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始皇-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志颖只能耐心地一遍一遍地运转过去弥陀经,让自己在不留后患的情况下,慢慢的恢复。

    豁然,一道纯粹的念头涌了过来。

    李志颖如同一个口渴的人,不自觉地喝了一口,这一口下去,他就感觉到一阵精神。

    这是

    “这是桃神泄露出来的力量。”王易的声音响起,他神采奕奕,已经恢复了所有的伤势,他朝李志颖说话道,“反复不断的施展灵魂漩涡,加上吴管家的力量反复伤害,桃神的意志力已经消散了不少,所以力量把持不住,就泄露出来了,我侥幸得到一部分,恢复了实力,还彻底的巩固了附体大成的境界,看到你还没修复,就赠送你一些。”

    一一

    一一

    ps:身体不舒服,状态很差,写不出来了,今天保底两更,明天多更感谢大家!

    ps:  感谢订阅,祝您生活愉快。

    再次感谢丰和等书友的打赏支持。

第八十三章 武安城破() 
耳朵里尽是一片吵闹声,赵侯直觉得头都大了,不由斜下身子靠在了矮几之上。望着殿下一群争的面红耳赤的大臣们,赵侯直觉得一阵惘然,魏兵都快过太行山了,朝中的贵族们还在争着要不要从灵寿退兵,他们难道不怕魏军兵围邯郸么?

    赵侯突然想到,在那几百里外的安邑,每当魏侯想要做什么时,比如这次誓师北上前,会不会也像这样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会不会也像这样朝堂中吵成一团。或许当他知道魏侯的独断时,他也会羡慕魏侯的不二权力,当或许他也会想的到魏侯的魄力。如果他再去做一下调查,他也会发现自己绝不是最悲哀的那一位诸侯主,比如号称王的楚王,几乎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国中大事都是贵族们角力的结果,再比如都快亡国了的秦侯,每有大事,几乎都是一堆旧贵族的反对。如果再深层次的去调研,赵侯或许能写一篇论文,关于集权制与共和制的优劣,但这太深奥了,并且赵侯根本没有精力也根本不会去想这些,因为,魏兵马上就要出现在邯郸城下了。

    拿下灵寿城自然是好的,中山便亡国了,可关键是留守邯郸附近的数万士兵能否守住国都,乐观的大臣会认为守住邯郸一万士兵就够了,再等到攻打中山的大军回朝,便是大败魏军的时候,但也有悲观的认为,野战天下第一的魏军,攻城能力也同样犀利。

    所以赵侯心中也在犹豫,于是他没有注意到,这殿堂中吵成几团的大臣们,不正是他心中几个想法碰撞的真实写照么。

    自收到魏军来袭的消息也有十来天,这种争吵也持续了十来天,但赵国毕竟也是大国,除了还没有争吵出结果的大军依旧在攻打灵寿外,邯郸周边的赵国军事力量都被集中了起来,已经集中在了武安和邯郸。

    赵国总兵力四十万,攻打中山的大军二十万,北线防备胡人的兵力十万,西边防备魏国的兵力四万,东边防备齐宋等国的兵力两万,南边防备韩国和魏国的兵力四万,所以自从伐中山国以来,邯郸城就空了,但得到魏侯誓师的消息后,赵国第一时间抽调兵力,集中在了南线,然后得到魏侯北上的消息后,同样猜出了魏侯意图的赵人就把这些兵力放在邯郸附近,以至邯郸及周边共有六万士兵。

    守城还是很充足的,且眼看中山国救剩下一个国都灵寿了,所以赵国君臣都还是很有些纠结的。

    殿堂中的争吵还在继续,突然一名传令兵闯入,“报,魏兵十五万已过太行,预计今晚扎营在武安城西。”

    殿堂中顿时安静了下来,似乎昨日还听见魏兵在艰难翻山,怎么今日就到了武安城下了,立即就有人想起,这是一支天下强兵,一支六十来赵国从未胜过的军队,甚至一支六十年几乎从未吃过败仗的军队。

    “该谈谈如何守城了。”赵侯的声音响了起来,身板也坐直了,这标志着这个大国正式了进入全面战争的状态。

    朝会终于拉入了正题,中山的那支大军暂时被抛到了脑后。

    当魏兵翻过了太行山脉,出现在了武安城外后,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十多万魏兵的大营中,叮叮当当各种声音不停,这是杂役们在连夜抢着修寨墙,砍树和钉木桩。不过这声音虽然连绵数里路,但去根本不会对劳累了几百里的魏兵们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所以匆匆扎成的魏营中鼾声一片。

    武安城内自然更是一片紧张,城外的兵丁和一些平民都被撤到了城内,这让并不十分宽敞的武安城略显拥挤嘈杂,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夜晚,一直没有熄灯的乃是城中的将军府。

    自迁都邯郸之后,武安城便一直是邯郸的屏障之一,常年驻有大军,自然也有将军府。从这座城的名字也能看得出来,这其实就是一座军事要塞。只是此时,将军府中却有些吵,一群将军们在争论着,哪怕只是昏暗的油灯光,也挡不住争论的激情。

    高坐主位的是一位老将,赵安。赵安已经六十多岁了,本来已经不在军队一线,但大将军乐祚此时在中山攻打灵寿,赵侯只得又启用了赵安防守武安。

    下面则是一群小将和校尉,争论的要点很简单,就是要不要今夜偷袭魏军,大家都很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实际上自从魏军开始踏入太行山脉时,要不要偷袭魏军的争论就在武安这边的将军们之中,争论开了。而高层也一直在犹豫,所以没有批准。

    今夜争论的自然是今夜的事,只是夜已深了,还没有结果。战前让将军们各自发表意见,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周扁就也很乐于这样做,而魏侯则倾向于自己乾纲独断。其实战前讨论很有必要,但无休止就不行了,关键时刻其实还得靠主将做最后的决定。

    今夜武安的主将在哪里?当天最黑时,诸将终于想到了这个问题。

    “安将军之意如何?”当诸将望向主座时,却发现老将军已经歪靠在矮榻上,睡着了,静下来后,微微的鼾声响了起来。

    一夜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武安城内外还是很安静的,除了争论声和魏人扎寨墙的声音,并没有想象中的夜袭魏营发生。清晨,周扁走出了帐外,深深吸了口气,都说燕赵之地民风彪悍,怎么连夜袭的最佳时机都没有把握住。要知道魏侯也是担心离国太远不能溃败,所以特地扎下寨墙,一夜时间,一道简单的用木桩打进泥土中做成的简单寨墙就已经做好了,赵人恐怕没什么夜袭的机会了。

    武安城上自然是一片紧张,一夜并不是睡的很好的赵安将军站在了城楼之上,眺望远处的魏营,为今之计,只有尽力防守了,只要武安不丢,邯郸就安稳如山了。

    用罢早饭后,魏军出了营,引得赵人一时慌乱,不过魏军却并没有攻城,而是在城下进行了简单的操练,连喊门都没有。

    不过倒是有数只千人小队往武安附近,他们的任务是尽可能攻下一下小村庄,掠夺一些物质。

    一天时间也很快就过去了,魏国大军回了营,那数只千人小队也回了城,带回的消息对魏人并不利,因为赵人也坚壁清野了,将附近所有的乡村都清空,一个人一粒粮食都没有给魏人留下。

    接下来的几天依然安静,每天几万人去武安城外操练,千人小队则走了更远,据说都绕过了邯郸城,小规模的接触战也有一些,但互有胜负,赵军并没有完整的留下哪怕一只魏军千人队。

    看起来一片平静,但周扁知道,大家都在等,赵侯肯定在等攻打灵寿的大军回援,只是不知是等拿下灵寿再回来还是立即回来,魏侯也在等,在等他的攻城器械,十几万大军虽然能带不少辎重,但大型攻城器械还是要现做的,此时魏营后整天响个不停,伐木声和打造声,想来就是工匠们在忙碌。其实周扁也在等,在等自己洒出去的旗子,周扁并不想看到魏侯拿下邯郸,所以也有些人在其他国家暗中活动,只是不知能发挥多大作用罢了。

    终于在十五天后,天刚亮,周扁就知道今天将会有所不同了,因为今天的号声比以往要早一点,要急促一些。

    果然早饭后,一架架大型的器械被推出了营地,虽然都打着包,并没有完全组装好,但周扁还是能认出,有云梯、云车、檬车和冲车,这么短的时间还准备挺全的,看来魏国的随军工匠素质都很高。

    十万魏军依次出营,周扁等人也在魏侯的邀请下,随同魏侯中军观战。

    十多个方队簇拥着百多架大型器械向东而行,离着武安还有五里地就开始擂鼓助威,周扁向四周望去,只见踏着鼓点,周围魏兵个个昂首挺胸,虽然跋山涉水而来,但显然魏军依然气势高涨,果然是一支劲旅。

    鼓声早就惊动了武安城,老将军赵安也登上了城楼,众将环绕中,老将军也面有忧色,“儿郎们,都准备好了吗?”

    “回安将军,弓弩、长枪、金汤、擂石俱已备齐。”一名小将答道。

    “回安将军,一万精兵已在西面城墙上就位,另有六千精兵在其他方向防守,剩下五千精兵在城墙下预备,此外一万民夫均已准备得到。”又一名小将拱手说道。

    “好!”老将军大声叫道,“诸位儿郎,今日起奋发精神,好叫这些贼子瞧瞧我赵人的厉害。”

    四下望望,只见周围众小将有的斗志昂扬,有的面有惧色,有的眉头紧皱,有的咬牙切齿,赵安深吸一口气,努力使自己的声音显得有鼓舞力一些,又喊道,“诸位儿郎,都站好自己的位子,随我杀魏贼!”

    “杀魏贼!”

    “杀魏贼!”

    赵军的士气终于被成功鼓舞了起来,声音越过魏军的鼓点,向魏军扑面而来。

    魏侯却是望着周扁笑了笑,“周君,这些赵人不过只是在城池里喊一喊,若真有胆量杀我,为何不敢出城一战?”说罢魏侯就是几声大笑。

    魏军的步子依旧如山,士气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好像还有一点点提高。

    很快魏军就在西门外摆开了阵势,然后就是例行公事般的叫骂,第一次攻城,招呼还是要打一声的,无非是说中山无罪,赵国不义之类的话,对骂了一阵之后,魏将回营,攻城战便正式开始了。

    武安虽然是一座小邑,但作为邯郸的倚角,城墙还是修的有两丈高,城门更是有三丈,连同城楼居然有四丈多,还算是很不错的。

    魏军的攻城方法还是老三样,云梯云车,冲车和檬车,云梯云车是用来攀附城墙的,冲车是用来撞击城门的,檬车则是作为弓箭手的掩体,保护弓箭手向城墙上还击的。

    战斗很激烈,魏兵很英勇善战,但破城战毕竟很难一击而溃,所以在强攻了一天,损失了数百人受伤了数千人之后,魏军退了。武安城自然是一片欢呼。

    直到望不见了魏军踪影,坚持在城门上一天的赵安将军这才缓缓走向了城门,“魏军也不过如此嘛。”老将军这样对周围的人说道。

    但接下来几天,魏军的攻势越来越猛,连周扁也看得出来,相比于当初攻打韩国都城新郑,这次才是魏军真实的攻城实力了。

    魏侯把魏兵分为两万一组,共六组,每天上一组,赵安则把士兵分为一万一组,轮流守城,但显然赵安只有两组,士兵更容易疲惫些,不过攻城一方损失会大一些,倒也打了个旗鼓相当。

    不过随着魏军的攻城器械越来越多,武安城越来越吃紧,十天之后,赵安就往邯郸发了求救书,第十二天,显然是经过了一天的讨论,一只两万余人的赵军赶了过来救援,想要分散一下魏军的攻击,但魏侯迅速调集了两个小组共四万人,坚决的给打了回去,甚至还差一点就把这两万赵兵给击溃了,要知道魏兵可是号称野战无敌的,赵兵也就借助城池能挡一挡,何况还是野外的劣势。

    从这一天起,魏侯就每天八万人攻打武安,两万人扎在武安与邯郸之间,剩下的则休整。

    而这之后,攻打武安的攻城战也进入了白热化,魏兵数次攻上墙头。而周扁也是第一次见识到了这个时代最高的攻城艺术,比起当初韩军攻打洛阳,显然魏军要更强悍一些,不怕死,护甲好,攻击力强,组织协调强,周扁甚至都怀疑城内的赵兵伤亡会和城外的魏兵一样多。这也让周扁心中暗自庆幸,幸好当初是韩军而不是魏军,不然十万魏军多半还是能破洛阳城的,哪怕有投石器。

    除了三样攻城器械外,魏军还开始了堆土和挖墙,堆土就是每次冲锋时,每个士兵带一袋土,先是在护城河上填出了几条通道,然后在城墙下继续堆,这样不断拉近与城墙的距离,挖墙则是用长钉和大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