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驸马-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武宗会恨这些反对的人,因为他们是在葬送自己富国强兵的希望。同时他也会感激这些人,因为他们之中很多人代表着现实。

    他们未必都是为了门阀而反对,有些人反对的是操之过急,有些人反对的是削弱神策军,有些人反对的是一刀切的禁用散试官,有些人反对的是

    就算这些人都是为了门阀而反对,那他们也代表着大势。正如司徒令所说,就算是皇帝也只能因势利导,而不能逆势而为。

    鱼恩知道其中的道理,他也知道如果没有那天的谈话,今天自己也会站在反对的浪潮中。

    果然不出他所料,在声势浩大的反对声中,已经蓄势待发的唐武宗硬生生的改了一番说词。

    “既然诸卿皆有异议,不知由谁先说?”

    在这种时候,当然是比官职,谁的官大就谁先说,仇士良的发言权当然在最前面。只是护国公显然有护国公的考量,他并没有急着站出来,而是悄悄往后挪动一下,以示意自己不想先说话。

    护国公不想先说话,剩下的人就是左仆射李固言身份最高,按道理来说应该他站出来反对。可是这位左仆射也不想先说话,就如同仇士良一般悄悄往后退了一小点,把难题丢给崔蠡和崔龟从。

    关键时刻,还是大理寺卿有担当,率先打响世家门阀反击的第一枪。

    “臣以为,李中书力主革新是好事,但是所言大有不尽人意之地。”

    “自秦汉以来,亭长末吏之流多用当地望族名宿,是以百姓佛安。散试官未必全是徇私枉法之徒,其中大有可用之才,岂能尽数除之?如此一来,何人还敢再为散试官?”

    “至于职田,朝廷下放百官,犹如民间主户与客户,主户只管收租便好,何必问客户的钱粮从哪来?”

    “六军金吾威远皇城将士,世代为皇家效死力,都是皇家根本,多些门荫福泽当然是正常。各藩镇为了笼络牙兵效死,都是用门荫福泽为诱饵,将他们的利益绑做一团,天家反其道而行之,岂不是让将士心寒?”

    “先祖为大唐奉献,理应恩泽后人。况且世家子弟,自幼饱读诗书,有先天之养,本就高人一等。不然为何屡次科举,多是世家子弟得中进士?所以臣以为,偶尔寒门入仕,不过是运气好,遇到擅长的题目而已。”

    “至于拆散皇家近卫,更是无稽之谈。到时候谁来拱卫皇城?谁来拱卫长安?新建的御林军?到时候,御林军里是已经寒心的皇家近卫,边关那些居心叵测之徒,野惯了的好勇斗狠之徒。对于这些心思复杂的人,谁又能保证他们的忠心?”

    “谁又能确定神策军有空饷,有弱兵?若是贸然查起,岂不是让将士们心寒?皇家近卫心寒,神策军心寒,还有何人会为天家效死?”

    “是以,以臣之见,圣上当慎之又慎,不可听信居心叵测之徒的一面之词!”

    “臣惶恐惶恐,死罪死罪!”

    一番长篇大论,明里暗里把李德裕的建议给贬低的一文不值。最重要的是,他这番话说的有理有据,谁也不能说他的担心没有道理。

    随着他话音落地,除了李宗闵和牛僧孺和少数出身寒门的人外,所有世家门阀出身的人,都站出来昂声说:“臣复议!”

第175章 鱼恩的辩才() 
“启奏圣上,臣以为崔卿所言有失偏颇”

    “启奏圣上,臣以为李仆射所言大有不妥”

    “启奏圣上,臣以为崔尚书危言耸听”

    “启奏圣上,臣以为周尚书妖言惑众”

    “启奏圣上”

    “臣启圣上”

    “臣”

    随着崔龟从的话音落地,朝堂瞬间变成一个赛场,辩论赛的赛场。有正方,有反方,我用你的观点来打你,你用我的观点来压我。

    崔龟从这边人多壮胆,大家中气十足,说起话来一个比一个嗓门大,用人多势众来形容再适合不过。

    李德裕这边虽然人少,但是大家底气足。因为他们知道站在自己身后的是皇帝,所以输人不输势,吵起来也算是有攻有守。

    就在大家你来我往,斗的不亦乐乎之际,鱼恩站出来,昂声说:“臣启圣上,天下之患无常处也、惟善谋国者、规天下大势之所趋是以,臣以为、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如因四朝之乱弱、而归咎其祖宗立国初制之不善、则天下岂有无弊之法哉!”

    一开始,鱼恩就引用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文章,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因为他这番话说的不仅有理有据,还言辞优美,极尽浮夸之能。如果不论观点,光看文章,估计很多人会说一声叹服。

    话音刚落,崔蠡就挑出来反对:“启奏圣上,臣以为驸马所言有失偏颇。秦二世,隋炀帝,谁不曾有所变革?然两朝缺二世而亡,实乃不顾大局之恶果。”

    听到崔蠡这番话,唐武宗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这也难怪,任谁被人比作秦二世,隋炀帝那种亡国之君也不会高兴。

    不高兴的不只是皇帝,还有鱼恩,当即略带不悦的打了句官腔:“崔尚书且慢,本宫还有话没有说完。”

    “然而,同样是变法,却有强国之法,亦有亡国之策。先秦诸侯,秦皇汉武,东晋西魏,无不以变法强国。秦二世,隋炀帝,也有变法之用,却二世而亡”

    “是以,臣以为,朝政变不变因人而异。若是圣上为大贤圣君,变通一番自然国富民强。若是圣上为亡国之君,变还不如不变,因为对于愚人来说,不变反而来的长久。”

    “就连臣这个出入朝廷的新人都明白的道理,相信诸位同僚也明白。所以臣以为,大家争论的焦点不是该不该变,而是圣上到底是个昏君还是个明君”

    声音说到这里戛然而止,因为下面的话已经不需要鱼恩继续往下说,只要不是傻子,谁都会明白他的意思。

    实际上,众人也确实明白他的意思。他话音刚落,所有反对者都急忙跪下,惶恐的说:“臣绝无此意,望圣上明鉴!”

    所有跪下的人都心里暗骂,你这一招玩儿的毒啊!这是在逼着我们同意,谁要是不同意就是明着骂圣上是亡国之君,谁还敢不同意?

    既然人都跪下了,唐武宗还会客气?当即高声说:“既然如此,朕便准奏!朕倒要看看,朕到底是中兴之主,还是亡国之君!”

    听到这句话,鱼恩悄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只有他自己知道,刚才那番话到底有多凶险。

    他是在赌,赌现在皇帝的威严到底有多大。如果赌赢了,皇帝准奏,以后推行新政,大家皆大欢喜。如果赌输了,那唐武宗会多个昏君的名头,以后彻底威严扫地。

    正当他庆幸自己赢了,在心底欢呼的时候,仇士良忽然站起来,寒声威胁:“老奴启奏圣上,若是真如法炮制,将士们必然喧哗于丹凤门前!”

    赤裸裸的威胁虽然听起来很不舒服,但是仇士良却有威胁的本钱。他现在掌控的可不只是神策军左厢,还有北衙六军等皇城将士。虽然玄武门和重玄门有义勇军镇守,但是正南面的丹凤门还在他手里,想要从这里切入搞点事情还不算麻烦。

    道理虽然是这么个道理,但是唐武宗已经不是刚登基的唐武宗,他现在已经大权在握,岂能再被仇士良这么赤裸裸的威胁?如果连这种威胁都可以坦然相对,那么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威严,既不是全都葬送了?

    只听皇帝一声怒喝:“大胆家奴,尔敢威胁朕?”

    面对皇帝气势冲天的质问,仇士良还真有些心虚,连忙跪地回道:“老奴不敢!老奴只是为圣上着想,想大唐安定。”

    虽然是认错的话,但是话软气势不软,除了言语外,听不出丝毫妥协的意思,反而隐藏着一种不服你就试试的威胁。

    唐武宗也有唐武宗的苦楚,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和仇士良翻脸的时候。对方既然说了软话,他也只好就坡下驴,顺势就把剑拔弩张的气氛化解掉。

    只见他一脸欣慰的安抚:“护国公也是为国担忧,朕不怪你,还请平身。”

    起身的同时,仇士良悄悄的给游离在角落的王公长送去给眼色,然后王公长就消失在所有人的视线当中。

    已经被皇帝贬斥出权力中枢的人消失,本来只是一件小事儿,根本不会有人留意。但是说来也巧,偏偏就有这么一个人留意了,他就是殿中监马公儒。

    作为曾经的对手,他还有着时不时的留意王公长的小习惯。一看他和仇士良互通眼色后走掉,马上暗道一声不好,急忙轻声对着唐武宗提醒:“圣上息怒,圣上息怒,丹凤门的将士对圣上绝对忠心,断然不会让任何人惊扰到圣上。”

    这么明显的反话,唐武宗哪能听不出来?马上低声吩咐:“传朕旨意,从玄武门,重玄门各抽调两千义勇军镇守丹凤门,丹凤门将士调入重玄门。”

    皇城四大主门,除了南衙外的三个门分别是玄武门,重玄门和丹凤门。当初之所以让义勇军镇守玄武门和重玄门,是因为这两个城门紧挨着城外,一旦有事它们是一条捷径。

    至于留下个丹凤门,他显然是留了个心眼,害怕义勇军万一有变,自己也好有一条退路。如今形势所逼,他也只能不顾一切的相信义勇军。

第176章 不能放行() 
王公长走出宣政殿以后,火急火燎的直奔北衙。那里是皇家禁军的大本营,想要用最快的速度在军中传递消息,北衙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马公儒领命后,马上就去北面两个城门调兵。仇士良未必真敢让人逼宫,但是唐武宗却不得不防。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公长的身影开始在北衙晃动。没过多久后,北衙就开始人影飞驰,一条爆炸性的消息就这么传到早已等候它的地方。

    与北衙的火急火燎相比,马公儒的速度就要慢许多。只以为是在未雨绸缪的殿中监,当然不会有别人蓄势待发的紧迫感,更不会有争分夺秒的意识。所以他和曹灿寒暄了一会儿,和孟刚聊了两句,对着刘猛恭维了一小会儿。

    与此同时,解决掉最大矛盾的朝堂上,终于有时间来探讨别的问题,例如谋划一下美好的未来。

    “臣以为”

    在朝臣又一番喋喋不休,你来我往的时候,马公儒宣完圣旨调令,刘猛点齐将士,北衙派出去的人已经开始陆陆续续折返,闻讯赶来的人开始零零星星的出现在北衙。

    从大明宫的北面往南面调兵遣将,最近的距离应该是穿越皇城。只是皇城有皇城的规矩,当然不会允许这么多将士把皇城当成官道,在里面横冲直撞。

    刘猛只能带着人只能从重玄门出城,绕路到通化门,凭借调令入城,再去丹凤门交接。这么长的路程,没有个把时辰显然不可能。

    当义勇军不紧不慢的到达通化门,准备进城直奔丹凤门的时候,北衙里的人手已经聚集的差不多,王公长也开始誓师,挑拨众人的情绪。

    “李德裕上奏,不仅要削减神策军粮饷,更说北衙六军与金吾早已名存实亡,要把诸位裁撤掉,从边军和义勇军里抽调人手重建禁军”

    “诸位都是劳苦功高的忠义之士,怎能因为奸人蛊惑就落个惨淡的下场?诸位就是不为自己想,也要为手下的儿郎想想,他们”

    “虽然有护国公据理力争,但是圣上已经被李德裕,鱼弘志,鱼恩等人蛊惑,公爷人微言轻恐怕抵御不住。为防止圣上被奸人蛊惑,公爷让杂家把大家召集起来,一起去丹凤楼请愿!祈求圣上严惩奸臣!”

    随着这一声话音落地,下面早已怒不可遏的人群,瞬间爆发出珊瑚海啸般的怒吼:“严惩奸臣!严惩奸臣”

    见气氛已经挑拨的差不多,马公儒躬身颔首,与众人叮嘱:“杂家求大伙儿一件事儿,千万别把护国公,别把杂家说出去,不然护国公地位不保,杂家死无全尸!”

    其实这些话他根本没必要说,因为很多事情仇士良早已安排完毕。这些人早就准备好了,只等皇帝一旦点头答应,便会汇聚到一起来请愿,不然他们集结的速度也不会这么快。

    趁着王公长煽动情绪的功夫,刘猛大队伍终于过了北衙门口,抢在义愤填膺的将士们前面。当群情激奋的将士们怒气冲冲的走出北衙,刘猛晃悠悠的队伍已经消失在街角。

    随着北衙将士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闻讯赶来,从四面八方加入请愿的队伍。这些人既壮大了请愿的队伍,又拖延了队伍行进的速度,无异于间接帮了唐武宗一个大忙。因为当他们推进到丹凤门的时候,刘猛已经交接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