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4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高。

    在所有交通便利的城市之中,汴梁的价格是最高的,这还是零售价。

    贩运粮食,需要运费,需要利润,就算是在本地的米行,收货价格跟销售价格,也有很大的不同的,在丰产的日子之中,在粮食下来的季节,江南的米价是相当低的,可能收购价格连200文都不到。

    这实际上,也是定海军大规模的海运的利润所在,通过海运,大规模的降低成本,当3万料,甚至是5万料的大型福船出现,单独一石粮食的运输成本,会降低到非常低的程度,不但会让整个北宋北方,粮食供给量更加的充足,也会变相的压低一些价格。

    这样算下来,哪怕是4石的粮食,农民收获之后,全部卖出的价格,也不会超过800文,800文到1贯,这实际上,已经是北宋大部分土地的价格。

    按照一亩上好的水田60到80贯的价格,土地生息实际上是极为低廉的,如果作为投资的话,可能要百年才能够收回来。

    一个农民,当然不可能只耕种一亩的土地,可是在没有畜力和其他的力量帮助的前提下,十几亩已经是极限了,就算是农民有十几亩的水田,一年耕种下来,也不过是十几贯,甚至连现在丁海军的平均月薪就达不到。

    按照普通平均80贯,一年下来,就是960贯,按照一亩地平均出500文左右的数量,960贯,需要2000亩田,才能够产出。

    当然了北宋底层的豪强,不可能单纯依靠土地,高利贷,丰年压低粮食价格,到青黄不接的时候销售,在灾害到来的时候,用一些粮食,换取土地,这是一般成熟地主发展的方向,一般而言,土地在他们手中,会经营的更好。

    可是最起码,也相当于五六百亩的一个小地主了,最关键的是,这个80贯,还只是一个人的收入,丁海军工作机会繁多,只要愿意去干,肯定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女人也可以出来工作。

    大部分,都是一家人过来的,哪怕只有三四个人工作,以丁海军高昂的福利状况的,抛开花销,每个人,都最少可以赚下来300贯以上。

    放在丁海军,300贯真的不起眼,丁海军高昂的工资,催生了较高的物价,比起汴粱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放在的北宋的农村,家里有的千亩良田的地主,也不一定,能够一次性拿出300贯,这真的是有钱。

    上百万人的回乡,累计带走数以千万贯资金,甚至上亿,这等于是某种流出,可是带来的效果却是惊人的。

    100多万回家显摆的人员,就代表着一百万个不给钱的宣传人员,人是信任眼见为实的,这些人之前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哪怕是为了富贵,也有很多人都会搏一搏的。

    这些人回来,直接带回来的人员,就超过了40万,间接影响的就更多了,从过完年之后,甚至是在年内,一些外界的人员,就络绎不绝,短短1个月的时间,丁海军直接增长了40万人,未来3个月的时间之中,还会有较大数量的增长。

    这种人口的增长方式,有些不符合客观规律,对于丁海军而言,也有些吃撑了,毕竟在考虑到丁海军的环境,一些高污染的行业,不太适合上的前提下,又没有多少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的,这些人不好安置。

    如果单纯考虑到经济性,这些人当然是哪里来的回哪去,可是对于丁海军来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之中,吸收到足够多的人口才是关键,一个弹丸之地的丁海军,千万级别的人口,这才是必须要考虑的东西,养着这些人有什么。

    就业岗位,对于北宋而言,非常的困难,他们不可能凭空的变出来,可是对于赵信而言,非常简单,比如说,一些管理的,重复的岗位,这些岗位,或许效率不高,但是可以提升整个城市的效率和品味。

    现在,又有了帆布的项目,当然容纳了庞大的人员,只要是走向海洋,帆布就必须是加大发展的,同样的帆布在整个丁海军之中,使用也非常的广泛,比如说,帐篷,原来的帐篷,多是用麻布和兽皮之类的结合,现在有了帆布,不但更加的结实,也更容易搭建,这也是一个军需品。

    同时,一些战场上面的辅助装备,帆布的出现,也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这是一个可以大规模的发展的项目。

    没有足够的机器设备,就只能够用人,传统的纺纱机,还有织布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装,增加了人力控制的部分,就可以勉强的生产帆布,只不过,效率不高。

    现在,整个工厂,差不多有5000人,每天生产的帆布,还不足500匹,远不能够达到要求。

    赵信对于帆布非常的重视,帆布厂也是如此,不但在技术和资源上,对他倾向很多,来的次数也很多,帆布厂也从无到有,从最开始的,50人一匹,到现在的10人一匹,提升了5倍,而且,在赵信的关照之下,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对织布机和纺纱机,进行了一定的改造,预计还可以提升一两倍的效率,到时候,就不是生产力不足的问题了,而是原材料不足的问题。

    丁海军开启了这个帆布的项目之后,所有收获的棉花,都被拿来,用于帆布的制作,因为航海的需要,不说是未来大发展,现在的需求也很多。

    20艘实验性的船舶下水,通过了长时间的实验,已经证明了一些子项目的好处,比如说,三角帆,比如说软帆,相对于固定的硬帆,软帆更容易控制,甚至是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迎着风来航行。

    或许,在某些领域,一些权威不容易打破,可是丁海军,有赵信这么一尊大佛压着,无论是地位,还是懂的知识,全部都超过他们,他们当然的没有那种摆资格基础了,也就推进了这个软帆的快速利用。

    新的项目,从原来的20艘,压缩到了4艘,可是全部都是超过8000料的大船,风帆上面,也相当的成熟,或许达不到西班牙帆船的那种水平,可是整体的数量也是相当的多。

    原来,如果使用丝绸的话,这些人还会犹豫,丝绸的效果不错,可是价格太贵了,一次更换,就是几十贯,甚至是上百贯,一面帆,也就是用一两个月的时间,这样谁受得了,现在,有了帆布,或许价格上面,不会比丝绸少多少,可是数量和耐用性更高,按照实验之中的理论,帆布的使用寿命,起码是丝绸的10倍以上。

    这样,帆布厂生产的帆布,几乎第一时间,被送到了船厂,他们会在船匠指导下,变成船帆,这会是未来整个的帆布的最主要的用途。

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战略() 
    450万斤的棉花,听起来很多,可是制作出帆布,就真的不多了,帆布比重比起一般的棉布大的多,同样面积的前提下,是普通布匹的数倍以上,一艘帆船,特别是西班牙帆船,还有盖伦船的这种,需要的帆布的数量非常大。

    软帆的强大,在于受力面巨大,同样高度的桅杆下,帆布的长度,可能是桅杆的长度的一两倍以上,这样算下来,一艘船就会消耗数量极为庞大的帆布。

    哪怕是为了航海事业,现在棉花种植面积,也有些不足的,15万亩听起来很多的,可是实际上,真的很少了。

    赵信不可能如同后世那样,让绝大部分北方农田,都是棉花和小麦的套种,可是影响一部分,是没问题的。

    至于推广的问题,在赵信看来,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

    棉花是经济作物,这一点没错,北宋的这个节点,棉花还没有传入,但是到了一百多年之后的南宋,在棉花被引入,并且在织布上面展现了之后,棉花的大规模推广,几乎立刻在整个南宋风靡。

    从出现到彻底流传,最多也就是几十年的时间,在南宋初年,还没有的棉花,在关闽川陕刚刚出现,就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这个利益,直接引导着这些人,前仆后继的投身到了棉花种植。

    有什么比直接的利益更加吸引人的,种粮食一亩地能够达到一贯的收入,已经算是老天的照顾了,对于普通的农民而言,扣掉赋税,佃租,剩下的钱也是勉强糊口,这也是一旦遭遇到了大的灾害,四等以下的户,就坚持不下去的根本原因。

    如果换成种棉花的话,就不一样了,就算是现在亩产,30斤皮棉,丁海军这边的收购指导价是80文一斤,也就是说,棉花的产量不大规模的提升,单纯现在,种植棉花的收益,就已经比粮食高了。

    不是说,定海军故意定的高价,原因在于,这些棉花现在就值这么多钱。

    30斤皮棉,差不多就是3匹布了,宋朝的布匹,宽2尺,长40尺,比起现代棉布来说,小了很多,现代布匹的宽度,一般都在一米以上,宽的甚至达到了1。5米,甚至是2米,可是宋朝的棉布,则是小匹,也就是2尺,几乎只有现代五六分之一,也就是说,整体的重量也不太高,大概是8斤左右。

    棉花纺纱会损耗,织布也是同样会损耗,可是再怎么的损耗,30斤皮棉,也足够织出3匹的布料。

    北宋的布价低廉,一匹布不过是300文,这个布的价格,是指麻布,还是比较差的那种布。

    这种布是普通人穿着的主要衣料的,经过裁剪之后,一匹布最少可以裁剪出10件衣服,平均五六十文衣服价格,也是劳动人民,能够消费的起的。

    棉布在北宋这个时节,属于是高端的产品,特别是纯白如雪,高细支的柔和棉布,因为舒适并且贴身,他们是跟高端的丝绸是一个价格的,价格是凌驾于普通丝绸之上。

    高端棉布,经过了特别的印染编织,甚至可以达到顶级丝绸的价值,并且哪怕最初级的那种棉布,他们的价格的也非常高昂。

    物以稀为贵,并不是稀少的东西就一定贵,自然界,有很多稀少,只有很少储量的石头,他们没有特定的价值,他们跟普通的砂石,没有多少的区别。

    可是稀少,并且有独特价值的,就一定会很贵的,棉布独特的性能,让它是贴身衣物最高端的选择,丝绸虽然好,夏天是很合适,可是冬天穿起来,就有些冷了,相对而言,还是棉布最合适。

    同样,相对于草棉,印度棉的保暖效果更好的,用印度棉制作的棉被,效果非常的好,在高档人群之中,一直都有使用,一些高端,甚至不低于皮草的价格,这就推升了棉花的价格。

    哪怕按照最普通,一匹布2贯来计算,30皮棉产3匹布,价格也高达6贯,哪怕折扣和扣除手工成本,原材料的价格也相当的高昂,一斤80文,30斤就是2。4贯,相对于他的价值来说,是很合适的。

    一亩棉花的收益,超过了2贯,单纯种地来说,种粮食,绝对比不上种棉花,这样就是棉花被称之为经济作物的根本原因,经济作物,如果在价值上还比不过种粮食,又怎么被称之为经济作物。

    当然了,未来棉花的价格是会降低下来了,如果按照现在,一匹2贯的价格,根本不能够大规模的普及,一件衣服的价格超过500文,这样的衣服,恐怕只能够是达官贵人来穿。

    不过,丁海军现在物价水平,还是没有问题的,平均每一个人80贯的月薪,500文一件衣服,真的没什么,单纯丁海军,未来超过200万人的人口,按照一个人平均一匹布的消耗而言,年销量就是200万匹布,最少也需要1600万斤棉花,以现在的种植程度,远远不够。

    东西好了,就能够推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农民而言,一个比起种粮食,高出三五倍的项目,他几乎必然会在北宋流传起来。

    按照真实的历史上面,这比棉花普及的时候,早了差不多100多年,可是北宋占据的地盘也更大,推动好处也更多。

    只不过,按照一般的规律,从普通人发现了棉花的好处的,逐步的跟风,到种植量加大的时候,最少要几十年的时间,赵信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15万亩,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苗家庄,还有大名府周边的土地,赵信选择丁海军,可以脱开皇位更迭的漩涡,可是相应的,他也受到了限制。

    哪怕明明知道,修建一条从海州到洪泽湖的铁路,可以大幅度的加快丁海军的发展,甚至,耗费巨资,修筑一条300多里长的运河的,让淮河拥有入海口,让从丁海军到北宋主流水系,完全无障碍的联通。

    别小看这一点,就算是21世纪,有集装箱和机械化运作的港口,一艘船从入港到装卸,也需要时间,更别说这个时代,哪怕丁海军做了改变,可是从海州卸货,陆路运输,再到洪泽湖装船,一卸一装之下,耗费的时间,最少是两三天。

    或许,对于一些大宗的物资来说,两三天没有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