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球长-第5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再问:你围住台城的时候呢,侯景说,小弟十万。

    现在多少人呢,侯景回答道:地盘上都是了。

    对于如何成功的原因,侯景看的很明白:今日国家池苑,王公第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姜百室,仆从数千,不耕不织,锦衣玉食,不夺百姓,从何得之!

    当然了,后世的年轻人,之所以对侯景颇为熟悉,显然是他自封的将军名号太过威武:宇宙大将军。(史实)

    古代自然就已经有了宇宙的概念,不过宇宙大将军的封号,就有些让人炫目,这也是后世的人将其认为是穿越众的一个例证了。

    不是穿越者,谁能给自己起这么中二的名号啊。

    当然了,以后世儒家之人看待,侯景自然不是什么好人,但以长老们接受的造反有理,陈胜吴广有理的教育下,侯景绝对是一个英雄人物了。

    朱慈烺说道:“是先有南梁国皇帝无道,民不聊生,才有了仅有八百人的侯景可以灭亡大梁,这本就是有所先后。”

    “荒唐啊,太子究竟读的是什么书,怎么会这么想。”

    朱慈烺说道:“书不太多,只是我可以出外走动,看得多了而已。”

    黄道周说道:“我听闻这帝都之内,虽乐户歌女,也可走动于外,甚至交通权贵,难道太子是被他们迷惑的吗。”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我之前,听一位长老说起,他们家乡的故事,说一位法官,审问一个偷面包的老人,老人说自己家中没有收入来源,只有偷面包,才能养活自己失去父母的孙儿,法官却是判处当场旁观的人,每人出五十元罚金,以处罚他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

    黄道周也听着心有戚戚,他来自南方,尤其是南京之地,自从天下大乱后,各地流民事实上也越来越多,而各处富户指望他们做善事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反而是趁机买小女孩,买家奴,才是正好的做法。

    朱慈烺说道:“我自小读书,总有人说要仁义,但究竟何为仁义,却也是无人可说的清楚,是否仁义,总不能都是朝臣说了算吧,不过,如若自己所在的城内,有人要偷东西才能养活孩子,那主政者,确实是要羞愧的吧。”

    黄道周急道:“那都是前些年天灾……”他说完天灾两个字,马上就止住了自己的话语。

    朱慈烺笑道:“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黄道周说话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不对,前面这段话,算是儒家经典,孟子所说的,有饿死的人,而官府不肯赈济,人死了,说不是我杀人,是天灾杀人,这就和用刀子杀人,说不是我杀人,是刀子杀人一样吗。

    黄道周说道:“那都是先帝时候,奸佞满朝,蒙蔽圣听之故。”

    朱慈烺说道:“父皇绝非被蒙蔽,反而对外面的事情了解的很,只不过许多事情,反而无能为力,这就是问题所在了。”

    黄道周似乎有些不敢置信,说道:“看来太子是不会南下了。”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之前,有许多长老教我读书,还学习一种叫做庙算的知识,推演策略,他们曾经让我自己算算,如果南下南京,能如何行事,最后,得出的答案是,我大概活不过半年。”

    黄道周急道:“谁人敢伤害太子!”

    朱慈烺说道:“有件事很奇怪,众臣们口口声声说,以德治国,说着各种的高腔,但是面对十几年来内外交困的局面,却始终束手无策,一口口的重税,全都收到了农人头上,最可笑的是,公库得一两,官吏得十两,这是哪来的呢。”

    黄道周说道:“所以就是要刷新吏治,才能。”

    朱慈烺说道:“去年以来,江南的扬州,交易的扬州瘦马,居然有二千之数,不少还都是以千两银子为多,而这些盐商们,拖欠的朝廷赋税,超过几百万,却是始终收不上来,因为一收,就是与民争利,所以,这就是有趣的地方了,我大明富有四海,每年可以产出的粮食数不胜数,但就是无法做到,让遭了天灾的人得到赈济,这如何是好?”

    黄道周叹息一声,说道:“太子是真的被蛊惑了。”

    朱慈烺说道:“无非是因为,哪怕南下,我也会发现,到处都是要钱的手,但如若要收税,却只能去向没有可以投献机会的农人收税,至于那些豪商,那些拥地千顷的大户,却是一文钱也拿不到啊。”

    黄道周似乎有些焦虑,说道:“那都是有奸佞作祟,只要太子去了南京……”

    朱慈烺说道:“没有钱,单凭一个身份,江南的实权在谁手中?最后,不过就成了一个纸糊的幌子,拿来欺骗百姓。”

    黄道周正色道:“为人君者当以德治国,如何能以这些铜臭气为上?”

    “皇帝还不差饿兵呢,何况我还不是皇帝了,民以食为天,要人以性命相博,保护我的江山,可是要连抚恤的钱也不给,那就太……”

    黄道周说道:“江南的钱粮,足以……”

    “足以维持半壁江山啊,我当然知道了,但是九州撕裂,对峙死伤无数,那可就百死莫赎了,如若如此,我宁可不要什么江山啊。”

    黄道周一时间涨红着脸,他颤抖着手,似乎急眼了:“你……”

    朱慈烺说道:“有件事,大人还不知道吗,帝都这里,是已经永久免除了农税的啊,不说别的,国朝在苏州的重税,可是人人皆知,他们可不少人都在宣教,到时候,人心怎么可能安稳。”

    “这不都是小人蛊惑的话吗,没有税,拿什么养军呢。”

    “这就是问题所在啊,父皇登基后,当时的内外之权,全都委任于所谓的正人之手,但是呢,盐税没有,茶税没有,农税,多少好地都寄托在了士绅身上?最后辽饷练饷全都压在了最穷的农人身上,自然是天下反了。”

    黄道周说道:“这都是邪路,我天朝自古就是重农……”

    “这确实有趣了,大人,我也是读了许多书后,才想起其中的关节的,我们重农,结果农人收的税是最高的,乃至于太祖爷专门下令,衙役非时不得下乡收税,因为那样的收税就是在扰民啊,而我们大明号称所谓士农工商,鄙夷商人,但是商税几乎收不上来,可就在此时,那些逃避茶税,盐税的富商,过的可比皇帝好啊,你在宫里待过,应该知道,父皇平日里吃的东西,不敢吃太稀有的东西,生怕扰民,而平日里的吃食也都是温在暖杯里,只是吃个温饱,你是见过父皇的,摸着良心说,他的日子,难道比得上那些盐商万一?”

    黄道周说道:“那些奸商,自然要惩处!”

    “这就是问题所在,天朝现在不需要什么仁义,需要的是雷霆手段,或者说,雷霆手段,菩萨心肠,但你觉得,我做得到吗,做不到,就不做。”

    黄道周真是无力了。

    他眼见到的,朱慈烺的出入并无任何限制,堪称自由不说,还滋润的很,事实上长老们更害怕朱慈烺被野心家暗杀死,那长老们可就是用太平洋的水也洗不干净了。

    好在朱慈烺居住的地方还算安全,附近的住户要么是富户,要么是豪绅,而他每日作息时间固定,往来于皇宫和家之间的两点一线,所以问题当真不大。

    与我们想象中不同,皇宫其实是可以进外人男人的。

    (本章完)

第663章 孙之獬() 
    大明内廷的十二监,四司,八局中,最有前途的,自然是占据了明穿小说里相当多版面的司礼监,人家司礼监的头头号称内相,基本上都是政治力杠杠的,无数男猪脚的pk对象,最后boss都是他们,当然了,立志投靠阉党,拜在司礼监督工脚下的,甚至自己直接进了司礼监的,都是人才啊。

    当然了,这些单位里,御马监也不坏,管理的可是内廷的军权啊,尚膳监这地方一听就是营养丰富,适合养生的好地方。

    惜薪司啊,宝钞司啊,巾帽局啊,一听也都是油水丰厚的好地方。

    直殿监看起来就凄惨的很了,是管打扫卫生的,不过活儿全让小太监们做也不现实,所以理论上,每过一段日子,就有大净,也就是招募帝都百姓去打扫卫生。

    这种时刻,直殿监的工作就不再是日常的打扫,而是监视这些屁民不要在宫里搞事,隔绝内外,不要搞出什么事来,而平时的各种修理啊,修补工作,也不可能完全是内廷的太监来做。

    当然了,有着严格管理的大明内廷,也就是有过不多的几次疏漏,不过是外面的疯子冲进来用大棍子殴打太子啊,几个被玩弄的宫女一起合伙打算弄死皇帝啊,一群宫女太监把皇太子养大,而皇帝根本不知情啊。

    除了这种小事,我大明的后宫还是很正常的,堪称和谐后宫,有爱后宫的典范了。

    而这些百姓之所以愿意进宫干活,自然也是有自己的道道,无论是去了一次后,可以跟人吹嘘,想当年我在宫里的时候……还是去开开眼界,或者说去赚点外快,都是好选择,要知道,这种机会,市井无赖想去还没机会呢。

    当然了,这种事情,在帝都的旧城区搬迁工作结束,新城区建设到一定程度后,逐渐的恢复,不过比起之前的严防死守,现在的各种改造也开始了。

    比起后世我大清对于皇宫的改名换姓,以及各种烂书法,事实上大明的皇宫尚且算是简谱,要知道,在我大清在朝的时候,颐和园圆明园,无论是各种战争,灾害,民乱,各种建设都没有停止过,而对于工匠的使用堪称狠毒,每年的死亡人数都超过百人,要知道,颐和园和圆明园都是修缮了两百年之多的超大工程,所有说那里富丽堂皇,所谓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实际上也就是生命与血泪了。

    当然了,在被无数人喷到惨的大明朝,各种享受堪称凄惨,正如李向前所说的,到这份儿上了,还当什么皇帝啊,起码在享受方面,差距太大了。

    当然了,长老们对于皇宫的改建要求只是一座博物馆,安全性,对抗熊孩子能力,对抗无赖家长能力,以及对抗小偷,才是首选。

    尤其是那熊孩子以及熊家长们,在博物院大声说话还可以装作聋子忍一忍,但到处跑动的熊孩子,如果撞在你身上,嘿嘿,兄弟恭喜你,可以去卖房子了。

    仿照后世的格局,什么书画馆,玉器馆,陶瓷馆等等,比起后世被掠夺过无数年的情景,精品上品多如牛毛,比起什么也有所格调。

    当然了,预定的捐献馆还没有什么东西,毕竟此时场馆还没有开业,人们还没有这个意识,而大规模的对外扩张还没有开始,长老们抢光泰姬陵吴哥窟搬回家自己花差花差的想法只能落个空想。

    朱慈烺忙碌起来,毕竟他才是这里的主人,在那些太监面前很有威信,将各处场馆,都布置的很好,当然了,长老们也只准备暂时开发一部分就好,剩下的一部分等到日后再说,反正当初的博物馆也是花了几十年才可以开放一半的。

    博物馆当然会留用不少的太监,不过掺杂了不少的新恩科的毕业生,还有一些学童作为实习生,这些人虽然对于建立博物馆学毫无经验,那么多的文物,需要建立浩大的数据库,不是他们可以操作的。

    好在此时故宫博物馆的馆藏还只有三个来源,原本属于皇宫的各种藏品,当然,事实上已经遭遇过一次偷窃了,之后追回来一部分。

    跟着就是对京城各处贪官的追赃,比起顺军的追索,长老们的追赃更加的斯文,更加的文明,也更加的寸草不留,在金属探测器的帮助下,贪官们藏匿的好东西基本上没跑。

    这些贪官或者库吏也不可能都是文盲,事实上越是读书人,越是会对各种歹毒的腐败手段有研究,而那些库吏世代为官,也积累了可怕的财富。

    再有就是长老们的大采购,你不得不说,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唐伯虎祝枝山,还是海瑞的字都不是那么过分,价格堪称亲民。

    未来博物馆的馆藏,基本上还是以各种挖掘活动,以及私人捐献,贪赃罚没等为主,当然了,假以时日,未来馆和海外馆能不能超越本土馆藏,就要看长老们的牙口利不利了。

    最重要的场馆,当然是书画馆,作为文字文物,本身就除了文化意义,还有相当重要的政治意义,因此自然是重中之重。

    作为镇馆之宝,被陈列出来的甲骨文不是很多。

    不过却都是精品,也就是大部分文字都清楚的很,属于最容易被分辨出来的1000多个字里面的。

    黄道周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