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第3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队德军退了下来,然后装甲列车就移动到第三个位置也就秦川等人预设的位置……这倒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原本秦川还以为它还会继续像之前一样一个位置一个位置的往下移,没想到它心血来潮直接就到第三个位置。

    说时迟那时快,装甲列车刚停稳还没来得及开炮,斯莱因上校就一声令下……建筑内立时就传来几声爆炸并掀起了一片烟尘。

    接着,大楼缓缓歪向一边,速度越来越快,最后轰然倒塌整个覆盖在装甲列车上再次冒起了大片尘土。

    四周突然安静了下来,苏军显然是没想到德军还有这一招所以吃惊得都忘了这是战场了,而德军……他们则是想知道建筑这样砸下去是否已将那个大家伙给制服了。

    秦川从坦克后探出脑袋朝前望去,只见废墟中隐隐还能见到装甲列车的样子……这家伙毕竟是铁甲的,里头还有钢筋水泥加固,而且顶部还是采用拱形设计比较耐压,所以可以想像里头的部件大多还是完好的。

    问题是被这么一砸之后水泥块将铁轨堵死了,同时还有许多砖瓦什么的压在装甲列车上,使原本就十分沉重的装甲列车更是不堪重负了。

    里头的司机似乎还想将装甲列车驶出,但却只听里头一阵蒸汽的声音然后蠕动几下接着就再也没有声音了。

    “士兵们,你们还在等什么?”斯莱因上校大喊:“杀光他们!”

    德军士兵似乎这才反应过来,然后再次开动坦克朝前推进。

    而这时的苏军士兵,却因为失去了装甲列车而毫无信心。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敢后退。

    这一方面是因为斯大林在此之前发布的第227命令,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已退无可退了……火车站一被攻陷,德军几乎就已经将卡拉奇包围了,西面是顿河,德第6集团军正在猛攻,东面和南面就是第21装甲师。

    无奈之下,苏军士兵只能一个个举起手来成为德军的俘虏。

    所以凡事都有其两面性……第227命令以及“惩戒营”或许会让一部份苏军顽强抵抗,但同时还会成级数的增加投降人数。

    原因很简单,在某些情况下战局已经无法改变了,牺牲或是固守就变得毫无意义,比如卡拉奇的苏军,他们腹背受敌准备不足,更糟糕的还是反坦克装备严重不足……他们是做为岸防部队使用的,装备的大多都是防空装备和登陆装备,装甲列车还是临时从斯大林格勒赶来增援的。

    如果是在以前,他们还可以选择逃回去成为斯大林格勒防卫力量的一部份。

    但在227号命令之后,后退一步就意味站要被送进“惩戒营”,就意味着要被挂上耻辱的牌子……相比之下投降还会好得多。

    因为前者是既带着耻辱又要送命,后者虽然是耻辱但至少还能保住性命。

    于是,就有更多的苏军士兵选择了举手投降。

    这些当然不需要秦川去关心,他第一时间就把目光投向了埋在废墟里的装甲列车。心里想着……说不定这玩意挖出来后还能用,苏联人的装备嘛,粗糙但耐操。

第六百四十六章 朱可夫() 
    结果装甲列车还真被德军给挖出来了,车况大部份完好,如果说有什么损坏的话就是有一个炮塔的苏军士兵在投降之前朝里头投掷了一枚手榴弹……对于这种人德国士兵可以说是又气又恨,不过苏军士兵这么做似乎也没毛病,还没投降时彼此还是敌人,损坏自己的装备是理所当然,投降后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当然,德军士兵不会给这苏军士兵什么好待遇,上来就是给他几个枪托一顿拳脚。

    不过苏军士兵的这种“英勇行为”却无法改变什么……原因是苏军的这装甲列车结构十分简单,炮台就是由T34固定在其中改造而成,那么有一个炮塔被炸毁了,德军需要做的只是将装甲列车开回工厂,再用一辆缴获的T34为其装上也就可以了。

    这样一辆装甲列车,可想而知在某个特定的情况下比如卡拉奇火车站就可以发挥出它的作用。

    斯大林在知道卡拉奇失守后就对斯大林格勒方向的战局很失望,因为他知道,卡拉奇失守就意味着德第6集团军将全面渡过顿河并威胁到东面的斯大林格勒。

    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斯大林格勒对德军来说战略意义并不是很大,但它对斯大林或者说苏联军队来说却是意义非凡……因为这是一座以斯大林名字命名城市,如果苏联人连他们领袖命名的城市都无法保住,那无疑是对整个苏联军队的一种讽刺同时也是士气上的严重打击。

    也就是说,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在政治意义上在大于实际意义,如果它失守的话,就会进一步放大苏军对抗击德军的消极思想。

    或许,希特勒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急着要拿下斯大林格勒……仗打到现在,希特勒也开始紧张了,他已经从离开了“狼穴”乘专机飞往德军东线作战指挥部。

    确切的说,是希特勒令人在乌克兰维尼察秘密修建的另一个暗堡同时也是指挥中心,代号“狼人”。

    希特勒这么做是为什么就不必多说了,当然是为了能更好的指挥东线的战斗。

    但其实希特勒这时的指挥其实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因为此时的他已经被一连串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以至于都以为苏联军队已全线溃退,并命令部队在十天之内就攻占斯大林格勒……

    这个命令让保卢斯和霍特等人目瞪口呆,他们几乎就以为元首一定是疯了,在他们面前的苏军是两个方面军,而德军直接用于进攻斯大林格勒的部队只有两个集团军,也就是说这场战斗才刚刚开始甚至还不能算是开始。

    不过无论如何,苏军的局势的确不容乐观。

    斯大林考虑了一番,就给西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发了个电报,命令他于当日必须赶到莫斯科。

    朱可夫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了,他可以说是苏联众多无能将领中为数不多的拥有超强指挥才华的将领之一,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名常胜将军。

    比如在诺门罕战役中打败了日军使其不敢进军苏联而转向中国,从而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再比如他守住列宁格勒,尤其是值得一提的还是他指挥西方面军打赢了莫斯科保卫战。

    于是,在这危急的时刻,斯大林首先想到的人毫无疑问的就是朱可夫。

    朱可夫在深夜十点赶到莫斯科走进了斯大林办公室。

    “情况很不好,朱可夫同志!”斯大林脸色忧郁的对挺身站在面前的朱可夫说道:“德国人已经占领了卡拉奇,而且连夜挥师北上,可是我们在北面却没有能阻拦他们的部队,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斯大林格勒就会失守了!”

    朱可夫虽然在此前已经知道斯大林格勒的形势不乐观,但却没有想到问题会这么严重。

    “斯大林格勒一定不能丢掉!”斯大林格勒继续说道:“对于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十分清楚。如果斯大林格勒陷落,德军就有可能以伏尔加河为掩护向北突进入苏联的大后方,这意味着我们在莫斯科保卫战取得的成果就全部付之东流,更重要的还是,军队还可能会对胜利失去信心!”

    “我同意,斯大林同志!”朱可夫回答:“我们不能丢掉这座城市!”

    “你有什么想法吗?”斯大林叼着烟斗把目光投向了挂在墙上的地图:“如果是由你来指挥的话,你会怎么打这场仗?”

    朱可夫不由一愣,在此之前他根本就没想过这个问题。

    不过他不愧是个久经沙场的名将,他看了看墙上的敌我形势图后,就回答道:“如果是由我来指挥的话,我会尽力在顿河以北组织一个集团军对敌人发起反攻!”

    “反攻?”斯大林对这个提议颇感兴趣。

    “是的!”朱可夫回答:“我们不能被动消极的在斯大林格勒防守。德国人的弱点在于他们的补给线十分漫长,他们越深入苏联腹地补给线就会拉得越长,同时他们要面对的还有糟糕的路况以及数不清的游击队,再加上战场的消耗,我认为他们到这时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斯大林闻言不由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那么……”朱可夫接着说道:“为了避免德国人将所有的力量都投入到进攻斯大林格勒的战役中去,我们就必须从北面沿着顿河和伏尔加河之间的通道往南发起反攻。反攻的目的并不是歼灭他们或是赶走他们,甚至我们还有可能失败并遭受惨重的伤亡,但是……我们却消耗了德国人的补给拖延了他们进攻斯大林格勒的时间!”

    斯大林再次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顿了下,斯大林郑重其事的告诉朱可夫:“你已经被授予全权,朱可夫同志。国防委员会已决定任命你为副最高统帅并派你前往斯大林格勒,你可以调动斯大林格勒的两个方面军、空军及其它部队,还有机动集结兵力的权力。你要想尽办法对德国人实施反击,不惜任何代价守住斯大林格勒!”

第六百四十七章 莫洛托夫鸡尾酒() 
    在朱可夫临危受命的时候,德军已按计划连夜攻下了卡拉奇以北50公里处韦尔佳奇。

    之所以是韦尔佳奇,是因为从港口城市卡拉奇至韦尔佳奇的顿河绕了一个大弯,苏联人称这里为大湾部,第62集团军的两个师沿着弯曲的顿河河岸布防。

    此时的第62集团军司令洛帕京中将如果当机立断的话,应该马上命令这两个师撤回斯大林格勒,这样他们还能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发挥一点作用。

    但同样也是因为斯大林的227号命令……虽然苏联军队从上到下每个人都知道驻守大湾部的苏军都应该撤退,但洛帕京中将在犹豫,前线的士兵担心被送往惩戒营而不敢撤,于是所有人都没有动。

    就在苏军还拿捏不定的时候,德第21装甲师已马不停蹄的沿着公路赶到韦尔佳奇城下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韦尔佳奇……韦尔佳奇没有装甲列车,缺乏反坦克装备的苏军甚至希望能用自制的燃烧瓶来阻止德军的坦克前进。

    苏联人将这种燃烧瓶称为“莫洛托夫鸡尾酒”,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名字是芬兰人取的……

    苏芬战争时,大多数国家都在遣责苏联赤裸裸的入侵,这其中尤其是欧美国家。

    对此,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外交部长)莫托洛夫就向这些国家解释道:“苏联飞机没有朝芬兰人民投掷炸弹,我们只是在向饥饿的芬兰百姓空投面包!”

    这话传到了芬兰,当时芬兰军民普遍使用简陋且有效的土制燃烧瓶阻挡苏联坦克,于是芬兰百姓就戏称:“苏联人向我们空投面包,我们应该用鸡尾酒来招待他们!”

    于是“莫托洛夫鸡尾酒”就横空出世了。

    如果说“莫托洛夫鸡尾酒”对苏联坦克有效的话,秦川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这并不是因为坦克的原因,事实上,如果从坦克角度来说,这种土制燃烧瓶应该对德制坦克更有效才对。

    这一方面是因为德制坦克使用汽油机更容易被引燃,另一方面则是德制坦克有许多是发动机前置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步坦协同上。

    苏军的步坦协同能力很糟糕,这一点在苏芬战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那是苏联人才刚刚进入战争,完全是以门外汉的身份进入战场的。

    于是,芬兰军民常常能绕到苏联坦克的后方将燃烧瓶抛到坦克发动机的位置使其过热故障。

    但是对于德军,在他们严密的步坦协同下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甚至这些拿着燃烧瓶的人都无法靠近坦克百米内。

    更受威胁的其实还是步兵……

    苏联人发现自己的燃烧瓶无法投掷到坦克上时,就会将目标转向德国步兵,反正对他们来说能杀一个就是一个。

    于是,正在前进的德军士兵冷不防就会遭到一个酒瓶的袭击然后全身冒着火发出阵阵惨叫。

    那样子很惨,更惨的还是有些人还在战友的施救下活了下来……

    秦川有一部下就是这种情况,身体大面积烧伤,焦黑中还带着皮开肉绽时冒出的血丝。那士兵哭喊着伸出自己同样焦黑的手抚摸自己的痛处,但一碰就掉下一层皮露出里头依旧冒着热气的血肉。

    这造成的伤亡虽说不大但却给德军造成了一定的威摄,原因是这玩意制作起来太简单了,只需要在瓶子里灌一点汽油、煤油,然后塞上一个布条,投掷前点上火就可以了。

    制作简单的结果,就是使这玩意到处都是防不胜防,走着走着突然楼顶上就抛下来一个燃烧瓶。

    “该死的苏联人!”对此维尔纳不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