何为?

    李勋喝了口茶,淡声道:“典礼还未举行,太子之名不可轻言。”

    阮东朗呵呵一笑:“李将军太谨慎了。”

    “阮东朗,你我也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有什么话明说吧。”

    李勋放下茶杯,直言说道。

    阮东朗点了点头:“将军可知北江会?”

    北江会?这个名字,李勋还是从欧阳离那里听到。

    “我去陇右任职的途中,险遭北江会的毒手。”

    阮东朗默默说道:“那时我与将军,还未相识。”

    阮东朗的这个话,已经表明,他就是北江会的人。

    李勋说道:“你们不会无缘无故的对我出手,是谁在背后策划?”

    阮东朗轻声说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将军做的那些事情,终归是让一些人怀恨在心。”

    李勋双眼眯起,没有在多问,百花院事件,景元寺事件,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因为自己,终归还是有那么一些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李勋看向阮东朗:“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阮东朗轻笑道:“将军,要想成为朋友,首先便要坦陈相待,在下希望与将军的关系,再进一步。”

    听了阮东朗的话,李勋沉吟不语,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阮东朗如此做法,定然有他的目地,或许是赵询?

    沉思片刻,李勋默默说道:“齐王刚刚进位太子,正是谨慎的时候,对于你,他不一定会感兴趣。”

    “感不感兴趣,要见了才知道。”

    阮东朗拱手说道:“还请将军代为引荐,今日来的匆忙,也没有准备礼物,若能得逞所愿,在下定然厚礼相报。”

    李勋眼神一跳,阮东朗向来大方,他说的这个厚礼,一定不会简单,其话语之中的意思也很明白,若能见到齐王,不管成不成功,都不会亏待了他李勋。

    李勋想了想,最终点了点头。

    承平九年,元月二十,这一天,乃是太子典礼之日。

    太子的份量,绝不是什么亲王、郡王之流所能比拟的,它不仅仅是皇位第一继承者,更是一种政治身份的代表。

    太子的地位在历朝历代中仅次于皇帝,当然,这只是它的政治地位,在大家庭当中,太子的地位不如皇后,也比不上任何嫔妃,但如果成为皇帝后,地位仅不如太皇太后,皇太后,太上皇。

    太子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也就是小朝廷。

    东宫的官员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制度,还拥有一支类似于皇帝禁军的私人卫队“太子诸率”。而皇太子的妻妾也如皇帝的妃嫔一样,有正式的封号,如太子妃、良娣、孺人等。

    大晋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女性没有继承权。

    继承人的原则是:“立嫡立长”,也就是说,继承顺序是以嫡子优先、年长优先。

    嫡子正妻皇后所生之子中,最年长者为第一继承人,如没有嫡子,则由庶子非嫡所生之子中年长者为继承人。

    另一种情况是嫡子早逝,则立其子为继承人,也就是皇太孙,但这种情况,在以前的朝代,讲究兄终弟及,传兄之子、传弟之子和传嫡子,那个比较混乱的时期,这种情况常有发生,但是大晋立国四百余年,还未发生过。

    除了“立嫡立长”,还有“立子以贤”,就是说,要看诸位庶子的德行而定,最次的是皇帝“立储以爱”就是皇帝最喜欢哪个儿子,就立他为太子,这种情况在大晋有过几次,但为数不多,因为这样极易引发宫廷权利争斗,比如赵智,他便是把平宗的嫡长子太子给踩了下去,这才成功上位,但是其中的残酷争斗,一言难尽。

    另外一方面,太子和皇帝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矛盾。

    帝国需要延续,皇帝需要有继承人,但继承人的存在又会对皇权构成一定威胁。

    由于皇太子有极大权力,所以往往会和皇帝发生冲突,从而导致被废或被杀。例如平宗的太子,武宗的太子等等,过早的当上太子,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在漫长的岁月里,许多面对太多太多的挑战,但是当朝皇帝赵智,已然老迈,对于齐王来说,许多问题,就不需要去考虑了。

    就算是这样,赵智一直到最后,才是真正下定决心,推动赵询进位太子,以前,或许有其他势力的阻挡,但其中,难道就没有赵智的其他想法?

    赵智为什么会有顾虑?太子的册立与废立,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其中牵扯的人与物,太过复杂,而且,力量强大的皇太子,若是在位时间太长,很容易与在位的皇帝发生冲突,如此一来,便会发生叛逆、乃至弑君。前者如平宗太子不满平宗宠幸安贵妃,开始偏爱赵智,发东宫兵欲诛之,最终失败被废,后者如武宗之前的恒宗被太子所杀,多方势力角逐,年幼的武宗,最后捡了一个大便宜。

    另一方面,由于觊觎皇太子储位,皇帝的儿子们往往相互倾轧、甚至兵戎相见,这样的例子就更加平常了。

    通常,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皇太子过早的确定,顺利继承皇位的反而并不多见。

    不过这种情况随着皇帝权力的不断加强,皇太子的权力反之被削弱。

    但是反过来,正是由于皇太子的权力不再对皇帝构成威胁,皇帝有足够的权力来约束他的其他儿子们,所以大晋中期,有那么一段时间,皇太子顺利继位的反而比较多,不过武宗之后的三代皇帝,都是昏庸之辈,很多好的政治制度,被彻底破坏了,说到底,还是大晋的国势开始衰败,很多事情,就算皇帝,也是迫不得已。

    由于太子与皇帝关系的特殊和敏感。大臣们在办理有关事项时,不得不小心翼翼。他们既不敢违抗皇命,又不愿得罪太子。

    在赵智没有明确太子人选之前,朝堂的政治纷争呈现多样化,齐王、楚王、翼王,乃至赵智的其他儿子,都是明里暗里有着大臣支持,但是随着赵询太子之位的确定,朝堂的形势,一定会发生变化,从以前的多样,变成两级对持。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_title?}》,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wxi7

第三百八十九章 遽变(二)() 


    承平九年,二月二十五。

    喧哗的京城,已经慢慢平静下来,而赵询也正式被立为太子储君,成为东宫的主人。

    今天的朝会,李勋也是参加了。

    朝堂上的位置,往往代表了一个人的地位,往常的时候,诸位皇子与亲王,都是屈居政事堂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