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7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坚苦笑一声,一时间竟然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

    事已至此,他已经能够感受到牛弘话语之中流露出来的浓浓的怜悯之意,好像牛弘前来这里,只是给他一个求生的机会,想要来拉他一把。

    不过看背后滔滔河水,这样的想法似乎也没什么错。

    “殿下,我等还有一战之力,追随殿下时至今日,历经艰险,决不投降!”

    “对,决不投降!”

    “背水一战,和他们拼了!”

    几名将领们都同时向前一步。

    “殿下三思!”骨仪此时也沉声说道。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所有还有勇气跟在杨坚身边的人,都是做好了和敌人共存亡的准备的。他们不接受失败,更遑论接受投降这个结果,更甚至他们都已经做好了在青史上留下忠义之名的准备。

    因此让他们投降,他们绝对不会接受!

    牛弘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一幕,所以只是笑了笑。

    杨坚有些迟疑。

    他当然是不愿意投降的,就算是自己真的投降了,李荩忱难道还会轻易饶恕自己?但是这几千跟着自己的将士,就这么全都随着自己战死,杨坚心中有愧。

    毕竟是他一步步带着他们走到今天的绝境的,这些将士对得起自己,可是自己对不起他们啊。

    “殿下,万千将士之命,还有殿下远在长安之家人,难道殿下都不打算在乎了么?”牛弘再一次开口,每一个字都像是针一样扎在杨坚的心口上,“将士们都还有家人在期盼着他们回去,殿下的妻子也都在等待着能够再见殿下一面,难道殿下就打算这样带着他们赴死,然后让他们和妻儿老少们天各一方?”

    这话说出来,杨坚彻底沉默。

    周围的将士们却都目光坚定。

    杨坚对他们多有提携,这些年赏赐恩惠也不少,焉能在这个时候背叛杨坚?

    让他们低下头颅,他们不愿意。

    这个时代的人,有的时候单纯的令人敬佩。

    杨坚闭上眼睛没有说话,元谐和骨仪都向前一步,准备把牛弘直接撵走。

    杨坚却霍然睁开眼睛,摆了摆手。

    “殿下!”骨仪和元谐同时悲呼。

    杨坚霍然抽出佩剑:“本王连累三军,心有愧疚,唯有自刎以谢天下,诸位,放下兵刃吧!”

    话音未落,杨坚挥剑就要自刎,不过元谐反应最快,直接扑了上来,硬生生将杨坚扑倒在地。

    “哐当”佩剑掉在地上。

    元谐和杨坚两人狼狈的滚落下点将台。

    牛弘显然也没有想到会发生眼前这一幕,不过他的反应很快,径直扑上来,抽出来腰间佩刀,直接劈砍在了杨坚的将旗上!

    “你想干什么?!”骨仪大吼一声。

    而牛弘一脚踢在旗杆上,刀已经深入了旗杆之中,旗杆已经经不住他再这么重重一脚踢上来,应声而倒。

    

第一四六二章 可能会被打() 
骨仪眼睁睁的看着旗杆倒塌,一时间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而牛弘拍了拍手,看着那些目瞪口呆的北周将领们:“刚才隋王的命令你们也已经听见了,放下兵刃,立刻投降!”

    “凭什么!”将领们同时高声吼道。

    “我们不投降!”

    “隋王的命令你们不打算听从么?!”牛弘朗声道,“隋王旗帜已倒,尔等还有什么好期盼的?!”

    “殿下!”骨仪等人只能先去搀扶杨坚。

    而牛弘径直看向晕晕沉沉还被元谐搀扶着的杨坚:“殿下,如今如何打算?”

    杨坚看向牛弘,再看向已经倒在地上的旗杆。

    他也没有想到牛弘会来这么一下。

    这个看上去懒洋洋还有些文弱的使者,似乎早就已经有所准备。

    周围的将士们尚且还都清楚发生了什么,但是更远处的军阵之中已经爆发了混乱。显然将士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而将旗倒塌绝对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就代表厄运。

    这一战,本来就是绝望的挣扎,现在就连隋王殿下都已经放弃了,那我们真的还有必要坚持下去么?

    杨坚淡淡说道:“牛君这走一遭,怎么看都不像是走走过场。”

    牛弘笑了一声。

    事已至此,杨坚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杨坚看着牛弘:“你这也算大功一件了。”

    牛弘摇了摇头:“某觉得,某回去了会被打。”

    杨坚怔了一下,明白了牛弘的意思,不由得笑了笑。

    只不过他的笑很是凄凉。

    刚才如果不是元谐的动作快,他早就已经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当人曾经经历过无限逼近死亡的那种绝望和无助之后,一切反倒是都已经看淡。

    既然自己现在很难再死一次,命运如何,也只能听天由命。

    而李荩忱,现在应该就是天吧?

    ——————————

    牛弘有没有被打不知道,不过至少裴子烈还是很兴奋的。

    杨坚最终还是低下了自己的头,率领四千多残兵败将向裴子烈投降,杨坚这么一投降,薛延陀人也灰溜溜的走了。如果他们再不走的话,汉军很有可能会冲上来把他们收拾掉。

    自己总算是赶在了宇文宪派遣援兵以及薛延陀人南下增援之前解决掉了北方的战事,这是最让裴子烈欣慰的。

    至于生擒杨坚······恐怕大多数将领们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场景,他们更期望能够拿着杨坚的脑袋去请功。只不过裴子烈知道自己不能这样做,因为这样明显不利于陛下后宫的和谐,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杨坚的存在也是李荩忱和大汉朝廷愿意看到的。

    毕竟长安城中还有很多和杨坚有利益纠葛以及人情往来的人,杨坚若是死了,他们多少都会有兔死狐悲的感觉,毕竟这些世家之间虽然讲利益,但是也不是一点儿人情都不讲的,大家当然也会害怕杨坚走后,李荩忱对他们清算。

    李荩忱也好,主持朝政的杨素、陈叔慎等人也罢,从整个长安和关中地区的考虑出发,都是希望杨坚能够活着。

    现在大汉需要的是稳定,是能够从之前的北周顺利向大汉过渡,而如果这些曾经代表了北周的人存在,甚至还能现身说法,那么也自然能够让社会各界更容易接受这个现实。

    更何况李荩忱的手中已经有不少吉祥物了,再多一个也没有什么。

    而且还有一点李荩忱不能不考虑,那就是杨坚所代表的汉人的复兴力量。北方沉沦鲜卑人的统治之下已经百年,在这之前纵横北方的也都是草原上南下的蛮族,而杨坚所代表的实际上就是北方想要寻求将鲜卑人取而代之的汉人力量。

    事实上,历史上的杨坚也的确做到了复兴汉人王朝。

    而杨坚所做的这一切,和李荩忱所做的实际上是一样的,只不过主导者不同罢了,杨坚的背后是北方的汉人世家,而李荩忱的背后则以巴蜀和东南的汉人世家为主,但是双方的根本目的实际上有很多共同点。

    杨坚应该算得上是北方恢复汉化的一个先驱人物了,毕竟在之前宇文邕时期的鲜卑化之中,很多北魏时期建立起来的汉化制度都被推翻了,而杨坚的确遏制了鲜卑化的进展,甚至在他的统治下,关中地区的鲜卑化已经开始倒退,曾经被改成鲜卑名字的汉人,尤其是世家大族,又开始以汉名行于世。

    李荩忱不管怎么说也不能无视杨坚在这些事情上的功劳,因此也不会太刁难杨坚。

    李荩忱不会刁难杨坚,裴子烈自然也就不会刻意为难这位皇帝陛下的老丈人。

    杨坚被请到了中军大帐之中。

    裴子烈在上首,曹忠、唐孝和韩擒虎等人已然在列,甚至元晟也和元浩、元滂两人站在一起,只不过元浩两人畏畏缩缩,一直在向元晟身后躲,显然对于杨坚,他们是心怀愧疚的。

    杨坚深吸了一口气,看向裴子烈。

    这还是他第一次和这个几个月以来最大的敌人打照面。

    就是这个年轻人,带着十万大军,将他一路驱赶到了今天这样的绝路上。

    而这样的人,这样的大军,在大汉不仅仅只有一个,不仅仅只有一支。有的时候杨坚真的不由得感慨,李荩忱的手中到底掌握着多少力量,他又是如何做到的。

    “杨公请上座吧。”裴子烈微笑着说道。

    随着杨坚投降,北周这一脉算是彻底断绝了,自然也就没有了什么所谓的隋王。

    不管宇文宪情不情愿,现在北周的正朔已经落在了他那里。

    杨坚淡淡说道:“阶下囚如何能为座上宾?”

    “杨公客气了。”裴子烈亲自走下来,再一次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杨公不管什么时候前来,都是座上宾。”

    “败军之将,不足言勇,杨某未能战胜裴都督,自然无脸为座上宾。”杨坚径直走到了大帐的最末端坐下,陪在他身后的骨仪和元谐,也一左一右落座。

    虽然自称是阶下囚和败军之将,但是杨坚的目光却依旧充满锋芒,向在列的所有人看去。

    曹忠饶有兴致的打量着杨坚,曹忠也是第一次真正见到杨坚,对这个枭雄人物自然很是感兴趣。

第一四六三章 班师回朝() 
唐孝和韩擒虎这两名大将则斗志昂扬,显然这个结果并不是他们所能接受的,他们更期望着能够和杨坚轰轰烈烈战一场。

    因此牛弘的说法倒是没错,等裴子烈下令解散之后,他们两个不介意去把牛弘收拾一顿,将官打架毕竟影响不好,但是坑一顿好的酒菜还是必须的。

    首功竟然让这家伙这么轻松的就拿到了,说什么也得请客不是!

    至于元晟,倒是面带些许得色。

    他一向和杨坚不怎么对付,杨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他不但功不可没,而且还是乐于见到的。

    不过元晟察觉到杨坚锋锐的目光,正迎上去,也不知道是不是觉得自己的手段终究不是那么光彩,心里咯噔一下,还是下意识的又把目光错开了。

    而他身后的元浩和元滂自然就更不用说了,低着头根本不敢去看杨坚,就像是两个做错了事的孩子。

    每个人的心态都不同,被杨坚都看在眼中。

    不过他只是无声的笑了笑。

    裴子烈也没有再管杨坚,他并不想和杨坚有过多的牵扯,这样对于身居高位的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既然杨坚这么谦虚和客气,那裴子烈也就随他去:

    “陛下旨意之前诸位就已经清楚,战事结束之后班师回朝。北方银州一线,留韩擒虎、牛弘驻守,唐孝、于玺返回西北听从淳于老将军调遣,其余各部,明日休整一天,后日启程南下!”

    北方的冬天已经到达,河套这些天温度越来越低,大军在这里人吃马嚼,每多一天都是大量的消耗,所以裴子烈并没有打算再多停留。至少从现在来看,宇文宪也好,薛延陀人也罢,都不敢贸然前进,那留下韩擒虎和牛弘两个人文武配合,也已经足够。

    对此最喜欢的应该就是牛弘了,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官,做了十多年的武将,终于能够重新回到文官的序列之中,他当然是愿意的,因为牛弘自问也没有多少引兵征战的天赋,能够治理地方民政自然是极好的。

    而韩擒虎也很满意,地方军政主官一向会出现各式各样的矛盾,能够和牛弘这个老搭档相互配合,自然会从很大程度上减少矛盾发生的可能。

    而且银州到五原这一线虽然冬天苦寒,却是直面草原上铁勒人的第一道防线,以后还少不了有功勋不说,根据太尉府最新制定的计划,这里也是以后进攻宇文宪的一个重要方向,毕竟渡过大河就是晋阳的北侧,兵锋直指晋阳这个敌人的要害之处!

    韩擒虎可不会拒绝在自己这个年纪有更多建功立业的机会,并且还是实打实的独当一面的机会。

    至于于玺和唐孝,能够回到西北对付吐谷浑人,当然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剩下的曹忠,随着现在西北新一代将领,诸如徐德言、长孙晟等人都已经成长起来,再加上又有淳于量坐镇,曹忠再前去西北的意义自然也就不大,李荩忱已经决定让他南下坐镇空虚的荆襄地区,主持北侧的南阳战线。

    南阳直面宇文宪重兵云集的洛阳一线,又地处盆地,易攻难守,唯有和后方的襄阳以及淮西等地互成掎角之势,才能保证稳固,李荩忱派遣稳重且擅长防守的曹忠前去,目的自然也很明显,就是期望自己这个虽然才能不算出众,但是性格绝对算得上稳重的心腹能够镇得住南阳,并且关键的时候还能够主动出击支援其余战场。

    对于大帐之中的每一个人来说,也都算有了一个不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