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就由仁宗主动的提出来,在宗室之中,择优选择8…12个,作为储君的候选人,开始进入宫廷培养,所有的条件和教学都是一样,然后分5年,10年,15年为期,进行评选,则最优秀的,成为继承人。

    这样的竞争,不会得到大臣们的反对,因为科举本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跟科举比起来,这个选拔,又简单了很多。

    同时因为是收养的关系,什么长幼,嫡庶之类的,就不能作为当皇帝的选择,哪怕赵宗实有一定的先例,被带入宫中培养,可是其他人就不行了么,又不是远近,只是找寻一个合格的皇帝,这样下来,似乎更加负责。

    最关键的是,皇帝跟宰辅们共同决定,长期来考察的话,又满足了宰辅们的心态,之前是因为禁忌的关系,无法决定皇帝的人选,现在可以挑了,还不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淋漓尽致。

    很简单,而且是一个阳谋,哪怕是有人看出来,也不得不按照这个来执行,因为很简单,哪怕是万分之一的机会,面临着皇位的诱惑,都会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更别说,8到12个人。

    康熙末年的九龙多滴多么可怕,为了一个皇位,各种手段层出不穷,8个人,代表着八股力量,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之下的,最终选择一个最优秀的。

    这其中,每一个人都不敢对赵信动手,因为只要证明是他做的,他哪怕表现的再好,也不可能获得王位继承权。

    至于危险性,有人陷害之类的,这一点,赵信本就会注意的。他专门提出了5年学习期,5年学习期之中是封闭性的,不可能跟外界接触,也不可能选择继承人的,在这个目标没有出现之前,哪怕是那些有些想法的,也不敢多动。

    因为不明朗,甚至不知道敌人是谁,8个人,就会让朝堂上面,分成了八股力量,分散之下,他们还需要时间来积蓄力量,相互的争斗,这个时候,去触碰赵信,那是最不智的选择,他们甚至会来讨好赵信,关于赵信一切都会支持的。

    赵信甚至相信,一旦他的这个计划,通过上书,送给仁宗的话,仁宗哪怕刚开始看了之后,会接受不了,但是时间长了的话,他一定会接受的。

    就跟之前的了解一样,仁宗是一个理性的人,理性的人他更多的是会让整个朝堂平稳发展。

    赵信现在的存在,已经让那些有心人,开始以破坏北宋的代价来攻击了,这也是他作为皇帝,明知道王德用出手,甚至隐隐目标直指汝南郡王,也没办法的原因,他不可能为了赵信,而毁掉目前的政局。

    赵信退后半步,甚至绝了继承皇帝位的想法,是最适合目前现状的,因为所有人都会偃旗息鼓,而他提出的办法,不但独特,甚至有可能给予汝南郡王重重的一击,你不是想要让儿子继位么,很好,我弄出八个来,跟你竞争,只要你是最强的一个,你就能够达到目的。

    甚至这个方法,还可以增进朝堂的稳定,分化成了八股势力,每一个都不可能高于皇帝,这就方便分化瓦解和控制。

    控制,才是上位者作为,为什么,明知道有奸臣,却依然还留下他呢,很多时候,皇帝在控制政局的时候,不会让一家独大,要多个力量,平衡众多的力量才是最安全的。

    一家独大的结果,必然是架空皇帝,就如同明末的崇祯一样,他清理了魏忠贤,重启了朝局,可以说是名声刷够了,可是很快的,就悲惨了,甚至明朝的灭亡,跟清理魏忠贤,有着很大的关系。

    万历在历史上面评价不高,甚至被称为木匠皇帝,在很多时候,是躲在花园之中做木匠活,可是就皇帝本身而言,他当得可比他的弟弟崇祯做的好多了。

    看起来一直都是在做木匠,躲在豹房之中,天启一朝的控制力度,可比崇祯朝高的多的多,他用了一部分的东林党和太监进行制衡的,虽然说的,在的后世不少著作之中,说了魏忠贤是如何如何的可恶,整个一个最可恶的人,可是他只是一个太监,难不成还能够越过皇帝去,很多关于他恶行,大部分是遍布在明朝的矿监上面。

    用太监取代地方官员,收取一些矿监费用,或者是原来政府收入的费用,这是无奈的选择,因为在明朝后期,士大夫和商人几乎鲸吞了整个国库收入,在人口少一点的宋朝,盐税可以达到1000多万贯,可是在明朝才两三百万两,听起来差别不大,可是明朝盐价可是宋朝6倍以上的,本应该多6倍的收益,现在却一下子只有六七分之一,一反一正最少是三四十倍差距。

    天启帝看似没有制衡,却偏偏完成了朝廷的平衡,同时,政府收入显著的增加,崇祯刚刚继位的时候,能够平辽的挥霍,就是天启留下来的底子,如果没有这个底子,崇祯早就崩盘了。

    也因为崇祯是东林力量上来的,上来之后,重用东林党人,实际上,这些人除了少数之外,基本没用,明朝的财政状况大幅度恶化,甚至连军队也大幅度的衰弱,国家矛盾上到了巅峰,最终成为了亡国之君。

    如果不是天启帝死的早,说不定,明朝就可以中兴,有人在考证之中,万历帝的死,也有很多的疑点,或许真的就是崇祯下手,或许就是东林党。

    因为按照天启帝的手腕,用魏忠贤打压东林党,用太监征收税收,一手拿着权利,一手拿着钱,这是17岁继位,在位5年,死的时候不过是22岁青年皇帝做到的,一旦这个时间持续下去,明朝肯定要中兴。

    东林党是什么,是代表着江南大商人,盐商,大地主和士绅利益的,他们是在明帝国身上的毒瘤,不停的吸食着明帝国的血液,这才成为的巨富,魏忠贤和天启帝的做法,不亚于断掉他们的后路,他们怎么可能人有这件事情发展下去。

    阴谋论,早已经因为历史,而不知所踪,明史也是后来清朝书写的,甚至就包括了投降满清的东林党人,天启也是被抹黑的最厉害的,可是在一些流传下来的文字和书上,对于他的评价相当的高,比如对袁崇焕,对毛文龙,甚至是对满清跟蒙古勾结可能性,绕开山西进攻中原的可能性的遇见。

    他才是一个21岁的皇帝啊,历史没有如果,不管是什么原因,天启还是死了,崇祯上位之后,东林党成了气候,整个朝政被东林党一手把持,无论是五年平辽的袁崇焕,还是其他,万历累积下来的资金,迅速的被消耗,到了后期,崇祯甚至连骑兵的钱都拿不出,大量的而明朝军队,因为钱和物资的关系而崩盘,成为了压倒的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历史无法改变,却可以给人惊醒,甚至是一个皇帝,帝王心术本就是平衡,一家独大才是最可怕。

    仁宗之前一直都做的很好,哪怕是吕夷简有很多人反对,有那么多的不足,他依然可以控制下来,借助着不同力量之间产生的平衡,最终让整个政局比较的稳定,实际上,吕夷简的执政能力相当的可以的,他也让整个政坛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反倒是个人操守很好的范仲淹,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当他甚至开始影响科举,实现他的权利,以做到改革的时候,连仁宗都害怕了,他信任范仲淹的操守,却不信任范仲淹信任的这些人,一旦整个朝政就成为了变法的一言堂,那他这个皇帝,也到头了。

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 
皇子的身份,看起来不重要,实际上很重要,赵信真的想要退出了这个皇位的争夺,其他的方法都不行,必须要以假死脱身,只要在皇室度牒之中,清理掉的他的名字之后,那么在合理性上面,就有了问题。

    这一点赵信很清楚,之前,在不放弃这个身份的时候,他避免让孙吉带着他逃出北宋去,就是如此,真的出现了一点疏漏,被对方抓住了,只是这一点质疑,就有巨大的问题。

    更别说以身死的方法,去掉了玉蝶上面的名字,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是仁宗明知道他是儿子,也没有办法把他推上去,这等于说,他就跳出了这个皇位继承的泥潭。

    看起来,噩梦一样的,对他有影响么,只要通过仁宗,假死之后,他不还是仁宗的孩子,是亲生骨肉,这一点是任何都无法抹杀的,反而他可以跳过这个争夺,有一个平稳的发展机会。

    这个机会必须要把握好,甚至于这个机会他必须做好规划。

    苗家庄太小了,也太靠近内陆,哪怕有海河流域和京杭大运河发达的水运,也不足以展现他的能力。

    那么很自然的,他必须要选择一个沿海的区域,作为发展,有卡牌系统,有仁宗的支持,还有穿越者的见识,还能够发展不起来。

    就跟日本战国时代太阁一样,哪怕出身贫寒,拥有足够的实力,依然是共主,只不过,要名义上要低一个档次。

    穿越者和卡牌系统,共同形成的碾压,还能够不把他推到那个位置上面,真的拥有了无敌的实力,比如说普及了热武器,甚至是燧发枪和火炮,还能够失败么的,结果肯定不是的。

    赵信越想越高兴,这似乎是改变现状唯一办法。

    在这一场保州兵变之中,他越发的感觉到,现在实力不足的问题他空间也不足,勉强弄出来水泥和棱堡之后,再深入的研究,无论是火枪火炮,还是钢铁等等,都需要长时间的研究,他也想看看,卡牌系统跟整个北宋结合之后,会是什么样的变化。

    矛盾已经彻底的激化了,双方之间几乎不可调和,已经暴露的王家,甚至是已经上船的王德用,必须会相近一切办法,对付赵信,因为仁宗或许不可怕,但是一个继位者,在继位之后,对他们王家下手,他王德用到时候已经垂垂老矣了,一个不好,整个王家都会灰飞烟灭。

    更别说背后的主使者的,兵变这个头已经开启了,接下来,会更多么兵变,对方为了这个皇位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可是他不能,他热爱着这一片土地,也热爱着这一片土地上面的人,甚至连保州的几十万损失,他都能够记在自己的头上,更别说让北宋烽烟处处。

    历史上,北宋并没有大规模的造反和农民战争,原因就是北宋的控制力,可是多了这么一个内部的因素,他们肆无忌惮的破坏,量变迟早会成为质变,当真的北方打成筛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时候,说不定,北宋会比历史上,更早的灭亡。

    这是一个死结,一个只有他退出这一步,才能够解开这个死结,只要他跳出来了,让历史归于历史,让这个皇位继承成人依然悬空,才能够让他们的目标转移,不在用破坏和突破底线的方法。

    按照他所记得的,仁宗最少还能够执政接近20年,仁宗在位41年,可以说,是大部分皇帝之中在位时间长的那种。

    20年的发展,还不足以让赵信拥有压倒性的有事,相对而言,皇位带来的有事,根本没什么,连赵匡胤都可以黄袍加身,他一个根正苗红的皇子,为什么不能。

    北宋对于军事上面的控制非常的强大,或许在交换条件之中,他可以拥有一定的自保武力,却绝对不会多,而且对这个自保的武力会反控制的非常严格。

    这不是对方的限制,虽然他们会有所堤防,可是整个北宋的制度,哪怕是他可以分封到城市,民生上面没问题,军事上面,肯定是要受到限制的。

    这是北宋制度决定的,纵观整个北宋,还没有出现过多少兵变,哪怕是领兵的大将亲兵的队伍也局限在一个很小的数据上。

    哪怕一个人打十个,3000人,甚至是5000人规模,也拼不过倾国之力,可是赵信为什么要把兵力放在陆地,甚至说,他在陆地上,绝对不会超过限制。

    这样一来,赵信有能力黄袍加身么,结果当然是有,他之所以选择海港,原因就在于如此,大海更加广阔,海上贸易代表着比陆地上贸易更多的钱,也代表着更加广阔的市场。

    几乎必然,新的城市,是要进行产业改革的,工业化生产所爆发出来的生产力,可怕到了极致,虽然会背靠大宋这个市场,可是当生产力过剩的前提下,输出是唯一的选择。

    同时,海上也是另外一个储备力量的场所,从海军成为了一股居住轻重的力量之后,海军的强大,就开始展现出来。

    在21世纪的时候,有一个纪录片叫做大国崛起隶属了数个国家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和美国。

    这是世界上的主流强国,可是他们并不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最初的几个国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还有后面的日本,都不算是什么大国,在人口和位置上面,他们属于是一些微不足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