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4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

    唐亦舜苦笑一声:“卖给我们人情,而我们却不得不要。”

    顿了一下,唐亦舜想到了什么,笑着说道:“不过倒是有一点,汉王殿下可是足够聪明,所以徐孝穆根本就不会走到台前,因为汉王殿下是绝对不会允许东南士族有这样一个顶梁柱光明正大的支持的。”

    “所以徐孝穆也只能在背后做一些指点。”唐正良若有所思。

    “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在乎的地方,”唐亦舜喃喃说道,“徐孝穆一生也算是传奇,陈顼如何枭雄人物,当时徐孝穆在朝堂上也没有对他客气几分,偏偏陈顼还得好生伺候着。可是现在呢,徐孝穆甚至连走到台前的勇气都没有,这说明什么?”

    唐正良怔了一下,有些诧异。

    唐亦舜紧接着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这说明他自己也不想站出来面对汉王殿下,哪怕是随着他年龄上涨、经验更加丰富。显然在徐孝穆的眼中,和汉王殿下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直接的交锋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这······”

    叹息一声,唐亦舜沉声说道:“我们几个世家在抱团的同时,更得好好想想了,这一次我们可以因为徐孝穆的示好而避免触怒汉王殿下,可是下一次呢,等到天下一统之后呢?我们几个家族可不能依靠有可能成为敌人的人来帮助自己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面对汉王这样的人物,我们更应该考虑如何服从。”

第九百六十一章 春耕() 
耕种永远都是华夏民族最重视的问题,只有解决了温饱问题,其他的一切才会变得有秩序,可以说整个华夏民族的存续,都是建立在农耕上的。

    因此李荩忱就算是再怎么发展建设工业,也必须要把农耕放在第一位,没有足够的粮食,那么就算是有再多的工业产品也没有办法拿来当饭吃。

    尤其是今年的这次春耕是李荩忱称王以来的第一次春耕,朝廷上下自然是倍加重视,而春耕大典已经早早地排练过了。

    虽然已经快到春天,但是天还有些冷,寒风呼呼的吹过来,若是穿的单薄了少不了要打寒颤。而成都府外的所有耕地已经平整过一遍,就等着今年春耕大典之后准备播种。

    去年冬天一连两场大雪,是个丰收的好兆头,久经战乱的巴蜀也总算是迎来了少有的安宁。

    一头巨大的春牛绕着成都城转了三圈之后,抬到了城南向阳的耕地前,牛绝对在耕作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而春牛的出现也是人们对于土地社稷之神的尊崇。

    “恭迎汉王!”早就已经等候多时的百姓看到策马出现的年轻人,忍不住激动的躬身行礼。

    他们的今天,都是眼前这个年轻人带来的。

    李荩忱策马缓缓向前,接受着百姓的呼喊,他有些诧异的发现,这些身上衣服并不算厚重的百姓,看上去丝毫没有怕冷的意思,或许是因为今天这个日子,他们实在是等了太久了。

    耕与战,国家根本啊。

    李荩忱感慨一声,华夏民族从骨子里就是农耕文明诞生的民族,所以他并不妄求去改变什么,只是想要让这个民族在不忘本的前提下也不落后于时代。

    “恭迎汉王!”成都郡守唐正良已经在典礼台下等候,见到李荩忱翻身下马,急忙上前迎接。

    李荩忱也看到了典礼台上的那一头春牛,这泥塑的春牛当真几分憨厚老实的样子。而这正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最根本的性格。

    周围已经彻底安静下来,李荩忱深深吸了一口气,拾阶而上,先毕恭毕敬的向着远方天地与山川的方向鞠躬行礼,然后从李平的手中接过锤子,看向那一头春牛。

    一锤子下去,春牛破裂。

    “万岁!”无数的百姓爆发出震天动地的呼喊声。

    “汉王万岁!”

    李荩忱哈哈笑着将锤子一丢,自己大步走下台阶。

    田地中已经准备好了犁耙,按照唐正良的设想,随着春牛破裂,这几个犁耙会同时驱动,耕作今年的第一片土地。

    只不过让他惊讶的是,原本应该在一旁观礼以表示“劝农桑”的李荩忱,竟然三下五除二去了靴子、挽起来裤腿,大步走入田中。

    “殿下!”唐正良跺了跺脚,旁边的李平等亲卫显然也没有想到李荩忱来这么一下,忙不迭的追上去。而唐正良一咬牙,也只能有样学样。没有办法,跟着这位殿下,偷懒是不可能的了。

    而正扶着犁耙准备听号令的一名老农,惊讶的看着原本站在台上的李荩忱转眼就走到自己的面前,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若不是李荩忱眼疾手快一把托住他,恐怕“扑通”就跪地上了。

    “老人家不必如此。”

    “汉王殿下,这地里还带着晨霜,凉的很,殿下千金之体,万万不可啊。”老农说话都有些不利索了。

    “老伯这话可就说错了,”李荩忱伸手拍了拍犁耙的握柄,笑着说道,“某是山里的孩子,也可以说的上是咱们农民的孩子,如何使不得!倒是山里是打猎为生,说句实话这犁耙本王还真的不会用,老伯可不要笑话某,且教教某如何?”

    老农看着李荩忱接过来赶牛的鞭子,再看其余陪同的官员也都快步走过来,自然知道汉王殿下是来真的,急忙上前扶着犁,演示应该怎么使用。

    李荩忱看了个大概,微笑着从老农手中接过来,抽了前面的耕牛一下,耕牛缓缓挪动步伐向前,而李荩忱稳稳地握着犁,看着肥沃的土地在铁犁下向两侧分开。

    这耕地还是需要几分巧劲的,可惜李荩忱前世今生都没有下过地,当时在山上的时候,家中实际上还是以打猎为生,小小的一块菜园子用不到耕牛来犁地。。。

    不过好在李荩忱这个时代继承的身体已经很强壮,再加上这些年战场上的打熬,更是算得上强健,凭着力道大,也算是勉强能够驱动铁犁。

    “让老伯见笑了。”李荩忱走了几丈远,看着自己身后有些凌乱的土地,不无歉意。

    而老农却是受宠若惊,他活了几十年,什么时候见过亲自下地的天子?别说是这真龙天子了,就算是地方的官员,谁有能耐下田耕作?每次能来冒着寒风主持一下典礼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殿下何出此言,老头子当不起啊。”老农下意识的又想要跪下,而李荩忱伸手拽住他,将他的手放在犁耙上。

    老农一时间不知所措,而周围的百姓也都将目光看过来,李荩忱大步穿过田埂,看着这些等待着播种和丰收的肥沃土地,骤然转身朗声说道:“诸位也都看到了,这耕地呢,本王并不太擅长,因此本王希望你们可以好好耕作每一寸土地,而本王去做的,就是为你们带来安宁!”

    “万岁!”

    无数的百姓由衷的大喊,实际上李荩忱说什么、做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们亲眼看着这位殿下走入了田地之中,亲眼看着他耕作,这说明耕作并不是一件低贱的事情,而是以汉王殿下之尊都会去做的事情,这对于百姓们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而那老农更是热泪盈眶,看着刚才被李荩忱耕过的土地,看着李荩忱赤着的小腿。

    这一片地得好好地耕作,这是带了天子龙气的土地啊!

    今天自己的祖坟上一定是冒青烟了。

    “汉王万岁——”

    又是山呼海啸一般的声音,而唐正良等主持典礼的官员已经面面相觑,李荩忱看了他们一眼,他们才反应过来,急忙下令其余的犁耙同时开始耕作。

    而李荩忱想起来什么,对唐正良低声说道:“以后下地扶犁是我们大汉的规矩,历代帝王都必须要遵守。”

    “遵命!”

第九百六十二章 边境冲突() 
“校尉,再往前百丈左右就是漳川郡的地界了。”一名斥候快步跑过来。

    “走,去看看。”隆中校尉廖挽催动战马,率先从山坡上冲下去,而追随他的十几名骑兵飞快跟上。

    虽然已经是春回大地,但是这沔水边上还是能够感受到呼啸的风中带着的冷意。廖挽是裴子烈麾下的一名校尉,手底下有千余名弟兄,但是军中战马稀少,所以骑兵实际上就只有眼前的这些。

    随着春天的到来,谁都清楚一场大战已经越来越近,因此先一步获得敌人的情报已经变得很重要。在襄阳方面不断加强对章山郡、武宁郡等地的试探的同时,处于侧后方的隆中、房陵驻军也开始派出斥候对漳川郡一带进行试探。

    尤其是这一次任务,主要目的就是摸清楚漳川郡境内的主要进军路线,意义重大,而且又是越境侦查,因此廖挽也不敢掉以轻心,干脆亲自带队。

    毕竟他手下的这帮毛头小子不少还都没有经历过实战,到时候真的闹出来什么意外可就不好收场了。

    “校尉你看。”带队的幢将伸手指着不远处的一条小溪,“过了这条河,对面就是漳川郡的地盘,根据我们上一次的探查,就在那边的山后就应该有一个营寨。”

    廖挽皱了皱眉,放眼望去,那一座小山并不起眼,毕竟这里也算得上荆山的余麓,高低起伏的山丘有很多,若不是上一次幢将他们正好看到了一队返回的敌人斥候,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敌人会有营寨在那边。

    “此处不但不引人注目,而且从山坳之中杀出就可以扼住河流,的确是一个险要之地,”廖挽沉声说道,他也是追随裴子烈入蜀的老人了,一眼就看出来其中的玄机所在,“漳川郡的守将任忠到底是一员老将了,有几分本事。”

    “上一次我们并没有暴露行踪,否则他们的斥候也不会被我们发现踪迹之后依然大摇大摆的回去,”幢将沉声说道,“所以敌人在这里驻扎的人应该并不多,而且也算不上什么精锐。”

    “是不是精锐,我们过去看看就知道。”廖挽笑着说道,“走!”

    而当十多名骑兵飞快的卷过小溪之后,廖挽果断的下令下马上山,留下来两三个人看着战马,其余人快步随着廖挽冲上山坡。都是二十冒头的热血小伙子,追随校尉进入敌境侦查敌情,这对于他们来说可是再刺激不过的事情。

    廖挽还没有冲上山坡,便弓腰将自己的身影没入荒草中,而身后的将士也有样学样,当廖挽伸手拨开眼前的荒草时候,一个规模算的不大,但是绝对设计严整的军营出现在眼前,更重要的是军营之中升起缕缕炊烟,说明军营不但在埋锅造饭,而且人手应该还不少。

    “大概得有四五百人。”廖挽粗略的计算了一下军灶的数量,陈深说道,“还有四五十匹战马,应该是敌人斥候的营地。”

    得出这个结论,廖挽更不敢掉以轻心,他出身南陈军队,当然知道军中是有很多个人能力很强的斥候老兵的,若是贸然招惹的话,凭借自己现在这十多个人,恐怕很难全身而退。更不要说眼前的这是任忠的军队,这支队伍也是南陈军队之中颇有实力的,军中的士卒多数都是参与过和北齐、北周的战斗。

    而眼前的营寨安排布置,至少说明任忠已经做好了大战爆发之后第一时间阻拦蜀汉军队的准备,这四五百人看上去并不多,但是足够起到预警的作用,而且南陈的斥候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刺探蜀汉的军事行动。

    “我们走,绕过这个营寨。”廖挽咬了咬牙说道。任忠已经将军队推到了这个地方,要知道从这里继续向北十多里可就是隆中,因此廖挽必须得知道继续向纵深还有多少这样的营寨和防线。

    士卒们不敢怠慢,急忙向山下跑去。

    而这个时候一队骑兵骤然出现在西侧,廖挽瞳孔猛地收缩,心中暗叫一声不好,飞快的上马。

    这一队显然是回营的南陈斥候队伍,本来他们还诧异到底是哪一支队伍在营寨门口还得停下来歇息,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眼前的肯定是自己的敌人。

    这一队南陈斥候不过六七个人,符合基本的斥候队伍配置,看到对方的人数至少是自己的两三倍,他们也没有贸然前进,而是留下来五个人在原地监视,其余的几个人直接返回营寨通知。

    “我们走。”廖挽毫不犹豫的下令,对付着五个人自然是手到擒来,但是说什么也不能被敌人的大队追上。

    见到蜀汉骑兵撤退,那些南陈斥候急忙跟紧,而廖挽策马冲过小溪,跃上山坡,十多名士卒紧紧簇拥着他,都很是兴奋。

    那几名南陈斥候到了小溪边显然有些犹豫,不知道是否应该继续向前,可是很快从山坳中就冲出来四五十名骑兵,飞快的分左右两路向这边冲过来,显然想要将这些发现了他们情况的蜀汉骑兵赶尽杀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