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天子-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喏!”王越心神一动,这是刘协在虎贲卫草创之初,就跟王越商议出来的,虎贲卫作为维护地方治安的部队,绝对有存在的必要,但却要有一定的自主权,地方上绝对不能出现一言堂的局面,只是县令、县尉很容易勾搭在一起。

    只是想要将虎贲卫的编制拓展到县城,需要一个契机,刘协哪怕是皇帝也不能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没想到刘协竟然悬在这个时候作为虎贲卫壮大的契机。

    无疑,在这件事情中,王越的权利会进一步增强、壮大,而且虽然有些吃惊,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王越也不禁心中暗自赞叹刘协的机敏,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反应过来。

    其他人,如丁冲、钟繇等人虽然觉得不对,但一来虎贲卫在长安初创,已经展现出不错的政绩,长安这段时间治安着实提升了不少,二来刘协根本没有给众人反应和反驳的时间,这次地震覆盖的范围可不小,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但至少这京兆一带是全被笼罩进去了,而大灾之后,通常会伴随着大乱,这个时候,专门负责维持治安的虎贲卫,就显得非常有存在的必要了。

    正是因此,在朝中许多大臣甚至还没有接到消息的时候,王越已经开始选拔一些能力优秀的虎贲卫领了刘协的诏令迅速前往各郡县组织地方虎贲。

    ,

一百二十六章 借粮() 
长安城一夜忙碌之后,到了次日天明时分的时候,场面才算逐渐控制住,送来医馆的伤员也渐渐少了许多,但这一夜的时间,不知道这长安古城添了多少亡魂,临时行营之中,不时能够听到哀嚎声传来。

    感受着那股压抑凄楚的气氛,刘协心中分外的沉闷,除了临时的行营,放眼望去,满目残垣断壁,长安皇宫屹立于这残垣断壁之中,显得分外刺眼。

    走在街道上,入目所及,都是一双双迷茫、麻木以及绝望的目光,刘协的一颗心,都沉甸甸的。

    天灾、人。祸,自灵帝时期以来就时有发生,刘协也不知道是不是大汉朝的气数真的已经尽了,致使灾难频发。

    若是以前,对于这种荒唐的念头,刘协会嗤之以鼻,但如今,穿越或许还有些解释,但自穿越以来,他所遇之奇,已经很难再用科学来解释,或许,真的是天要亡汉吧,但作为当事人,大汉历史上最后一任皇帝,要刘协就这般把守,任由历史的长河将自己卷入其中,随波逐流,他却做不到。

    若是如此,他魂回汉末有何意义那帝王系统又有什么用

    “着京兆尹尽快将此难伤亡人数统计出来。”回到宫中,朝堂有些凌乱,不过已经收拾了一些,今天的早朝要比往日晚了一个多时辰,毕竟一众朝臣,昨夜也是忙碌了一晚,总得给人喘口气的时间。

    莫说这些年迈的老臣,便是刘协,一夜未眠,此刻也相当疲惫。

    司马防已经去处理关中吏治,发放文书,统筹各县官员,此刻并未上朝,但这些事情,依旧是京兆尹责任范围之内,刘协也不准备重新派人。

    看了一眼死气沉沉的朝堂,刘协知道,这次地震,除了表面上的那些伤害之外,一些看不见的损失,对刘协的影响甚至超过这一夜灾难所带来的影响。

    也不能说是迷信,人在这种天威之下,太过渺小,而人之本性,总想给这些事情找个理由,或者说将心中那股恐慌和怨气发泄出去,若是那李傕、郭汜还在,这种事情,很自然的便会被冠在两人头上。

    但如今,两人的坟头都已经长草,这件事带来的后续影响,人心的变动,自然得由刘协这个大汉天子来顶着,而且不管他是否愿意,都必须顶着,这大汉朝的天,不能塌。

    “朕今日,恐怕要对不住诸位臣公一次。”刘协直起了身体,看着众人,略显稚嫩的嗓音,此刻却带着几分难言的沉重。

    杨彪等一干大臣闻言不禁呼吸一紧,看着刘协,并未表态。

    “原本,朕准备过了这个月,便为诸位臣公发放俸禄,只是”刘协有些遗憾的道:“天灾来的太过突然,大灾之后,必有大乱,朕不希望朕的子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因此,朕想与诸位陈宫商议,今年的俸禄,用来赈济灾民,当然,这些俸禄,算是朕欠诸位臣公的,待来年天下太平,朝廷宽裕之后,朕必定将今日所欠还于诸位,望诸位臣公能够谅解一二。”

    其实无论这满朝文武是否答应,出了这种事,刘协都不准备将俸禄发下去,人只要活着,总有办法,但如果人没了,再多的粮食都只是看着好看而已。

    当然,皇帝不差饿兵,军饷是必须发放的,严格来说,这些将士,又何尝不是自己的子民,更何况他们还要帮助刘协去维护地方,世家官员,还能够凭借着家中的存货不至于受饿,但这些将士基本都出自寒门,若没了俸禄,凭什么要饿着肚子去帮他

    杨彪等人对视一眼,心中微微松了口气,刘协之前趁乱让王越拓展虎贲卫,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此刻多少也已经反应过来,生怕刘协再趁乱做出什么削弱世家的决定,此刻听说刘协只是准备拖欠他们的俸禄,倒是让这些人安心了不少。

    在这朝堂上的,哪一个家财会少莫说刘协只是欠,就算刘协要了他们一年的俸禄,对这些人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陛下言重了。”杨彪连忙上前一步,躬身道:“此番乃是国难,正该共渡难关才是,老臣愿意将俸禄献出,再出粮草万石,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老臣也愿献出俸禄,以及粮草八千石,助陛下一臂之力。”丁冲咬了咬牙,忍着肉痛道。

    万石粮草,对于关中世家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何况还是直接送出去。

    “卫忠。”刘协深吸了一口气,淡然道。

    “奴婢在。”卫忠上前一步,躬身道。

    “将诸位陈宫捐献粮草记录在案。”刘协看向面色微变的众人,微笑道:“诸位放心,朕并非是要索要,只是将这些记录在册,方便日后偿还,诸位能够将俸禄献出,朕已经感激万分,怎能让诸位反要因此受损。”

    “陛下英明。”朝堂之上,不少人松了口气,这大灾之后,必有大乱,谁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家中保留些余粮,正所谓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如杨彪他们那般将粮草献出与刘协共度难关,毕竟人性自私,这点无可厚非,刘协也不可能因此而迁怒于他们,只要不给自己添乱,其他的都好说。

    “徐晃、方盛!”刘协看向帐下众人,沉声道。

    “末将在!”二将答应一声,齐齐上前躬身道。

    “传朕诏书,各地驻军迅速接管各县城池防务,但有趁机作乱者,上至公卿权贵,下至黎民百姓,一律问斩!”刘协剑眉一扬,眉宇间,闪过一抹森然的煞气,国难之时,原有的秩序本就濒临崩乱边缘,这个时候,不管是谁,只要敢碰他的底线,刘协绝不容情。

    “末将领命!”徐晃、方盛二人闻言,插手行礼,向刘协微微一躬,告辞离去,二人能够感受得到刘协的决心,此时此刻,任何人的情面,都比不上刘协一句话的威胁。

    “诸位大人昨夜忙了一天,若无其他事情,便先退朝回去休息吧。”刘协叹了口气,站起身来,便准备退朝,便在此事,未央宫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刘协以及众臣的面色顿时变了。

    “启奏陛下,有匈奴使者求见!”一名小将气喘吁吁的冲上殿,跪倒在玉阶之下,嘶哑的声音道。

    刘协面色一沉,恨声道:“偏偏在这个时候,这匈奴人还真是会挑时间,传!”

    ,

第一百二十九章 本家来人了() 
实际上,从大禹治水开始,到现在,关于赈灾防疫的许多条陈已经足够成熟了,甚至流传到后世,虽然时代在不断进步和变化,但一些看起来比较先进的观念,在古代已经有了雏形甚至已经有了条例。

    毕竟放在现代,这些东西大都是拿来当教科书用的,但在古代,人类是真的在跟自然斗争,这些东西不是研究出来的,而是用无数生命和血泪凝聚起来的,要说多落后,除了科技方面之外,方法规矩方面,不至于落后到哪里。

    哪怕是以工代赈这种看似新颖的东西,在古代不是没有类似的概念,真正阻碍赈灾的,其实还是执行力的不足,或者说那些原本足够用的粮草,在层层下拨的过程中,出现不可名状的损耗,导致最终真正能够落在灾民身上的,能有一半已经算是吏治清明了。

    而刘协现在,除了提出以工代赈的方式之外,更多的,却是在跟众人讲述如何管理,来降低这赈灾途中,可能出现的贪墨环节来如何避免。

    多是采取监督的手段,一环扣一环,相互之间,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甚至作为这其中看似弱势群体的灾民一方,在发现不对之后,如何将情报直接传递给朝廷等等。

    当然,管理只是一个方面,这个时候,刘协最大的要求还是能够稳,稳住灾民,不至于出现千里无人,路有饿殍的惨状。

    “另外,户籍方面,尽快落实,就以长安为例,给本就属于长安的子民百姓发放一个身份证明之类的东西,可以证明他们曾经在长安居住,然后在重建长安的过程中,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先盖起一部分民房,在这些拥有长安户籍的人之中,选择一部分对重建工作有着比较优秀贡献的人口入住,然后再依次往外推,总之,肯干,愿意多干的人,最后获得的好处也最大,好吃懒做或者不愿意干活的,朝廷会给一些果腹的粮食,不会太好,但也不会让他们饿死,朝廷不养闲人,眼下更没有多余的粮食去养他们。”

    仍旧一片杂乱的道路上,刘协走走停停,一边与周围的百官大臣讲述着赈灾方面的一些细节,同时一道道命令发下去,控制着这座城池一步步稳定,趋于正轨。

    “新建的房舍,要请专门的人才去专门规划设计一番,若是下次再有这种事情,也不至于出现如此大片的伤亡。”

    “还有在舆论上,要做到掌控,这场天灾,并非大汉气数已尽,而是考验朕这个天子,是否有能力重新振兴我大汉朝天下,是否能够肩负得起这个重任。”

    随着刘协不断讲述着以工代赈的一些具体方案,人员调配还有相互监督,一开始,还会有人询问两句,但到了最后,却是一群人默默地跟着刘协一边走路,一边凝神细听。

    刘协所说的东西,并没有脱离这个时代的樊笼,但却加了一些人容易理解却又确实有效的东西,哪怕是杨彪、钟繇这些博学古今的人物,此刻在刘协面前,也感觉自己像个学生。

    至于听到最后关于舆论方面的宣传问题时,众人的目光也变得渐渐诡异起来。

    毕竟天威难测,刘协这般向自己有利的方向解释天意,多少让人觉得不敬天地。

    “朕乃天子。”看着众人诡异的目光,刘协理所当然的道:“朕也并未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上天突发此祸,何解”

    “陛下所言甚是。”杨彪等人不知道该如何来表达此刻自己的心情,说得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

    虽然有些自夸之嫌,但此时此刻,刘协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必须在其他诸侯给自己歪楼之前,在舆论上,将楼给带起来,否则自己不管做的再好,若让百姓认为是天要亡我大汉,那刘协这个皇帝,也不用混了。

    “另外命人严密监察,若有擅自散播不利于朝廷言论者,无论是谁,立即抓捕,割舌,然后劳役到死!”刘协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十分冷酷,令周围众人突然间,感觉本就寒冷的天气似乎又冷了几分。

    上午的时间,基本上就在这走走停停之中渡过,气氛显得有些静谧却并不沉重,除了一些舆论方面的事情之外,大多数时候,刘协还是在对当下该如何赈灾与群臣商讨。

    群臣包括杨彪这些学富五车的老臣,此刻对于刘协言语之中所说出来的方案,已经没有太多惊讶,剩下的也只是敬佩了,也许,这世上真的有生而知之的人吧。

    杨修手中的空白竹笺已经换了六卷,此刻却仿佛不知疲惫一般记录着,刘协今天所说的东西,看似简单,但却是将自大禹治水以来,防治灾情的条例逐一梳理,最终统筹成为一部足矣列入史册的经典赈灾案例。

    此刻杨修,对于刘协已经是打心眼儿里敬佩。

    “除此之外,工作效率也该想办法提升一些。”刘协指着远处热火朝天的工地,此刻话题已经从单纯的赈灾延伸到如何更好的将劳动力发挥出来的问题。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