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帝国当王爷-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道嗣与刘桀两人的建议,得到赵智的同意,若真是大幅度下调税赋,天下百姓的税赋负担将极大减轻,民心思安,这个政策的实施,对百姓有利,天下应该会得到一段较长时间的安稳。

    但坏就坏在,晋朝转危为安,国力逐步上升,国家形式好了,作为天子的赵智,心思也就有了变化,当时晋朝的绝大多数军事力量与财力、物力,都是集中在安北与陇右两地,用在对付外族上面,而对内,各大藩镇,赵智隐忍了这么多年,受了这么多年的委屈,也应该出出气,证明证明自己了,他要扩编禁军力量,这需要钱,全面下调税赋,中央财政大幅度减少,赵智拿什么去扩编中央禁军?

    所以,赵智当时虽然同意了杨道嗣与刘桀的改革方案,但并不是一下子全改,而是分三步,也就是把天下分成三个部分,江南是一部分,剑南、山南等是一部分,河东河南等是一部分。

    谁先改,谁后该,在当时引起了一场很大的政治动荡,最终,杨道嗣获胜,以他为代表的江南地区,第一个先改,从广元十三年开始,大幅度下调税赋,剑南与山南等地从第二年,也就是广元十四年开始税赋同步江南地区。

    原本晚几年也没什么,但是从广元十年到广元十二年,河南河东地区,已经连续三年干旱,情况已经非常不好,到了广元十四年,情况依旧没有得到好转,天灾是一部分,**更是有很大原因,赵智为了扩编军队,用以赈灾的力度,自然也就相当有限,加上见到其他地区的税赋大幅度下调,而自己依然遭受无数迫害,以及有心人的挑拨,时间到了广元十五年,临近税赋改革的前夕,河南道最终爆发了白巾军叛乱,其规模迅速扩大,赵智以为自己很强大,但是现在才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掌控全局,最后还是要依靠地方藩镇,才是把白巾军叛乱给镇压下去。

    以及后来的江南之战,第一次陇右之战,对漠南胡族的支持,晋朝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军事胜利,但是背后呢?晋朝自赵智在位二十多年,苦心积累起来的国力与物力,已然是耗尽一空了。

    黄的脑海之中,突然闪现出四个字,由盛转衰。

    晋朝到了现在,直接掌控的兵力超过五十万,天下各大藩镇皆是敬服,表面看起来非常强大,但实则已经是外强中干了,其转变的开始,应该就是从刘桀的致士以及杨道嗣身死开始,他们之后,朝堂政局就开始变了,以前虽有派系,虽有争斗,但有杨道嗣与刘桀两人压着,大家都知道以大局为重,现在呢?谁还去管那些,政局的乱象,必定导致整体实力的下降,晋朝的国力,将会逐步衰落下去,现在赵智这个有威望的老皇帝依然在位,还不太明显,局势还不至于失去控制,但是赵智之后呢?谁又能下好天下这盘大棋?

    李忠之所以宁愿致陇右西部七州不顾,也要从内部瓦解吐蕃,应该是为了以后做打算,因为只有吐蕃自己内部发生质变,才能阻止胡族的出手,也才能最大力度的打击吐蕃的力量,如此一来,在未来几十年之内,吐蕃将不会对晋朝产生威胁,日后胡族就算在怎么强大,晋朝只需要面对胡族一个敌人。

    黄想通了这些,抬头看向李忠,眼中露出掩饰不住的敬服之色,拱手说道:“大帅,你想怎么做?”

    “等。”

    李忠深深看了黄一眼,脸上随即露出一丝很有深夜的笑容:“葛瓦不走远了,别人又怎么能有机会?”

    同一时间,距离武安城六十里,一支万余人的军队,正在快速前进。

    黄想到的那些事情,只是在心里,并没有说出来,但是有一个人,也是想到了这些,并且说了出来,这个人就是司马图。

    王仁锆下令撤退,并不是一窝蜂,而是由他率领主力,掩护百姓撤往武州,李忠率领本部一万兵马,且战且退,作为阻拦,掩护主力撤退,对于这个命令,李勋的大多数部下都是感到不满,但李勋最终选择了服从,这个时候,大家若是内讧,只能是死路一条。

    且战且退,已经过去五天,王仁锆数次派人前往会州求援,但都是没有任何消息,李忠率领的六万大军,吃吃没有任何动作,一个时辰前,李骁赶回,说道,李忠不会出兵,一切都要靠自己。

    李勋百思不得其解,李忠为何不出兵,见死不救?他把这个疑惑对司马图说了出来,后者则是讲出了与黄所思所想大致相同的话语。

    听了司马图的深度推测,李勋非常震撼,好一会儿之后,才是伸出大拇指,赞叹道:“我一直以为只有范中允善于大战略长远眼光,没想到你也有这个本事。”

    司马图苦笑一声,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主公,我并没有这个本事,眼光也没有这么长远,方才所说,是范先生离开之前,与我闲聊时所说,刚才主公问到这里,我便是说了出来,真要问及根本,我可想不到这么深层次的问题。”

    wxi7

第四百九十六章 断后() 
李勋看了司马图一眼,有些奇怪这些事情,范中允没有先说给自己听,反而是先说给了司马图,不过微微一想,便是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说到底就四个字,文人相轻。

    司马图与范中允都是顶尖人才,绝顶聪明,但两人的聪明点不一样,司马图的谋略是对人,他把人性看的很透,许多计策,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以人为本,而范中允的谋略则是大局观超前,战略眼光远超他人。

    这两个人,李勋都很看重,若非要分出一个高低,那当然是范中允,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与范中允在一起,李勋从来不会感到无聊,有着说不完的话。

    司马图曾经选择离开,或许就是觉得自己与范中允太过亲密,他就算留下来,也不会得到重用,其才华根本无法施展,而且当时自己名声不显,又是处于政治的风暴中心,在他看来,离开或许才是更好的选择。

    司马图这个人,自尊心很强,非常要强,但这样的人,内心往往都是非常脆弱,李勋与范中允两人的关系越是亲密无间,司马图就越是觉得自己的存在感很低,长久下去不是好事,范中允这么做,就是主动把司马图给拉自己与李勋之间,增加他的存在感,存在感高了,做起事来,自然动力也高。

    想通这些,李勋笑了笑,范中允这个人的情商看来也是不低。

    “主公,我觉得范先生说的非常有道理,您要有心理准备,这场仗,恐怕会非常艰难。”

    司马图脸色沉重的说道。

    李勋点了点头,没有说话,怪不得范中允离开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们需要很多的时间,当时没听明白,也没在意,现在看来,范中允恐怕已经提前想到了这个可能,当然,对于后续的战局发展,范中允或许想到了很多个可能,司马图方才所说,只是其中一个。

    李勋皱眉沉思,想来想去,想不出个所以然,心情却是有些烦了,若是李忠别有他图,短时间内不会出兵,那么自己恐怕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死守武安城,在没有其他的办法。

    “主公,黄将军来了。”

    司马图低声说道。

    李勋从沉思中醒来,扭头往后看去,几里外,一队数千骑兵正疾驰而来。

    不一会儿,这队骑兵与李勋的部队汇合,以同样的速度朝着武安城行进,一名年近三十的男子则是骑着马,来到李勋近前。

    “李将军,我那边的吐蕃追兵,都被杀退了,我派人四处巡视了一番,已经没有了其他的吐蕃追兵,到达武安城之前,我们算是安全了。”

    男子哈哈大笑道,身上有几处刀伤,多有血迹,但整个人显得非常有精神,异常兴奋。

    此人名叫黄良义,出身淮南黄氏,是黄的族侄,不过是庶出,在家族中的地位很低,但黄本人重才而不重出身,知道黄良义有本事,所以一直带在身边使用。

    黄良义十七岁入伍,跟着黄在径平关待了整整十年,因武艺不凡,作战勇猛,屡获战功,累功至从四品亚将,陇右之战结束后,关内关外官员调动频繁,黄良义连其本部三千五百骑兵,全部被调往陇右,其顶头上司,正是赵飞度。

    赵飞度放弃廊州,用的借口是兵少不能守,主动撤退,与李勋大军汇合,共同对付吐蕃,很多人相信了他的鬼话,不过胡献看透了赵飞度的心思,据理力争,军队不动,死守廊州,应该让李勋率军前来汇合,有了廊州城这个据点,安全性更高,但被一心逃命的赵飞度给严厉拒绝,最后,胡献领着本部一百士兵离开,而黄良义性格比较耿直单纯,相信了赵飞度的话,一直到了小古县,这才发现上当,但事已至此,也只能无可奈何了。

    随后,王仁锆率领主力部队护送百姓先走,命令李勋领一万军队断后,赵飞度率领本部一万军队作为第二梯队,策应李勋,赵飞度贪生怕死,只恨走的太慢,哪里敢断后,表面上听从了王仁锆的命令,但是实际上,领着自己的部队,距离王仁锆不过二十来里,在后面跟着,而距离李勋,则是超过一百里。

    赵飞度贪生怕死,但黄良义却不是这样的人,先前不战而逃,放弃廊州,已经被众人所鄙视,指指点点,骂骂咧咧,黄良义受不了,心情非常糟糕,这次王仁锆命令赵飞度作为第二梯队,断后,已经是非常照顾了,就这样,赵飞度依旧还不满意,阳奉阴违,领着军队,自顾自,根部就不顾李勋的死活,对此,黄良义再也忍受不住,跟赵飞度大吵一架,随后率领本部三千五百骑兵,脱离赵飞度,主动后撤,与李勋相隔三十里,互为照应。

    李勋故作生气:“老黄,你把我的事情都给做了,到时候功劳下来了,我不够吃,你可要陪我。”

    “你想把功劳都给占了,我可不同意。”

    说罢,两人目光对视,皆是哈哈大笑起来。

    李勋从马背上拿起一个水壶,甩手扔给黄良义,后者接住,大口喝起来,刚喝了一口,黄良义就是愣住,疑惑的看向李勋,水壶里面装的并不是水,而是酒,非常烈的酒。

    李勋笑道:“这酒可好?”

    李勋对赵飞度极为鄙视,黄良义作为他的部下,主动靠过来,李勋最开始是不以为然的,但是这几天的相触,黄良义作战勇敢,性格直来直去,让李勋对他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是一个值得深交的人。

    “很烈,这酒少有。”

    黄良义仰起头,大口喝酒,酒不算好,但口感非常烈,是李勋自己酿的,在这个世界,这样的烈酒,不多。

    “痛快,真是痛快,李勋,这酒你哪里弄的?”

    黄良义把水壶还给李勋,出声询问,他就喜欢喝烈酒,越烈越好,但李勋给的这酒,味道极足,这么烈的酒,他以前从未喝过。

    李勋笑道:“这酒我自己酿的,天下独有,你想喝,以后可得经常巴结我了。”

    黄良义嘿嘿一笑,没有说话。

    这时,司马图笑眯眯的说道:“黄将军,你这次损失了一些兵马,赵飞度将军恐怕不会高兴。”

    黄良义微微皱眉,冷冷一笑,不屑道:“他算个屁。” 富品中文

    wxi7

第四百九十七章 死守与内变(一)() 
武州节度使帅府,也就是从前的都督府,还是那个地方,只是随着李勋官职的升迁,府邸的名字该了而已。

    侯全大步走进后花园,凉亭之中,尤敏静静坐在那里,手中拿着本书,正在低声细读,书是金刚祈福经,祈福的对象,自然是征战在外的夫君,李勋。

    “夫人,大帅临近武安城,最多一个时辰便会回府。”

    侯全拱手说道。

    尤敏放下手中的书,紧绷了好些天的心情,终于是大大松了口气,李勋总算是平安归来了。

    “侯全,李勋可有受伤?”

    尤敏刚到陇右,战争便是爆发了,不得已,只能自己先回武州,而李勋则是去了夏州,整顿兵马,这一离别,便是近半个月的时间,期间没有李勋的任何消息,一直到几天前,王仁锆等大部队返回,这才知道了这些天所发生的事情,并得知李勋率领一万兵马断后,尤敏的一颗心,顿时紧张起来。

    侯全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实话实说道:“大帅在廊州的时候,受了一些伤,如今已是没有什么大碍了。”

    尤敏点了点头,不再多问,轻笑道:“你一路幸苦了,下去清洗换衣,我让人给你准备热水。”

    行军在外,若是战事紧张,哪里有功夫洗澡换衣服,侯全一身风尘仆仆,身上臭烘烘的,尤敏隔得老远都是闻的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