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始皇-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钉和大锤打砸城墙,对于夯土城墙来说,下面敲掉一点,上面就很容易塌方,武安的城墙已经被挖踏了几处,甚至还砸死了几名魏兵,但魏军仍旧奋不顾身,破城指日可待。

    这让周扁也开始在心中暗自想着这两种攻城方法的对策来。

    而此时的邯郸城中,赵国君臣又吵开了锅,中山国似乎知道了魏军的行动,守城更加坚决和悍勇,整个中山国只剩下一座灵寿城,但却依旧没有被赵军攻破,所以到底要不要放弃灵寿,到底能不能两边都兼顾,赵国君臣也都在迷惑。

    当然作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全指望灵寿的大军,赵国也开始了紧急招兵,以及动员家奴,邯郸的赵军又增加了五万,这样守卫邯郸的总兵力就达到了八万,这也是赵国还不紧急召回灵寿大军的底气。

    自从魏军开始攻城二十天之后,每天又开始有两万赵军出邯郸,小心翼翼的想要救援武安,但每次都被武安与邯郸之间的那两万魏军给赶了回去,遭遇战双方并没有胶着,丢下几百尸体后就撤。倒是晚上趁着夜色,邯郸向武安补充了不少兵力,陆陆续续达到了一万,虽然都是新兵,但却给武安城带去了不小的希望,赵安将军也有了充足的人手每晚修复城墙和清理城墙下的土堆。

    然而魏军的攻势一天比一天猛,当堆起来的土堆和踏下的城墙一样高时,这座城池的命运就已决定了。

    越来越多的魏兵涌上了城头,虽然连续三十多天的厮杀让双方都很疲累,但到了这一刻,也正是最要命的时候,就连邯郸城也慌了,居然派出了四万大军救援武安,想要阻止魏军破城。

    不过这四万多大军中有近一半是新兵,面对野战第一的魏军,没有被击溃就是好的了,他们也根本就没有能突破那两万魏军的防线,连武安的城门都没有摸着。不过他们也没有退回邯郸,而是在邯郸和武安之间与魏将胶着着。

    随着越来越多的魏兵涌入了城内,武安西门终于轰然大开,成队的魏军举着长矛冲入了城内,没多久就开始了巷战。

    城门打开的前一刻,赵安就被家将扶了回去,然后集中在了将军府,府中是一群面有惶惶色的败将,“将军,撤,武安守不住了,现在要紧的是把士兵们带回邯郸,若是全留在这,不利于邯郸守城啊。”

    “是啊,将军,下令,守卫邯郸才是最重要的啊,再晚了,只怕魏军就杀到这里来了。”

    半响后,面色苍白,身有血迹的老将才叹了口气,“有理,赵广,你带着兵士们出东门回邯郸。”

    “那安将军呢?”

    “我殿后!”老将军吼道,但紧接着就带起了哭腔,“君上把邯郸屏障武安城交与吾,这才一个月就丢了,吾有何面目回邯郸面见君上啊!”

    “安将军!”众将大呼道。

    却被赵安摆摆手,“吾意已决,尔等速速离去。”

    说罢老将军整了整披挂,倒提一把长剑带着几名家奴就向将军府门走去,头也不回。

    “广将军?”众将又望向了这名中年将军。

    “走啊,留在这干嘛?”赵广一声大吼,含泪带头向将军府的后门走去,收队奔向了东门。

    五月份的太阳已经有些热热的了,尤其是正午时分,走在武安城中,已经能明显感到有些热了。望着路边的魏兵正在收拾战场,不停的有尸体搬来搬去,周扁也觉得腹中不是个滋味。

    周扁是随着魏侯进城的,一个月攻破一座军事要地,这在冷兵器时代还是比较常见的,不过显然可以从魏侯的表情看出,这对于魏侯来说,是不足以满足的。是啊,周扁也想得到,魏侯的目标必定是邯郸,出奇兵走太行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突然拿下邯郸么?结果在武安就耗了一个月,周扁相信魏侯最近肯定时常发火。

    下午便已经在武安城中安顿了下来,可是并没有住在那座最高大的将军府中,原因无他,听说赵安将军自己守在将军府中然后将整座将军府都给烧了,现在望去还能看到浓烟滚滚,还有魏兵在抢着灭火。

    晚上宁越又打探来消息,守卫武安的赵兵给逃走了近一万,据说本来是难以逃走,但有四万赵兵在邯郸与武安之间拼死相接,所以最终还是逃走了一万,但那四万赵兵也留下了几千尸体,可见今日一战之残酷。

    晚饭后,趁着城中尚还未恢复平静,周扁遣走了几名护卫四下传达消息。但静下来后,周扁自己也开始了怀疑,一个月的时间才拿下武安,魏侯还会继续攻打邯郸么?要知道或许赵军主力就要从中山班师回朝,并且魏侯这次也只有十几万人啊。

第八十四章 魏军南下() 
魏侯还会继续攻打邯郸么?

    这个问题一旦想起就开始让周扁困惑不已了,因为周扁忽然意识到了一个很严重的事,那就是魏军十几万翻山越岭而来,根本就没有带多少辎重,而古代的攻城战一般几个月,那魏军携带的粮食还够维持接下,如果魏侯还决定攻打邯郸,则更加艰巨的攻城战吗?

    当然魏军也下了武安城,不过一个只有数万人的小城池,想来也提供不了多久的粮草的。

    意识到这个问题,让周扁很是疑惑,赵国坚壁清野,周扁相信魏军并没有在赵国国都附近搜刮到足够的粮草和兵器补充,那么十几万人跋涉山水而来,难道只为了攻下一个武安城,吃力又不讨好,这样意义何在?

    周扁想不大明白,不过周扁还是本能的认为魏侯还是在打邯郸的主意,只是却不知魏侯计将安出。

    魏军就这样在武安城中歇了下来,第二天没有什么大的行动,只是派了小部队出去骚扰和扫荡,第三天依然如此,周扁也可以理解,毕竟打了一个月的攻城战,不说几千人的损耗,伤者以及所有士兵都会疲惫的。

    魏军就这样在赵侯的眼皮底下开始了休整,赵侯虽然生气,但一时半会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毕竟魏军战斗力到那去了,减员也很小,赵国邯郸附近的兵力是没办法赶走的,而灵寿的中山残军也发了狠,估计是听说魏军打了过来,所以守城格外坚定了。所以目前赵侯只能再从别处调兵,以及就近招兵。

    这几天的天气也格外闷热,让周扁总觉得好像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终于,在一场大雨之后,魏军这几天的悠闲好日子就到头了。

    最先是武安城西的旧营寨开始了动静,几万魏军突然拔营而起,从临时竖起的坚固寨墙的西边转到了东边,毕竟当初时间紧,因为背靠太行山,所以就只在营地的东边扎了高大的寨墙,其余方向则是普通的木栏。当听到这一消息时,周扁第一反应就是魏军的西边来敌了。

    仔细一想也就明白了,邯郸在赵国的东南边,赵国在西边也驻有大军,防备魏国和北戎,现在魏军主力过来,赵国自然也就将西边的主力军队抽回来了。周扁倒也想过赵侯为什么不让主力南下攻打安邑,不过也很容易想明白,这个想法太疯狂了,只有后世的游戏玩家才会一边在自己家借助建筑防守,一边让部队拆别人家,比比谁拆的快,赵侯显然是没有这个胆量和自信的。

    只是这西边的赵军过来也太慢了点,武安城都破了。

    大雨过后,土地有些淤泥,数万赵军还是这样从太行山里冲了出来,冲到了魏军留下的扎营地里,到处坑坑洼洼,照说魏军的举动是非常英明甚至是高明的,把旧营地留给敌人,会浪费掉敌人的大量冲锋时间,如果有足够的弓箭的话,就能给来犯之敌以巨大的伤害,只可惜天公不作美,大雨过后,弓弦都湿了,不太好拉,无法形成箭雨一样的效果。但旧营地还是给远道追随而来的赵军不小的干扰。

    虽然人数大致相当,但魏军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出营地迎战,而只是守着高大的寨墙拿长枪长矛顶着,这并不符合魏军善于野战的风格,不过周扁也能理解,因为还有数万赵军出邯郸城了。

    这数万赵军出邯郸后径直向西,直奔武安城而来,看样子竟是要攻城。显然这是赵国安排好的,东西夹攻,或许便想要将魏军赶出去,又或者想要消耗魏军,最终逼走魏军。

    而魏军同样也没有出城应战,而是守在了武安城的城墙上。这样的举动很稳当,因为魏军当初攻打的是武安西城墙,西城墙已经残破不堪,但东城墙却还是完好无损,赵军自东边而来,自然讨不到好。

    借助城墙,魏军很轻松就挡住了赵军,但这让周扁略有不解,若魏军的目的是要攻打邯郸城,那为何不趁着赵军此时出城多杀伤一些呢?要知道虽然魏军持续攻城一个月,但歇了了好几天,应该都缓过来了。

    不知道魏侯的想法,就不去想,坐等樊馀打探消息便是,哪怕城外喊杀声震天,但周扁仍旧和宁越喝着茶聊着天。

    到了下午时,就又有新的消息传来,魏军大部还是出城了,原来从西边过来的赵军有大约四万,在攻打寨墙不过的情况下,不得已绕过了寨墙,又从北边绕过了武安城,想要进邯郸城,这时周扁就十分确定了,赵侯还是不敢与魏军硬碰硬的,还是想要据城坚守,那么那些出邯郸城的赵军也不是真要攻打武安,只是为了接应西边的赵军入城。

    那么这个时候魏军坚决出城就是对的了,而且时间也把握的挺好,应该正好是两只赵军会和的混乱时刻,这个时候魏军掩杀过来,想必杀伤力还是很大的。

    到了晚上,外面渐渐安静下来,听说所有能走的赵军都入了城,魏军也退了回来。不过次日樊馀打探的消息对于魏军来说,却并不是那么好,因为雨后道路难走,所以披着重甲的魏军比赵军还是慢了一点点,并没能杀伤许多,大约也就是数千人,这个比例其实算是赵军成功退入城中了。但从魏军将领来看,并没有多少惋惜之色,想来应该是魏侯并不觉得惋惜才是。

    这似乎只是一个插曲,好像并没有影响魏军多少心情。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周扁对魏兵愈发的佩服起来了,因为周扁相信魏侯的军事方向绝不会跟每一个士兵都传达到,周扁还相信孤军在外,前途不定,这一点多数士兵还是看的出来的,但却没有士兵将担忧写在脸上,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这支魏军素质极高,服从意识极强,当然也说明了他们极其信任他们的领袖。

    接下来又是一段平静的日子,没有大的军事行动,每日仍旧只是小规模的魏军出动,扫荡或者探路,周扁相信这绝不是魏侯想要退兵的征兆。

    又是十多日过去,到了六月,火辣辣的太阳天天挂在空中,站着不动都会不停的出汗,周扁都开始怀疑魏军是不是怕热而不行动,或者魏侯干脆就到此为止,等天一凉快,就找赵侯谈判,谈成了就退。

    然而魏侯总是出人意料之外,六月初的某一日,正午,正热的时候,突然有消息传来,魏军攻破了番吾城。

    番吾城是一个小邑,一个比武安还小的小邑,不过位置在邯郸正南,赵长城以北,也属邯郸的倚角之一,丢了这么一个小邑其实在一般时候看来。并不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但这个时候就严重了,因为魏军自西而来,再向南,相当于在赵长城的背后狠狠的捅上了一刀,赵国南边的长城被攻破此时已经在望了。

    照说这么重要的地理位置赵国不至于放松,不至于一下子就让魏军得手,但在事后周扁才知道,魏侯先是每日派军骚扰邯郸城,摆出了一副要攻打邯郸的表象,然后就在这天半夜出发,出动的是武安城外大营里的军队,连夜奔袭,在天没亮前偷袭番吾得手。

    这下子形势一下子明朗了,屋中,周扁摊开了随身携带的简易地图,手指从邯郸划到了番吾,然后周扁重重一拍手道,“魏国还有军队要从平阳北上。”

    的确,这邯郸城南的赵长城防的是谁呀,不就是魏国吗。

    在周扁面前的简易地图上,赵魏之间的地理标注的还是清清楚楚的,邯郸正南是番吾,番吾在滏水以北,过了滏水不远就是赵长城了,赵长城沿彰水北岸而建,面朝南方,其上有一座军事化的城池武城,彰水以南就是魏境了,显然这赵长城防的就是魏国,而魏国在彰水以南有一座大邑,平阳城,便是魏军北上之地了。想当初魏武侯时,吴起率魏武卒大战天下,打下来大片的土地,而这平阳以北便是与赵国的多次交战之地,直逼得赵国倾国之力修建了长城,自此邯郸城才安宁了许多。

    所以这次赵人也显然是没有想到魏军会翻越太行山绕行千里奔袭邯郸的,或许他们便要吃这个大亏。

    “然。”宁越点了点头道,“此次魏侯带兵从安邑出发并没有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