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团练应该快要到了的,同时抵达的,还有他雇佣的那些工匠,这些人不同于苗家庄的村民,他们是受到赵信的雇佣的,除了极少数特别的情况之外,其他的雇主到哪里,他们就要到哪里。

    之前没有一起带着,是因为太臃肿了,不利于调查地盘,另外一方面,还有一些收尾的工作要做,当做完这一切,他们会跟随着团练一起出发,到了这里后,分别会在云台山岛开砖窑,水泥窑,石灰窑。

    水泥和石灰,这些基本上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云台山岛是山区岛,上面有些,就算没有,在旁边的海州开矿,运送过来就可以了,到时候,就需要船了,程前答应的近百条船,还有跟这个相配合的船夫工匠,也必须要第一时间过来,这样需要的钱就更多了。

    暂时没有办法离开,赵信需要想赚钱的门路。首先就是神兵利器,这玩意可是宝物,北宋四京的,大名府已经被攻略了,可是汴梁还没有,甚至汴梁的市场还大一些的。

    可是再怎么大,三四万贯已经撑死了,或许可以吧这些卖到西夏或者辽国去。

    辽国和西夏,这是两个以武力立国的国家,他们武人的待遇,远比北宋高的多,在整个政治势力之中,武人占据的比例也高,也很有钱。

    走私铁器,是叛国罪,如非必要,他并不想走这一条路。

    但是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的,实际上,熟知军队和军方的都知道,一两百神兵利器,对于一场大战来说,或许会有一点点的作用,可是整体的作用不大,军队依靠的是阵势,是集团攻击,当胜势形成的时候,一两百神兵利器,就算本事再大,也就是给胜利者多制造一点点伤亡而已,根本无力改变大局的。

    对于赵信来说,一两百件神兵利器的作用可就大了,这可能是几十万贯,甚至可以用于朝廷对外一些礼物,北宋的刀剑,在辽国和西夏本身就昂贵,如果再加上神兵利器,可能价值就不是几千贯,而是上万贯了,这是双赢的好事。

    这些有些远水解不了近渴,就算是做通了仁宗和中枢的关系,这个销售也是需要时间的,暂时,可能只是在汴梁销售,可能平均每个月,就是一两万贯。

    不过,既然说到了铁,另外一个项目就可以进行。

    神兵利器不能够大批量生产,精铁刀具总可以吧,又不卖很贵,比起一般的高质量铁刀,贵上一倍,使用的却是精钢,在禁军之中,都有极大的购买量,更别说是普通民众了。

    或许,给铁质物品上面加上一层钢刃,这在后世已经非常常见了,对于容易磨损的地方,或者是需要使用锋利的地方,使用更加耐用,性能更好的钢,其他的支撑部位则是铁,这样极大的降低了成本,并且提供效果。

    毕竟,非使用部分,用钢和用铁是差不多的,可是造价却低了不少,越是性能出众,昂贵的钢,就越是如此。

    简单的调整,使用的钢不多,却可以增加各种铁质工具的性能,直接让铁质工具,进入到了钢制工具的时代。

    铁质农具,潜在甚至是现在的市场,非常的广阔,在没有办法使用高炉的前提下,这将会最大限度的利用精钢。

    或许,单独每一个精钢的价值,不会有神兵利器那么高,可能成本不足一贯的卖出1000多贯,这足足是1000倍的收益,可是总量却多。

    农具的市场有多么的庞大,几乎么一个家庭总要有一个农具,整个北宋的需求量,可能是百万,甚至千万,刀具,各种铁质工具,还有一些工具上面的轴承之类。

    这会是一个,几乎超过千万贯,甚至是上亿贯的总量,而且不存在饱和的问题。

    人都需要钢质的工具,价格高不太多,性能还好的铁器,更是如此,只要简单的调整就可以大量的生产。

    如果,在没有别的解决方案的前提下,赵信第一个,就会上这个,以农具和一些菜刀之类,日常生活之中,经常使用的物品为主,扩大生产规模,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大名府的附近,寻找一片地方,兴建一个大型的冶炼厂。

    只要在未来定海军,炼铁技术有一定的突破,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情况下,这些经过了大量培训,并且熟练的人员,随时就可以调动过来。

    本身,赵信还想直接上玻璃的,可是钢铁上面的想法,直接让他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只要这个能够普及和大量建造,销售是完全不成问题的,依托着大名府的便利交通,可以卖到整个北宋最精华的地区去。

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随的人() 
海州的动作很快,程前得到钱之后,很快的就开始了大规模的赈灾,并且提前把定海军成立,并且陆续接受灾民的消息传了出去。

    对于穷困的,哪怕只有最后一根稻草,都要紧紧抓住的灾民们来说,这恐怕是他们最好的消息了,他们终于可以放心了,再也不是无根之木了。

    海州5000人是最高兴的,因为他们直接有了工作,只用了7天的时间,就准备完成,陆续乘船来到了云台山岛。

    赵信在这几天之中也没有闲着,对于整个建设做了一个完整的规划,而这些人几乎是跟护军同时抵达。

    等了差不多20天,一路水运转陆路的护军终于抵达了,赵信也可以开启赚钱和接受厢军了。

    按照中枢给的旨意,工匠会在大名府集中,他们需要分批的前去接收,至于厢军,则需要他们亲自去厢军的军营之中接收。

    会有当地负责厢军的人员,前来清点数目,以保证每一个厢军到位,同时,不携带各种的武器。

    人力,在这个时代其他的官员哪里,看起来非常的不起眼,可是在赵信看来,却是一笔很可观的财富,为了一点点的资金,程前就把几十万的人力,许给了赵信,这对于赵信建设计划,将会是非常关键的。

    作为穿越者,拥有卡牌系统,他有很多的奇思妙想,有什么的工厂的设计,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力的话的的,这么把他们付诸现实,至于赚钱,对于附属的,民间经济和往来非常发达的北宋来说,钱根本不是问题。

    一个盐,都可以让北宋获得足够多的资金,一年一一千多万贯,他还有什么担心的地方,以后世的眼光来看,盐只是最不起眼的,糖可以么,布匹可以么,甚至是弄出来银行,通存通兑,都可以解决北宋的财务问题。

    根本不需要如同王安石那样,说是改革,实际上,是从百姓,从富户哪里,生生的把钱给拿出来,最终造成了大量的保守派。

    连韩琦这样,支持新法的人,最终都变成了保守派,成为了王安石最大的阻力,更别说其他人。

    说句不客气的说,北宋现在的问题,不过是因为税收不足,花费太高,造成的经济赤字,实际上,北宋创造的财富,大部分还灭有击中使用起来,只要聚沙成塔,多弄一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情,就可以解决目前这个最大的问题。

    厢军是要接手不过的,在接收厢军之前,整个云台山岛,需要护军作为护卫。

    赵信需要厢军,主要是厢军的壮年劳力,而不是把厢军武装起来,作为防守的工具。

    相对于陌生的,毫无任何的武器,训练也极为差劲的厢军,就算是拥有武器,也只是一批强壮一点的农民,更别说没有武器。护军实际上,更加让赵信看中。

    经过了的规模化的训练,加上参与了苗家庄的包围站,还有之后战斗,这些团练已经不是之前那种放下了出头,刚刚拿起武器的农民,特别是保州攻城,还有作为禁军教官的经历,让他们精神方面成长的非常的高的,或许跟真正的进军还有较大的差别,在长弓队这个层次上面,已经是非常出色的那种了,可以单独拿出来成军了。

    赵信更加信任护军,原因不单单是他们的战斗力,而是主要是信任。

    偶然之下,他在翻阅的卡牌的的作战系统的时候,发现了忠诚度这个数据,他这才知道为什么孙吉等人对他言听计从,在忠诚度上面,孙吉等人对他的忠诚度都超过了9成7以上,超越了属于仁宗的九成五,可以说,如果他跟仁宗都下达了一个的正常的命令,孙吉更多的会听从赵信的命令。

    实际上,九成五以上,已经算是相当高的忠诚度了,不同于死士那种完全无条件的承担的,可是也不会产生反叛。

    赵信隐隐觉得,9成7的忠诚度还差的那些,恐怕是仁宗如果跟赵信产生冲突的结果,他还没有办法命令孙吉他们对仁宗下手。

    这也是正常的,一个属于仁宗的绝对忠诚的手下,被弄到他的手中成为了他的人,这本身就是已经非常可怕的,别说要让他们对旧住下手,稍稍有点能力和操守的人,都不会这么做,哪怕已经投靠了赵信。

    仁宗跟赵信之间,没有冲突,双方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让北宋过的更好,甚至让赵信积累实力,最终继承皇帝的宝座。

    这一点,不是一年两年能够进行的,需要5年,甚至是10年的时间,到时候,仁宗正好到了四五十岁,到了执政的后期了,慢慢的交接,不会因为权力而产生冲突。

    除了护军对赵信的忠诚度非常高之外,在卡牌系统之中,苗家庄的整体忠诚度在8成以上,团练达到了9成五,其中最少一般以上是100%,还有那些新依附的村民,他们忠诚度也都在7成以上。

    把这些忠诚于他的人,弄到的海州去,先不说他们不能创造价值,就说安全性就大大的增加了,这部分人可不少,陆续的增加到了1。4万人左右,在苗家庄这么长的时间,特别是在韩琦进入到保州之后,苗家庄恢复了生产,他们这些劳力,还是逐步的被用到了生产的各个环节,还是熟练工,他们会逐步的奠定定海军发展的基础。

    跟护军做了一下交接,留下曲阳在这里,他会统帅800护军,用于维护整个的云台山岛的安全,而且工坊的负责人也同时抵达,他会按照苗家庄的经验,在云台山岛开采各种矿产,建立水泥窑和砖窑,准备大生产。

    关于灾民的交接工作,也同时进行,首批的5000人已经到了,未来的一个多月时间之中,陆续还会有1。5万到来。

    2万人加上工匠,可能每天的支出就是2000贯以上,再加上建城的费用的,赚钱已经刻不容缓了。

    快马加鞭,回去的速度,比来的时候快的多了,甚至路过大名府的时候,都没有去大名府看一看,大名府或许有一定的潜力可以挖,却不算很大,他已经确定了将大规模开启的工坊,只是路过大名府的时候,告知王松,在大名府周边,不用是城内,只要是水运发达的地方,找寻一个足够大的地方,建立冶铁工坊。

    城内太贵了,北宋没有所谓的房地产,可是作为四京之一的大名府,商贸往来非常的发达,城内的坊市,或许小型的店铺有,大规模的,最少产量在数百,甚至上千吨级的冶铁中心,恐怕加起来,比大名府都要大了。

    过大名府而不停留,终于可以铺开计划了,他可以在一张白纸上面,书画属于时代的画卷,一时一刻都有些停不下来,必须要迅速的到达苗家庄,并且询问,苗家庄到底有多少人跟他走。

    苗远此时此刻有些犹豫,赵信走的时候,把这个事情安排给了他,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故土难离,家哪怕再怎么的差,也是一个港湾,一个可以容纳身心的地方,贸然的离开家,最终会获得什么,除非可以改变命运。

    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护军,造成他们全部离开的,就是从团练转换成禁军,成为禁军,就要受人约束,受人管,这一点,谁都清楚,一条命令下来,哪怕再不愿意,也需要般。

    苗远自己也不愿意离开,他在苗家庄生活了一辈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在这里,三十多年的时间,从未离开过,现在可能要离开了,心中很是慌张。

    不过苗远知道,他必须要离开了的,苗家庄的一切,都是赵信留下来的,赵信如果带走的话,苗家庄还剩下什么,还是在种地么?

    哪怕只有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苗家庄就如同长了见识一样,不停的产生着变化,一半的人,每约都能够赚取3贯左右的薪水,这在过去,往往是一个禁军的收入,可以养活一家大小食欲口人。

    现在如果赵信带着所有的离开了之后,会怎么样呢?最少说,这笔收入是肯定没有了,苗远熟知,哪怕赵信再怎么的大度,也不可能吧赚钱的阀门彻底的这公开,要知道,就算是在苗家庄,的时候,在馒头包子甚至是肥皂生意,最红火的时候,都没有把最终的秘方给暴露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