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稳的解决这个事情,这让他很满意,当春耕生产结束之后,他会推动一些新的项目,比如说,肥皂和馒头的扩大,并且玻璃制品也会提升到日程上面。

    就在春耕大会上面,赵信出面了,却没有讲话,只是当做吉祥物一样,坐在旁边,静静的聆听。

    负责讲话的是苗远,作为目前苗家庄商业上面的负责人,苗远不但挣到了海量的资金,也让他的威信更高了,现在苗家庄明显扩大,以前并不怎么看重的人力资源,反而变得越发重要了。

    苗家庄的馒头包子铺,肥皂作坊,都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砖窑和水泥窑也是同样,在赵信帮助下,苗远开始认识到了人的重要作用,也想要把这些人都给留下来。

    因为人多,相对而言,地就少了,而且还存在着种植的取舍,苗远在鼓劲的同时,也提到了,会购买更多的土地。

    归附苗家庄,大部分是没有田地的,可是苗家庄几个作坊,如同点石成金一样,拥有了大量的资金,保州受到了重创,无主的土地会很多,未来购买也是正常。

    这样的土地,大宗的出售,价格都不会太高,基本上都是这个时代的平均价格,以苗家庄可以日赚1500贯的力量,这么多太天了,扣除消耗,差不多可以支撑1万亩左右。

    土地是封建社会民众的根基,也是稳定民心的方法,一万亩,等于平均每一个人耕种的土地,多上一亩,这个数字不少,一场春耕大会鼓动了人心的,也让士气更加的高昂。

    赵信在旁边看着,果然是一样,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21世纪,对人心的鼓舞,都是一个关键。

    不过苗远偶然说了一句话,却给了他极大的触动,他说的是这一次播种的作物,说到了本应该种植更高价值的稻谷,却分开种植,是为了安全,退一步,是为了更大步的向前迈进。

    这句话鼓动性非常高,也让现场的气氛一片沸腾,可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赵信在听到之后,眼前一亮的,他一直以来都在困扰的问题,似乎有了解决的办法了,既然前进和停留都没有办法的前提下,为什么不退一步呢?

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阔天空() 
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人人都知道,可是真的碰到事情的时候,能够做到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知进退,一直是衡量一个人成熟的标准,真的到了某一个程度,不高歌猛进,还要退,除非是预知者或者穿越者,知道前进的是万丈深渊。

    赵信恰恰是这么一个局面,他在来到北宋之后,因为受到袭击,整个人都也有些焦头烂额的前提下,没有时间去思考,在苗远的这一句话的提点之下,他终于明白自己的误区在哪里。

    皇子的身份很重要,可是重要的只是本身,而不是这个身份带来的附加值,皇帝也不是万能的,最少说,皇帝不能够随便的出宫。

    清朝的皇帝,或许能够声势浩大的南巡,可是除了这个朝代,还有最初的秦始皇,整个封建王朝,2000多年的历史,真正可以出巡的有多少。

    皇帝出巡,大部分都被看成昏君的代表,怕是的清朝,由盐商替代出费用,也是如此,是奢靡的代表。

    就算是出巡了,也就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行宫,画舫,接触到的,也都是较为高端的,接触不到低层的民众,更别说帮助底层发展。

    赵信想要推行的改革,不是像王安石那样,是为了钱而推行的,是基于根本的,对整个封建时代挑战的一种变革,从小农经济,以土地为根本的经济,走向航海经济的,资本主义时代,这需要不停的调整,并且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做。

    哪怕他的年纪很小,可是早一步,对于北宋也是有巨大的好处。

    这种情况下,被困守在皇宫,为了一个皇位无限的等待,循规蹈矩,这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依靠着这个,就算是成为了皇帝,又能够比仁宗做的好到哪里去。

    最多是用几个点金手,让北宋的财务状况,变得更好一点,调整一些大局的方向,跟他所想的那个彻底的完善的改革,相差甚远。

    在接下来的春耕大典上面,赵信一直都在考虑这个问题,他细数了一些利弊,终于想明白了一切,想通了就是想通了。

    赵信一直一来,都有些纠结于身份的问题,他的纠结并不是不愿意放弃皇子的荣华富贵,而是一个皇子的身份,可以解决掉很多的问题。

    封建社会的阶级壁垒,比起后世来说,更加的森严,中国因为发展的问题,没有跟欧洲中世纪一样,走上一个绝对阶级社会,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曾经的九品中正制,因为异族的进攻,逐步被更加合理的科举制度取代,可是官民之间,巨大的鸿沟,还是让很多东西难以发展。

    士农工商,这是四个级别,商人处于最下级,无论是哪一个朝代,商人都拥有难以想象的财富,却成为了被喂养的猪,不但寻常官员都会吃拿卡要,真的要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要的被杀掉。

    明朝富可敌国的沈万三,一己之力,拿出了南京城建设费用的一半,这可是一个皇城,拥有皇宫和完善作坊的超级大都市。

    这样有钱的,怎么可能不杀掉,更别说他还趾高气扬,触犯了朱元璋的禁忌。

    研究历史的,赵信当然知道这一点,在穿越成为了皇二子赵昕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就被这个身份禁锢住了,他只是想到,有了这个皇子的身份,未来,登上皇位,就可以改变这个国家。

    实际上,不是不能,而是这一条路太远了,需要20年的时间,未来,就算是成功的登上了皇位,又能够大展宏图么?

    换成唐朝,清朝的皇帝,可以很容易的做到这一点,汉朝也凑合,可是其他朝代,就不行了,宋朝是封建社会发展到比较巅峰的时代,也把文治发展到了巅峰,士大夫于官家共治天下,这可不是说说而已。

    宋朝对于皇权的限制,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皇帝跟士大夫平分权利,这也是仁宗哪怕知道王家在背后动手,甚至知道,始作俑者是汝南郡王,也只能够徐徐图纸。

    就算是仁宗跟神宗一样,不管不顾,强行的处理王家,都未必能够成功。

    王安石变法的时候,神宗对王安石的支持不为过吧,可是变法依然无法强行推行,甚至王安石改动了科举制度,把新法作为科举的必要项目,不认可新法,就无法通过科举,做到这般极致的状态,也没办法挽救新法,最终,当神宗死去,高太后当政,直接把一切都推倒重来。

    新法不但没有改变北宋,反而带来了无休无止的党争,最终埋下了北宋灭亡的根基。

    从北宋成立,一直到神宗朝末,北宋的历史上,没有几个奸臣,最多被骂的最多的就是吕夷简,可是纵观吕夷简的所作所为,虽然权倾四方,却没有多少被称之为奸臣的地方,最多是玩弄权势,保障自己的地位而已,甚至在最强的时候,也没有做到一言堂,架空皇帝的程度。

    可是之后,北宋南宋,真的是奸臣不断,甚至南宋还出现了,弄死皇帝的儿子,从宗室之中,挑选幼儿继承的权臣。

    正是这个现状,让赵信这个皇子的身份,打了一些折扣,现在,在苗远一句话警醒的情况下,赵信豁然开朗的,他要做的改革,又不是全国,全系统的改革,他深深明白一件事情,全面推广的改革,那是在自杀,就如同后世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深圳如果是全面在中国推广,那会造成多大的乱子。

    中国底蕴,可以承受一个城市错误,却无法承受全国的错误,其中的一些弯路,足以动摇政权。

    那么,不是在全国推广,他做的事情,真的需要到皇子,甚至是皇太子这个程度么?

    仔细想想,不用啊,就拿特区为例,只要有一个地方,类似于特区的地方,只要有一定的班底和人,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就能够发展起来。

    甚至不用十年二十年的,就拿着苗家庄为例,短短的三个月,苗家庄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这个作为基础,再有一个发展的土壤,他会带来多少的变化,只要有5年的时间,这个特区就会成长为人们难以想象的可怕地方。

    北宋的汴梁有100万人口,看起来很多,可是特区在他的治理下,短时间会有的100万,甚至是300万,未来,甚至会成长为后世上海那个模样,工业发达,而且人口众多。

    钱不是万能,可是发展商业,拥有武力,钱才是万能的,当钱和经济,成为了军事体系之中的重要支撑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热武器,只要解决了热武器的问题,一个城市也会是一个最强的力量。

    赵信就算放弃这个身份,也会是仁宗的儿子,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而且这个时间点也相当的关键。

    有些人为了皇位,不惜以叛乱的方式发起了对他的袭杀,还有什么做不到,继续下去,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如果引来国外的势力窥视,那就是万劫不复了,他主动的退出,会对北宋的朝局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主动退出的,不过是皇位继承人这个身份,而不是拒绝认仁宗这个父亲,只要有仁宗在,只要有这一层关系,加上他主动退后一步,别人还会纠结于这个问题么?

    假死脱身,去掉皇室的身份,转而变成别,可是在仁宗的心中,这一层关系还在,同样的,在那些对皇位有窥视的人,只要是赵昕这个身份死掉了,那么就不存在复活的可能。

    汝南郡王是宗正,只要去掉了皇位的正统性,按照北宋情况,他不可能登上皇位,就算是仁宗也做不到这一点,这样,他挡住别人路的身份就彻底的消失了,在有能力的知情者眼里,他的地位尊崇,又没有挡路,谁会跟他过不去,甚至连之前的敌人,也要主动的来维护他,真的他出现什么意外,最少说,他们继位的可能性,就完全没有了。

    真的而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当赵信想明白这一切的时候,他真的发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绝佳的选择,表面上看,他是吃亏最大的,然后是仁宗,亲生儿子都无法继位,这是多么大的痛苦。

    可是实际上,他权势一点都没有减弱,甚至还获得了一个自由发展的机会。

    表面上皇子的身份去掉,那么他就不可能回到皇宫,他可以顺势的提出要求,比如说,把保州兵变的功劳,还有其他的一些安插到他的身上,获得一个勋爵,甚至实封一个地方,这些都是有先例的,甚至类似于之国的,他在京城,反而的会引发一定的猜忌,只有去到地方,困守在的一个小地方,才可以安大家的心。

    这不是正是他期待的,科技的力量,资本的力量,加上热武器的力量,赵信缺少的不是什么权势地位,而是时间,趁着这个时间点,多要点好处,让他拥有一个不错的起点,三年他能够彻底改变一个城市,五年他能够彻底改变北宋,当力量强横的时候,什么正统性,什么传统,在绝对的力量面前,尽是齑粉。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点的平衡() 
赵信越想心中就越亮,同时他想到了另外一个可能,虽然说,在初期,因为仁宗态度的原因,对方可能不会加害他,可是如果仁宗没办法确定,或者是确定了之后,他就危险了。

    在有心人的眼里,那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只要等的不耐烦了,或者说达到了目的,肯定是要动手。

    或许到时候,他拥有了足够的实力,不怕他们动手,可是在发展初期,就跟这样的庞然大物对抗,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他必须要给他们弄点障碍。

    这个障碍,当然不是什么让仇人当不上继承人,而是给他们足够多的选择。

    为什么汝南郡王和王德用会对他下手,原因很简单,因为赵宗实的关系,只要赵昕死了,很自然就是赵宗实,这一点,在真宗的时候就有先例,只不过因为仁宗的诞生,赵允让就成为了悲催的存在。

    正是这个怨念,让赵允让几乎要走火入魔一样,甚至为此不惜跟王德用联手。

    有先例是有先例,可是那是在皇帝直接收养的前提下,既然这样,还不如放开。

    不收养一个,而是收养众多的,仁宗现在还年轻,才30多岁,哪怕继位20年,可是继位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小孩的,哪怕是按照皇帝的年龄来说,也有很长的时间,最少三五七年,甚至是十年之中都没有问题的。

    那么,就由仁宗主动的提出来,在宗室之中,择优选择8…12个,作为储君的候选人,开始进入宫廷培养,所有的条件和教学都是一样,然后分5年,10年,15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