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4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微微颔首让杜齐坐下,李荩忱轻轻松了一口气,紧接着说道:“今天虽然不算什么正式的朝会,但是趁着大家都在的机会,有一件事还得商量一下。”

    在来之前大家就已经听到了风声,殿下过了年之后就一直在研究历朝历代的行政区划,趁着今天这个难得的机会,肯定会说这件事。

    实际上现在李荩忱治下的行政区划混乱也是大家都很清楚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李荩忱手中的土地有的是属于南朝的,有的是属于北朝的,还有蜀中这一块曾经几度易手的,南朝和北朝的行政区划本来就有一定的区别,而落到蜀中这里就更是混乱,以至于在李荩忱入蜀的时候很多地方的郡县划分都是犬牙交错。

    尤其是南陈的土地上还存在乔迁州府,而北周这边对于州府的划分又比较混乱,很多地方甚至一个州都没有旁边的郡大,一个郡都没有旁边的县大,而有的州因为太小没有郡,有的郡因为太大,在管理上完全按照州来处理,还有的郡因为比较小,内部已经不再设立县。

    比如巴蜀南部的白帝城到泸州一线,临江郡、南部郡和巴郡在行政区划上都属于郡,而泸州和合州应该属于州,可事实却是巴郡比这样的州实际的管辖区域还要大,而巴郡原本属于的楚州早就在李荩忱入蜀的时候便名存实亡。

    相反,南部郡和临江郡等地方,放在后世的范围,就是一个县的大小,可是却顶着和巴郡一样的郡的行政级别。

    不管这些问题是因为历史遗留还是因为当地的特殊情况,无疑都在官员委任的时候带来非常复杂的问题,甚至让人根本无法判断一个州的刺史和一个郡的郡守到底孰大孰小。。。

    可以说汉代建立的州…郡…县三级行政机构已经完全被打乱。

    为了暂时解决这个问题,南陈和北周实际上都是采用的委任都督的方式。

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区划() 
委任都督的方式在汉末就已经比较常见,只不过那个时候的都督主要都是掌管军事,比如著名的东吴大都督周瑜。

    但是到了现在,所谓的都督军事,实际上是把当地的军政全部都交给了都督。比如之前的吴明彻都督淮南军事的职务,也就等于将淮南各处州府的军事和民事权力一股脑打包交给吴明彻,但是这种委任有点儿类似于后世清代的总督,毕竟只是战时才会用到。

    现在李荩忱也是在通过这种办法在管理,比如都督泸州的骆牙、都督襄阳的裴子烈等等,但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一个区域的政治和军事不可能长久以来全部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而如果不设立这个职务的话,地方的州府又是一盘散沙。

    因此李荩忱必须要考虑建设新的行政制度,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方行政的混乱程度。

    趁着现在春耕还没有开始,李荩忱自然是打算将这个提上议程。

    在李荩忱看来,真正合适的行政区划当然还是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如果是两级区划的话,无疑会划分的过于细密,现在的李荩忱也没有精力处理每一个郡的事情,所以还是要建立比郡高一级的行政单位。

    “巴蜀、南中、汉中、西北还有襄阳,我们的地域已经足够大,也是时候统一郡县的划分和管理,”李荩忱斟酌说道,“尤其是巴蜀内部已经平定,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郡县划分,那么政策很难按部就班的下发下去,无论是我们耕种政策还是钱庄的建立,都需要有一个完整和合理的州、郡和县的行政结构。”

    唐亦舜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这个问题他们当然也都清楚,李荩忱现在的后方已经稳定下来,如果继续使用这种很不合理的制度自然不切实际。

    按照李荩忱的想法,自然还是州…郡…县的制度最为合适,这和后世的省市制度几乎是一样的,只不过汉代的时候州刺史还没有这么大的实权罢了,只是起到一个监察的作用,但是李荩忱不介意提高他们的民政权力,但是这个提高仅仅局限在民事上,不可能有如汉代末年那样将一个州的军政权力全部下放。

    但是李荩忱还是想要听听其余人的意见,事实证明一个有效的从上到下的改革不可能只是一个人的一意孤行,必须要积极的吸取多方意见,换句话说知道要保证大家的部分利益,才能够获得支持。

    没有这些臣子的支持,李荩忱就算是想要改革,也只会发现自己的政令根本影响不到地方。

    “臣以为现在的我们正是难得的休战时期,所以趁此机会改良行政制度是合适的。”唐亦舜站起来朗声说道,“但是也不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来是因为现在我们的人才尚且不足,很多偏僻的郡县甚至是一个人担当两三个地方的管理,二来是襄阳、白帝城和汉中等地尚且属于前线,此时大规模改革,很有可能导致军队和地方的矛盾或者混乱,给敌人可趁之机。”

    “司徒(作者按:唐亦舜官职,管民政,依南朝官制)所说无差,”姚察沉声说道,“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所在,而属下认为唐公所说的也正是我们这一次需要集中解决的。”

    唐亦舜皱了皱眉,自己指出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想告诉李荩忱在现在进行改革的话,很有可能带来的隐患,毕竟现在峡江唐氏等巴蜀世家因为从龙早的缘故,所以在地方行政上还是占据有很高的份额的,这也是因为当初李荩忱根本无人可用,自然就只能先抓着这些世家的子弟补充上去。

    现在唐亦舜并不能确定李荩忱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就不敢确保会不会触动到巴蜀世家的核心利益。随着东南士族和北方世家的进入,巴蜀世家必然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肆无忌惮的发展,但是至少巴蜀地方上的行政是他们得以在这个团体之中立足的根本,如果连这个都要被削弱的话,那巴蜀世家可就要边缘化了。

    从心底问,巴蜀世家和姚察往日无仇、近日无冤,这个家伙不会在这个时候发难,除非是背后受到了徐陵等东南士族的指使。尤其是姚察一向是寡言少语的人,如此积极地跳出来唱反调,更是让唐亦舜不得不怀疑这一点。

    唐亦舜等人微妙的神情变化李荩忱也看到了,不由得笑了笑,姚察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看来还得试探一下:“那姚卿家觉得应该如何改进?”。。

    姚察沉声说道:“首先第一个问题,之所以会出现一个人担任好几个地方的县丞,主要原因就是殿下所说的行政区划实在是混乱,很多县地处偏远、人口稀少,但是地域却并不广阔,还有一些县,其土地和周围的郡县犬牙交错,为了方便管理,委派一个人管理两三个地方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取消掉这些不必要的行政区划,将这两三个县合并为一个县,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郡和州。”

    顿了一下,姚察直接从袖子之中掏出来一份奏折:“这是属下考察前梁和周人的行政制度和行政规划总结出来的划分方法,其中还包括属下针对现在巴蜀的行政区划做出的建议,恳请殿下过目。”

    李平急忙去将奏章接过来,李荩忱打开看了一眼,里面密密麻麻写的倒是真的详细。不得不说姚察是史官出身,在追溯历史方面的确有先天的优势。

    而姚察接着说道:“至于第二个问题,属下认为现在实际上不需要考虑,虽然是想要实行新的行政制度,但是这行政制度的可行与否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考验的,因此我们不妨先挑出来一块地方进行尝试,这样就算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也来得及改正。”

    “而本身就处于前线的巴郡、汉中等地,属下认为不适合作为尝试的地区,就算是以后开始落实,我们也要将前线的州府分隔开来,前线州府的一切行政管理应当维持现状、以免生乱,我们针对的应该就是后方已经稳定的州府。”

第九百六十章 如何服从() 
姚察明显是有备而来,而且其目标也应该不是针对巴蜀世家,唐亦舜微微松了一口气。。。

    李荩忱沉声说道:“既然如此的话,姚卿家认为选择哪一块区域比较合适呢?”

    姚察怔了一下,旋即想到前来的时候徐陵跟自己说过的话,汉中和巴郡等地都是不能动的,一来因为这里都是前线,二来这里也是巴蜀世家和关陇集团现阶段的势力范围所在,今天在场的人之中,能够代表东南士族的除了军方的萧世廉之外也就只有姚察了,而且从认同感上来讲,萧世廉对于东南士族实际上并不感冒,毕竟萧家只不过是寒门出身的家族,现在才勉强跻身世家的行列。

    所以就算是姚察本来没有这个意思,话从姚察的嘴里说出去,就已经代表了东南士族的意志和想法。

    东南士族并不是没有实力和勇气来和其余的两方出现什么冲突,而是不想。毕竟现在李荩忱还没有拿下天下,他们需要共同面对的外敌还多了去了,只要不傻就知道现在起冲突几乎没有什么好处。

    按理说这个问题不是姚察这个负责教育的官员应该回答的,不过显然李荩忱对于他刚才对于唐亦舜所说困难的反驳非常欣赏,所以这个时候也直接问姚察的意见。

    与此同时,一道道目光也都落在了姚察的身上,不知道这个一向很低调的老好人今天会说出什么话来。

    姚察沉吟片刻,朗声说道:“属下认为应该挑选梓潼和葭萌关一带,这里地处蜀道中心位置,是进出巴蜀的门户,之后我们大军从巴蜀北上无论如何都绕不开这里,所以这个地区的民政和行政应该处理妥当,这样才能够避免在粮草供给、物质转运等等上面出现差池。”

    唐亦舜等巴蜀世家出身的官员都轻轻松了一口气,看来姚察这一次并不是想要针对他们。

    “司徒你怎么看?”李荩忱转向唐亦舜。

    “微臣以为善,”唐亦舜急忙回答,“但是只是梓潼一带未免偏小,行政区划不合理的问题也不仅仅局限于这一带,或许我们可以将阆中和巴中也加上。”

    李荩忱微微颔首:“那么这件事你们觉得由谁去负责比较合适?”

    “臣以为当以利州刺史、征北大将军行军主簿徐将军负责最为妥当。徐将军治理白帝城到南部郡一带,功勋卓著,现在汉中周围并无战事,让徐将军来操办此事最合适不过。”唐亦舜微笑着说道。

    既然东南士族不想搞事情,那么他也不介意顺水推舟送个人情,让出身东南士族的徐德言来负责这件事。

    “准了。”李荩忱倒是没有迟疑,蜀北、汉中一带的官员之中也的确让徐德言这个经验最丰富的出面来负责最合适,“那司徒府和尚书台也要尽快拟定章程。”

    “遵命!”唐亦舜不敢怠慢。

    李荩忱朝中官职还是遵循南朝宋梁以来的制度,主持朝政的是“三公”,也就是司徒、司马和司空,司马和司空都是军方的职务,现在都尚且悬着,大家都知道这个是留给之后吴明彻和萧摩诃的,而或者给萧世廉和裴子烈的,之不过萧世廉和裴子烈现在实在是年轻,资历还不够。

    而司徒,也就是作为文官之首的唐亦舜实际上履行的是类似于之前汉代丞相的责任,这和南陈架空“司徒”而让左仆射来主持朝政还是有些区别的。

    虽然现在的官职实际上和行政制度一样也颇为混乱,只不过李荩忱还不想在这个时候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毕竟天下未定,不能露出任何的破绽,所以有所改变也只能从地方开始。等到到时候天下平定了,不用李荩忱说也会有人主动提出改革现在混乱的官制。

    当群臣走出御书房的时候,太阳已经转西,唐亦舜轻轻呼了一口气,而唐正良快步追上他,苦笑道:“今天还真是一个难熬的下午。”

    唐亦舜微微颔首:“是啊,姚察的背后肯定有徐孝穆的指点,否则平时稍有些木讷的人肯定不会如今日般如此出风头。甚至某怀疑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徐孝穆的算计之中。”

    “老而不死是为贼啊。”唐正良感慨一声,下意识的想到了家族之中的那几个老家伙,钱庄的事情就是他们拍板决定的,而事实证明这绝对是对家族发展有利无害的事情,只可惜家中这些老一辈的见解和视野就算是再宽阔,也终究比不得徐陵。

    “徐孝穆成名已久,”唐亦舜淡淡说道,“能够看穿一些事情也在情理之中,现在整个巴蜀行政区划最混乱的实际上就是巴郡和泸州周围,可是姚察分析如此透彻,却对此视而不见,分明是要卖我们一个人情,这也少不得徐孝穆的指点。而这才是徐孝穆最可怕的地方。”

    “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