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帝国当王爷-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善躬身一拜。

    “朕手中还有一些事情处理,马上就好,来人,给王善赐坐。”

    呼和巴日抬头看了王善一眼,指了指他说道。

    侍卫搬来椅子,王善坐下,静静等待。

    阿日斯兰的几个儿子受汉文化的影响都很深,而阿日斯兰本人性格豪迈开放,虽然对汉文化不感冒,但也不讨厌,所以,对于几个儿子的文化知识取向,他并没有多加阻拦,因此,在呼和巴日等几个当权者的引导下,汉文化在漠蒙草原有了一定的传播,一些有识之士的汉人,受到提拔与重用,开始进入胡族权利中心。

    在这些汉人当中,王善的资历算是很老的了。

    王善今年五十有四,科举出身,少年得意,先是任御史,后任学政讲师,二十三岁那年,被调往廊州任县令,任职不过数月,一次外出踏青,吐蕃大举进攻,虽然没有攻破廊州,却也劫掠了许多百姓,王善因此遭难,被劫掠去了吐蕃,两年后,吐蕃再次大举入侵陇右,当时的陇右道节度使刘桀,联合漠北胡族,大败吐蕃。

    战败之后,吐蕃赞普赔钱赔物,给了很多奴隶与胡族,其中个就有王善。

    当时的陇右是刘桀当政,经过一系列的战争与外交,漠北胡族与晋朝的关系有过一段蜜月期,刘桀当时购买了一批牛羊,计划按照胡族的传统,通过牛羊,赎买一批汉人回来。

    阿日斯兰给了刘桀面子,同意交换。

    王善是幸运的,赎买名单之中有他的名字,但他又是不幸的,因为一个偶然事件,阿日斯兰注意到了他,戏言,让他骂骂刘桀与当时的平宗皇帝,王善闭口不言,以沉默对待,他不骂,阿日斯兰却是骂了,没有骂刘桀,而是骂了平宗皇帝,说他昏庸无道,险些亡国。

    此举引得王善勃然大怒,当即破口大骂阿日斯兰,阿日斯兰觉得王善有骨气、忠义的人,反而没有杀他,不过也没有放他走,让他在军中放羊。

    此后,平宗不知听了哪里的谣言,以为王善投降胡族,加之河北惨败,心情阴郁,狂躁,一怒之下,便是把王善一家三十多人满门抄斩。

    消息传到漠北,王善痛哭流涕,几度晕厥。

    在后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呼和巴日想要学习中原文化,王善学文很大,阿日斯兰便请他做呼和巴日的汉学老师,已经被祖国抛弃,还有什么好坚持的?王善最终顺从了。

    随后的二十多年时间,王善一边教习呼和巴日,一边留在阿日斯兰身边做事,阿日斯兰对王善很客气,也很敬重他的为人,但始终没有重用他。

    一直到呼和巴日继承可汗之位,随后建国称帝,王善这才有了施展手脚的机会,被认命为辽朝的礼部尚书,成为新兴帝国,辽朝的重臣之一。

    没过多久,呼和巴日做完手中的事情,伸了个懒腰,随后朝前看去,却是发现王善坐在那里,两眼发直,正在发呆,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呼和巴日笑了笑,端着桌子上自己的茶杯,水还没喝过,然后走到王善跟前,把茶杯放到他手中。

    王善这才醒来,就要站起来行礼,呼和巴日按了按他的肩膀:“这里没有外人,老师不用多礼。”

    王善点了点头:“谢陛下。”

    呼和巴日与王善师徒二十多年,两人的感情很深厚,不过王善是一个比较古板的人,喜欢认死理,比如年轻的时候,凭着一股信仰,可以抛开生死,大骂阿日斯兰,又可以因为全族被杀,对平宗恨之入骨,最终投降了胡族。

    “老师刚刚有些出神,可是在想些什么事情?”

    呼和巴日出声询问。

    王善摇了摇头,叹声道:“想到了年轻时候的一些事情,人老了,喜欢怀旧。”

    呼和巴日点了点头,没说什么,王善的过往,他是很清楚的。

    “老师最近与刘奎怀定制刑法礼仪,好像很忙,朕都有快半个月没见到老师您了,今日怎么有功夫过来?”

    辽朝建立不久,很多事情都要从头开始,虽然有晋朝的模板在那里,但晋朝是晋朝,胡族是胡族,不可能完全一样,礼仪与刑法等很多东西,都要从无到有的去制定。

    王善说道:“已经制定的差不多了,下次朝会,陛下就可以看到。”

    刑法与礼仪的制定,自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呼和巴日确定了自己的继承位置之后,便开始着手进行准备,也就是说,建国称帝这件大事,呼和巴日早有准备,并不是盲目为之。

    “朕很期待。”

    呼和巴日笑了笑。

    两人说话间,有侍卫进来禀报:“陛下,三院大王以及朱正朝等十余位大臣已经到了殿外,是否召见他们进来?”

    呼和巴日看了王善一眼,今日议事,他并没有传召王善,是王善自己过来的,看来对于那件事情,王善的态度还是那么的坚决。

    “宣他们进来。”

    呼和巴日一挥手,走到了龙椅坐下。

    wxi7

第四百七十章 各方动作(二)() 
辽朝仿照晋朝政治制度,在中央设立吏、兵、工、户、刑、礼六部等各级管理机构,但也有所不同,没有设立政事堂,以左右丞相统管六部,协助皇上治理国家。

    左丞相为大,百官之首,右丞相次之。

    其中,左丞相分管兵部、刑部与工部,右丞相分管礼部、户部与吏部。

    左丞相的办公地点在皇宫北边的北通院,右丞相办公的地点则是在南边的南通院,如今,为了分治蒙图的兵权,呼和巴日刚刚增设枢密院,执掌调度兵马之权,以心腹燕王赫德穆图任枢密使,左丞相是秦王蒙图,右丞相是丰王乃马真,这三人各掌一部,被人称为三院大王。

    呼和巴日刚刚统一漠蒙草原,便是立即建国称帝,有人说他野心膨胀,也有人讥讽他不自量力,但真实情况,不足外人道哉。

    六个兄弟当中,呼和巴日唯一看重的便是幼弟蒙图,他与自己一样,心有大志,才识斐然。

    按照胡族的传统,幼子保家,其余兄长皆是各奔前途,自己努力,呼和巴日能够继承汗位,一是他在漠蒙草原的威望与名声,确实很大,二是他的政治野心,得到其父阿日斯兰的支持与赞赏,加上其人智慧超群,有智者之称,得到很多人的敬服与称赞,阿日斯兰这才最终下定决心,推呼和巴日继承自己的汗位,但是阿日斯兰临死之前,也是按照胡族旧有的传统,把自己的财富,包括最为精锐的八万汗庭近卫军以及漠北近乎五分之一的土地,七十多个部落,近百万人,全部给了幼子蒙图。

    蒙图性格沉稳敏达,面冷寡言,富有谋略,胸中更是怀有大志,这样的人物,是不会轻易屈居人下的,事实上,自从阿日斯兰分封诸子之后,蒙图获得的土地、人口最多,代管阿日斯兰掌兵之权,又有三台吉恩赫巴拉全力支持,其实力远超呼和巴日。

    最开始,蒙图是想要与呼和巴日争一争的,争的自然就是可汗之位,并且得到阿日斯兰的支持。

    但阿日斯兰到了晚年,心态却是发生了改变。

    漠北胡族经过近二十年的休养生息,已经强大起来,而漠南胡族则是在内斗之中,越发变得衰落,两胡统一只是时间问题,问题是,统一之后的漠蒙草原,又该何去何从?

    一成不变,依旧走曾经的老路?

    胡族上千年的历史,一直都是部落联盟制度,人员分散,各自为阵,虽然悠久的历史洪流之中,胡族也有那么几次辉煌强盛,伟人出世,统一胡族,威震四方,但那只是暂时的,伟人死去,一哄而散,草原重新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

    悠久的岁月,对于分分合合,绝大多数胡人已经习以为常,更是把它当做胡族的一种传统。

    但也有少数胡人,在汉人影响之下,慢慢认清了问题的源头,那就是制度,胡族现有的制度,决定了这个民族,只会处于分散,而不是集中。

    呼和巴日的极力劝说与无数次解释,最终引起了阿日斯兰的注意,让其陷入沉思。

    漠蒙再次统一是必然的,再次强盛也是必然的,但是如何让这种强盛持久的延续下去,那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了。

    阿日斯兰明白,自己或许看不到漠蒙重新一统的那一天,但是呼和巴日这一代,一定能够完成这一目标,但是之后呢?还是与以往一样,大肆分封,你分一点,我分一点,一代代这么分下去,统一终归是短暂的。

    呼和巴日在自己的封地,实行一国两制,建造城池,汉民居住耕地,交纳税赋,胡族依旧游牧草原,互不干涉,几年下来,效果非常的好。

    仿照汉人,建国称帝,进,可以一统天下,退,也可以固本发展,繁衍强大,这是呼和巴日的抱负与理想,他的理想与抱负打动了阿日斯兰,最终决定把汗位传给自己的长子,呼和巴日。

    而蒙图选择屈居人下,没有与呼和巴日争夺可汗之位,一是呼和巴日的威望超过自己,得到胡族大部分权贵的支持,二是阿日斯兰的遗命,最重要的是,蒙图与呼和巴日有着共同的抱负与理想,内斗只会两败俱伤,合作,或许可以创造一片崭新的天地。

    “臣参见陛下。”

    蒙图等十余名辽朝重臣走进大殿,躬身行礼。

    呼和巴日摆了摆手,笑呵呵的说道:“众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参知政事,礼部右侍郎王怀礼见到王善,微微愣了愣,这时,王善把杯子递给一旁的侍卫,准备起身,王怀礼连忙上前,想要扶他,后者却是一把推开他,厌恶的看了王怀礼一眼,冷哼一声,一甩袖袍。

    王怀礼尴尬的笑了笑,什么都没说,退了下去。

    王怀礼今年四十余岁,是一个十足的小人,进士出身,博学多才,极有文采,但为人贪婪,心胸狭窄,在丰京博士院工作了十余年,一直得不到晋升,且因为人品的关系,被众人所恶,备受排挤,广元十四年,调任安北任县令,和一名将军的夫人通奸,事发,害怕被杀,逃亡漠蒙,投靠了呼和巴日,不过没有得到重用。

    一直到呼和巴日建国称帝之后,王怀礼主动引荐自己,为其排演登基各项典礼与制度,效果极好,最终圆满收官,让呼和巴日知道了帝王的尊贵,随后建议成立枢密院,分其兵权,制衡蒙图,计划成功,开始逐步得到呼和巴日的重用与提拔。

    呼和巴日今日召集众人前来,是有重大事情商议。

    吐蕃第二次派遣使者到来,请求联盟,共取安北。

    陇右战争刚刚打响之际,葛瓦曾派人前来寻求联盟,希望辽朝进攻安北,拖住安北的军队,待吐蕃攻下凉州之后,葛瓦愿意出兵帮助辽朝,双方前后夹击,打下安北。

    吐蕃的建议,得到辽朝很多大臣支持,但遭到呼和巴日心腹谋士朱正朝的强烈反对,在朱正朝的极力劝说之下,呼和巴日最终忍住诱惑,拒绝了吐蕃联盟之议,将其使者赶出辽朝,并公开下诏,吐蕃与晋朝的战争,辽朝将不会参与,并派遣使者,前往丰京,说明与强调辽朝的态度。 2k阅读网

    wxi7

第四百七十一章 各方动作(三)() 
吐蕃第一次遣使,协商联盟,攻打安北,在场的大臣,除了蒙图没有表态之外,其余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极力赞成与吐蕃形成联盟,打下安北这个阻拦胡族数十年无法存进的最大障碍。

    王善也是极力赞成者之一。

    但是呼和巴日没有出兵的意思,态度很坚决。

    如今,辽朝皇帝呼和巴日宣召天下,并遣使晋朝,此次陇右之战绝不会干预。

    吐蕃打下凉州之后,再次派遣使者前来,商议两国联盟之事。

    赞成联盟的大臣,依旧是大多数,但是这个时候,先前极力主张出兵的王善,却是成了最大的主和派,不是说他对晋朝的感情有多么深,只因王善是一个极为有原则的人,道德底线也很高,在他看来,呼和巴日既然已经表态,不会出兵干预吐蕃与晋朝的战争,并且又是派了使者前往丰京,以皇帝诏书正式传达辽朝国书。

    天子一言九鼎,岂能言而无信?

    王善本来就不喜欢王怀礼,觉得这个人学问虽高,但功利心太重,道德低下,没有个人原则,先前呼和巴日态度明确,不想出兵参合吐蕃与晋朝的战争,如今,凉州被攻下,呼和巴日的态度有了改变,王怀礼总是顺着呼和巴日的心意,皇帝说不出兵,他就坚决反对,现在皇帝有意出兵,他又极力进言出兵,与吐蕃联盟攻打安北,完全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的小人奸臣,王善更加厌恶王怀礼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