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天子-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天资聪慧,臣浸淫此道数十载,也险些不敌陛下。”贾诩微笑着收着棋子,一边笑道。

    “嘿,莫要以为朕看不出卿是在让朕。”刘协无语的翻了翻白眼,倒也并未真的怎么在意,君臣之间本就如此,贾诩深谙此道,如果他真不给自己面子的赢了,那肯定有事情。

    “却不知,奉孝在蜀中的布局如何了?”刘协一边收着棋子,一边道。

    对于蜀中的事情,刘协放手交给郭嘉去做,黄忠的兵马就屯在陈仓,只要郭嘉一声令下,五万精锐会立刻开入蜀中,当初为了避免出现突发状况,便是收拾袁术,刘协都没动这支兵马,但如今,已经到了年底,当初说的是两年,到现在,算起来已经过了一半多,郭嘉虽然没多说,但通过蜀中的情报来看,一切如常,郭嘉只是不遗余力的在商业上与蜀中世家达成各种协议,引他们上套。

    出于对郭嘉的信任,刘协并未多问,但虽然通过世家,来逐步加大朝廷对蜀中的掌控,最终将蜀中纳为朝廷所有也是个拿下蜀中的办法,但这与刘协的初衷并不一致,虽然能让这些世家对朝廷形成依赖,但世家对蜀中的掌控力度并没有丝毫削弱,反而因为源源不断的贸易,壮大和充实着世家的实力,似乎正在与刘协预期的想法背道而驰。

    “奉孝所谋甚大。”贾诩动作缓了缓,摇头叹息道:“只是不知陛下是否愿意信他?”

    “所谋甚大?”刘协挑了挑眉,看了贾诩一眼,挑了挑眉道:“看来此事,文和也知道。”

    “未能全部知晓,只是看出些许,奉孝这段时间,不止成都、巴郡,更利用那秦雍,将出手伸至南蛮之地,陛下可知,如今南蛮之人,正在三江一带建立城池?”贾诩笑道。

    “所以才是一头雾水啊。”刘协无奈的翻了翻白眼:“奉孝一直在通过朝廷的商贸手段,帮助蜀中铺桥修路,改善民生,这铺桥修路朕懂,将蛮越之人迁入城中,而且是让他们自愿进城,也不难理解,蛮越之人久居山中,擅长山地战,却不善守城,将他们迁入城中,日后要收服蛮越就简单了许多。”

    “陛下已经猜到大半,何以忧心?”贾诩闻言笑道。

    “缺了一条最关键的东西。”刘协敲了敲桌子:“若是当初朕下诏召刘璋回长安之时,刘璋不允,然后出兵蜀中,虽然艰难,但师出有名,但此事拖得久了,这大义也就散了,现在最关键的是,就算将蜀道修得再平坦,朝廷以何名义入蜀?”

    这才是最关键的,郭嘉在通过各种手段一点点铺平朝廷大军入蜀所会面临的各种问题,朝廷没有擅长山地战的将领,那便将他们都弄到城中,蜀道难行,便发动蜀中世家铺桥修路,蜀中日趋稳定,朝廷再征讨,就有些师出无名了。

    “那,便要看奉孝的手段了。”贾诩闻言笑道,原以为刘协不懂各种关键,才会有此一问,但刘协既然看出了郭嘉的目的,以郭嘉之能,自然不会跑去做无用功,更不可能防着刘协不管去辅佐刘璋。

    “如今在奉孝的暗中操纵之下,蜀中官场如今已然分裂为世家与寒门两派,然而寒门影响力却不足以与世家对抗,但寒门却因为当初皇叔一席话,更受刘璋信任。”贾诩收好了棋子,微笑着道:“至于最终会以何种方式,微臣也十分期待。”

    刘协闻言,也只能暂时按捺下心中的好奇,他总不能因为这个就专门跑去蜀中,眼下朝廷已经据有雍凉两州之地,再加上河套、司隶、南阳,无论人口还是综合实力,绝不逊色于雄踞三州之地的袁绍,接下来,若能拿下蜀中,三州之地,蜀中天府之国,关中八百里沃土,形成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刘协提供充足的粮草,还有畜牧业的逐渐兴盛,到时候,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到中原之地,重聚九鼎,问鼎天下,打造一个空前强大的大汉帝国。

    年关一过,刘协开始着手准备回朝,先是满宠的廷尉府向刘协告辞,先行一步,返回长安,而刘协还要去一趟洛阳,工部所建的第一条轨道自长安到洛阳的轨道已经竣工,效果如何,能否提升朝廷的运输能力,此时还需要刘协亲自去验证一番。

    赵云留守南阳,刘协给留下了五万兵马,除此之外,刘协也将廖化和李通两个新晋武将留给赵云。

    这两人,能力都不错,虽然算不上顶尖,但假以时日,位列一流是没问题的。

    如今这南阳兵马可不少,刘协带来的三万精锐,连场大战之后,折损了不少,大概还有两万左右,后来先是桥蕤的降军,然后南阳先后收服的降军,算下来,加上刘协本来带着的降军,便足有八万之众,留下五万降军交给赵云训练,其他的,则带回长安,继续屯驻兰池,交由吕布训练,拱卫长安。

    南阳的廷尉如今执掌者为夏侯兰,也是让刘协比较放心的一个,夏侯兰在廷尉初建之时就已经加入,到如今,由他来执掌南阳廷尉,无论资历还是能力都已经足够,也让刘协比较放心。

    而南阳太守袁涣,至少这段时间来看,做的不错,能够压得住世家,处理政务的手段也不比刘晔差,最重要的是,能够贯彻刘协的政令,不怕得罪人,这是刘晔的圆滑所不能相比的。

    兴平元年初,在经历了大半年的战事以及治理之后,在袁术献上传国玉玺之后,刘协并未继续扩大战果,进取中原,而是带着大军浩浩荡荡的转会了洛阳。

    虽然诸侯手下幕僚,都有过类似的猜测,但当刘协真正决定回朝之后,仍旧让所有人心中松了口气。

    如今朝廷的威势愈发强盛,尤其是在痛击袁术之后,朝廷已经成了诸侯心中一座大山,压得诸侯喘不过气来,尤其是临近的诸侯,莫说是袁术和刘备,哪怕是一直以来与朝廷交好的刘表,在得知刘协回朝之后,也不免松了口气。

第一百三十四章 洛阳()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作为昔日夏、商、周三朝定都之地,洛阳虽然因为董卓一把火,已经成了一片废墟,然而其正统之位,却是其他城池比不上的,哪怕是长安,在政治意义上,与洛阳相比,仍旧差了一筹。

    刘协的车架抵达洛阳的时候,已经到了二月,毕竟这一次是凯旋而归,时间上并不像当初来时那般匆忙和紧迫。

    朱隽早在刘协抵达伊阙关的时候,便已经率领洛阳文武前来迎接,不管内心对于朱隽有何想法,但这一年来,这河洛之地被朱隽治理的的确不错,虽然不能与洛阳大火之前相比,但比之董卓火焚洛阳之后,如今的洛阳,已经有了不少人气。

    按照朱隽所说,如今洛阳、荥阳、偃师、敖仓、谷城等地人口加起来,已逾十万之众。

    听起来似乎不多,当年都城还在洛阳的时候,哪怕经过黄巾战火的荼毒,单是洛阳一城,便有近三十万人口,整个河。南尹人口过百万,与之相比,如今的很暗尹相去甚远。

    不过当年洛阳一带人口,几乎都被董卓迁往关中,朱隽出任司隶校尉,河南尹,可说是从零开始,一年的功夫,能够恢复十万人口,已经相当难得了。

    “陛下,这里便是洛阳吗?”车架中,桥蓉悄悄地打开车帘,往外看去,小脸上带着几分失望之色,也难怪,如今的洛阳还在重建,看上去还不如庐江的一些大城气派,充满了一股破败的味道。

    “是啊,这就是洛阳。”刘协扫了一眼窗外,点了点头,这御辇颇为宽大,三个人再加上随行此后的侍婢,十来个人也不显得拥挤。

    “蓉儿!”桥颖皱了皱眉,敏锐的察觉到刘协语气中带着几分萧瑟,连忙狠狠地瞪了妹妹一眼,颇有嗔怪之意。

    “你这样,挺无趣的。”刘协笑了笑,见惯了旁人对他毕恭毕敬的态度,桥蓉虽然有些憨直,但也让刘协有种不同的感觉,如果人人都那么‘懂事’,这世界,也就太刻板了一些。

    桥蓉跪在刘协身后,俏皮的对桥颖吐了吐舌头。

    刘协让人打开门帘,顿时一股寒气涌进来,让桥颖和桥蓉两姐妹不禁打了个寒颤。

    刘协身体强健,倒也并未感觉如何,透过车帘,远远地看着洛阳的轮廓,当年,自己的前身便是在这里,被董卓裹挟着离开,虽然是前身的记忆,但那股已经融入身体的耻辱感,在看到洛阳的一刻,还是止不住的自心底涌上来。

    很难说清楚,一个八岁大的小屁孩儿是怎么懂这些的,刘协靠在椅背之上,缓缓地闭起了眼睛,挥了挥手,示意侍婢将门帘关上,这种感觉,他并不是太喜欢,良久才长叹道:“明年或者后年,都城迁回洛阳之后,应该会好一些。”

    迁都虽然麻烦,但日后若要进取中原,长安作为都城,的确不太合适,无论消息传达还是对关东地区的辐射,长安都不及洛阳方便,尤其是在这种交通不便利的时候。

    “听说关中如今百业兴旺,还有许多新奇的东西。”桥颖见桥蓉要说什么,连忙转开话题道。

    “是有一些,到时候你们会看到。”刘协点了点头,车窗外,虽然天气还冷,但已经开始有人翻地,一眼望去,倒是能够看到不少耕牛。

    草原的牛野性未驯,要拿来做耕牛,还需要进一步驯养,去年的时候,虽然有十万牛样送过来,但实际上,耕牛却是不多,更多的是拿来配种养殖,今年好了不少,第一批被驯化出来的耕牛已经开始投入民间,条件好一些的人家,会养一头小牛仔。

    专门做养殖的,在京兆以及洛阳这边不多,有也是一些鸡鸭之类的禽类养殖,真正成规模的,还是在西凉、河套之地,如今河套的地域随着鲜卑王庭的称臣,已经越过了鸡鹿寨,阴山以西,按照如今的定义来说,都算是河套的属地,受徐晃直接管辖,汉朝的养殖牧民在阴山以西牧马,便是鲜卑人也不敢过问。

    仔细想想,这一年来,朝廷虽然在征战,但对整个关中地区的影响其实不大,毕竟这一次都是以牛马托运粮草,并未过度征发民夫,大大降低了对民生的破坏,也因此,关中依旧平定,甚至有不小的发展。

    下一步,在郭嘉拿下益州之前,自己所需要的就是进一步发展农业,虽说如今朝廷的主要收入以商业为主,但农业才是一切的根基,农业兴,则百业才能兴,毕竟如果连饭都吃不饱,谁还有心情跑去经商、从工?

    就算百姓愿意,刘协也不敢让这么多人跑去从事这些,至少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口从事农桑、畜牧,才能保证这个国家的民生,这也是为何每一次大型战役都会生灵涂炭的原因,倒不是真的军队会杀那么多无辜百姓,而是诸侯征发民夫,种地的人少了,吃干饭的人多了,不多的粮食还要优先供给军队,以如今朝廷为例,如果刘协真的要打一场十万人规模的大战,而没有牛马拉车,全凭征发民夫的话,以如今朝廷的家底,用不了一年,整个关中地区就会重新回到李郭执政的时代。

    这也是刘协对蜀中作战慎重的一个原因,牛车、马车可赶不进蜀中,只能靠民夫来搬运,如果战争一起,陈仓的五万大军进入蜀中,后方,刘协至少要征发十五万民夫来运输物资,当然,如果能够抢先一步,占据蜀中几座粮仓,这个压力会缓很多,只是世事哪有那么容易的,不管开战之后会怎样,但前期的准备必须足够充分。

    这也是当初南征袁术,刘协只调了三万兵马的原因,如果挤一挤,朝廷还是能够凑足五万兵马的,但以如今的运输能力来说,牛马不够,刘协就不得不再征发六万民夫运输粮草。

    幸好,对手是袁术,刘协还有一些自信,换成是曹操或是袁绍的话,刘协可不敢这么拖大,虽然从历史上来看,袁绍似乎也不怎么样,但实际上,只看如今冀州的治理情况,袁绍并非如袁术那般一味的偏向世家,很大程度上,袁绍会更注重百姓利益,虽然没有如朝廷这般直接摆在台面上压制,冀州、幽州在袁绍的治理下也颇有成效,比之袁术而言,袁绍作为袁家庶出,能够收拢如田丰、沮授、颜良、文丑这些顶尖人才,并非侥幸。

    “陛下,洛阳到了。”朱隽来到车架外,躬身道:“只是洛阳皇城焚毁严重,末将至洛阳不过一年,还未曾大肆修缮,所以,只好委屈陛下暂居北宫。”

    北宫,实际上就是后。宫,当年董卓火烧洛阳,南宫作为皇帝接见百官的地方,也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而北宫地处城北,与南宫相隔七里,虽然也受了波及,但保留下来的建筑反而多一些。

    “北宫,朕就不去了。”刘协站起身来,两旁侍婢连忙打开车帘,刘协径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