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作简单的结果,就是使这玩意到处都是防不胜防,走着走着突然楼顶上就抛下来一个燃烧瓶。

    “该死的苏联人!”对此维尔纳不由骂了声:“他们应该用更体面的方式与我们作战!”

    这不是维尔纳一个人的说法,许多德国士兵甚至德国军官都这么说。

    这或许是文化上的差别,他们保留着一些类似骑士精神一样的东西,或者也可以说是决斗文化……尽管目的很残忍就是要将对方杀死,但却会找到公证人甚至准备好医生,然后面对面在双方都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下来一场“体面”的生死斗。

    但战争却并非如此,它只有残酷、只有现实以及赤祼祼的利益。或者说德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德国士兵却并没有跟上这个思想进度。

    无论如何,燃烧瓶无法阻止德军前进的步伐。

    占领韦尔佳奇这个大湾部转折点的结果,就是第62集团军的两个师被包围在大湾部,他们只有两个选择:举手投降,或是跳入顿河。

    大部份苏军士兵都选择了前者,但还是有些人选择了后者……这部份士兵或许是不想连累自己的家人让他们生活在屈辱中,于是选择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第21装甲师在这里休整了两小时……坦克经过百余公里的行军需要一次维护,同时第21装甲师的燃料和弹药也消耗得差不多了,这其中尤其是第一步兵团的弹药……中间威力弹还没有在德军普及导致第一步兵团的弹药始终是个问题。

    不过这一点很快就得到解决,因为此时B集团军中也有几个师将冲锋枪换装成了P43,于是这几个步兵师也有P43的弹药。

    保卢斯一声令下,就让这几个师把P43的弹药集中起来送往韦尔佳奇。

    部份B集团军的官兵因此向保卢斯抗议:“把子弹给了别人,我们的P43怎么办?”

    保卢斯很干脆的回答道:“有什么区别吗?他们会替你们把子弹打进苏联人的胸膛,你们只需要往前走就可以占领敌人的土地,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保卢斯这话说的没毛病,第6集团军几乎是跟在第21装甲师后头占领一个个城市和据点的。

    不过也不全是如此,第6集团军也有一个装甲军……第14装甲军,这个装甲军是由一个装甲师和两个摩步师组成。

    就在第21装甲师攻占韦尔佳奇的时候,第14装甲军已经朝斯大林格勒的西面稳步推进。

第六百四十八章 科特卢班() 
    

    第21装甲师的士兵因此就得到了两小时宝贵的休息时间,在尾随其后接着赶上来的第297步兵师的掩护下全师人员找到一个地方比如被炸毁一半的楼房里,被苏联百姓丢弃的民房里,甚至有些人躺在坦克里就呼呼大睡了。

    这是经过了一昼夜的连续推进以及紧张的作战,神经紧崩着都快麻木了。

    所以这“闪电战”有时并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拉风,为了能够抢在敌人做好准备之前赶到他们的防线,士兵们更多的时候是在紧张和疲惫中渡过的。

    只不过每一个士兵心里都知道,紧张和疲惫也比要面对敌人完备的防御工事要好得多。

    第21装甲师对此倒是有些习惯了,因为他们在非洲军团时就常干这样的事。

    两小时的时间几乎是一眨眼就过,秦川感觉自己才刚在墙角和衣睡下,尖锐的哨声就响了起来。

    “以连为单位到后勤官那领弹药!”传令兵叫道:“二十分钟后出发!”

    如果你以为还有二十分钟的休息时间那就错了,这个时间只是恰好将弹药从军需官那领来然后发放下去,如果你的动作慢一点,那么抱歉,可能就要带着快要打空的弹匣走上战场……没有人会希望这样,因为这对于一名士兵来说基本意味着无法保障自己的生命。

    第一步兵团的弹药补给会复杂一些……原因是第一步兵团使用的是p43的部队只有两种弹药,一种是步枪和机枪使用的步枪弹,另一种是冲锋枪和手枪使用的手枪弹。

    而第一步兵团就有三种弹药:步枪弹,中间威力弹,还有手枪弹。

    这使第一步兵团在领取弹药的过程中超时了两分钟,但这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因为第一步兵团本身就是要走在第一坦克团的后头。

    从韦尔佳奇开始,德军的行军路线就不再是往北,而是改向往东。

    就像之前说的顿河在韦尔佳奇附近有个大湾部,韦尔佳奇就是拐点,所以在这个部位顿河与伏尔加河的距离是最近的,只有55公里。

    德军的战略计划是,从顿河起横穿至伏尔加河,这样就可以像苏军一样以顿河和伏尔加河为防护在斯大林格勒以北构筑起一道防线。

    这道防线会将斯大林格勒与其北部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一分为二完成对斯大林格勒的三面包围。

    一开始秦川还以为沿着这条线前进会很困难,因为苏军不会坐视自己被一分为二被包围的。

    但是踏上这条路时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德军一路都没有碰到苏军的防御,只是偶尔有几个散兵远远的看到德军上来胡乱的打几枪就撤退了。

    究其原因,秦川认为这与苏军没有摸清德军的战略方向有关……苏军以为德军一路往北进攻,到达韦尔佳奇后还会继续往北,没想到德军会突然转向。

    另一方面,就是苏军后方的兵力严重不足。

    苏军两个方面军的主力分别沿着伏尔加河、顿河以及两条河之间的通道布防(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主力沿顿河上游布防,东南方面军沿伏尔加河及两河之间的通道也就斯大林格勒布防)。

    如果是按正常的作战方式,德军层层推进苏军层层后退,那么苏军的后方防线就不会出现无人防守的情况,但德军却不走寻常路线,抓住一个机会就突入苏军防线后方以极快的速度攻营拔寨,此时毫无疑问的突入其大后方也就是原本苏军判断基本不可能会遭遇敌人进攻的斯大林格勒北面。

    这种想法原本是没错的,因为按常理,德军要是能打到斯大林格勒北面,那整个斯大林格勒就该落入德军手里了。

    于是,德军十分顺利的就赶到了科特卢班,在这里只遭遇到一个营的苏军以及一些被临时组建起来的融合了警察、工人以及一些不知身份的百姓的阻挡。

    这样的部队当然无法抵挡德军的进攻,他们只用了半小时就占领了科特卢班……将坦克从科特卢班西面开往东面差不多就需要这些时间。

    科特卢班是这条防线的中间支撑点,它往西距顿河26公里,往东距伏尔加河29公里,对德军防线十分重要,所以德第297步兵师留下一个团在此驻守等待第6集团军的部队赶来增援……第6集团军的部队因为需要渡过顿河所以动作会比较慢一些。

    第21装甲师继续往东进军,这半段的画面就有些不一样了,但这也并不是指苏军的抵抗……这半段的确有部份苏军,但这些苏军在德军的坦克和飞机的双重进攻下几乎不值一提。

    一路上德军看到更多的是在战壕里修筑防线的百姓,有老人、女人以及小孩,装着各种各样的衣服,浑身泥水,不远处还有供他们生活夜里休息的帐蓬以及用几根铁棒支起的一口锅。

    当德军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从他们脸上的震惊可以看到他们对眼前这事完全没有准备,几个或许是监工的苏联士兵趴在地上已经被德军给控制了。

    这让德军士兵有些无法想像,德军都打到面前了而这些百姓却还在旁若无人的构筑似乎是对付他们的战壕。

    不过这其实很正常,苏联人就连军队的指挥都一片混乱,再加上落后的通讯设备,没能及时通知或是漏了通知哪些在前线构筑工事的百姓撤退算不了什么事。

    “我该拿这些百姓怎么办?”维尔纳不由问了声。

    “很简单!”埃伯哈德的回答:“让他们继续干,只不过方向要略有改变,不是面对西面而是面对北面,明白吗?”

    这当然没有什么不明白的,这些战壕的主人已经变了,原本是用来防御德军的现在就用来防御有可能从北面来的苏军了。

    但这些并不是第21装甲师要做的,他们把俘虏等交给随后赶到的第297步兵师,然后就继续往东推进。

    就像之前在计划里说的:“一直到看到伏尔加河为止!”

第六百四十九章 准备() 
    但其实,就算是赶到伏尔加河任务也不算完成。

    当晚九点,第21装甲师就推进到了伏尔加河畔的阿卡托夫卡。

    德国空军显然已经先一步对其进行轰炸过,因为在伏尔加河对岸,几个被炸毁的储油池烟熏火燎,黑压压的连成一片火光,燃烧着的石油在河面上四处流淌,在河面上铺成了一条长长的随着河水流动的火毯。

    火光中,对面苏联军民在救火时的大声喊叫隐约可闻,港口停泊的轮船被烧毁,在熊熊的大火中,不时传来几声爆炸声和惊叫声。

    “哦!”面包师看着这情形就说道:“空军应该提前告诉我们这些情况,这想必是个很好的渡过伏尔加河的机会!”

    周围的德军士兵不由传来一阵笑声。

    他们知道面包师这是在说笑,伏尔加河另一边是苏联东南方面军主力,第21装甲师如果真打过去的话,只怕没过几小时就会被苏军士兵淹没在人海里了。

    不久,斯莱因上校在接到命令后又大声喊道:“继续前进!”

    “可是上校!”巴泽尔问:“往哪前进?跳到河里吗?”

    官兵们再次发出了一片笑声。

    秦川其实明白德军官兵们这时的心态,他们说的笑话并不好笑,但这些笑话不只是笑话,包括刚才面包师说的也一样,他们是在表达对苏军的蔑视以及到达伏尔加河这个终点的骄傲。

    “斯大林格勒!”斯莱因上校大声喊道:“我们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前进!”

    “吔!”德军官兵们不约而同的欢呼起来,就像斯大林格勒马上就要在他们脚下呻呤似的

    但其实第21装甲师的这次行军并非像士兵们想像的那样。

    斯莱因上校向秦川解释道:“我们没有防御纵深,明白吗?在压缩苏联人生存空间的同时为自己打造另一条防线!”

    斯莱因上校这话简明易懂。

    从科特卢班起,德军的穿插其实已经使自己深陷重围了……第21装甲师这么做虽然切断了斯大林格勒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之间的联系,但自己也处于两面受敌的尴尬境地:北面是敌人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南面是斯大林格勒驻军。

    可以想像,突入科特卢班段的德军随时都会遭到苏军的两面夹攻。

    因此,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德军必须要在这一段挖出一点空间来构筑两条“背靠背”的防线。

    第21装甲师现在要做的,就是抢先一步打开这个空间。

    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就是开着坦克一路往南几公里并进行火力试探,到达斯大林格勒的防御圈时或者是遭遇苏军顽强抵抗时就可以停下脚步了。

    不过这个举动却把斯大林吓得不轻,因为此时驻守斯大林格勒的只有苏第62集团军和第64集团军的残余军队……他们大部份兵力都在外围防线上被德军歼灭了,此时虽说有两个集团军,但总兵力只有9万人。

    于是斯大林马上就给副最高统帅朱可夫发了封电报:“斯大林格勒的形势急剧恶化,敌人已经成功的完成了对斯大林格勒的三面包围,前锋距斯大林格勒只有3俄里(1俄里等于1。06公里)。如果北部集团军不立即朝敌人发起进攻,那么斯大林格勒很有可能在今天或是明天就有可能被攻占。所以,应要求位于斯大林格勒以北和西北的各部队司令员立即突击敌人和援助斯大林格勒军民,不得有任何延迟。现在延迟就等于犯罪!”

    但朱可夫的看法却不一样,主要原因是北面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兵力不足准备不够……

    这还要从南方集团军群朝斯大林格勒发起进攻说起。

    德军是三个集团军群也就是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由北至南的排列组成一条大致平整的防线与苏军对峙。

    这样如果是原地不动那就没问题,各自守着自己的防线互相掩护友军的侧翼。

    或者,如果德军的物资和兵力足够三个集团军群同时发起进攻的话也不会有问题,三个集团军齐头并进互相掩护。

    问题就在于德军在莫斯战役的失败后短时间内无法集聚如此多的物资和兵力供三个集团军群同时进攻。

    事实上,德军只够让南方集团军群发起进攻。

    这就会出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