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奇公子-第3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奇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开口问道,“文若可知这天下大势?”

    荀彧缓缓说道,“自黄巾始,汉室衰退,几近亡矣!又有董卓祸国,时至今日,几近名存实亡,若侯爷能执三尺青锋,扫荡叛逆,则大汉可以中兴矣!若侯爷不能尽扫九州叛逆,则犹汉代秦之旧事矣!”

    刘奇莫名的看了荀彧一眼,这家伙,似乎和历史上记载的荀彧,大有差别啊!

    刘奇再次跳转了话题,“那文若可知,自光武中兴汉室之后,我大汉前二百载与后二百载有何异同?”

    荀彧也不含糊,当即就给出了答案,“侯爷,前二百载,天子独断,公卿掌权,后二百载,外戚宦官多干政者,天子难以独断乾纲,不知侯爷以为荀彧所言中肯否?”

    “对了一半!”刘奇毫不客气的作出评价。

    荀彧轻笑道,“还请侯爷赐教!”

    刘奇眼中闪过一抹利芒,开口道,“前二百载,世家滋生,后二百载,世家横行。前二百载先有霍光,后有王莽。后二百载,窦、邓、阎、梁、董、何,太后临朝、外戚干政。朝中公卿百官皆是世家显贵,多与外戚沆瀣一气,天子借宦官之势掌权,而宦官猖獗,公卿灭宦官而重扶外戚。”

    刘奇语气中满是森然之意,“光武中兴,多倚豪族。看似大汉中兴,实则豪强横行,政令难通,本侯倒想问一句,自光武至今,这大汉,是我刘氏的大汉?还是这天下豪族的大汉?”

    刘奇话语直指世家,荀彧在一旁不语,刘奇继续开口怒斥,“如今汝南袁氏袁绍兄弟,兖州曹孟德,倚仗家世,擅自攻伐州郡,可曾将朝廷放在眼中?这就是我大汉的豪强。”

    荀彧这才开口劝慰,“侯爷,凡事都有利有弊,若无士族帮衬,天子也无力治理天下,纵有如袁氏兄弟这等害群之马,侯爷也不能否定我大汉士族的功劳。”

    刘奇点了点头,没有肯定荀彧的话,也没有否定荀彧的话,只是淡淡的问了一句,“不知公达可知邓奉乎?”

    刘奇所说的邓奉,是刘秀的外侄,数次立功,官至破虏将军,吴汉攻取南阳之后,纵兵为患,劫掠南阳百姓,邓奉不忿吴汉的行为,起兵将吴汉逐出南阳,吴汉大败。

    再之后刘秀命岑彭率领朱祐、贾复、耿弇、汉忠将军王常,武威将军郭守,越骑将军刘宏,偏将军刘嘉、耿植等八员大将共击邓奉,也没有将邓奉拿下,后来光武皇帝亲征,邓奉讲明原委之后率众投降,光武皇帝也有意赦免邓奉,却被岑彭、贾复、吴汉等人谢过豪族势力逼迫致死。

    看到荀彧沉吟不语,刘奇继续开口,“如今大汉豪族滋生,到桓皇帝、灵皇帝之时,九州土地,十有八九落入豪族世家之手,平民百姓无田可耕,或沦为流民,或沦为豪族仆童,天子从各地收上来的税赋,尚且不够当地安抚流民之用,朝廷上下开支用度,哪里来的税赋钱财?

    豪族举荐子弟为官,为官者多与豪族沆瀣一气,心地偏私,支持豪族兼并百姓土地,为虎作伥,长此以往,世家豪族愈盛,我大汉国力日衰,再如此下去,朝中公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非士族子弟,纵有通天之能,也无升迁之路,这天下,就烂到了根子里啊!”

    刘奇嘴角带着一抹淡淡的讥讽之色,“你荀文若也是儒家子弟,想必对道门儒门那龌龊勾当也有所了解,那个时候,中原国力衰退,有人稍稍挑动,异族鞑虏便长驱直入,我大汉九州之地,沦为废土,这不就是你荀文若想要的么?不就是道门和儒门筹划了好几百年的结果么?”

    听到刘奇的讥讽之语,荀彧眉头微皱,随后坦言道,“道门化胡之举,虽说是道门儒门共同之想,可却与我荀氏子孙无关,我孙氏之儒子弟,都不掺和到这事情中来,面对道门儒门煌煌大势,我荀氏无力阻拦,但也绝不会苟同此等小人之举。”

    随后荀彧看向刘奇,“侯爷的意思是,要削弱世家豪族的实力?”

    刘奇含笑道,“世家豪族,本侯并未太过放在心上,本侯的目的是,让我汉人子孙后代,人人如龙,大汉走到这一步,确实要削弱世家大族,并不是一味打压世家豪族,而是改变官制,从根子上大破世家豪族对官场的垄断。”

    荀彧稍稍沉吟,开口说道,“兹体事大,还望侯爷三思。”

    刘奇看着荀彧问道,“文若,那我问你,司马德操、戏志才、郭奉孝等人,俱是与你为友,你以为这几人才学比你如何?”

    荀彧也不谦虚,直愣愣的回答,“各有所长,但真要说起来,俱是在伯仲之间,不会强太多,也不会比我差多少。”

    刘奇毫不犹豫的追问,“那你荀氏子孙,兄弟数人,俱可被举为孝廉,就连阴修任颍川太守之时,举荐任用的都是你和荀攸叔侄、钟繇、郭图等名门望族子弟。可有人出言举荐司马德操,戏志才这样的俊逸之才?旁的不说,就说郭奉孝也是郭氏子弟,与郭图相比,不过是庶出旁支而已,可有人举荐?”

    “这……”荀彧被刘奇追问的说不出话来。

    刘奇趁热打铁,毫不犹豫地继续追问,“司马德操、戏志才、郭奉孝等都是王佐之才,有良、平之韬略,此等大才,尚不能为世家大族所容,更遑论旁人?反观之,世家子弟,酒囊饭袋者众矣!不说当年大将军何进泛泛之辈,就是如今袁本初袁公路兄弟二人,才学见识,也就比寻常人相似,可借着家世之威,就能够坐镇一方,长此以往,我大汉,病入膏肓,可还有救?”

第386章 你就这样被我征服() 
荀彧憋了好一会儿,嘴里终于蹦出来一句话,“侯爷意欲何为?”

    刘奇含笑说道,“本侯不是都说了么?我要我大汉百姓,人人如龙!”

    荀彧看着刘奇笑道,“侯爷,就凭一个黑白学宫,就想要我大汉人人如龙,怕是有些异想天开了吧!”

    刘奇带着几分笑意看向荀彧,“若是本侯治下,每村每聚都有士子为幼童开蒙,每乡每里,都有先生为学子讲课呢?现在看起来微不足道,可文若等上十年,二十年,再看我大汉治下,若何?”

    “嘶!”荀彧倒吸一口凉气,倒不是说刘奇的话语多么让荀彧惊异,而是荀彧想到了一个可能,逊于当下就开口询问,“莫非侯爷开办学宫,就是为了此事?”

    刘奇含笑说道,“开办学宫,自然是为了教导更多俊彦,为我大汉效劳,但读万卷书,不若行万里路。本侯培养一群书呆子腐儒寻章摘句,又有何用?与我大汉何益有之?事实胜于雄辩,倒不如让他们先为学舍孩童启蒙,磨练一番之后,看清自己的能力,再在官吏之位上为朝廷效劳,总胜过那些庸官滥吏。”

    荀彧稍稍沉吟片刻,随后摇了摇头说道,“侯爷此举,无异于掘了天下世家豪族的根基,如今朝廷又定都南阳,侯爷此举,阻力非凡,生死存亡,悬于一线,若是侯爷能够隐忍二十年,等这些人成才再发难,胜败尚且在五五之间,如今嘛,侯爷若是没有什么后手,怕是侯爷数年营造的荆州盛世又要陷入混乱之中了。”

    刘奇看着荀彧说道,“文若怎知本侯没有后手,若是没有把握,本侯又怎会这么心急行事?同样的,文若要清楚,此乃我大汉心腹之患,若是本侯隐忍二十年,世家大族早就尾大不掉,到时候大汉再次中兴,与光武当年何异?这大汉的盛世,又能维系多少年呢?”

    荀彧缓声说道,“侯爷得知道,这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此乃大势所趋,非人力可挽,如今天下看似升平,实则四分五裂,必将在乱后太平。只是不知道,侯爷此话何意?”

    刘奇面上满是自信的开口,“文若可知本侯生平之志?”

    荀彧轻一拱手道,“愿闻其详。”

    刘奇语气中多了一抹不容抗拒的霸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荀彧这才带着一抹不可置信的神色看向刘奇,“莫非侯爷意欲效仿秦王,要大汉千秋万代么?”

    “有何不可?”刘奇含笑看着荀彧,“只要君明臣贤,百姓丰衣足食,我大汉国祚,绵延万载,又有何难?”

    荀彧这下子目光彻底变得怪异起来,“侯爷要是没有能拿的出手的手段,想要大汉重复中兴之境尚且都是难事,更不要谈让大汉国祚绵延万载。”

    刘奇毫不犹豫的开口发问,“文若,依你之见,国之强盛,根源在何?”

    荀彧不假思索的说道,“国之强盛,在君明臣贤,吏治清明,若吏治清名,则百姓安宁,天下太平。可侯爷能保证一代君主贤明,不知侯爷能保证大汉以后历代君主都贤明无双呢?”

    刘奇缓缓开口说道,“荀彧所言不错,但却没说到点子上,要本侯说,这天下想要太平,不外乎一个稳、一个富。百姓衣食富足则安,此为民之富,民富则安,正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以法治国,官吏敢为民请命,而不敢欺上瞒下,贪赃横行,百姓能够安居一地,无有蒙受冤情因天灾人祸而聚众作乱者,此为民之稳。

    民稳则安,朝廷可按律收缴税赋,国库充实,此乃国之富。以税赋养兵,使我大汉军容肃整,威加海内,士卒悍不畏死,胡虏蛮夷宵小之辈不敢犯,此为国之稳。如此可以称之为国泰民安,我大汉,又如何不能绵延万载?”

    荀彧即刻出言发问,“侯爷所言,重点还在吏治与税赋,税赋是棘手之事暂且不说,可吏治,还不是得等到一二十年之后,除非,侯爷当下有人可用?”

    看到荀彧明亮的眼睛,刘奇轻轻点了点头,“若是本侯告诉你,本侯麾下数十万大军,人人都识文断字,凡曲长以上将官,个个粗通文墨,若是从这些人中抽调出一些人出任官吏,不知文若以为然否?”

    荀彧被刘奇的话语惊呆了,世人都以为刘奇打压世家大族,襄阳学宫才是刘奇的靠山,不知多少世家大族都将自家子孙给塞了进去求学,那里有人想到,军伍中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刘奇的杀手锏,就连荀彧这等世之英才都没有想到,更不用说旁人了。

    荀彧反应机敏,当下就明白了刘奇的意图,匝吧着嘴说道,“这么说来,侯爷接下来,想要动手,针对的就是我大汉的税赋喽?”

    刘奇点了点头,“文若大才!果真猜到了本侯的心思。”

    荀彧眉头微蹙,开口说道,“荀彧猜到了侯爷的想法,可如今侯爷既然行动起来了,那不知道,侯爷有何良策?可以让我大汉国库充实?”

    刘奇平静的开口,“想要国库充实,无非是两点,开源、节流。想要节流,朝廷公卿的俸禄不能动,那就只能从朝廷各地官府支出和宫中糜耗出手,这些没有多少油水,但是必须提早准备,以免官吏贪赃枉法,奢侈浪费。最重要的,还是在开源。”

    荀彧揪了一把胡须,带着几分沉思问道,“敢问侯爷,如何开源?”

    刘奇开口说道,“想要国库充实,首先要弄清楚,这些市面上流通的钱财,最终都落入什么人手中了,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现在才财赋下手,无非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就是杜绝世家大族兼并土地,第二,想办法将世家大族历代巧取豪夺赚来的钱财从他们的口袋中掏出来,为朝廷所用。”

    荀彧毫不讳言的开口发问,“先不说第二条,就说第一条,杜绝世家大族兼并土地,不知侯爷打算如何做?”

    刘奇笑眯眯的说道,“当然是从税收方式上做出改变,就简单的说田税,佃农为世家大族耕种,缴纳税赋,剩余田地为世家大族缴纳地租,不说富足,有甚者甚至辛苦耕种一年,连肚子都填不饱,到了灾年,流离失所,这些文若总不可能否认吧!”

    荀彧点了点头,“侯爷这点倒没说错,不过,荀彧倒想听听,侯爷打算如何改变此举?”

    刘奇开口道,“想要改变此举,无非是从根子上断了这个念想,让世家大族无利可图。本侯日思夜想,终于想出了一道举措,本侯将此举唤作摊丁入亩。首先要做的,就是废除人头税、入城税,促进百姓人丁流通,将丁税转嫁到田赋之上,田少者缴纳税赋少,田多者缴纳税赋多。”

    说完之后,刘奇眼中多了一抹狠戾之色,“另外,为了以绝后患,杜绝有人兼并土地,本侯另外想出了三项举措,第一项,唤作田地荒置税,凡有耕地一两年不耕种者,按田税翻倍置税,凡有荒废或三年或五年以上者,田地交由地方官府出售给他人,所得之资充入国库。

    第二项,唤作耕地累进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