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很有特色,却并不普通的自助餐,这些大商人们什么没吃过,可是专门受到了赵信指点的炒菜,还是让他们非常回味,这可是的少数高档酒楼,才研究出来的秘方,现在,放在一个普通的作坊里面,就拿出来了,甚至还是那种大锅的炒菜。

    饭后,400多人,在牛大力等师傅的陪同下,去了展览厅,从铁匠作坊诞生之后,铁器经过了几次的改进,特别是冲压和铁皮的出现的,大量的日用品,都可以用铁器制造出来,所以种类繁多。

    就拿普通的烧水所用的水壶来说,就分成了六大类,数十个小的类别。

    有大型的,专门用于茶水的水壶,有小型,可以温酒,或者是饮茶的水壶,也有在野外环境之下,可以方便携带,并且加热的水壶,这些成为了水壶家族组成部分。

    除了水壶,锅碗瓢盆等厨房用品,各种日用品,比如说,洗脸盘,日用工具等等,只要北宋有的,可以被铁器替代的,都做了尝试,还有更多的则是没有。

    比如说,餐盒,这个原来都是木或者藤编制餐盒,一般而言,分成三四层,一层会放置一些菜肴。

    可是经过了特别的组合,用一个个看起来大小不一的方形盒子,最终经过灵巧的组合,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餐盒,上面还有一个提篮。

    也就是说,可以完全放上菜肴,没有任何浪费的地方,节约了地方的,随便的一个人,都可以提上十几道菜。

    这可以说是让人大开眼界,一阵阵的赞誉声,连续传来,他们更多的是感受到铁匠作坊的奇思妙想,这些他们都想不到的地方,居然可以做到这么多的事情。

    灵巧,轻便,独具匠心,这是与会的大商人唯一的想法,这些新奇的,抓人眼球产品,只要订购回去,就会大大吸引眼球,卖是没问题的,现在一个关键就出来了,价格问题。

    没错,就是这个价格的问题,他们认为卖的不错,是在比普通的产品,不高出一定程度来说的,价格恐怕是任何人都回避不了的问题,再怎么出色的产品,如果价格高昂,那也只能够是少数人的花费,虽然这些商人,本身就是少数人之中的一个,可是他们明白商业的问题。

    终于,当这一番参观告了一个段落之后,贾德永首先的站出来,问出了所有人都想问,而没有问出来的问题,价格几许!

    实际上,铁匠作坊,也没有准备掩饰价格,出厂价格,都是沟通过的,不过这个问题,还是一直陪同的王松来回答更好一点。

    王松很是记忆了一下价格,不过数千个品种,大小不一,可能有万个之多的产品,要记忆所有的价格,那真的是难为王松了,哪怕王松过目不忘也一样。

    他只是随手拿起了一个的铁盘,说道:“我们只负责出厂价,各位去卖的价格,我们不会强求,只要能够有一定的销量!”

    在座的商人点点头,卖价不干涉,这才是这个时代的重点,有些东西,运河周边的价格,跟偏远地区的价格,完全不一样,都统一了,还有什么利润。

    “出场价格,暂时定位75文一斤,几乎适合所有的产品!”

    75文一斤,这个价格不错,要知道,铁器的产品,大部分都是120文一斤,少数奔到了150文,75文已经让利很多的,可是仔细一想,铁料给政府供货的价格是35文,难不成工费就这么高。

    这让这些商人们犹豫了,这个价格,是不是还有讲价的余地。

    只有贾德永,他一直都在思索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产品的重量,现在听说了75文价格的,他敏感的想到,那个精巧的铁盘子,有多重呢?

    好像,不足一两吧,那么的,一个吃惊想法在他的心中升起,抓起一个中号的盘子,大声的问道:“这个盘子出厂价格是多少!”

    王松简单的辨别了一下盘子,正好是他记过,说道:“这个,应该是一两左右,出厂价应该在5文左右!”

    哗,现场一片哗然,所有的富商都露出了吃惊的表情,他们之前只是拘泥于总体的价格,却忽略了一个重点,这些东西,全部都是很轻,同样作用的前提下,是之前产品的几分之一。

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处() 
贾德永说破了一个大家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单价和总价的问题。

    一斤75文,比起成品来说,是少了不少,可是跟铁料相比,那少的真不多,平常的铁的价格,在80文左右,一些比较偏远,或者是生意不怎么好的地方,工本加的并不高,有些地方,可能最多也就是100文多一点点。

    这样的前提下,没有大规模的降低的情况下,最起码,是不值得他们出手的,他们甚至排出一个管事的,稍稍的看重一下,在这个方面发展一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事必躬亲的钱来。

    可是,实际上,他们陷入了思维的误区,重量才是铁匠工坊最大减少。

    大家没有意识到的是,这些东西的重量,是远比普通的用料要少的多。

    铁盘子,这是之前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新产品,他们没有注意到,可是其他东西,特别是每家每户的必备东西,大铁锅,那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一些铁匠,甚至知道这些铁锅的标准重量。

    果然,他们都指着铁锅询问,铁锅的重量在20斤左右,价格当然是1。5贯。

    很高了,可是跟之前的铁锅比起来,这的已经低到了一定的程度了。

    之前的铁锅价格可是高达6贯,一些偏远的地区,10贯也不为过。

    接下来,他们一个个的把东西拿起来检测重量,最终得到了一个惊人数据。

    所有的东西都非常轻,哪怕看起来很大的蒸锅,一个足以容纳大量馒头的蒸锅,整个的重量,可能就是两三斤,一个可以大量蒸菜,蒸馒头的蒸锅,可能只要200文以为,可能之前会以为这是骗人,可是却实际存在。

    换一种大家都知道的东西,一套陶器,不用太好,也就是跟之前在运河上面,赵信使用的差不多,那是最常见的茶水用品。

    一套150文,包括了一个水壶和4个杯子的一套,价格在150文以上,这是普通的价格,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

    比他便宜的也有,哪怕已经不怎么成样子的,看起来完全没有任何美感的,也最少在90文以上。

    可是,一套精巧铁质茶具,包括一个小巧茶壶和4个杯子,总重量只有4两多一点,也就是说,这个的价格,也就在25文左右,不超过30文。

    这可是绝对的低价了,陶瓷从出现之后,就成为了中国人民经常使用的日用品,他的廉价,他的耐用,一直是优点。

    不过最低的价格也在一套七八十文左右,一下子降低到了30文一下,这是一个庞大的空间。

    实际上,普通的劳动人民,大部分用的是木碗和黑陶碗,这是最廉价的,可是也没有廉价到这种程度。

    一个包子的价格就高达10文以上,一个碗,还能够没有一个包子贵,就算是木碗,也要弄下来,雕琢,最终成型,还不是那么的耐用,时间长了,就会干裂,开叉,远不如陶瓷碗,陶瓷碗也有碎裂的问题。

    倒是这个铁碗,相当的适合。

    不过,有人还是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么薄的碗,他的质量怎么样,碗还好说一点,就是一个承载东西的,其他的呢,水壶和锅,这些都是要上火上烧的,这么薄的,会不会被烧坏。

    牛大力也是早就知道,这个问题肯定会被提出来,这也是任何一个看到这里铁器,都会感觉到太薄了,有可能会有问题。

    对于此,这边也是早有准备,提出了一个使用有问题可以更换。

    只要也是避免干烧,只要是有水,或者是其他液体在其中的话,就不会坏。

    在场不是每个人都懂得铁料的,可是那些懂得的,立刻就看出了其中的原因了。

    他们也遇到过干烧坏掉的铁器,这玩意本来就是高温的冶炼出来的,一旦到了一定的温度,肯定会烧红,然后变脆,甚至是融化,那就坏掉了,这个甚至跟你使用的时间没有关系,有的10年,有的可能一个月。

    看来问题就在这里。

    当然了,这一批是最重要的客户,也是最为重点的,可以随便的尝试,介绍,最少有200多个人员,在这里,随时听从他们的命令进行演示。

    演示厅内,开始逐步的热闹了起来,很多人都饶有兴趣的看着,一些很薄的铁锅,也可以烧出菜肴,特别是煮开水这些,速度还相当得快。

    贾德永也在看,不过他在提出了价格之后,就有些后悔了,如果没有提出,不就是他一个人独享么,他巴不得这些人都不参与人,让他把几个核心的产业纳入其中,虽然说,他控制的铁匠铺,大部分都不再经济和商业发达的所在,那些地方的人工成本高,压不下价格,可是只要有利润,在这些地方成立也没问题的啊。

    不过,看了铁匠作坊的准备,他就有些明白了,就算他不提出,对方也会主动的提出,从他提出之后,这些人的反应,就可以看出。

    对方用拍卖的方式,用各种珍稀宝石的方式,吸引了整个北宋的眼球,不说有实力的商家,全部都抵达了,却也来的差不多了,甚至包括了十来个大名鼎鼎的,听说有千万财富,随便可以动用200万贯以上的超级家族。

    这样的前提下,他要争夺,真的不容易。

    趁着这些大商家们,还在最后的观察,主要是检测这些铁器的质量,他则凑到了牛大力的身边。

    作为枢密使的儿子,哪怕没有走科举这一条路,可是掌控整个贾家的铁料贸易这么多年,他这份眼里还是有。

    如果的铁匠作坊藏着掖着,把什么都藏起来,神神秘秘的,那代表着这个铁匠作坊,一定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可是这么大大方方的放出来,让所有人来看,肯定是底气十足。

    也对,没有底气的话,也就拿不下来,整个枢密院,甚至是整个北宋官方的铁料生意,如果连这点底气都没有,这么可能。

    贾德永更加关心的是经销商的方法,他凑到了牛大力的旁边,旁敲侧击的询问,主要是如何确定经销商。

    牛大力告诉的贾德永,经销商都是同样的条件,当然是订购的产品,签订的订单越多越好。

    比如说分成了两个项目,一个是一次性购买多少,在购买的同时,有一个最低购买的数量,还有一个月最少的销量,这两者满足了才可以。

    如果一个城市,有多个经销商共同争夺的话,那就必须要用竞争的方式,谁的条件更好,那就选择谁。

    这是公开的办法,贾德永知道,只不过没有详细的数据,到了这里,牛大力这里,就掌握了40个城市的详细数据,其中没有大名府,其他的都有。

    赵信本来是想要,把汴梁也放开,他准备把这个渠道,送给仁宗,可是一想,现在仁宗恐怕没有这个精力,他会给汴梁留下一个直营店,也算是作为区域总店,到时候从份额之中的,抽取一部分给仁宗吧。

    除了这个,在政府订单之中,也会留下一部分给仁宗,他预计的份额,跟之前贾朝昌在枢密院的份额一样,一斤2文钱。

    看起来很小,一文钱,相对于4亿的量,就是40万贯,两文,就是可怕的80万贯,在北宋现在的情况下,这个购买力非常惊人。

    虽然仁宗一直都有补贴,可是多了80万贯,还有其他方便给仁宗好处,最起码仁宗过的好一点,淑妃也会过的好一旦。

    大河有水小河满,再怎么的去补贴,总会有宽裕一点。

    听完数据,贾德永有些郁闷,这些数据之中,看起来20万贯真的不少,可是要拿下这些,恐怕在没有争夺的前提下,都不会有超过10个城市,有争夺的话,五六个个就不错了。

    不过他敏感的发现,40个城市之中,没有一些他铁匠铺所在城市。

    贾朝昌主动询问,如果是在非上面确定的城市,怎么不办!

    这一点赵信也是告知过牛大力的,40个城市,已经囊括了整个北宋绝大部分人员,以这些城市为节点,代表着40个州府,几乎占据了整个北宋70%左右的人口。

    可是周围还有,甚至这些城市周边,也存在着空白,暂时的专营权,是在城内,城内可以辐射城外,可是有人有心思开发城外的市场,这个也不为过,可以直接买东西过去。

    贾德永眼前一亮,他终于在这里看到了漏洞,那就是这些空白的地方和小城市。

    之前控制铁匠铺的时候,就多是这些的,虽然现在,少了他们贾家的订单,他们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