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驸马-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然双脚腾空的妹子笑呵呵的提醒:“驸马爷刚回京就往奴家这里跑,也不怕公主殿下生气?”

    正饥渴难耐的人,忽然迎头遇到一盆冷水,当即故作生气的恫吓:“臭丫头不学好,居然糊弄本宫,看本宫不罚你。”

    捅破那层窗户纸以后,两人的关系已经十分亲昵,私下里早就以郎妾相称。偶尔打打官腔,只是调笑而已。

    话音落地他就伸手去抓紫焉,小丫头哪里是他的对手?不一会儿就羊入虎口,在驸马爷的淫威下连连告饶。

    “郎君饶命,郎君饶命妾真的没和郎君开玩笑,出去这么久,回来后不去和公主一起住,真的好么?”

    “和你说过多少次,为夫和她清清白白,你怎么就不信?非要为夫动用家法?”

    家法就是挠痒痒,被无耻之徒抓在手里的软妹子,听到这两个字急忙再次告饶:“妾知错了,妾知错了。”

    得到心满意足的回答后,驸马爷笑淫淫的调戏:“知错还不快给为夫宽衣?小心为夫一会儿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这一次在淫威面前紫焉并没有屈服,而是一本正经的说:“就算是这样,妾今夜也不能伺候郎君,还望郎君见谅。”

    再次被拒绝的人马上发出一声疑惑的鼻音:“嗯?”

    见他这样,紫焉笑呵呵的解释:“淫威妾今天的身子脏了。”

    “那还不快去洗!难道你要让为夫”

    不加思索的脱口而出说到这里戛然而止,因为他忽然反应过来紫焉的意思。

    在天灾面前,鱼恩也不能再强求什么,只好带着火一般的欲望,与紫焉井水不犯河水。

    又过了很长时间后,某人忽然在紫焉的红唇上轻轻碰了一下,然后轻声问道:“紫焉你会不会?”

    被问的人同样没睡着,疑惑的问:“会什么?”

    驸马爷马上尴尬的回答:“为夫是想问你会不会唱歌。”

    “郎君不是经常听妾唱歌么?怎么会这么问?”

    “为夫问的是摇篮曲?”

    “摇篮曲?那是什么曲调?”

    “为夫教你。”

    于是乎,驸马爷忽然发现一个道理,原来摇篮曲都是骗人的,自己听了一夜还是没有睡着。

    没睡着的人不只是鱼恩,还有义昌公主。

    对于皇兄的赏赐她是一千万个不满意,要不是家令和家丞拦着,她早就挺着大肚子去大明宫找皇帝兴师问罪。

    等公主殿下怒气消减的差不多后,家令告诉她一条更劲爆的消息。

    闻言义昌公主大惊失色,急忙问:“真的是她?”

    “千真万确!有人邀请臣去颜色坊赴宴,臣特意留心过她。”

    愤怒的公主殿下先是一声冷哼,紧接着鄙夷道:“男人每一个好东西!全都是吃锅望盆的货色!”

    被捎边的家令并不生气,而是一本正经的接着劝说:“殿下既然没有采纳臣早作顺水人情的建议,现在也不该去圣上面前鸣冤,因为无论如何驸马都会把她接进来。”

    义昌公主不傻,知道如果这个女人真是鱼恩一直厮混的那个,她要是去皇帝面前哭诉,两人好不容易缓和的关系可就鸡飞蛋打了。

    可是身为皇家公主,她怎能容得下一个与自己驸马两情相悦的女人?

    所以她一夜未睡,想的全是该怎么对付这个女人。

第173章 深思熟虑的奏疏() 
会昌二年秋七月,望日,黄道吉日,诸是大吉。

    经过朔望朝参的一系列繁文缛节后,鱼恩还朝的第一个朝参开始了。与往常一样,今天朝参的主题还是开源节流。

    第一个站出来抛砖引玉的还是李德裕,作为唐武宗的相知,他总是能在最关键的时刻站出来。这一次他没有再空口而谈,而是拿出一封深思熟虑的奏疏。看到这封奏疏,所有人都知道,持续多日的嘴炮就要在今天做个了断。

    “臣某言,州县摄官,假名求食,尚怀苟且,不恤疲人。其阙少官员处,并委本州刺史於当州诸县见任官中,量闲剧分配公事勾当。如官员数少力实不逮处,即於前资官中选择清谨干用者差摄,不得取散试官充职

    奏疏的一开头,相爷的矛头就直指那些空头开销,提出节流的建议。指出,不少人只是是暂行代理的非正式任命的官员,他们要这个官位只是为了俸禄,对国家一点作用的没有,应当裁撤掉。

    如果裁撤以后,州县的人手实在不够用,就从那些已经去掉实际职位的官员来填补,不得有散试官来充任。

    散试官是唐末独有的一种官,对于它的定义众说纷纭。有人说散试官是试散官,属于勋爵或者门荫入仕。也有人说散试官是散官加试官,是一群名望隐士之类的人。还有人说散试官类似于以前民爵,就是捐出来的官。不管是哪一种,有一种可以肯定,就是散试官虽然是官,但未必有真才实学。

    “制禄授田,著於定制,贪猾利己,不修旧章。应畿内在京百司职田,方闻本地多被獍吏及豪强平直隐蔽回换,遥指荒闲水薄田地,即配与浮客佃食,免被豪吏欺隐,如或因循不存勾当,官吏等必当节级处分”

    这句话先是揭露一下授田的黑幕,然后主要针对的是职田,也就是公田,属于国家耕种的那部分田地。说好的公田都被人用荒凉的土地换走,再把荒凉的土地租给豪强耕种。国家应该直接把这些土地租给流民,让他们免得他们被豪强欺负。如果因为徇私舞弊违反制度上的条令,官吏将会受到惩罚。

    “京畿诸县太常乐人及金吾角子,皆是富饶之户,其数至多,今一身属太常金吾,一门尽免杂差役。当只放正身一人差使,茯家下并不在影庇限”

    在古代,差役也是钱,出差役的人多可以为国家省钱,所以这段话说的便是开源。

    太常寺触动的是门阀利益,因为补荫者若是没有真才实学,大多被安置在这里。

    金吾触动的则是神策军的利益,因为自从甘露寺以后,他们已经归附神策军。仇士良把控朝政,当然少不了这些人的帮忙。

    如果仅仅是这样,还不至于让朝堂上变成炮战,因为李德裕触动的利益虽然有些多,但都不痛不痒。而且还有些问题已经被皇帝发现,遮掩一下也是理所应当。

    最让仇士良和门阀中人受不了的是下面的话。

    “高秩峻级,荣荫子孙,盖宠劳能,著存令式。近者渐寡廉朴,多补名身,不独假荫近房,兼有规求厚利。选曹既阙磨勘,长吏不闻纠绳,此弊公行,吏途太滥。自今后并须准格用荫,人数年限,不得逾越。委吏部及御史台严加觉察,据其选授官到本道本州,须审磨勘,稍疑稍滥,及察知冒卖资荫,便收禁牒报有司”

    这段话一出,无论是李固言还是崔蠡等人,他们的脸色都变得十分难看,因为这段话触动了门阀的根本。

    何谓门阀?

    门第阀阅者也!

    他们的子子孙孙生来就高人一等,享受勋爵。门阀中人不问高低学浅,都可以补荫入仕,才达者为上宾,才疏者为末首。

    门阀之所以能绵延不绝,依靠的就是制度的保护,这种制度就是门荫入仕。

    这番话和前面太常寺那段一样,都是奔着门荫去的,可是前后两番话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太常寺那番话,只是说在那里当官的人,家里亲戚都跟着免徭役,恩惠的波及面未免有些太广,只是开源的一个主张,充其量就是从门阀手里弄出些钱,对于他们并没有实质性的损害。

    可是这句话不同,这句话是在实实在在的削减门荫,而且已经削减到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把可以补荫入仕的人限制在一个极其狭隘的范围。

    “六军金吾威远皇城将士,名存实亡,尽假名求食者,当撤之。复以六军金吾为本,辅以边塞忠义,义勇神锐,组建御林军。神策两军,每多粮饷空额,素餐尸位甚嚣。当彻查人数”

    “臣,诚惶诚恐,死罪死罪。”

    听到这句话,仇士良的脸色阴沉的能滴出水。咬牙切齿的暗骂,老匹夫,你给咱家等着!今天你敢上疏削咱家的钱粮,明天咱家有要你的命!

    不得不说仇士良恨的有道理,因为李德裕这番话对于他来说是字字珠玑,刀刀致命。

    因为御史的手伸不进去,所以神策军里确实有很多空额,这些多出来的粮饷都被他用来收买将士人心。一旦没了这部分钱,左厢将士对他的忠心必定动摇。

    至于那些拿钱不干活儿的裁撤对象,他们多是工商富豪子弟充任,为的是逃税免役混勋爵。光是从这些人身上捞的好处,就够供养一只大军。

    这些断财路的损招已经很缺德了,但却不是最缺德的招。对于仇士良来说,裁撤六军金吾威远皇城将士才是最要命的缺德招。

    六军指的是北衙六军,包含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自神策军崛起后,六军已经名存实亡,北衙实际上已经被宦官掌管。之所以还保留着名号,当然是为了吃六军的粮饷。一旦裁撤六军,首当其冲的人当然就是仇士良。

    至于金吾威远皇城将士,里面虽然主要是鱼弘志的人,但是仇士良的人也不少。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不仅把仇士良的军权削弱到左厢一处,更是把他说掌控的军队逐出京师。

    这样一来,皇帝对长安城形成绝对的掌控,仇士良就算是坐拥天下兵权,在长安城里也得夹着尾巴做人,因为他的命掌握在皇帝手里。

    如果眼角的余光能杀死人,那么李德裕早就死了一万次,而且这一万次的主谋都是仇士良一人。

第174章 门阀的反击() 
作为资深反对派,无论李德裕提出什么意见,牛僧孺都会站出来反对,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李德裕话音刚落,他就微整衣衫,准备上前开喷。可惜他刚迈出一小步,就被别人抢了先,只能收回脚步等待下一个发言。

    站出来的人是尚书右仆射李让夷,他只说了三个字:“臣复议!”

    言简意赅的一句话却让说有人都始料未及,说有人都没有想到,昨天还横眉冷对的两个人,今天居然站到了一起。

    李让夷的复议声并不能吓退牛僧孺,因为他们都是李党,是他的老对手,多一个少一个倒是无所谓。他重整气势,脚步横溢,就要上前挑起战火,却不料又一次被人抢先。

    “臣复议!”

    “臣复议!”

    “臣复议!”

    “臣复议!”

    “臣复议!”

    “臣复议!”

    “老奴复议!”

    随着李让夷的话音落地,吏部尚书陈夷行,中书侍郎李绅,刑部尚书周墀,京兆尹薛元赏,奉诏回京的马植,检校中书侍郎鱼恩,右神策军中尉鱼弘志都站出来表示支持。

    这是一套组合拳,唐武宗的组合拳,目标正是那些反对者。他想造就一个大势所趋的假象,让那些游离不定的官员附和,形成更大,更有利于自己的形势,所以他一开始就亮出所有的底牌。

    一堆朝廷重臣的支持,让李德裕身后顿时气势大盛,大有摧枯拉朽的气势。唐武宗似已经被这种气势所慑服,站起身就要点头赞同。

    就在这时候,另一股更加强大的气势爆发出来,把皇帝蓄势待发的话,硬生生给震慑回去。

    “老奴异议!”

    “臣异议!”

    “臣异议!”

    “臣”

    站出来反对的人更多,多到所有人都不敢想象。因为人数众多,他们爆发出的气势远比李德裕一方强大。他们用摧枯拉朽的气势,将唐武宗的组合拳落空,断送他塑造大势所趋的意图。

    这么多人的异议,让鱼恩始料未及,也让他的脸色随之阴沉。驸马爷怎么也想不到,作为门阀中的执牛耳者,相爷居然只得到了三个人的支持。

    他知道,在这么多人反对的背景下,就算唐武宗想赞同李德裕的提议也绝不会拍板。因为一个有智慧的皇帝,绝不会因为自己的一意孤行让朝臣离心离德,就算他的选择是对的也不行。

    皇帝可以掌控百官的生死,百官也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制约皇帝,确保皇帝不会一意孤行,或者误入歧途。这样才是一个健康的国家,才是一个蒸蒸日上的朝廷。

    如果对于百官抱团都置之不理,一意孤行的话,那么这个皇帝绝对是昏君,这个朝代绝对会走向末路。

    抱团的百官未必都是自私自利之徒,当中会有不少人出于这样或者那样的考量站在皇帝的对立面。不能说他们是错,因为他们的初衷也是为了这个国家好。

    唐武宗会恨这些反对的人,因为他们是在葬送自己富国强兵的希望。同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