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4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类似给贵妃的那种,是绝对没有的,无论是哪个镜子上面,所使用的宝石的造价,还是贵妃的身份地位,必须要是头一份,那么斟酌之下,拿出来的东西就有限了。

    赵信经过考虑,给了叶清臣200面镜子,其中三尺左右穿衣镜大概只有10面,其他都是大小不一的。

    叶清臣也没有想到,会是这么的容易的,他也知道这些镜子的价值,如果按照铜镜的价格,这么庞大的铜镜,价值绝对不菲,铜的比重较重,这么庞大的一面铜镜,又经过专门的打磨和雕琢,消耗巨大。

    玻璃镜的功效,远远超过铜镜,现在,有人知道丁海军有玻璃镜,也开始寻求,一块巴掌大小的镜子,已经被求购到了500贯以上,如果按照这个来计算的话,200面的镜子,差不多就是几十万贯。

    连300万的现金,都毫不犹豫的给了,几十万贯的东西,也不过是毛毛雨了,叶清臣总算是达到了目的了,这些镜子,足以满足仁宗的需求了。

    叶清臣离开的时候,也承诺过,会继续推动铁路的建设,不过需要时间。

    镜子引起的风波,基本上,都是在后宅,就算是仁宗,也只是被后妃烦着,并没有拿到朝堂上面的,这个充其量,只是一个比较珍贵的,比较好玩的一个玩物,上升不到国家的层面。

    最近北宋的政坛,较为的稳定,贵妃归宁是最大的一个事情,因为苗贵妃规规矩矩的,仁宗的表现也是如此,根本就没有见到赵信,虽然,有人怀疑,赵信借助着贵妃说了些什么,可是对于宰抚来说,要的并不是根本不联络。

    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普通的一军首脑,要想跟皇帝联络,也是很容易的意见事情,有的是人在中间穿针引线。

    更何况,赵信还有这样的基础,强行让他们父子分割,那是有几乎不可能。

    有的时候,只要表面上做到就可以了,大臣们只要是防微杜渐就好了,只要赵信不主动,秘密的面见仁宗,或者是通过贵妃,做一些超过纲常的事情,那就无所谓了。

    朝臣们巴不得减弱赵信的存在感,一年多的时间,关于储君的挑选,已经进行了一年多,从宗室之中,挑选的人员,已经开始培训了,他们各自都有不同的长处,通过的一定的规则和学习,在大臣们看来,是接任的最佳人选。

    夺嫡站队这样的事情,是任何一个聪明的官员,都必须要避免的东西,而规则,也最终不到最后时刻,不会揭秘,在这个时候,贸然的加入到这个领域,那是非常不智的选择。

    当一封通过枢密院转来的北方情报,立刻把整个朝堂上面的目光,都给吸引过来了,辽国的国内战局,已经越来越烈了,为了干掉元昊这么一个心腹大患辽兴宗调动了25万人。

    毕竟是在辽国境内,辽国可以在本土获得一定的补给,可以动用的力量,也就比之前远征西夏的时候大多了,另外一方面,也是对元昊的痛恨,成千上万的部落,被元昊一扫而光,哪怕辽兴宗还没有意识到,这些底层的牧民,对于辽国的影响,可是一个巨大的进项的减少,意味着未来,辽国会有一段比较痛苦的日子的。

    再怎么痛苦,也必须要咬着牙坚持,他们丝毫都没有意识到,一直软绵绵的,被他威胁的北宋,已经开始的磨练爪牙,要对他动手了,或许,不存在灭国的能力,但是在短时间吃大亏是肯定。

    辽国境内的变动,也让一直都要有所作为的贾朝昌,也亢奋了起来,特别是询问了的狄青之后,在棱堡和长弓的训练,告一个段落之后,他有八九成的把握,拿下燕云十六州之中的四个。

    这已经是巨大的突破了,燕云十六州,那是北宋皇族的梦魔所在,别说是拿下4个,就算是拿下一个,甚至大半个,取得突破,贾朝昌也会是万众瞩目的存在。

    关于铁路的事情,还只是仁宗和叶清臣知道,叶清臣虽然拿到了建设铁路的资金,却没有动用,这段时间,他对于赵信的了解,知道有一个计划书的存在,也就是说,一个整体的铁路修建的计划。

    朝堂之上,临近的年底,整个朝堂上面也懒散了许多,贾朝昌的计划,一直都保持在小圈子之中,只是常规的更换武器,加强边境防御,还没有把这个事情,拿到朝堂上面讨论。

    北方辽国的事情,对于北宋的宰辅而言,只是一个关注,无论是元昊,还是辽兴宗,都是北宋的敌人,他们之间狗咬狗,这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好事情,可是暂时,没有介入的必要。

    他们如果知道,贾朝昌居然大胆的,把禁军更换下来的装备,送给了元昊,恐怕会惊呆了的。

    这已经不是涉足了,这是赤裸裸的干涉的,加强成为流寇的元昊的势力,让两个敌人狗咬狗,这是跳不离间的不二法门。

    仁宗对于朝堂的掌控,仅仅限于朝堂,因为长弓的出现,禁军的装备更换,远没有那么的庞大,日常的更换也是例行的,一般情况下,更换下来的,都是破铜烂铁,没有人会去关注他的走向,在通过枢密院和边军的帮助,送出去,也就不引人瞩目的。

    这也是贾朝昌期待的,一切准备之中,他要等到最佳的机会出现,才会在朝堂之上,一鸣惊人,说服所有的人。

    对于宰辅而言,目前的北宋,正是最好的时代,西北的好消息,北宋的心腹大患彻底的消失,加上灵州和议的收获,或许这一部分不是现钱,可是这代表着整体的收益。

    他们也听说了,渭州大会,销售了超过2000万,而且这笔钱,都被韩琦用到了灵州和西北四路上面。

    这些大臣们,或多或少,有些郁闷,2000万啊,这可是之前的财政收入啊,一年北宋收的钱,就这么的用在了贫瘠无比灵州上面。

    韩琦有明确的表示,只有这一次的钱是用在灵州上面,而且灵州计划已经全面开启,停不下来,如果停下来的话,之前的工程,就会成为烂尾工程。

    好在,灵州的基础很好,只要把的这个保持下去,几百万亩水浇地,加上大量的草场,灵州就可以拥有粮食和的畜牧两条路。

    不要小看种植,在别的地方,种植可能是亏钱的,只是因为国家的政策,不得不种的话,那么灵州,如果能够在保证粮食基本需要的前提下,获得大量的粮食的话,不但是一个稳定国家平衡的一个很好的办法,也是一个赚钱的门路。

    西北的粮食有多么的昂贵,边陲的省份,不可能放弃,再加上的驻军的关系,每年,支应到边区的粮食,耗费巨大,按照每年100万石左右,就差不多是500万贯。

    现在,如果灵州支应,这笔钱就可以节约下来,这是天大的好事情,相对而言,在灵州用了2000万,不算什么,每年增加的产出,可能两三年,就能够把所有的本钱给收回来。

    无论是养殖业,还是种植业,都是一个高回报的产业,哪怕未来,伴随着大量粮食和牲口的出现,整个北宋这些东西的价格,也会答复的降低,可是灵州必然会因而而受益。

    这个受益,可不是几万贯,那是几十万贯,那是百万,甚至是千万级别的。

    接下来时候,赵信就是忙碌无比的,先期测绘的这些人员,把数据源源不断的送到了汴粱,然后赵信就用这么第一手数据,最终做出了一条贯通汴粱和灵州的庞大的铁路的。

    这个铁路还有众多的制约,比如说,翻越秦岭,在这个时代,根本无法达成,这个时代的工程能力,无法建造一个翻越秦岭的隧道,更不可能把铁路修建到大山之上。

    赵信还是有解决的方法,那就是分成两段,然后中间,用人力取代铁路,进行一番的转运,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贯通的难度。

    整个铁路的长度,2200里,加上中间因为一些河流山川,必须要的绕路,大概是2500里左右,除了秦岭这个天险之外,到是没有其他的问题,这中间没有经过黄河这样的干流,如果要越过的话,也必须要截成两段。

    整个计划非常的详尽,包括了占用的土地的数量,铁路跟官道不一样,必须要做成的封闭的,旁边,会建设一系列的绿化带,保守估计,整体的宽度,会达到六七十米,换算成庞大的铁路的长度,这个方面,征地的动作不小。

    还有经过了区域,以50里设置一个站点,用于马匹的更换来计算,会拉动众多的城市。

    叶清臣不明白铁路的拉动作用,可是在知道了这么一条铁路,跟京杭大运河的运力差不多的前提下,可想而知这中间的好处,毫不客气的说,整个西北都会受益,而在北宋已经没落的河南府和京兆府,也会因为这一条道路,复兴起来。

    洛阳和长安,这两个千年古都,在过去的一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之中,都是最为重要的地方,几乎是都城的不二选择,可是在北宋,甚至北宋之前的五代十国,洛阳和长安彻底的没落了。

    这样的一个计划书,让叶清臣非常的满意,不过这些时间,他也在考虑这件事情,有了仁宗给的300万贯,建设这一条铁路的资金是不成问题的,可是他明白铁路的好处,其他的朝中大臣,并不知道这中间的道道,贸然推动这么一个庞大的工程,是不是有些激进。

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应天() 
    叶清臣再一次的来到了定海侯府,在最近的这一段时间,他来的略微有些频繁,不说天天登门了,两三天一次,几乎踏破了定海侯府的门槛。

    按理说,这些东西,是要在朝堂上面,或者是三司,或者是在东府讨论的,可是赵信不方便去,哪怕有再多的理由,他连上朝都给推辞了,更别说去东府和三司。

    基本上,来到这里的时间,要么就是在家里,要么,就是去了苗家,很少出门。

    叶清臣很清楚赵信的身份,也知道他现在担忧的问题,从这个方面来说,之前他做出来的那个决定,是对的,赵信是没有那种心思的,这也会让朝廷少一些争斗。

    此时,是整个北宋最好的时代,毫不客气的说,一直困扰了数十年的西夏问题,终于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北宋最大的一个漏洞解决了,再加上的得到了丁海军的支持,在节源的方面的,一下子让北宋的赤字变成了正数,哪怕未来,北宋的政坛财政状况,继续恶化,也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叶清臣之所以做北方的农田水利工程,也是为了如此的,整个北宋的北方,曾经是整个中国最富庶的地方的。

    比如说,在唐朝之前,长安是王霸之地,从秦朝开始,到汉朝,再到唐朝,无不是在关中发力,然后占据了四川,拥有了争霸机会,关中的粮食加上四川的盐铁,成为了争霸的根基,也让秦朝成为了开天辟地,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王朝,而唐朝也拥有了王霸之资。

    不过,现在,关中早已经没落了,就连山东之地,也不是什么富庶之地,可是他们却拥有基础,只要北方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兴建,用大量的水浇地,提升整个北宋的粮食生产的话,对于北宋来说,就是一个开源的过程。

    叶清臣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利用现在,各方面的资金,没有快速的被使用掉之前,用在更加合适的地方,当北宋的财政收入的体量进一步的变大之后,然后改变整个北宋的财务状况。

    叶清臣只能够在自己的角度,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北宋的这个系统性的问题,却不知道,这个问题,已经被赵信解决了。

    北宋的问题,是没有意识到税收的重要性,你收农民的农税,别说是30%,就算是十抽一,甚至是三十抽一,都不能够解决农民的问题,后世甚至连农业税都不收了,可是农村问题,依然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

    可是放在商业上面,你还是十税一,甚至是三十税一的话,不就太安逸了,哪怕是一个倒手的普通商人,不赚个30%左右的收入,就不能够算是经商。

    一件产品,从穿产地到消费者的手中,5倍是非常正常的,10倍也不会产生什么问题,一些有独特的作用的,独门的产品,500倍,100倍,都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

    后世已经证明了,商业上面的增值税大概是17%左右,加上个人所得税,商税,固定的税收,这些东西,让商业的产品的税务压力很重,可是他就没有出现问题。

    北宋不可能如同后世21世纪那样的收税,计算和统计,是最大的问题,要想在整个北宋给普及,需要很长的时间。

    可是简单的提升一下,把整体的税率,提升到的20%和30%,这样简单粗暴,却可以让整个北宋的商业税收的,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