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天子-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宫,朕就不去了。”刘协站起身来,两旁侍婢连忙打开车帘,刘协径直来到车外,入眼处,仍是一片狼藉,刘协叹了口气,扭头看向朱隽道:“正好,朕也想看看洛阳这一年多来的政绩,若爱卿方便的话,朕就暂居洛阳府衙吧,稍后,朕想去看看工部做好的轨道。”

    “喏。”朱隽闻言,连忙答应一声,车架方向一改,径直往河。南尹的方向而去。

    洛阳皇宫占地面积广泛,修缮起来费时费力,而且于民生并无益处,所以朱隽在抵达洛阳之后,最先修缮的,还是府衙、民房等比较实用的地方,至于洛阳皇宫,刘协要迁都洛阳,至少也还得一两年的时间,而且重建洛阳皇宫,可是朝廷大事,这事要由工部来负责,朱隽也不好善做主张。

    “这一年来,末将按照当初陛下以工代赈的方法,重新修缮了城郭,这皇城之中,保留最完善的,恐怕也只有这城墙了。”一路走来,朱隽跟在刘协的车架身旁,为刘协讲解着洛阳城的境况。

    “除此之外,为了引进更多的流民,臣曾向朝廷请命,免洛阳、偃师、荥阳、敖仓等地三年赋税,去年年初的时候,臣向朝中领了两千头耕牛以及三万架汉兴犁,如今已经大半投入民间,去年一年收获颇丰,不过因为免税,所以并未有任何进账。”说完,朱隽小心的看了刘协一眼,朝廷投了大力气,又是两千头耕牛,又是三万架汉兴犁,但却未能给朝廷带来任何实际利益,对他来说,可算不得什么政绩。

    “谁说没有进账?”刘协闻言,不禁摇头笑道:“这万民民心,便是进账,今年来的流民,应该不少吧?”

    朱隽笑道:“确实不少,去年臣收拢这河洛一带百姓,加起来也不过三万之众,但一年的时间里,便扩大为十万,臣相信,不出三年,河洛人口当可恢复到三十万!”

    “不错,既然当初答应了三年免税,便不能失信于民。”刘协满意的点了点头,朝廷的诚信需要重建,这当口,绝不能坏了朝廷的信誉,这可比真金白银都要重要。

第一百三十五章 汉兴车() 
“对了,文渊(朱皓字)在军中,颇受黄忠、魏延几位将军青睐呢。”谈完了政事,刘协笑着跟朱隽开口道。

    “犬子虽懂些兵法,但临敌作战却无多少经验,几位将军都是上将,让他跟在几位将军身边,总好过日日待在家中荒废光阴。”朱隽微笑道。

    其实朱皓年纪可不小,算起来,也已经有三十岁了,将门之子,以前可是跟着朱隽上过战场的,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于朱隽这些老臣,刘协不可能弃之不用,但自廷尉设立以来,对世家子弟入仕把控逐渐严格,刘协有自己的人要用,自然将这些职位放在心腹手中。

    洛阳的事情,朱隽做得很好,一开始,刘协是担心朱隽在洛阳重新推行世家的那一套,架空廷尉和虎贲,但如今看来,朱隽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多少有些推波助澜的意思。

    朱隽为什么会这样做,自然无需多问,虽然未明说,不过他却在用行动表示自己的支持,投桃报李,而且根据黄忠送来的消息看,这朱皓也确实有些能力,提一把,对刘协来说,不难,不过这种事,不能拿在桌面上敞开来说,双方心照不宣便可。

    “文渊算起来,也不小了,只是老将军太过严苛,依汉升将军所言,文渊将军做一万人将是绰绰有余了。”刘协摇头笑道。

    万人将,一些不是太大规模的战役来说,已经是一军主将的级别了,徐晃如今虽然独镇一方,但实际上,手下所统帅兵马也不过万余,而且还有一个名义上平级,实际上压他一头的皇甫嵩,朝中如今的万人将,除了吕布、樊稠、张济这些老将之外,也只有黄忠、赵云、徐晃、方盛这些立过大功劳的将领才能担任,这个评价,可不低,但也只是能做而已。

    实际上,如今刘协麾下将才倒是不缺,若说潜力,魏延、庞德、马超、张辽、高顺,都有这个潜力,朱皓能力不错,但要说真的统帅万人,朝廷的精锐是别指望了。

    “陛下谬赞。”朱隽心中微微叹了口气,只是不知,自己此举,于朱家而言,是对是错。

    “朕会在洛阳盘桓几日,行程便交由老将军来安排了,今日天色已晚,朕就不去看那轨道了。”刘协喝了口水,看向朱隽道。

    “喏,末将告退,陛下早些休息。”朱隽会意,躬身告退离去。

    看着朱隽离开,刘协微微皱了皱眉,扭头对着身旁的卫忠道:“朕要知道,朱隽在出任司隶校尉前后的一切情报,包括他见过什么人,去过哪些地方,还有到洛阳之后的一切事情,事无巨细,让秘卫尽快送来。”

    “喏!”卫忠连忙一躬身,匆匆离去。

    朱隽既然表了态,刘协自然也不可能拒人于千里之外,怀疑是肯定的,刘协接下来的动作,会触及世家的根本利益,朱隽在世家与皇权之间,有些类似于墙头草,这也跟他的出身有关,他乃寒门出身,一路能爬到今天的位置,少不得贵人相助,这欠下的人情暂且不说,被人抓在手里的把柄恐怕也不会少。

    如今这样毫不犹豫的倒向皇权这边,要说刘协心里没有一点怀疑,那才奇怪。

    不一会儿,卫忠吃力的抱着一大摞竹笺进来,司隶校尉也算独镇一方了,若放在外人眼里,朱隽大小也算一路诸侯了,而且本身身份也于世家与皇权之间摇摆不定,自然不可能放心去用。

    秘卫的存在,有些类似于明朝的锦衣卫,不过却又有所不同,秘卫只有察举之责,却没有丝毫决断权,否则,这样的部门,本就已经可怕,一旦再让他们掌握了足矣断人生死的权利,对朝廷来说,绝非益事。

    那句话怎么说来?水之情则无鱼,君至查则无臣。

    人毕竟都是有私心的,除非这个世界交由机器人来管理,否则很多事情,总会有些偏向,作为君主,刘协需要把握大方向,但小节方面,该糊涂的时候,也需要糊涂。

    锦衣卫的存在,的确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皇权的威严,但同样,也会使君臣离心,刘协需要秘卫来收集情报,让所有官员在自己面前毫无隐私可言,但知道是一码事,将秘卫的功能给搬到台面上来就是另一回事了,一些小过,他要知道,但可以选择不说,摆在明面上,那种全部秘密都暴露在别人眼中的感觉,可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莫说这乱世,君择臣,臣亦择君的时期,就算是在治事,也会让官场上人人自危,毕竟很多时候,一方官员要维护一方太平,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也是在所难免的,事事追究,只会让手下人做事束手束脚,用之威慑,廷尉已经足够了,秘卫的真正作用,是绝不能暴露出来的。

    看着挺大一堆,但实际上,都是一卷卷竹笺,每一卷,也不过几百字,对于刘协来说,倒不是什么难事,一个时辰左右,已经全部看完,对于朱隽的想法,大致也有了底细。

    “全部烧掉吧。”看着那小山一般的竹笺,刘协挥了挥手,纸实际上已经有了,看来以后秘卫收集情报,也该以纸来记录了,虽然保存周期比较短,却胜在便捷。

    “喏!”卫忠抱起竹笺,朝门外走去。

    接下来的几天,刘协在朱隽的安排下,接见了洛阳一些士绅,又去了一趟成皋、敖仓、荥阳。

    当年虎牢关之战,实际上包含的就是这三个地方,也是关中对关东地区兵力部署的重要关隘,虽然眼下刘协尽得南阳之地,这虎牢关的战略意义无形中被削弱了许多,但日后若朝廷要对关东用兵,这三处城池,绝对是关键之地。

    因此,对于这三城的重建,甚至比洛阳的重建都要重要。

    在洛阳盘桓数日之后,刘协要返回关中,也见到了工部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构建出来的轨道。

    “陛下请看,这轨道乃坚木所构,以水泥为基,水泥虽然不适合作为轨道,却可以很好的固定轨道,不至于令轨道变形或是被人为破坏,另外,轨道车的负重,根据车长以及车轮数量的不同而区分,陛下眼前所见,是目前工部所打造的最大的一架轨道车,共十六轮,可负重万斤,以八马拉动,只要车夫技术足够熟练,可日行五百里,以此车从洛阳之长安,最快三日便可抵达,沿途只需换三次马匹便可,无需停顿。”洛阳城外,一名负责洛阳督造的工部大匠颇有几分傲然的立于一辆看起来几乎是一辆方子的车架前,向刘协介绍道。

    负重万斤,日行五百里,这种车,一旦成了规模之后,以后从长安往洛阳运送物资,根本无需再征调民夫,对国力而言,绝对是一种质的突破。

    “不错。”看着眼前这辆雕工十分精细的车架,刘协笑道:“不过日后,这样的车不用再造了。”

    “呃……”大匠愕然的看向刘协,不解其意。

    “华而不实,此路之重要,不是让人来享受的,可将十几辆四轮车首尾衔接,一样可以做到。”四轮车的承重能力只有千斤,并非不能承受更重的,而是以木质轨道,无法承受更重的重量。

    “陛下所言,如醍醐灌顶,令臣茅塞顿开!”大匠闻言,目光一亮,躬身道。

    “马屁就不用拍了。”刘协上了车身,询问道:“来时,有人试过了吗?是否安全?”

    “陛下放心,此车便是自长安所拉来的。”大匠连忙躬身道,这可是接刘协的车架,若未试过,谁敢担这个责任。

    日行五百里,听起来挺快,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小时十公里的速度,秒速的话,大概在三米每秒左右,算不上快,但若是用在军事上,这个速度可就了不得了,八匹马可以拉万斤重物,那出征所需物资,只需数百匹马就能运走,当然,驿站要备好替换的战马,加起来的话,恐怕沿途得准备上万匹战马才能保证运输线路始终运作,最重要的是,这上万匹马不但能够替代十万乃至更多的民夫,而且效率还更高,耗损更少,只此一点,便足矣让朝廷在今后的征战中,牢牢地占据主动,别的诸侯得算着粮食过日子,而刘协根本不必担心战争对民生产生的影响,就算是拖,都能将诸侯给拖垮了。

    当然,这也是理想状态,实际上,如今也只有长安到关中这一条轨道,剩下的,还得靠民夫来搬运,虽然省了不少力气,但实际上还不可能靠着这一条线便将诸侯给拖垮,需要弄更多条线,至少物资在朝廷内部运转,需要做到畅通无阻,效率加倍,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兴建。

    “轨道车这个名字不太好,以后,便将他叫做汉兴车吧。”刘协带着桥氏姐妹以及一众侍婢上了车架,想了想对着大匠道。

    “喏!谢陛下赐名。”大匠连忙躬身道。

    “出发!”

第一百三十六章 归途() 
宽敞平整的驿道之上,颇为宽达精致的车架,在八匹战马的拉动下,以平稳的速度快速前进着。

    每小时二十里的速度,对于刘协而言,自然算不得快,但对于这个时代而言,这样的运输速度已经堪称顶尖了。

    “梆梆梆~”桥蓉有些好奇的用手指小心的敲击着透明的窗户,扭头一脸不可思议的看向刘协:“陛下,这……就是琉璃吗?”

    “算是吧。”刘协一边看着书笺,一边随意的答道,因为有玻璃窗户,在车棚顶上也有一块天窗,这车架内的光线充足,而且车辆在娴熟的马夫操纵下,走的很稳,在车内几乎感受不到颠簸,刘协也不得不赞叹工部人的手艺,这还是因为是刘协的车架,牺牲了速度,如果换成搬运货物的话,速度应该可以再提升一截,从长安到洛阳,两天的行程应该足矣。

    “好漂亮。”桥蓉有些惊叹的触摸着玻璃窗,看着两边的事物山林如潮水般后退,那感觉,就像坐在船上一般,但又有些不同,总之很新奇。

    “蓉儿,别乱碰,这琉璃的价格可不斐呢!”桥颖拉了拉桥蓉,沉声道。

    “造价来说,倒是不算贵。”刘协抬了抬头,笑道:“去了长安你们会明白,不过若真碎了,那这两天夜里,可得受冻了。”

    毕竟以如今的冶炼水平,这制出来的玻璃也就是最普通的那种,非常的易碎。

    桥蓉闻言,这才不舍得收回手来,果然还是刘协的话更管用一些。

    “颖儿,过来,陪朕下盘棋。”刘协对着桥颖招了招手,有了这汉兴车,旅途虽然不再疲惫,但却未免单调了一些。

    “喏!”桥颖答应一声,有侍婢取来棋盘,供两人娱乐。

    这次回长安,旅途倒也并不是太着急,刘协虽然不在长安,但长安的消息每天都会按时出现在刘协桌案之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