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5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素淡淡说道:“陛下应该答应吐谷浑。”

    李荩忱微微颔首:“西北自曹忠以降给朕联名上表也是这个意见,并且实际上他们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不过······”杨素话锋一转,“我们不能和吐谷浑牵扯太深,以后少不得还要翻脸,我们得留下一点儿翻脸的余地。吐谷浑人的野心未免大了一点儿,他们不知道有个道理······”

    李荩忱的目光看过来,杨素的笑容有些狰狞: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

    西北,武威郡。

    大风从北方而来,吹动城上旌旗翻卷,放眼望去,黄沙万里,当真有几分天茫茫、戈壁辽远的感觉。

    “呸呸呸。”长孙晟并没有心情欣赏眼前这壮阔景象,尽力吐掉嘴中的沙子,不敢继续在外面说话,径直钻入城楼之中。

    “长孙刺史。”武威太守,也是武威安氏的家主安修正在吩咐什么,见到长孙晟走进来,急忙拱手行礼。

    武威安氏是长期以来盘踞在武威的世家,虽然算不得什么大世家,但这么长时间以来这凉州三不管之地,走马灯一样变换的势力有很多,长期不倒的家族却很少,武威安氏就应该算是其中一家。不过现在这个地头蛇显然也感觉到了危机感。

    突厥人也好,吐谷浑人也罢,和之前任何想要盘踞西北的人可都不一样。他们都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对于武威这种汉家土地,主要都是施行劫掠的战术,打了就走,又没有办法追到草原上去,让你欲哭无泪。所以武威安氏在北周分裂之后也感觉到了危机感,在之后的李荩忱进入西北过程中,可以说毫不犹豫的坚决抱着李荩忱的大腿,不但自己很快就帮李荩忱拿下了武威,并且还果断的派出乡兵参与到天水和安定的战事之中。

    毕竟北周这棵大树倒了,武威安氏想要继续延续下去,就只能寻求李荩忱的帮助,真可以说是散尽家财也在所不惜。

    正是因为武威安氏在之前的西北之乱中甚至要比天水和安定本地的梁氏、牛氏表现的还要积极,所以李荩忱也没有亏待他们,反正武威孤悬河西,李荩忱也不指望他们能够怎么听话,只要能够保证战马的供应,那么他们还是武威本地的草头王,所以很干脆的给了当时代表武威安氏出面的安修一个太守的职位。

    当然当李荩忱后来得知当初武威安氏内部对是否和李荩忱合作也有相当大的分歧,而安修就相当于两边都说服不了对方之后被推出去的牺牲品,几乎是可以说是硬着头皮来为家族争取利益的时候,也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安修回到武威之后,从一个家族之中的背锅侠一下子变成了武威太守,也让武威安氏内部颇有议论,而安修也只能和一些亲近李荩忱的成员紧紧抱着李荩忱的大腿,只要李荩忱安稳,他们自然也就安稳,家族的决策者们是不会让他们有什么意外的。

    原本只是想要依靠武威得到战马,结果还真得到了一座城,说实在让李荩忱也有些意外,不过既然如此,武威就更不能丢了,这可以说是大汉给西北甚至中原各个世家的一个典范。

    只要你们服从于大汉,大汉自然就会保护你们。

    更令人感动的是,作为凉州刺史的长孙晟,在突厥人出现的第一时间就赶来了武威,更是让“亲汉”一派脸上有光,愈发积极发动本地的家将、乡兵,准备应战。

    “吐谷浑人有没有动静?”

第一千九十一章 不是一个人() 
“他们的一队骑兵已经出沙州向我们的北侧移动。”安修一边指着舆图一边说道,“我们的骑兵也已经配合着出动,越过长城进入北面的草原,不过现在奇怪的是,突厥人反倒是没有了影子。”

    西北民风彪悍,会骑马的百姓也不在少数。毕竟虽然他们多数都是汉人,但是已经是半农半牧,所以武威安氏自家就有一支两三百人的轻骑,而长孙晟来武威也带了三百骑兵,凑在一起五百人就是现在武威守军所有可用的骑兵数量。

    这个数量对比于动辄数万的突厥骑兵自然是九牛一毛,不过事实的确摆在这里,而长孙晟和安修也没有想出草原和突厥人决战,至少他们还有长城和武威城可以坚守,论攻城和守城,突厥人还真不是汉人的对手。

    更何况真正的马上作战,还有吐谷浑人,他们的骑兵数量少说也有近万,可不是摆设。

    “加紧探查吧。周人大军已经北上了,这一次杨坚和宇文宪还是很默契的,隔着大河各取所需、互不干涉,”长孙晟沉声说道,“突厥人肯定不会想和周人硬碰硬,鲜卑骑兵可不是说着玩的,当时六镇兵马除了守城之外还能把整个草原上各族压着打,突厥人和鲜卑骑兵正面交锋的可能不大,这些天必然会开始向西,斥候只会越来越多。”

    “可······”安修皱了皱眉。

    长孙晟看了他一眼,淡淡说道:“暴风雨前的平静才是最可怕的。”

    安修倒吸一口凉气:“巡抚你担心突厥人有可能直接发动很大规模的进攻?”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草原上的骑兵和草原上的民族就像是山里飘忽不定的,什么时候来,怎么来本来就是很难说的事情,我们只能被动防守、时刻警惕。”长孙晟凝神说道,“好在长城的城防已经加固,不过武威城这边得抓紧了,一旦长城被突破,我们就只能依托武威防守,背后就是祁连山,向东到金城还有很远一段距离,我们无路可退啊。”

    顿了一下,长孙晟似乎觉得气氛有些凝固,话锋一转,缓和一下:“某可不想跑到祁连山里吃冰卧雪。”

    安修和其余几名将领、官员都笑了笑,只不过这笑声多少有些无奈。而长孙晟沉声说道:“援军现在已经抵达天水,十日之内必定会到达武威,人数应该在万人上下,并且携带有床子弩和霹雳车。另外还会有五千到八千援兵陆续抵达,如何安置你们一定要落实好,列出来章程本官方好和征西将军商量。”

    “诺!”安修等人不敢怠慢。

    “另外诸位可能有所不知,”长孙晟紧接着说道,“陛下已经从建康府到了江陵,一来是防范周人的南下,二来也是为了距离西北更近。某希望诸位并肩努力,某可不想看着陛下再一次御驾亲征来西北,到时候你我脸上都无光!”

    “诺!”这一次的回答更响亮了,也是因为这个消息鼓舞了他们。

    对于这些西北的将领和官员们来说,朝廷所在的江南,此时应该还是残红落尽、烟雨茫茫,这实在是太遥远了,以至于朝廷在西北的存在感实在是不高。

    现在李荩忱已经为西北之战而动身,这种天下因西北而动的感觉,让他们很是感动。

    自身的利益和朝廷的利益,显然已经紧紧捆绑在一起。

    不是一个人和在战斗。

    对于武威城中的人来说,战斗还是未知的,还处于战前准备的阶段,但是对于带着一队骑兵向西北越过临洮进入草原的侯秘来说,战斗即将打响。

    临洮是秦长城的终点,而汉长城则从临洮继续向西北延伸,穿越风沙大漠,过武威一直到玉门关和阳关。不过不管怎么说,临洮也依旧是长城防线上的一个重要隘口,过了临洮之后沿着洮水再北上就是金城郡,这是大汉现在能够连接武威的唯一一个城池,西侧的乐都郡实际上在吐谷浑的掌控之中,而且现在大汉也没有精力向西挺进直上高原。

    原本侯秘的任务是确保金城郡到武威郡的道路畅通,这一线北靠大河、依托长城,实际上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但是毕竟金城郡向东北方向的灵武郡等地都已经不在大汉掌握之中,侯秘也害怕到时候突厥人会直接沿着大河从五原郡(今定边)、灵武郡(今灵武南)直接向西南进攻金城,然后包抄河西。

    不同的将领面对变幻多端的战局自然都有不同的判断,位于武威郡的长孙晟认为突厥人有可能沿着大漠进攻长城,而位于金城郡的侯秘则认为突厥人更有可能取金城再包围河西。

    他这样判断也不是没有道理,金城是连接武威的唯一通道,一旦金城这里被堵上了,那武威就是瓮中之鳖,到时候突厥人沿着沙漠两端直插河西,无论是大汉还是吐谷浑恐怕都无能为力。突厥人依靠骑兵来往奔驰,任何一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所以侯秘并不打算老老实实的待在金城郡,这里的消息实在是太闭塞了。

    他果断决定自己带领五百骑兵,实际上也是金城郡这里几乎所有的骑兵沿着大河向东北方向搜索,一直到灵武郡。灵武郡在北周的行政区划上是灵州的州治所在,所管辖区域实际上也大体相当于后世的宁夏。可以说也就只有在西北这等人烟稀少的地方,一个州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州。

    不过随着北周内乱,北方各州府和军镇都已经荒芜,再加上突厥一年年的劫掠和侵蚀,实际上这灵武郡也已经名存实亡,北周在这里设置的基层行政制度早就分崩离析。

    从金城郡这一路走来,侯秘愣是连一个称得上是“官”的人都没有见到,原本还以为到了灵武郡好歹能够找到几个主事的,结果发现灵武郡的城门早就已经被风沙侵蚀的不成样子,城中也就只剩下了二三十个老少,甚至城中半数屋舍都已经被夷平,变成了这城中人耕作的地方。

    当地人看到这一队突兀出现的汉人骑兵也的确非常惊讶,激动的拿出水和食物前来犒劳。

第一千九十二章 灵武敌踪() 
这偌大的一座城池,怎么就沦落为三不管的地步了?

    而侯秘一问才知道,早在北周和北齐争斗不休的时候,灵武这边疆地区就经常遭受突厥人的侵扰,田地荒芜、城池破败,而这也是为什么宇文邕在灭掉北齐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北上对付突厥人,否则保不齐什么时候突厥人就出现在了长安城下。

    等到北周内乱之后,朝廷更是没有心思管北面的事情,尤其是李荩忱拿下了西北,更是让杨坚对于北方没有什么兴趣,北周也只是牢牢守着平高郡和萧关这西北一角,更多的注意力则放在了长安以北的地区。

    所以虽然很荒谬,但是摆在侯秘眼前的这灵武郡的确成了无主之地。甚至突厥人在把这里的丁壮都劫掠为奴之后对这里也是不管不问了,对于他们来说这些老少的确没有什么可用性,说不定等七八年后这里的年轻人再长成了他们才会再来劫掠。

    但是突厥人不入城,不代表他们没有出现,根据这里百姓的说法,有一队突厥骑兵三天之前刚刚从城北经过,去向不知。因为突厥人没有进来,所以百姓们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少人,还有没有后续。

    这倒是不难理解,突厥人习惯了草原上的生活,在城池之中反倒是没有什么安全感,所以他们除非想要入城劫掠,否则是不会轻易进城的。这一点对于北方草原民族来说还是比较适用的,当初北魏为了遵从汉化,先是在草原上打造了一座盛乐城,接着又迁都到平城,最后才到洛阳,这一步步走的非常小心也非常谨慎,也就是最后孝文帝实在是等不及了才算是连哄带骗把人留在了洛阳,完成了鲜卑民族的汉化过程。

    咬了一口干饼,侯秘狠狠的灌了两口水,艰难的让干饼咽下去。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江南人,侯秘当然是不习惯这样的吃饭方式的,但是他更清楚,现在吃饱了肚子才能和突厥人较量较量。

    现在的侯家已经不是当初的侯家了,爹爹去世之后侯家几乎一蹶不振,总算是让自己抓住机会再一次带着侯家走了出来,现在自己已经是杂号将军、征西军左师将军,而自己的弟弟侯亶更是领了刺史的职务,可以说侯家不但再一次在军中崭露头角,而且在文官之中也终于有了一席之地。

    弟弟的努力更是让侯秘感受到了压力,他这个做兄长的说什么也不能落在弟弟的后面。因此侯秘主动来到这关键的金城,更是亲自带领骑兵北上,就是为了探查清楚突厥人的动向。

    现在大汉最需要知道的,就是突厥人会不会来,有多少人来。

    “将军,如果那些突厥人只是路过这里的话,未免说不过去啊,”骑兵校尉低声说道。

    骑兵的数量只有五百人,但是毕竟是侯秘军中的唯一“战略打击”力量,所以本来应该是一个仗的编制,却直接用校尉来统带。当然这也意味着在未来这五百人是肯定要扩编的。

    “是啊,”旁边的主簿一边吃着,一边吐字不清的说道,“必然不是为了迁徙。”

    侯秘伸手在地上画了一幅简单的地图:“你们来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