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巨型石料,就不是一个小小的苗家庄能够承担的,哪怕是他拥有的卡牌系统,也不例外。

第120章 砖和水泥() 
要建设堡垒,必须的物品就是砖和水泥,钢筋混凝土结构之中,这两者是无法替代的,至于钢筋,在冶炼工艺没有有效的提升的前提下,可以用竹片来代替。

    说起竹片代替钢筋,很多人会想到豆腐渣工程,后世曝光的很多工程,发现竹片,人人喊打,可是在特殊的时期,在中国的五六十年代,在钢铁极为短缺,并且有众多大型工程需要支持的时候,整个中国的普通建设,其实是被大力推广的。

    竹片的韧度,应力等诸多的条件,在钢筋混凝土之中的应用,还是相当不错的,最少说,刚刚建成的时候,强度是有的,只不过持久度不强。

    密闭的真空环境下还好说,一旦裸露在外,很容易就风化腐朽,形成问题,这是它最大的弱点之一,可是刚建成的时候,无论各方面的水准的都相当不错,甚至10年之间,不太会发生太大的问题。

    竹片的作用之一,赵信要的当然不是长治久安,他只是要解决当前的问题,在钢铁价格没有降低,用竹片是最佳的选择,最多在挑选的时候注意一点,考虑一下整体结果,在一些容易有水或者是潮湿的地方,就不能使用竹片,需要用钢筋来代替。

    竹片的唯一的弱点,就是水,只要是竹片混凝土之中,潮湿或者是进水之后,竹片就会迅速的腐败,失去支撑整体结构的能力,这也是豆腐渣工程的关键,五六十年代,中国兴建了很大一批的竹筋楼,只要跨度不超过3米,不是太潮湿的地方,没有水就可以了。

    在五六十年代兴建的这些竹片楼,设计年限大概是30年左右,大部分都在八十年代初的城市建设之中,被推倒重建了,可是少部分超期服役,最终达到55年,也不是没有,只不过后面的20多年,安全隐患在逐步的增大。

    由此可见竹筋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在目前,整个大宋,上亿人口,每年的钢铁的总量,也就是几万吨的样子,就算是赵信用卡牌系统具现,也不能支撑大量棱堡的消耗,竹片是最佳的选择。

    砖是最简单的,中国有烧砖的历史,秦砖汉瓦,从秦朝就利用青砖建设万里长城,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先不说长城的禁锢作用,单纯防御来说,确实是一道古代战略防线,只要不是的太差的朝代,游牧民族的兵锋,很少突破长城一线。

    宋朝连幽云十六州都失去了,更别说长城了,这是宋朝最薄弱的地方,辽国的百万骑兵,西夏的凶残骑兵,都可以从高向低攻击,大部分的情况之下,北宋需要的是一对二,没有易守难攻的险地,只能够大量的修建城市,一连串的城防。

    城市的修建耗费巨大,这也是西北军费连年上升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西夏立国三战全胜的前提下,陇西主要是处于守势,从好水川之后,一系列西北重臣,都是拿着建城来抵御,一连串的军事重镇修建下来,这个耗费非常惊人,最高峰的时候,一年支出3000万贯。

    青砖相对于红砖,制造工艺更高,价格也更贵,青砖结实耐用,在超过100年,甚至更久远的时间,青砖远比红砖来的结实。

    赵信连钢筋都没有选择,直接选择竹片,目的很简单,不需要建立起来一个百年,甚至是千载的工程,他要求的只是快,别说是30年,哪怕是3年能够正常使用就可以了。

    穿越者加上卡牌系统,还不能在三年之中建立优势,那不是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红砖比青砖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他几乎必然就选择了红砖,功能简单,节约了青砖的不少工序,而且风冷比水冷,成品率也高,对于热量的耗费,却是减少。

    砖好解决,至于水泥,更加的有信心了,原始的水泥,不过是火山灰跟石灰石煅烧而成的,早在古罗马时代,在欧洲就诞生了,那可是距离现在超过2000年的时代。

    雄伟的古罗马斗兽场,还有巍峨的希腊宫殿,这些完全不同于古代中国,以砖石为主的结构,没有中国封建时代,大型宫殿那么美轮美奂,却坚固结实,同时很少受到火灾的影响的,巨大的砖石结构,成为了火的阻燃剂,而不是木头的宫殿,一旦着火,雄伟的宫殿,就会变成一片火海。

    中国的大型宫殿群,之所在后世,只保留下了一个紫禁城,原因就在于木质结构无法持久,超过500年,已经算是可怕的,在封建社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前提下,往往会毁于战火,一场大火之下,一片耗资巨大,美轮美奂的宫城,就会彻底的消失。

    反而是古罗马和古希腊,他们用水泥和砖石等结构构筑的庞大工程,在3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一直保留到了现代社会,这不是谁好谁坏的问题,这是两种建筑理念,还有建筑风格的不同。

    赵信需要几个大工,一部分是烧砖的师傅,另外一部分则是陶器,前者,只要把青砖的工艺,从水冷变成风冷,减少青色的铁的出现,增加红色的铁的数量,就能够把青砖变成红砖,降低难度,降低步骤,降低成本,这是红砖的优势。

    后者是为了水泥来准备的,陶瓷的烧制需要1100度左右的温度,低标号水泥也差不多是900…1000度,赵信现在,还不可能做出高标号的硅酸盐水泥,这玩意是现代科技,他硬度很大,强度也很大,在没有火炮,甚至没有大型攻城器的年代,制作那么坚硬,那么高档的水泥,完全没有必要。

    标准是根据时代来的,在低档次的时代,超过100分,哪怕你是1000分,1万分,也溢出了,显示的同样只是100分,赵信并没有奢望制作出后世的那种最强悍的,堪比钢铁的高标号,高承受水泥的,他只要做出普通的低标号的水泥就可以了。

    这样水泥,只要达到烧陶的温度条件下,他的原料非常的简单,如果有火山灰的话是最好的,没有也无所谓,一部分黏土和生石灰就可以了,只是调整一下配方而已,这也是赵信有信心的基础。

    王松第一批购买的物资之中,有部分的石灰石,这个石灰石是作为原料使用的,不是烧制水泥,这些都是比较专业的东西,赵信对于其中了解的都不算很多,只有等到师傅上门才可以。

    保州好像有烧砖的地方,实际上,所有边境军州,都是有大量造砖的矿,因为边境的军州,才是砖最大的客户,从中间高薪聘请几个烧砖的师傅,应该没有太多的问题,可是,烧陶就少了。

    烧制陶器,最远可以追溯到1万多年前的原始社会,不过,伴随着瓷器的崛起,还有众多的其他的烧制工艺的,北方逐步的被南方取代,很多都是在南方,保州附近是没有,要到更远的地方,就算是最快,也需要10天的时间。

    这一点,赵信专门询问过苗远,他是一个很有信心的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不然的话,就不是节约时间了,而是浪费时间。

    时间对于赵信来说,极为重要,哪怕保州兵变依然按照历史上面出现,也最多就是6个月的时间,一点时间都不能浪费。

    赵信是非常清楚,他就是一个历史学家的,或许对于方方面面的东西,都懂得一点,却不专业,特别是这些领域,他亲自出马,或许一段时间,也能够摸索出工艺,可是耗费的时间更长,还是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第121章 酸涩的馒头() 
当天下午,王松已经把购买的东西都给买回来了,这其中,专门有上百斤的板油,这是制作肥皂的材料,是赵信目前唯一能够找到的大量油脂。

    板油可是好东西,在植物油还没有大行于世的时候,这可是普通人唯一的荤腥和炒菜的油,用于增加食物的味道,一般的庄户人家,在做菜的时候,也不敢多方,往往用一个小木板或者小木棍,剜一点就好了。

    北宋年间,炒菜还没有流行,普通人做菜的方法更多的是用煮,油脂更多的是用于调味,让汤或者菜的味道更好的。

    可是在汴梁,以樊楼为首的那些大酒店,已经开始出现炒菜了。炒菜对于手艺高超的师傅来说,这是绝活,植物油的出现还有一些油脂的应用,让炒这个方法开始出现,更加丰富的味道和更加出色的口感,特别是青菜一类的食物,炒是让它更上一层楼的根本所在。

    在这个时代,在大酒店,炒的一盘青菜,价格远远高于普通肉类的,比比皆是,一些食客,甚至专门为了一盘炒菜,不远千里前往汴梁品尝。

    一头大肥猪的身上,板油的数量不一,少的可能只有十几斤,多的可能有三四十斤,一百五十斤上下的板油,是王松走了七八个屠宰摊位,在是十几头猪哪里凑出来的,花费的价格比普通的肉还要高一个层次。

    王松买的时候,微微有些奇怪,却没有多问,板油对于普通人而言,是难以拒绝的调味品,可对于食不厌精的赵信而言,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这玩意吃多了不好。

    苗家庄训练的人员120人,每天都会吃上几十斤的肉,可能四五天就一头猪了,一头喂养两年,出栏的大肥猪,板油的数量也不少,对于制作肥皂来说,真的是杯水车薪了。

    赵信要的是一个可以席卷整个低端市场的肥皂,而不是只做出来,只是作为高端消费的奢饰品。

    当然了,动物类油脂,只是一个敲门砖,就算是把整个保州的大肥猪都给杀了,能够产生的板油有多少,又能够做多少的肥皂,根本无法供给整个保州的消费,更别说通过保州便利的航运,销售到其他地方。

    后世的肥皂,使用的是植物性的油脂,一方面,植物性的油脂更加便宜,相对于要很长时间生长的动物,产量还无法控制的动物,植物更容易控制,产量也更大,特别是一些的不适合人吃的油,比如说,棉油,这些价格比起能够食用的,不知道免疫多少。

    利用棉油做出来的棉油皂,去污能力可是比一般的肥皂更强,而且没有多少化学品,成为了婴儿衣服的首选,洗的干净,还不刺激皮肤。

    整个大宋,已经开始种植大豆,数量还不少,未来赵信肯定会大规模的购买大豆,用大豆来榨油,然后支撑整个肥皂的产业,在此之前,在没有很好的替代品之前,他能够选的的,也只有板油了。

    早饭的时候,赵信依然沉浸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之中,在现代社会的时候,他曾经做过一次手工皂,他的同门师姐,女博士为了追求潮流,尝试着制作手工皂,还找他探讨一番,对于手工皂的制作,还是明白的,他只是考虑现有的情况,争取万无一失。

    其实,北宋给现代的差别,就在于火碱的制造,而且因为手工皂会使用到强碱,会略微的危险。最危险的,不是制作的火碱的过程,师姐的火碱是用草木灰制作的,说白了,是一些杂质数量较多的的,草木灰之中,富含碳酸钠和碳酸钾,强碱也就是碳酸氢钠跟碳酸氢钾的混合溶液,他现在有更好的选择,在南乐的时候,大规模的点亮各种卡牌的时候,他点亮过天然纯碱。

    这玩意不知道在哪一家店铺点亮的,天然纯碱数量不多,或者说,北宋还没有意识到纯碱的使用,可能只是作为某一种的辅助产品,却便宜了赵信,草木灰制作的火碱,杂质较多,会影响到后续的实验过程,用纯碱来制作火碱,更简单,更加的容易,得到的火碱纯度也相对较高。

    正在想着,不知道什么时候,绿荷已经把饭菜端到了他的面前,赵信看着精致的饭菜,点点头,又到了吃饭的时间了,在王松的要求之下,从苗家带过来的几个家丁,还是有烧菜的绝活的,他的伙食一直都是相当的不错,招呼绿荷一起吃,绿荷练练摇手,说道要跟如意一起吃。

    在船上的时候,赵信还跟绿荷等人吃过一两次饭,到了苗家庄还一次都没有,眼下的食物,他一个人肯定吃不完,他没有关心过两个丫鬟到底吃什么,肯定不会如同他这么的精致,心中来了兴致,故作开玩笑的说道:“那就一起去看看”

    绿荷跟赵信很熟悉了,知道赵信脾气,带路向前,走向偏厅。

    在偏厅的小房间之中,如意,还有苗家庄派过来的几个粗使丫头,正准备吃饭,实际上,伙食还是不错的,四菜一汤,也有一个荤菜,似乎是萝卜炖肉,不可能做的如同赵信一样的精细,却相当够分量,寸许方圆的肉块,跟同样大小的萝卜块,炖在一起,香气扑鼻。

    赵信很满意,没有慢待他的丫鬟,正要离开的,却看到了上面,一堆圆形的,冒着热气的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