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帝国当王爷-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的朝会,李勋也是参加了。

    朝堂上的位置,往往代表了一个人的地位,往常的时候,诸位皇子与亲王,都是屈居政事堂相国之下,但是赵询今天坐在最上首,距离天子赵智最近,因为他是太子,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勋站在左边中游的位置,目光时不时的看向政事堂相国下方的那几个人,赵智有六个儿子,除了幼子之外,太子赵询、楚王赵硕、翼王赵赫、衡山王赵克以及赵智第五子赵恒等五名成年皇子,都是到了现场。

    自赵询封王至今,快有十年时间,太子之争终于是有了结果,但是从翼王赵赫等人的脸上,仿佛看不出什么异样的神情,赵赫依旧是风轻云淡,当与赵询的目光偶然对视到一起的时候,赵赫反而会笑着点头打招呼,仿佛对于赵询进位太子之事,没有任何的负面情绪,反而打心底感到高兴。

    楚王赵硕则依旧是那副死样子,闭着眼,仿佛对一切都是毫不关心,而衡山王赵克,是赵智几个儿子当中,城府最浅的一个,喜怒于色,爱恨分明,赵询曾经与李勋半开玩笑的说过,赵克这种人,其实也挺可爱的,李勋知道赵询话中的意思,像赵克这种人,好对付,危险程度不高。

    比如现在,赵克看向赵询的目光,毫不掩饰的流露着敌意,此时,更是左顾右盼,目光扫视,仿佛在找着谁,当看到李勋的身影,赵克的双眼之中,顿时流露出强烈的恶意。

    李勋翻了翻白眼,收回目光,对于赵克这种人,语言上已经说不通了,现在也只能是避而远之,至于以后怎么对付他,那就是赵询的事情了。

    “兄弟,衡山王对你好像很是有些诚见。”

    张金扭过头,对着李勋说道。

    张金性格属于那种自来熟,今日上朝,见到李勋,二话不说,就是拉着站在一起。

    李勋说道:“张金,你跟我装什么蒜呢,除夕的那场宴席,发生了什么,你不会不知道吧,赵克对我的恨意,恐怕不是一点半点。”

    张金嘿嘿笑道:“兄弟,你也太直接了,他怎么说也是皇子,身份地位摆在那里,说话可要注意一些,我方才那么说,也只是给你提个醒,赵克这个人的性格非常暴躁,动辄杀人,以后见到他可要当心一些。”

    李勋又是翻了一个白眼,抬手把张金的脑袋给扭了过去,这里是朝会,四周前后都是人,有些话传了出去,很容易引起误会。

    对于张金的提醒,李勋倒也不怕,自己也不是什么平头百姓,赵克想动自己,也得掂量掂量,至少明着来是绝对不敢的。

    今天朝会,主要三件事情。

    第一,杨道嗣正式致仕,他离开之后,右相这一极为重要的职位便是空了出来,需要有人补上去,这个话题刚一开始,便有人建议李忠接任,不过李忠马上就站了出来,坚决推辞,说自己知武不知文,军事方面的事情还能勉强应付,右相则是统筹全局,非大智之人不可担当,自己做不来。

    随后又有一些人选,但都是没有通过。

    放眼满朝文武,有资格担任右相之职的,寥寥无几,右相乃是百官之首,统筹全局,很多时候,就算天子也要礼让三分,能坐上这个位置的人,需要的因素太多了,出身,能力,威望以及时运,李忠有能力,有威望,也有时运,但出身太低了,他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有人出面举荐他,李忠立即出言推辞,而且,赵智与杨道嗣已经达成协议,他退下之后,右相之位由其六弟杨道临接任。

    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但为什么还是要推选杨道临之外的人出来?道理很简单,需要顾忌到赵智的面子,至少要走一个过程,不能上来就直接任命杨道临晋职右相,难道右相之位是你们杨家私有的?

    随后,秦安明站了出来,举荐杨道临,赵智表示赞同,杨道临自然出来再三推辞,最后因赵智的态度坚决,以及得到大多数朝臣的支持,杨道临不再多说,正式接任中书令右相,吏部尚书之职。

    第二件事情,则是比较简单,皇五子赵恒,已经年满十五,未及弱冠,但是赵智依旧准备提早封其为王。

    大晋的皇子,一般都是弱冠(二十岁)之后,才会进封王爵,但也不是绝对,可以变通,比如赵询,十来岁便是受封齐王,在这个上面,虽然有祖制规定,但大家看的并不是太重,皇帝喜欢某一个皇子,提早封王,难道大臣们还出来反对不成?那也就太有些不知好歹了,反正也是迟早的事情,早一点晚一点,都是无所谓,大臣们一般都不会多说什么,而且,一般提早封王的皇子,都是皇帝比较喜爱的皇子。

    赵恒性格温和,喜欢读书,虽然只有十五岁,但文采已然不凡,最重要的是,赵恒身为皇子,对政治没有任何兴趣,加上其人长相俊美,所以自幼便是受到赵智的喜爱,赵智这个时候封其为王,恐怕也是担心自己的身体,怕等不到五年之后,赵恒行弱冠礼在封王。

    这个事情也没有什么好过多讨论的,赵恒并不是什么重要的皇子,对目前的政治格局没有任何影响,赵智想提早封其为王,大臣们也没有多说什么,附言赞同。

    赵恒封王的事情,很快便是定了下来,由礼部为其挑选王爵封号,择日册立。

    最后一件事情,由赵智亲口陈述。

    赵智准备提升参知政事的权利。

    参知政事之职,始于大晋建国之处,最开始没有任何品级,只是一个临时职务,到了武宗,为了消减相权,开始一步步提升参知政事的地位,最终定位正四品,不高,也不低。

    参知政事的权利界限有些模糊,以前就是参议朝政,这个参议朝政,指的不是朝堂上的朝政,而是有资格参加政事堂相国们的会议,可以发言,但没有决定权,也就是没有资格执政事笔。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_title?}》,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wxi7

第三百九十章 遽变(三)() 


    参知政事是晋职政事堂相国的一个过度,一旦有缺,一般都会从参知政事当中挑选一人出来补上,而像以六部右侍郎之职直接晋职政事堂为相的,除了吏部右侍郎之外,其余的并不多见,正常的情况下,都是从参知政事之中挑选。

    你要说参知政事这个职位并不重要吧,它却可以专事专奏,随时见到天子,更可以参议朝政、参议政事、参知机务,世人皆言,参知政事并同政事堂相国皆宰相之任也,你要说它重要吧,它的品级却不算高,只是正四品,若没有实职在身,那么它就是一个虚衔,实际上什么都不管不到,只是对于国政,向皇上提出建议,皇上听他的那还好,若是不听,他什么都不是。

    如今,赵智准备提升参知政事的权利,执政事笔依旧还是相国独有,但却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一点,日后但凡政事堂相国决策的国政,必须得到半数以上参知政事的支持,不然形同无效。

    赵智的建议一提出来,整个朝堂顿时议论纷纷。

    赵智的这个建议,等同于给了参知政事左右政事堂决策的权利,以后执政事笔在谁的手中,已经不重要了,若是得不到半数以上参知政事的支持,就算是右相,做出任何决定,也是很难得到通过与执行。

    刚刚晋职右相的杨道临,听闻赵智的这个建议,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右相为何权重?

    即以中书令主持政务之名义,为政事堂秉笔宰相主持宰相议政,总其记录,并更直承旨,政事堂的任何决策,必须通过右相,就算是当朝天子也是如此,等于是有着一票否决权。

    如今赵智这么一弄,右相的权利顿时大打折扣。

    “陛下,国事决策,不宜拖延,如今政事堂有九位相国,人数过多,往往意见纷杂,很多事情需要很多次才能统一意见,并定下决策,若是把参知政事也是加进去,是否有些不妥?”

    参知政事姚固站了出来,出言说道。

    赵智的这个建议,按说对姚固有利,应该得到他的支持,但姚固是右相一党的核心成员,他知道赵智此项建议意味着什么,作为右相一党,自然要为自己的党派势力着想。

    赵智淡声道:“参知政事左右政事堂决议,武宗时便以有之,效果很好,有何不妥?”

    说到这里,赵智的目光扫视了右边相国们一眼,继续说道:“也不是所有的参知政事都可以进入政事堂。”

    听了赵智的这句话,朝堂上的大臣们,顿时安静下来,静心思考着赵智这句话所代表的意思。

    目前,有九位参知政事,与政事堂相国的人数相等,赵智说不是所有的参知政事都可以进入政事堂,难道是准备减少参知政事的人数?也或者是说,以后参知政事若想进入政事堂共同议事,将要加以其他限制?

    看着众人的神态,赵智脸上有了一丝笑容,点了点头,起身说道:“今日时辰也不早了,有什么事情,下次朝会再议吧。”

    说罢,赵智最后看了一眼杨道临,随即迈步离开。

    “散朝。”

    随着刘丛喜的高声散朝,今日的朝会,结束了。

    朝会结束了,但很多大臣倒是没有急着离开,而是三三二二的聚在一起,讨论着赵智方才所说之事。

    许多大臣围住杨道临,一是祝贺他坐上右相之位,二是询问皇上方才的那个建议,到底是什么意思。

    杨道临没有多说,对着众人拱了拱,离开了这里。

    众人议论纷纷,心思各异,李勋没有什么感觉,管他什么是什么的,管自己屁事,今日朝会,他原本是不准备来的,是两天前进宫问候姑母李怡,刚好见到赵智,赵智让他不要整日游手好闲,消磨意志,以后的朝会,若没有什么紧要的事情,必须参加,皇帝的话能不听?

    李勋与张金两人出了大殿。

    张金搂住李勋的脖子,笑着说道:“李勋,今日得闲,你我找个地方,喝上两杯如何?”

    “碰巧,太子留我在东宫吃饭,你跟我一起去吧。”

    张金愣了愣,随即松开手,摇头说道:“算了,太子何等威严,我去了也是拘谨,还是不去了,明日我休息,在去找你喝酒。”

    李勋嘿嘿笑道:“要来可以,自己带酒。”

    “明日我自是空手而来,你若不给我酒喝,我定要传扬出去,让你李勋颜面无存。”

    张金仰起头哈哈大笑两声,拍了拍李勋的肩膀,随即大步离开。

    李勋停下步伐,看着张金的背影,脸上有着笑容,眼神之中却是有了莫名之色。

    张金的岳父长孙武阳,执掌羽林军,护卫整个皇城的安全,是赵智绝对信得过的心腹,其人也是只效忠赵智,对那些皇子们,都是走的很远,赵询曾经婉转的示意李勋,让其多于张金走动,对此,李勋自然是明白赵询的意思,若能把张金拉入赵询阵营,就等于掌控了整个皇城,赵询的太子之位,也会更加的稳固。

    李勋没有离开,而是在等赵询出来,他已经答应了软东朗,代为引荐,就是不知道赵询对此有没有兴趣。

    等了没一会儿,赵询也是走出了大殿,身边跟着秦安明与郑仁杰两人。

    “李勋,在等我?”

    赵询走到近前,对着李勋说道。

    李勋对着三人拱手行了一礼,随即笑着说道:“从这里回去还要半个时辰,我肚子可是饿的不行,不知可否到东宫吃上一顿美食?”

    赵询呵呵笑道:“就怕还没有你家中的饭菜可口。”

    一旁的秦安明也是笑着说道:“太子入住东宫不久,恐怕还有些不甚习惯。”

    秦安明与郑仁杰都是老道成精的人物,哪里看不出来李勋找赵询,肯定是有事要说的,所以闲聊了两句,便是告辞离开。

    秦安明与郑仁杰两人离开之后,赵询轻声说道:“秦安明与郑仁杰两位相国,今日原本是要到我那里吃饭的,被你小子搅黄了。”

    李勋故作歉意的说道:“原来是这样,那我把他们给叫回来?”

    赵询呵呵笑了起来,伸手指了指李勋,迈步离开,李勋跟了上去。

    赵询刚刚当上太子,正是需要低调的时候,这个时候与政事堂的某些相国走的太近,恐怕不是什么好事,但别人热脸贴上来,也不好拒绝。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_title?}》,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wxi7

第三百九十一章 遽变(四)() 


    出乎意料的是,李勋提起北江会,赵询却是对这个江湖组织,多有了解。

    李勋惊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