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明之霸道大当家-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一直是这样,将手雷研制出来,就放手让王汝成去设计量产方法了,实验和量产有本质的区别,实验比较容易,却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量产却很费时间,可以巡规蹈距。

    他纵然有满腹的现代科技知识,可他终究只有一个人,所以他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科研上。

    自从研制出无烟炸药和手雷,他的内心里,已萌发出勃勃野心,他想凭他掌握的知识,使中国提早几百年进入现代化。

    这个工程很大很大,可能他一生都要扑在科研上,但人都有梦想,有梦想才有动力,他认为这是他体现人生价值的地方,甚至要强过统一中国的诱惑。

    迫击炮弹和手雷虽然都是由生铁铸造,但是两者的区别很大,在科技含量上,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看过抗日神剧的人都知道,迫击炮弹是带尾翼稳定的纺锤形状,这里面就涉及到力学与流体力学。

    之所以是头重脚轻的纺锤形状,是因为迫击炮弹是踫撞式引爆,踫撞引信在弹头前部,头部重就能保证炮弹发射出去之后,总是头部先着地。

    道理很简单,可到底头尾的比例是多少呢?迫击炮弹的尺寸比例又是多少少呢?尾翼该采用何种形状?面积又该有多大呢?

    说句实话,别说是迫击炮弹,一般人连一架简单的风筝都做不好,扬文礼前世也只在电视上见过迫击炮弹,更别说制造过了。

    这些困难,都需他去一一克服,无它,除了实验还是实验,他不会高等数学,用笔算不出来,就只有采用笨办法了。

    有了手雷之后,杨文礼直接否定了以前的掷弹筒方案,掷弹筒威力过小,与手雷差不多,虽然射程要远一点,在明代这点优势,用处不大。

    扬文礼打算研制六零迫击炮,他有不弱于二战水准的发射药和炸药,只要设计合理,同样可以做到几里的有效发射距离,而且威力比手雷大几倍,算是一种火力升级,不算重复研制。

    ……

    崇祯元年开头的这几个月,四野安宁,连建奴这个好战份子都在忙着招纳蒙古部族,没空给明军捣乱。

    明朝内部的反叛也暂时扑灭了,一时之间,好像天下太平了,崇祯皇帝因为年前处决了魏忠贤一派的阉党,朝野一片歌功颂德,崇祯帝顿时有尧舜禹汤之感,他雄心万丈,想做出一番事业来,望能比肩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之功业。

    既然内外暂时无忧,崇祯帝不由想起了黑甲军这只不服王法管束的部队了。

    去年他着兵部和有司,寻找黑甲军的下落,竟然渺无音信,好像那支多达几千人的军队就这么消失了一般,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定是还没有人发现,躲在某处隐蔽之地,偷偷发展。

    “曹大伴”崇祯想通之后就唤随侍左右的曹化淳道。

    “奴才在”曹化淳右手拿拂尘,挂在左手臂上,走到崇祯正面折腰拜道。

    “宣骆养性陛见!”崇祯下旨道。

    “奴才尊旨!”曹化淳又一拜后,退着走三步之后,就转身出去安排小太监传旨了。

    崇祯的尚书房,有许多军国机密之事,只有曹化淳、王承恩和王德化等有限几个心腹大太监,能随侍左右,有时也帮崇祯批阅奏折。

    此时王承恩还是曹化淳手下,这是两人的出身不同,要讲真的,王承恩与崇祯的关系更亲密,因为崇祯就是王承恩一手带大的。

    曹化淳幼时微寒,在十二三岁就入官当了太监,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极受当时的大太监王安赏识,信王开府时,被分到信王府当总管太监,从那时起,王承恩就是曹化淳的手下。

    后来王安倒台,他被魏忠贤定为王安一党遭排挤,被贬到南京坐了整整七年的冷板凳,崇祯一上台,就把他从南京召回官里,负责魏忠贤一党的清算,和各文臣的平反工作。

    可见其能力非凡,远非王承恩可比,所以他现在是官内太监之首的司礼监秉笔大太监,而王承恩还只是其副手。

    锦衣卫,就在皇城外面,不久骆养性就进了尚书房,他大礼参拜道:“臣,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正在批奏折的崇祯,停下御笔开金口道:“平身!”

    “谢皇上!”骆养性又嗑了一头才起身肃立御前。

    “骆爱卿,去年十月,孤令你派员潜伏进那黑甲军老巢,如今进度如何?”崇祯帝是个勤勉之君,他没时间闲聊,因此直接问道。

    “请陛下恕罪!时至今日,那潜伏的小旗官,如今依然未真正进入土匪老巢,还在那外围山谷当佃农。

    臣听其所报,那黑甲军老巢,老实得紧,基本不出山寨,也不招喽啰,故那小旗官找不到途径入山寨。”

    崇祯帝的话声虽然不大,却吓了骆养性一大跳,历时这么久,却未有寸功,君王之怒,可不是说笑的,所以他马上又跪下奏报求饶。

    锦衣卫指挥使在人前虽然风光,但也只是皇帝的一条狗,他的权力全部来自于皇帝,办事不力之罪,轻则丢职,重则丧命。

    “是吗?依你所说,那黑甲军并未发展势力,倒也无忧了,那几千黑甲军部众的去处,你们找到了吗?”

    崇祯听到这个解释,反未发怒,他就是怕黑甲军继续发展壮大,得知黑甲军闭门不出,他反而心安了,于是又问了另一个关于黑甲军的问题。

    “对不起!微臣办事不力,也未找到黑甲军的行踪,自黑甲军从松江出海之后,就不知所踪,微臣判断是往辽东去了,但辽东与我大明隔海而立,又地域宽广,微臣实无力去查探虚实,请陛下降罪!”

    这一点,骆养性确有苦衷,辽东是东江镇地盘,那毛文龙已成军阀之实,仅有他部不设监军,更不要说,派锦衣卫了,那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倒不是说都被杀了,而是根本无法传递信息,那派了没派都一个样,这一点毛文龙管得很严,因为东江镇多有不法之事,比如私设买卖,倒卖辽东的人生、东珠、皮货等等,每一条都是通敌的死罪,他能让人随便传递信息那就怪了。

    崇祯此时还是个小正太,见识浅薄,他以为隔着大海,确实难以查探,就未怪罪骆养性,但未见其功,他心情也不舒畅,就不发一言,挥挥手让他告退了。

    ……未完待续

第178章 东窗事发() 
“曹大伴,你说那黑甲军几千之众,怎么会无端消失无踪呢?这其中,怕不是另有隐情吧!”骆养性离开后,崇祯就问曹化淳道。

    “皇爷,那黑甲军无君无父,但也没有反逆之心,且已远遁海外,对我朝其实威胁有限,请皇爷保重龙体为要。”曹化淳关心主子,好心劝慰道。

    ……

    俗话说想什么,就来什么,崇祯帝万万没有想到,他关心黑甲军的下落,却是鞑子来告状了。

    原来那黑甲军,还真就远赴辽东了,所谓艺高人胆大,黑甲军仅凭几千区区之众,就打下了鞑子的金复二州,缴获无数,连鞑子都束手无策,转而来他御前告状了。

    “……皇帝陛下,为免两军交战,望请处置那善挑边衅的黑甲军统帅,返还我后金子民财物,至可免那刀兵之祸。”

    鞑子使者满嘴威胁之词,令崇祯非常不满,他厉声喝斥道:“住嘴,边鄙小邦安敢言兵,我堂堂中华,黎民亿兆,岂是你边鄙小邦所能威胁,左右,给我打将出去,朕不想见这等无理之人。”

    自古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崇祯虽然心恶,却也只是赶将出去了事。

    “本兵,你对这件事怎么看?”待那鞑子使者被殿值大汉将军押走后,崇祯首先就问殿下侍立的署理兵部尚书熊文灿。

    熊文灿出班奏对道:“陛下,这黑甲军既然如此精锐,不若派员前去招抚,为我所用,至于东虏的威胁,则不必理会,我朝与东虏必将有一战,有人打击东虏,与我朝有益。”

    此时还是二月,熊文灿还未去福建任职,他刚刚从兵部左侍郎,升任署理尚书,因此崇祯第一个就问他。

    “嗯!孤亦有此意,此事就这么办了,着兵部办理招抚之事,如那黑甲军统帅愿就抚,可迁为长生岛副将,由登莱巡抚直领。”崇祯帝点头认可并做出指示道。

    “臣遵旨!”熊文灿接旨道。

    这时在文班末尾站出来一人,却是兵科给事中许誉卿,他举圭禀奏道:“启奏陛下,臣兵科给事许誉卿,状告旅顺副将张攀,私藏祸心,那黑甲军所在的长生岛,就在左近,故意隐瞒不报一事。”

    给事中一职,官卑职重,属于言官的一种,逮住谁都可以告,不告还不行,否则就是他自身失职,像张攀就是明摆着的隐瞒不报,故而他必须站出来告张攀。

    “准奏,着史部、兵部、刑部合议,削职查办。”崇祯帝想也没想就下旨了。

    就这样,张攀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鞑子会去明朝告状,当军阀爽是爽,没有约束,但一旦事发,就免不了牢狱之灾了。

    不过,也算是张攀的运气,朝堂上崇祯帝动动嘴皮子就下达了旨意,却不知此时整个北方沿海都结冰了,行不了船,那些办案的官员和招抚的官员,一时无法成行,只能等到三四月份,海冰融化之后,再赴辽东。

    这期间就有变故,如果张攀朝庭有人,可以提早通知他,使他可以想办法应对危机。

    张攀贵为副将,以前虽然出身低微,但副将管着几千部众,油水丰厚,他自然也派了人在京城公关。

    有心人偷偷的告诉了张攀的家臣,那家臣不是蠢人,否则张攀也不会派他来京城主事了,他知道自家老爷这次怕是在劫难逃了。

    这是皇帝下的旨意,又证据确凿,辩无可辩,找最多的关系也是白搭,因此他自做主张,偷偷潜回张攀老家,将这般塌天祸事,告知了主母,并言明需全家逃往旅顺,否则老爷下狱,有可能祸及家人。

    张攀起于微未,他的正室夫人,学识不高,乍一听到这般塌天祸事,立刻就六神无主了,她自身没了主意,就听从了家臣的主意,全家连夜潜逃了。

    其实冬季,也不是到不了辽东,北方的旅顺是不冻港,所以可以去南方坐船去旅顺,至少要到南直地地界,张家人是逃命,自然是不顾辛劳,直下江南,然后乘船折转反上辽东。

    ……

    明朝终于注视到黑甲军了,崇祯帝还想招抚,这一切,远在长生岛的杨文礼还一无所知。

    前段时间,长生岛上爆炸声不断,至近期才结束,标志着王汝成等已掌握了手雷的最佳方案,下一步就是大量制造了。

    王汝成刚有闲遐,杨文礼一纸命令又把他召到面前。

    “汝成,手雷的制造,你可放手予手下去做,如今我正在研制迫击炮弹,你继续当我的助手。”

    “大统领,你尽管吩咐,卑职求之不得。”王汝成欣然应诺。

    “某前段时间,都在设计制图,今日方有些眉目,我们先建好一座热铸挤压台,再铸造一根炮管再说,迫击炮弹涉及到力学与流体力学,需要做大量的实验,这些步骤不能少。”

    杨文礼说干就干,亲自带着王汝成两人用失蜡法制作大型螺杆模型,有碗口般粗细,高仅止一米五左右,还有那代替螺母功能的支架,这里有一点点不同,因为用力需巨,所以是十字形支架,以加强支架的稳定性,还有十字形粗如儿臂的杠杆,这些部件铸造,杨文礼有经验,技术上没有难度,只是比较费时。

    半个月之后,巨大的热挤压台制成,这是因为杨文礼亲自指挥手下的奴兵制造,人员一多,速度提高了许多倍的关系。

    接下来就是铸造迫击炮管和炮管内模,迫击炮管构造非常简单,就是一根直管子,唯一的技术难点就是里面的撞针。

    撞针要能耐高温灼烧,不能变形,本身体积又很小,必须要用到特种钢,有一定的难度。

    杨文礼当然炼不出特种钢,但他可以用淬火工艺,给针尖掺杂,用各种不同的白膏泥稀土实验,可以使撞针顶端变成耐热合金。

    然后测试在赤热环境下的抗撞击能力,还把撞针铸成堆形,进一步增加撞针的强度。

    做材料实验,很费时间,杨文礼和王汝成一搞就又是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搞了这么久的科研,杨文礼的急性子已经磨平了,他不急不燥,依然在按步就班的做着各种实验。

    ……未完待续

第179章 想多了() 
一天上午,杨文礼正在工场认真细致的做实验,却有统领府的卫兵来报:“大统领,旅顺副将张将军来访。”

    “操!这大冷天的,他张攀有什么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