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7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沈婺华还是有些紧张的。

    毕竟作为一个弱女子,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国家的命运会牵系在自己的身上。

    “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乐昌不知道自己说了一句后世的名言,“等到陛下十天后抵达建康府,一切就会尘埃落定,到时候无人能够挑战一个刚刚占领了整个关中、生擒了杨坚的人的威严。”

    “可是还有十天。”沈婺华咬了咬牙,“说不定他们就打算让陛下重蹈刘寄奴的覆辙。”

    当初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北伐,已经把战线完全拉平到黄河一线,结果谁曾想到建康府生变,无奈之下刘裕只能南返,导致北伐的成果付之一炬,虽然刘裕平定叛乱,但是北方的鲜卑已经大规模南下,想要再重新杀回到黄河边,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如果此时建康府乱了,那么宇文宪真的有可能也发动反扑、让李荩忱两头为难不说,建康府这边孰胜孰负也难以判断,若是建康府落入东南士族的掌控之中,保不齐会导致在整个大汉的分裂!

    “再坚持十天。”乐昌低声说道。

    山雨欲来风满楼,她又如何感受不到?

    只不过身为皇后,身为现在留守建康府的所有人的主心骨,她不能乱。

    沉吟片刻,乐昌道:“召宰辅、两位裴公、唐公、任公以及六部尚书入宫,兹体事大,不得迟疑。”

    宰辅是顾野王,两位裴公则是门下省裴猗和御史大夫裴忌,唐公是尚书省唐亦舜,任公是卫将军任忠,太尉府没人在,卫将军就是军方在建康府的主将了,六部尚书自不用说,这几乎是整个大汉朝堂的中枢人物了。

第一四七九章 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水师的心态李荩忱焉能没有察觉,只不过大汉手中的财力也有限,李荩忱不可能放着对北伐更有用处的火枪和骑兵这两方面不去投入,而去发展水师。

    毕竟十年的陆军,百年的海军。

    在李荩忱的设想之中,大汉的水师当然不是只能在内河里扑腾的平底船队,整个大汉的内河也已经没有大汉水师对付不了的敌人,这支经历了大战磨炼的队伍当然不能就这么浪费了。之后大汉还是要向外拓展、发展海军的。

    无论是向南解决南洋问题还是向北跨海进攻山东、辽东乃至于去征服高丽和扶桑,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海军不可或缺。

    大汉不能和前辈一样只是局限于向西域发展,作为后来人李荩忱很清楚,不久后在西域以西,还将有庞大的大食崛起,李荩忱不倾向于和历史上的大唐那样在西域和大食打个你死我活,相反,大汉的侧重点应该是先加强对东面、南面以及东北各区域的控制,让这些地方不再是以羁縻的身份而是以大汉本土的身份出现,否则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乱子。

    历史上大唐在向西域拼命拓展的时候,东北的高丽、南方的南诏,甚至还有一个安禄山,可都没有少找麻烦,甚至让煌煌大唐在短短几年间就变得风雨飘摇。

    李荩忱不介意先帮后人把这些麻烦和隐患解决掉。

    南中他已经在一步步蚕食,历史上应该不会再有南诏这样的存在,而之后征服北方,需要海军。随着大汉之后财力有所空余,李荩忱也不介意政策开始向水师倾斜。

    想到这里,李荩忱也不由得感慨。

    高丽,真的是华夏纠结不过去的坎啊。

    历史上隋炀帝几次征讨高丽,最终导致国家支离破碎。而唐太宗把隋炀帝的穷兵黩武狠狠的嘲讽了一番,结果过了没几年,自己也去讨伐高丽了。

    李荩忱不能判断说,讨伐高丽能够一战而成,但是高丽还是要打的,这是东渡扶桑的踏板,也是至少现在东北稳定的根源。

    不过这也应该是很久之后的事了

    李荩忱把目光转过来。

    杨素静静等在旁边,因为他一直没有说话,以至于李荩忱都几乎没有意识到他的存在。

    “爱卿怎么不言语?”李荩忱微笑着道。

    杨素一拱手:“臣见陛下正在沉思,当是勾勒山河,因此臣更想静候陛下,以免打扰到陛下。”

    李荩忱看了他一眼:“爱卿越来越会说话了。”

    杨素笑道:“陛下谬赞,臣既然想要有事劝说陛下,先说些好话,免得陛下生气,不也在情理之中。”

    李荩忱大笑道:“你说的倒是很直白!”

    “臣也不喜欢弯弯绕。”杨素无奈道,“但是君臣有别,有些事臣还是做了好,免得被别人说闲话。”

    李荩忱点了点头:“所为何事?”

    “牝鸡无晨,陛下让皇后娘娘垂帘,恐怕会惹来非议啊。”素不无担忧的说道。

    “牝鸡无晨的下面,好像还有两句吧。”李荩忱并没有直接回答。

    杨素沉默片刻,低声说道:“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李荩忱笑了一声:“是啊,现在家里需要,没办法。”

    “可是皇后娘娘能否把持得住朝堂之上的汹涌意见?”杨素眉头紧锁,“若是最终皇后娘娘先动摇的话,一切就没有转机了”

    李荩忱的手轻轻敲着栏杆,淡淡说道:“朕信她。”

    杨素沉默。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更何况李荩忱的八百里加急算起来应该已经到了建康府,似乎也没有了挽回的机会。

    杨素默默看着远方。

    一切都落在女子和幼儿的手中,未免有些兵行险招。

    李荩忱伸手拍了拍杨素的肩膀。

    自从他登基之后,就已经很少有和臣子这样亲昵的动作了。

    “朕更相信那些东南士族,根本就没有这个胆量。”

    陛下的胆子的确很大。

    这是顾野王的感受。

    当他看到坐在上首的皇长子以及侧厢垂下来的帘子时候,也只能苦笑认命。

    皇长子倒并不是坐在皇帝的位置上,而是坐在了皇帝位置的一侧,桌案同样雕刻了盘龙,代表这里坐着的人的皇家身份,也代表着这是仅次于陛下的监国。

    陛下竟然真的敢把直接影响甚至改变国运的权力,就这样放在了女子和幼儿的手中。

    帘子后面的人影已经坐下,乐昌的声音依旧清冽:

    “诸位臣工,陛下仍在返京路上,因此奉陛下旨意,皇长子监国,本宫垂帘听政,还望诸位臣工尽心竭力,维护大汉国祚。”

    她的声音带着几分难以抗拒的威严在。

    不等顾野王有所动作,旁边的裴猗就已经先上前一步,顾野王当然知道这个老家伙想干什么,作为元从系之中唯一一个老人,这个时候就是表忠心的时候,裴猗当然不敢怠慢,甚至就应该冲在最前面。

    不过顾野王倒是并不打算给他这个机会,自己先拱手:“臣遵旨!”

    “臣遵旨!”大殿之上声音回响。

    顾野王开口,其余的官员们也已经没有选择的机会,如果他们不表示什么的话,说不定乐昌现在就会派人直接把他们拿下。

    大殿外面,侍卫亲军和羽林骑已经排成两列,侍卫亲军都是手持长刀,而羽林骑更是身披重甲,只要大殿之内有任何的动静,这些甲士就有可能直接涌进来。

    大家没有怎么和乐昌打过交道,不知道乐昌是什么性格,但是至少他们知道,就站在大殿外面的卢青,不是那么好惹的!

    这个蛮子,杀人不眨眼。

    乐昌紧接着说道:“朝廷新政已经颁布,从昨日开始,《税收法》就已经是大汉在行且唯一遵守的有关税收的律法,任何人触犯了律法,都将交付有司问罪,这一点诸位臣工应该没有异议吧?刑部对此可有什么难处?”

    刑部尚书沈君高的额头上已经汗水直冒。

    有什么难处?

    难处可真大了去了!

    自从上一次沈君高差点了“误入歧途”之后,他一直都在努力把沈家和东南世家划清界限。

    沈家其实是没有必要给注定会倒下的东南士族陪葬的。

    

第一四八零章 刑部的态度() 
沈婺华已经入了大汉宫廷,甚至还颇得陛下宠爱,所以沈家现在也算半个皇亲国戚,到底是作为一个世家群体中甚至都不能算第一的家族而存在,还是作为皇亲国戚而存在更重要,应该如何取舍,沈君高心里当然清楚。

    陛下手中握着太强硬的力量,那是实打实的用世家的鲜血喂出来的力量。

    沈家没必要用自家人的脑袋去给东南士族陪葬。

    这是沈君高现在的态度。

    既然之前选择铤而走险不现实,那他就干脆选择彻底倒向陛下。

    保全家族的性命,可要比用家族的性命去赌博来以求换取世家的权力得以保留来得实在。

    不过有这样想法、或者说能有这样想法的,也就只有沈家这样的家族了。诸如沈家、顾家、徐家、吴家、萧家这种家族,早就已经和朝廷紧密捆绑在一起,让他们背叛朝廷的话,就算是他们真的能做到,其余的世家也不可能信任他们。

    所以大家就干脆彻底跟着陛下走,到时候陛下就算是真的推行新的政策,也不可能忘记他们的功劳。

    可是其余的世家可就没有这样的资格了。

    他们要么选择灭亡,要么选择鱼死网破、殊死一搏。

    这些大小世家和朝廷的联系并不紧密,甚至还有仇恨在其中。

    朝廷之前能够容得下他们,不代表这一次依旧还能容得下,甚至朝廷这一次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付他们。

    李荩忱之前对付世家一直都是处于被动应付,而主要对付的对象也都是那些最担心会被取而代之的小世家。

    毕竟最先坐不住的往往就是这些小世家。

    可是现在新的政策出来了之后,终于也不仅仅是这些小世家坐不住了,还有那些大家族,尤其是在之前大汉取代南陈的战争之中站在南陈那一边的大家族,无论是东宫还是陈叔陵背后的支持力量,之前只是以为自己这一代人可能没有再起的机会了,但是家族的力量终究是存在的。

    但是看李荩忱现在的意思,分明就是打算将他们的所有都剥夺。

    因此这些家族不可能再一点儿反应都没有了。

    之前那些小世家手中的力量不大,就算是真的团结起来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他们也只能铤而走险选择动用自家在军队之中的为数不多的子弟,最终的结果自然也是李荩忱发动白袍和侍卫亲军,轻而易举的将这些斗胆通过煽动军队来挑衅皇权的家伙斩杀。

    可是现在这些大家族若是真的想要有所动作,自然也就不是这样了,他们的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财力物力,甚至其中还有不少人和朝廷之中的几个大家族都有姻亲关系,到时候保不齐就会牵动着朝堂上这些大家族内部的矛盾。

    比如徐陵的长子、下一代理论上的徐家家主徐俭,就一向和朝廷不怎么对付,这一次也没有少在私下里奔走,到时候就算是徐氏这样立场坚定的家族,说不定也会受到徐俭牵动而导致分裂。

    毕竟这些家族由于这些年的联合,内部的联系实在是太过紧密,所以现在真的想要让两方能够什么都不管不顾的完全割裂,基本不可能,一旦双方彻底对立,那么带来的肯定也是一个又一个家族、一群又一群人的对立。

    而既然注定了会对立,那么抓紧趁早站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沈君高一向不是一个喜欢犹犹豫豫的人,既然要站队,那他就站队。但是这个队虽然站好了,可是问题可没有那么容易就解决。

    乐昌让他负责处理大汉违反法律的人,实际上就是要处理那些随时都有可能被抓进大牢里的世家。

    这些世家很多都和沈家有联系,甚至还有可能存在在场的臣工的亲人家眷,这让沈君高怎么真的依法判处?

    那样岂不是代表他要把所有人都得罪一遍么?

    刑部古往今来,都不是什么好干的活计啊。

    乐昌不是在逼着他代表沈家表态,而是让他代表刑部表态!

    刑部一旦表态支持朝廷,那么也就是说之后的任何事情都得按照律法来,这样也就等于直接对这些世家下死手了。

    沈家站在朝廷的这一边,以后真的发生了什么或许还有回旋的余地,但是如果沈君高带着刑部也出手,那就真的没有什么回旋的可能了,在这一次矛盾冲突上,双方就已经是不死不休。

    深深吸了一口气,沈君高的目光微微倾斜。

    所有的官员们都是眼观鼻、鼻观口,显然并没有人有胆量或者有欲望在这个时候说话,哪怕是帮着沈君高转移一下注意力和话题。

    “那刑部就是没有难处了?”乐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