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7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荩忱的要求很容易实现。

    问题就是陈叔慎愿不愿意或者说敢不敢去实现。

    “这个问题臣已经有所考虑,并且会在近期付诸实际,并给陛下呈递一个详细的奏章描述臣的打算。”陈叔慎沉声说道。

    年轻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在其位的压力。

    李荩忱微微颔首。

    他也知道自己这是让陈叔慎在做选择。

    伸手拍了拍陈叔慎的肩膀,李荩忱微笑着说道:“此事慢慢来,包括整个税收法,朕要的不是漏洞百出,而是一个真正能够实现、能够推行下去的税收法。而这,只是开始。”

    “这只是开始”。

    几个字从李荩忱的口中吐出,压下来。

    陈叔慎感觉力道千钧。

    这一刻,他已经下定了决心,郑重一拱手:“臣遵旨。”

    是为了一个家族和一个世家团体的利益,还是为了一个时代、天下万民的利益,这一刻陈叔慎已经做出了选择。

    作为一个年轻人,他也希望这三百年的迂腐和冲突,有所改变。

    人活了这一辈子,既然明知道有些错误不能再延续下去了,那么为什么不尝试着去改变呢?

    李荩忱看了一眼陈叔慎,露出笑容。

    每个时代,都不缺乏背叛自己的阶级而为了新的时代拼搏的人。

    或许他们还不足以被称为“解放者”,但是他们都是高尚的。

    一个税收法或许不足以说明什么或者确定什么,但是更多的律法汇聚到一起的时候,大汉的法律体系就会形成,那个时候皇权将会被摆在更加至高无上的位置上,任何人都无法再撼动朝廷或者皇权的威严,自然也就不再可能形成自己的小天地。

    当然了律法制定出来了归制定出来,真正想要确保各地都能够遵守,还需要朝廷通过暴力推行。

    毕竟作为朝廷的暴力机关,刑部和军方都不是吃干饭的,维护朝廷的律法通行,本来就是他们的责任。

    至于律法继续发展,会不会最终替代皇帝的威严,成为一个国家统治的根基,那李荩忱旧部知道了,毕竟就算是真的有那么一天,也是百年甚至数百年之后了。

    在李荩忱的推动下,商贸和工业在发展,因此勉强也可以说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这萌芽还很弱小,并且也没有任何的思想家能够站出来解释和进行思想启蒙。

    历史上的欧洲之所以快速的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仅是因为大航海时代的资本积累和工业的发展,还因为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启蒙运动等等一系列的开民智的行为,让普罗大众也逐渐对思想的解放和自己能够争取到的权利有了深刻的认识。

    而至少现在李荩忱还没有见到这样的思想家。

    从封建时期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并没有那么简单,也不是短短几年、几十年和几代人的问题。

    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之后再会发生什么,李荩忱自己也无从判断。但是他并不拒绝华夏会完成类似于光荣革命的皿煮过渡,毕竟这是时代必然会发生的进程。

第一四五八章 每个人都在努力() 
在另一个时空之中,华夏就是因为拘泥于原来的辉煌和故步自封,才会最终落后于时代的进程,导致百年的国运艰难。

    而如果完成光荣革命那样的变革,对于李荩忱显然是最好的结果,因为这样或许可以保证皇权依旧还在自己的后人手中。

    这是李荩忱能为后人所做的唯一了。

    看着陈叔慎等户部和刑部的官员,李荩忱知道他们为了能够寻找一个适合于大汉复杂现状的税收方法,也已经非常努力了。

    “赏赐户部和刑部蜀锦百匹,西域白玉二十方。”李荩忱吩咐跟在身后的新任秘书监徐敞。

    “遵旨!”徐敞急忙答应。

    他是南陈太尉徐度的孙子,也是淳于岑的得意部将,淳于岑率军入华阴,归于萧世廉的麾下之后,奉命抽调出之前关中之战的有功将士和精锐之士,总计千人,入侍卫亲军轮值。而带着这群人前来的便是徐敞。

    护卫陛下左右,是每个人的荣耀,也是每支军队的荣耀,因此淳于岑也丝毫不敢怠慢,让自己的得意副手前来,自然也是希望他能够带着自己麾下的这些虎狼之士给陛下留下一个好印象。

    事实证明,徐敞还是颇有本事的,跟在李荩忱身边的第三天,他就向李荩忱献上了进攻邺城的计策,兵分五路,同时从淮南、南阳、华阴、蒲坂和银州出兵,分别进攻北徐州、洛阳、潼关和晋阳,最终会师邺城。

    这个计划相比于之前太尉府和其余的将领们曾经提出的计划,第一次将北方的银州归入计划之中,并且把侧重点放在了洛阳和晋阳方向,不管可行性有多少,至少在所有的计划之中独树一帜,有些类似于当时北周平定北齐的战略部署,也符合现在大汉的兵力部署。

    李荩忱正是看中了徐敞准确的战略把持能力,于是把他调到了秘书监,接替前往华阴担任华阴郡守和监军的黄琦主持秘书监。

    当然了这一次秘书监的轮换倒是没有引起什么水花。

    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一直都待在皇帝的秘书这样不上不下的位置上,这是陛下的信任和恩宠,但是总让人觉得难以施展手脚,之前的黄琦就有类似的想法,毕竟年轻人也不能一直都在朝堂之上,应该放出去历练一下。

    所以陛下更换秘书监的人选也在情理之中,更何况徐敞是徐度之孙,黄琦是黄法氍之子,都是南陈将门之后,在现在大汉朝堂上各方势力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可以说是身出同门了,这也说明陛下至少对南陈的旧臣,而或者南陈将门还是有足够信任的。

    当然对李荩忱来说,自己的秘书监虽然官职不算高,但是接触的也都是机密,外面不知道有多少人眼馋这个位置,巴蜀世家也好、北方世家也罢,在黄琦离开之后也都跃跃欲试。

    自己选徐敞上来,一来是因为这个人的确颇有见解,二来也是不想过分刺激东南士族,并且也算是对东南士族一半拉、一半打。毕竟整个东南士族之中也不是团结一心的,徐敞所在的安陆徐氏属于将门世家,和黄氏、吴氏、萧氏等等一起构成了东南将门。

    东南将门在众多派系之中应该是李荩忱最大的铁杆,甚至有些人已经把他们当做元从系来对待,毕竟李荩忱能有今天,东南将门的确功不可没。

    相比之下,总是喜欢搞事情的其余东南士族,多为文官,李荩忱对于他们的信任明显比不过对将门的信任,他的秘书监作为文官却一直都出身将门,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体现。

    而也正是因为东南将门从龙之功最大,所以李荩忱把东南将门的人放在身边,大家才不会有太多的异议,谁让人家当初最积极、动作最快呢?

    徐敞记下来李荩忱的赏赐要求。国库之中诸如蜀锦、白玉这种东西倒是都不缺,从北周到大汉,都对巴蜀有控制,因此北周国库之中蜀锦本身存量也不少,再加上大汉后来恢复了大量蜀锦生产工坊,更是进一步提高了蜀锦的产量。

    只不过朝廷现在有所管控,所以限制了每个月的最大产量,让蜀锦的价格依旧维持在一定高度上。

    因为这种东西甚至可以当做战略物资当初诸葛亮就没少用蜀锦从魏国和吴国那里换取财物,以支撑蜀汉支离破碎的经济所以产量绝对不能太高。

    而西域白玉,也就是后世的和田玉,对于曾经掌控过河西走廊的北方王朝来说,自然也不算少。尤其是在突厥和吐谷浑还没有染指河西之前,甚至丝绸之路上都还有往来驼铃声。

    大汉入长安,自然也就全盘接收了北周国库,和田玉这种东西本来就没有办法直接兑换钱财,毕竟玉的价格也是高低不定,尤其是质地不同的玉很难放在一起计算价格,所以李荩忱也就直接拿来当做赏赐,这样既能够节省下来真金白银,而且受赏赐的人也很高兴。

    冰清玉洁的玉象征君子的无暇品质,对于已经位居高位的这些官员们来说,陛下赏赐的那些真金白银他们并不稀罕,但是这种称赞他们品质的赏赐,他们自然是“趋之若鹜”。

    “臣谢陛下!”陈叔慎带着官员们恭敬行礼,“但臣等至今尚未制定出来完善的税法,如此赏赐,受之有愧。”

    “朕看到了,户部和刑部的每个人都在努力,朕也希望你们能够成为大汉天下人的榜样。”李荩忱微笑着说道,“这是你们应得的,如果真的能够制定出来了完善的税法,朕不吝再赏!”

    总有人要证明元家是忠诚于大汉、真心实意要成为大汉的一部分的,所以面见李荩忱之后,元晟一路换马不换人,带着两名亲信家将日夜兼程赶到了银州。

    陛下给了他机会,他自然要努力。

    元晟第一次感受到,元家的未来落在了自己的肩上。

    因为杨坚是从五原向东北方向撤退,在靠近大河的位置安营扎寨,所以银州相比于五原实际上更靠近杨坚安营扎寨的地方。因此裴子烈在拿下五原之后再一次将自己的中军大帐转移到了银州。

    

第一四五九章 背叛与信任() 
这座塞北要塞,这个时候从城南到城北已经都是屯驻的大军。

    汉军上下,枕戈待旦。

    元晟赶到银州的时候,恰逢裴子烈聚将。

    不过让裴子烈召集众将的原因,并不是元晟的到来,而是一个新的消息。

    “根据斥候来报,铁勒人已经出动了五千骑兵南下,应当归属于薛延陀部。”裴子烈负手站在沙盘前,“之前契苾部已经给了我们准确的答复,不会南下帮助杨坚,而薛延陀部却迟迟没有回复,现在看来我们也就不用再期待着薛延陀人会置身事外了。”

    “五千骑兵,不多不少。”韩擒虎倒是并没有怎么紧张,“既能够表达薛延陀人对杨坚的支持,又不至于在战败之后损失太多。”

    杨坚麾下的兵马总共还有四万左右,五千骑兵对薛延陀人来说并不算多,对于杨坚来说也不少了,当然杨坚真的想要力挽狂澜,五千骑兵是远远不够的,宇文宪在晋阳的几万鲜卑骑兵才是他真正想要的助力。

    只不过从现在来看,宇文宪派兵支援的可能性非常小了。

    面对山东世家的压力以及白袍在晋阳一带的小动作,宇文宪不可能无动于衷,他的鲜卑骑兵也不能就这么断送在杨坚的手中。

    “现在各军都已经集结完毕,薛延陀人就算是再多五千骑兵,我们也照打不误。”曹忠此时也强硬的说道。

    汉军在整个银州到五原一线大军云集,兵马数量两倍于杨坚,大家摩拳擦掌,就等着最后一战,在北方的大风雪来临之前彻底平定河套,因此别说是薛延陀人,就算是宇文宪派兵,这一战已经箭在弦上,硬着头皮也得打。

    “元谐那边怎么说?”裴子烈紧接着看向元晟。

    这是最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元晟急忙出列:“回将军,元谐已经命元浩和元滂等人带领本部兵马随时准备策应,现在元浩兵马在杨坚大营左翼、元滂在右翼,两者恰好能够完成对杨坚的夹攻。”

    “这么说元谐自己是不愿意归顺大汉了?”裴子烈敏锐的察觉到了元晟话语之中的问题。

    元晟苦笑一声,微微颔首:“元谐他”

    “也罢,乱世之中,也还有几个愚忠之人,便成全他。”裴子烈沉声说道,元谐此人一向骄傲,不投降和不背叛也在情理之中。

    元晟轻轻呼了一口气。

    而裴子烈紧接着提高声音:“既然元家愿意鼎力相助,那我们就要趁乱进攻,借夜色可乱敌军。

    今夜我军以韩擒虎部为前锋,突击杨坚中军以曹忠部为左翼,接应元滂夹击以唐孝部为右翼,接应元浩夹击以于玺部为战场游骑,阻拦薛延陀部骑兵,并随时准备先行追杀杨坚败兵。本帅届时率领中军掩杀,接应各方。”

    “末将遵令!”众将齐声应道。

    大河的涛声在寂静的黑夜之中很是清晰。

    已经是在这里的第几个夜晚,杨坚都已经数不清楚了。

    今天的月亮很圆,很亮,可能是快到这个月的十五了吧?

    军营之中鼾声阵阵,可是杨坚根本睡不着。

    未来,真的是让人迷茫啊

    汉军已经全面压境,杨坚可以相信,进攻应该就在不久之后,甚至有可能随时。

    而自己原本渴望的援兵,却还没有什么希望。薛延陀部的五千骑兵刚刚抵达,并且很干脆的在杨坚大营的北侧扎寨,距离还有几里地,显然他们也害怕战争突然爆发之后他们也跟着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