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7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恶气!

    章惇却只剩下哭了。

    更让他哭的还在后面,周敦实进京之后,只休息了两天,就登坛讲学。

    老头子声音洪亮,条理分明。

    第一天,他主要讲自己的《太极图》《通书》等章,阐发一大堆,诸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等概念。

    说实话,这些玩意感兴趣的人真不多,但架不住老先生名气大,也只能听着。

    但是到了第二天,劲爆的就来了,周敦实在第一天的基础上,开始讲解王道,仁政,爱民,简政,言语之间,不乏对朝廷做法的抨击。

    等到第三天,老头子直接甩开了膀子,他强烈攻击,认为朝廷不顺应天道变化,肆意胡为,抢夺民财,滥用民力,法律严苛,残害生灵……在周敦实的攻击之下,整个政事堂,几乎一无是处。

    幸好老先生还算克制,没把赵曙的对外用兵也算进去……显然,他也清楚,可以攻击政事堂,但是皇帝绝对不能碰!

    不但不能碰,周敦实还赞颂赵曙开疆拓土,胜过秦皇汉武……陛下英明睿智,更应该总揽大权,任用贤臣,体恤百姓,照顾生民,整顿朝纲,力挽狂澜。

    周敦实的这番见解,在有心人的推动之下,迅速传播,速度之快,简直前所未有。

    还有许多人,也写章,揭露各种问题,把矛头所指,都对向了政事堂,对向了新政学会。

    对于这股浪潮,苏颂看得很清楚。

    “这些年来,我们的施政的确有不够细腻的地方,有时候急功近利,总是靠着力量强推……还有,我们忽略了宣传,忽略了教化,以为把事情做好了,一俊遮百丑。殊不知,在民间已经积累了太多的怨气和不满,他们未必支持理学,支持周敦实,但是他们却希望有人站出来,骂我们,替他们出口气!”

    章惇很无奈,“首相讲得都对,可问题是如果让周敦实和理学把握了这股民气,我们的处境就很困难了。”

    这时候吕惠卿开口了,“陛下的意思,是倾向于设立议政会议……但是谁能统帅议政会议,又有多少权力,还没有定论……但不管怎么说,议政会议都要顺应民心民气,如果让理学把握住了民意动向,他们站在道德高处,肆意抨击,我们的施政就会很困难,甚至会影响到全局。”

    “这就是我建议请师父出山的原因,唯有他老人家能压得住周敦实!。”章惇又一次建议道。

    司马光摆手,“不可能,年末的时候,我去拜会了师父,他连新政学会的事情都想推了,又岂会接下议政会议,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司马光没有明说,但是大家都清楚,议政会议代表百姓,和皇帝,和朝廷是天生的对头,王宁安和赵曙,还有在场诸位都是师生,他能跑过来,和自己的学生作对吗?

    “唉,师父不来,那谁能成啊?介甫相公如何?”曾布建议道。

    苏颂摇了摇头,“介甫相公身体一直不好,而且他专心立法和政策,不愿意蹚浑水的。”

    大家找了一圈,愣是没有合适的人选。

    这时候鬼主意最多的吕惠卿突然想到了一个人。

    “你们觉得相公如何?”

    “彦博啊?”

    大家伙你瞧瞧我,我瞧瞧你……这老货倒是能压得住周敦实,只是会不会养虎为患啊?

    ……

    “二郎,这是老夫最新的学习体会,你瞧瞧。”

    彦博把厚厚的一摞纸送到了王宁安的面前。

    王宁安怀里抱着棕色的滚滚,索性拿小家伙圆滚滚的后背当书桌,翻看着宽夫写的东西,小东西不时发出哽哽的声音,似乎在表示抗议。

    “我说宽夫兄,连它都看不下去,你这一大把年纪了,非要加入新政学会,到底是为了什么啊?”

    彦博探着身体,正色道:“老夫以往做官执政,都有太多疏漏的地方,我加入新政学会,是要从头做起,重新做人!”

    “如果我不同意呢?”

    “我会坚持不懈!”相公更坚决了。

第1058章 吕惠卿的损主意() 
    如果说过去的三年,最郁闷的人,那就非文宽夫莫属了。

    其实吧,在外人看来,老文这辈子已经活出了几辈子的价值,出将入相不说,还混到了藩王爵位,虽然几次贬谪,依旧屹立不摇。不但如此,儿子也崭露头角,成了天子宠臣,未来前途无量。

    而且随着欧阳修和贾昌朝仙逝,他们那一代的老臣,几乎都死了。反而是文宽夫,老当益壮,身体倍棒。

    福寿双全,你老先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如果这么想,那就太不了解文彦博了。

    几年前,他收拾了渤海的理学势力,正准备大刀阔斧,结果王宁安突然来了一道命令,准许渤海成立议政会议,选拔当地贤达参与朝政。

    这一手彻底化解了民怨,挽回了人心。

    从此之后,老文就沉寂了,也没有施展的空间,只能躲在家里种菜……最初文彦博还安慰自己,一把年纪了,儿子也成才了,几个孙子入仕经商,都有了出路,他退守田园,读书耕田,这不是挺好吗?

    可问题是刚过了几个月,他就抓心挠肝,实在是太寂寞,太难受了。人啊,别管多大的年纪,就是不能没权力,不然日子就没法过了……

    老文最瞧不起的一个人,就是王宁安。

    丫的才四十几岁,就天天躲在家里,养熊猫玩,你能不能有点追求?就你这样的,要不是运气好,最多就是个小市民,小地主,鼠目寸光……还真别说,老文看得够准,如果抛开了穿越的优势,以王宁安的能耐,不管是后世还是大宋,最多也就混个中产而已。

    虽然瞧着王宁安难受,但是这位就像是大山,压在了文相公的头上。

    赵曙在外面领兵,朝中都是王宁安的徒弟,老文真是找不到东山再起的机会。

    差不多两三个月,文彦博辗转反侧,睡不着觉。

    还真别说,居然让老文找到了突破口子……其实王宁安也不是真的蛰伏了,他只是地位太高,权力太大,随便动一动,就要引得天下侧目。

    王宁安的功夫放在了暗里,放在发展新政学会上面。

    这三年的时间,以辽东行省为例,新政学会的成员就突破了5万人……这5万人,大约有1万是官吏和部分将领士兵,另外的4万人,分布在各个行业,有军工作坊的技师,有学堂的教师,有报社的编辑主笔,有航海的船长大副……士农工商,全都有新政学会的人,而且还都是最顶尖儿的一批。

    这些新政学会培养的人才,通过各地的推举,逐渐进入议政会议,并且对行省的施政,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建议,还都得到了回应……

    简言之,王宁安就是拿辽东行省作为一个试验场,来探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咱们文相公看到之后,他琢磨了半天,毅然决定,老夫也掺和一脚,我也要进入新政学会,也要选议政会议……

    5万多人啊,还有那么多预备成员,王宁安哪里能照顾过来,等到他发现文彦博的名字之时,老文只剩下临门一脚,签字批准,就会成为新政学会的成员了!

    在那一刻,王宁安也是绝望的!

    “我以前相信,年轻人能熬死年老的,现在我觉得人是熬不过老狐狸的,尤其是个千年妖狐!”

    陈顺之也咧嘴苦笑,他低声道:“王爷,要不拒绝文宽夫入会?”

    “理由,理由呢?”

    “这个……不难找吧?”陈顺之道:“比如说他年纪大,说他心术不正?阴险毒辣?”

    王宁安连连摇头,“我们新政学会,广揽贤才,兼容并包,什么行业杰出人才都可以加入……规矩是咱们定的,反而拦着文宽夫,不等于自打嘴巴吗?这个老文啊,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出这样损招,让咱们为难。”

    “那,那王爷可有应对之道?”

    王宁安沉思了一会儿,咧嘴一笑,“挡是挡不住的,也不能挡,不过我们可以特别关照,以文相公的才华,日后必定成为学会骨干,我要重点栽培!”

    陈顺之很快就领教了重点栽培的意思,原来文相公每10天就要交一份体会,还要参与各种集体学习,社会实践,了解民生疾苦,研究行省政令落实,不断反馈结果,及时修正。

    王宁安想着文彦博一把年纪了,肯定受不了如此琐碎的事情,要不了一些日子,就会偃旗息鼓。

    但是王宁安错了,他是拿常理推断文相公,问题是老文是普通人吗?

    用老文的话说,自己是当得了首相,干的了县令,管得了政事堂,也能做好调研员……不拘大小,总能有声有色,风生水起!

    这不,机会就来了!

    “二郎,不管怎么说,你的那帮宝贝学生啊,都不顶用了,他们肯定斗不过周敦实。”

    王宁安忍着肚子疼,反问道:“何以见得?”

    “这不是很明白吗?什么是议政会议,说白了,就是个更大的御史台……你前番改革,设立都察院,整顿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提点刑狱,不让言官胡说八道……对,你的想法不错,可还是太天真了,因为必须有人监督朝廷政务,权衡得失利弊,所以议政会议就应运而生了。不是老夫说你,这是个彻头彻尾的昏招,以往御史台,那是陛下任命言官,现在倒好,是百姓推选,选上了之后,就可以肆无忌惮,大肆批评,你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文彦博轻笑道:“就拿周敦实来说吧,他中进士早,资历深,学问好,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几乎没有任何把柄,又挟着万民之望,他可以随便指指点点,每说一句话,就有人登载报纸上……唉,别说政事堂了,就算是陛下,也要头疼了!”文宽夫斜了王宁安一眼,忍不住教训道:“王二郎啊,你啊,这就是自作自受,后悔吧?糟心吧?别以为老人都没用,可惜啊,贾子明死了,宋庠死了,连醉翁都走了三年了,还有谁能分忧解难啊!真是不好找啊!”

    有啥不好找的,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文相公不就是最合适的那个吗!

    姓王的,赶快请老夫出山吧!

    文彦博信心十足。

    沉默了好一会儿,突然,王宁安哈哈大笑,笑得十分开怀。

    他这么一笑,倒是把文彦博弄愣了。

    心说莫非是自己言语太激烈了,刺激到了?

    要不然,就是气疯了?

    老文拿不准主意。

    王宁安终于停止了笑容,他看着文彦博,“宽夫兄,你就那么肯定,我的那些学生不行?”

    老文没说话,但是轻蔑的神情,暴露了他的内心。

    那帮小家伙没经历什么磨难,就升到了高位,能行就怪了!

    “宽夫兄,我退了下来,把权力交给了他们,遇到了难处,他们还没有办法解决,指着我去罩着他们,如此总是长不大的,我还惯着他们干什么?”

    王宁安敲着桌子,冷冷道:“不管是周敦实,还是任何人,这个麻烦是他们的,不是我的,如果手握政事堂和六部,他们还没法胜过一个老头子,这样的学生不要也罢!我不会管,而且,我也不会给你机会!”

    王宁安呲着白牙一笑,“其实啊,宽夫兄,你不该来我这耀武扬威的,你要是直接找他们,或许还有机会东山再起,只是你找到了我,送你俩字:没门!”

    说完,王宁安就往后面走。

    文彦博真的急了,“姓王的,你都当爷爷了,可不能耍小孩子脾气,你不让老夫出面,没人能行的!理学要是真起来了,你会后悔的!!”

    任凭文相公怎么喊,全都没用,王宁安是打定主意,绝对不帮忙!

    ……

    相比起文相公的焦急,政事堂的诸位更加为难。

    “我是没法子了,姐夫不回信的!”苏辙两手一摊,表示无可奈何。

    章惇也摇头叹息,“我派人去联络文相公,谁知道文家都是师父安排的人,我们连文相公都见不到。”

    老师不帮忙也就算了,居然还不让文宽夫出山,这不是逼着大家上梁山吗?

    司马光略微沉吟了一下,“议政会议再有一两个月就要推举,除了周敦实之外,杨时、吕大临,游醉,甚至连那个神棍邵庸都进京了……我们这边能抗衡的人才却是不多,仅有贾宪贾先生等寥寥数人。”

    曾布直接道:“贾先生一心修铁路,他可玩不过理学的那帮人,要我说,还是让苏子瞻出面吧!子由兄,你去好好和令兄讲一讲!”

    苏辙苦笑了几声,“话我可以说,但是我哥他不可能出面的,而且以他的资历,也没法和周敦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