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8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刘胜是什么人物,那是真的生下来一个民族的人物,极大的促进了刘氏和汉族人口的增长。

    陈顼虽然还差了点,但是也大差不差了,陈氏家族的人丁兴旺,他功不可没,历史上正是因为陈氏家族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就算是杨坚也不敢真的把他们怎么样,四五十个皇家直系亲属、成百上千的旁系亲族,你要是全都一刀砍了,那是要天怒人怨的,所以也只能都丢到京城当闲人或者扔到边疆去喝西北风。

    陈顼这么能生,他的子嗣众多,已经成年的皇子自然就要分封亲王。年纪比较大的,诸如陈叔英、陈叔坚等人,都已经可以外出就藩,年纪比较小的,虽然已经搬出了皇宫,但是还留在京城之中——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如果把这么多人全都撒出去,那南陈就不用派遣地方官员了,因为每个大点的州府郡县基本都能摊上一位王爷。

    因此建康府之中王府大大小小、星罗棋布。

    李荩忱入建康府之后,陈氏皇族沦为阶下囚,只不过李荩忱怎么着也都算南陈的女婿,是这帮皇子的大舅哥和小舅子,李荩忱也不好对他们太过为难,人基本都放了,有如陈叔慎这样有能力的还能够入朝为官,但是他们的府邸,那抱歉,建康府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麻烦您还是挪挪屁股吧。

    不过这些府邸大小不一、数量不少,大汉新的权贵之中,大多数实际上在建康府都是有府邸的,比如萧家和裴家,只需要把原本的扩建一下就可以,没必要赐予新的府邸,也就是巴蜀来的和北地来的需要这些府邸,可是最终也都没有分发完。

    现在皇家药房向外扩张,所吞没的地方上,有好几处都是曾经的皇家亲王府邸,自然也就省了很多收购土地用的钱财——这本来就是朝廷的东西。

    而建康府中群臣、商贾们自然也都是慷慨解囊,乃至于有家在这个范围内的,积极帮助腾退屋舍。

    这些大臣们也不傻,陛下拉着他们去看了一遭,可不是真的让他们去看热闹的,这就是告诉他们,这东西很有用,保不齐哪一天也能够救了你们的性命,所以有钱的是不是得慷慨一下,朝廷可没有那么多钱买地皮。

    商贾们自然不用说,南征之战的结果大家都看在眼里,“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现在的朝廷和原来可不一样,在朝廷需要你掏钱的时候积极主动一些,朝廷在之后也会和你穿一条裤子,有好处那是绝对不会忘了你的。

    这种远期投资,商贾们绝对不会拒绝,毕竟陛下的信用,一向是不错的。

    作为回报,新建的皇家医院所获得的收入之中,也会根据商贾们掏钱的多少给他们回报,虽然数额很少,但是细水长流不说,而且皇家医院、皇家医院,握着皇家医院的分红,那就等于挂上了皇家的名头,大家出门外在,吹嘘一声“皇商”,那也不是不可能的。

    在外做生意,这名声一向是非常重要的,连皇帝都信任的人,大家自然也都喜欢和他做生意。

    而对于授意如此的李荩忱来说,当然也是以此为机会引入股份制,并以皇家医院作为试点,毕竟大汉现在的金融体系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建设,已经完全形成网络,如果再不引入新的政策的话,很有可能会无序发展,最终反噬大汉。

    因此作为一手组建了大汉金融体系的李荩忱,肯定要在合适的时候再出手引导一下。对于这个时代的发展,无论是经济也好、工业也罢,李荩忱都只是引导和点拨,从来没有说下达过什么必须的命令,他更想让手下的人去思考和摸索,并且让这些理论和体系能够进行缓慢和平稳的自我过渡和发展。

    有人说历史上最残忍的话就是“我们走了一些弯路”。

    李荩忱也很期望自己能够把后世的一切都带给大汉,让这个时代快速迈入工业化、实现电气化,最后乃至于实现信息化。但是作为上位者,他很清楚这些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且自己也不能这么做。

    一棵树苗的成长是需要时间、需要阳光雨露的,甚至还是需要多长出来一些分枝的。

    揠苗助长只会让它更快速地死掉,而修剪掉那些看上去是长错了的分支,固然可以让它长得更高,可是孤零零的一根主干立在那里,根本经受不住任何的风雨吹打,一场大风过来就有可能直接折断。

    只有枝繁叶茂如绿云的大树,才能够经受得住一切。

    在李荩忱看来,这些弯路就是大树的枝杈,虽然一个两个的枝杈或许会抢夺大树主干上的营养,但是对于一棵大树,一棵想要抓牢地面、遮蔽一方大地的参天大树来说,枝杈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大汉来说,这些弯路所带来的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些经验存在,大汉才能够从中吸取教训,下一次选择正确的方向向上走。

    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螺旋上升,也是李荩忱自身对于社会发展的理解,毕竟他也不是研究社会学的,更不是研究哲学的。

    但是至少自己所想的这些,对于大汉应该好处大于坏处。

第一六零五章 分裂既是灭亡() 
短暂的、一代人的努力和牺牲,是为了为后世的子子孙孙提供更多的经验和教训。

    在这个平均寿命只有十年的时代,一代人所能主导风云的时间很短,就算是诸如徐陵这种活到了六七十的古稀老人,他主导整个南方朝政的时间实际上也不过就是陈顼中后期,并且对短暂的陈叔宝时期和大汉初期有影响罢了,加起来也就是十年的样子。

    但是大汉以及组成大汉的华夏民族,所能走的路,还很长久。

    一代人的经验和教训,将会造福千千万万代人。

    因此哪怕是牺牲一代人,李荩忱也愿意。

    在这种民族延续的事情上,李荩忱从无妇人之仁。

    作为目前大汉的主导者,李荩忱希望的大汉,是成为这世间最大的一棵树木,屹立在大地和苍穹之间,能够经受得住千百年世界风云的磨炼。

    因此大汉也不可能什么都一帆风顺,一帆风顺的王朝是不可能经受得住外界考验的。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又何尝不是充满血火的历史,甚至华夏的近代史,说是建立在瓦砾和废墟上的也没有错。

    新的一代华夏人即使是面对断壁残垣,也顽强不息,最终能够在废墟上重新站起来。

    这是为什么,因为从五千年流传下来的骨气和传承,让这个民族从来不想着干脆分崩离析,可以拧成一股绳,也因为五千年祖祖辈辈走过的弯路,告诉后世的人们,这个民族是一个整体,分裂既是灭亡,所以面对外来的威胁,这个民族只会愈发的团结和坚强。

    能够自己走的路,哪怕是弯路,李荩忱也希望大汉能够自己走一走,自己经历一下。

    如果自己把所有都给了大汉,那么大汉就像是襁褓中的婴儿刚生下来就想要跑步不说,真的在未来摔一跤,将会更加疼痛。

    所以无论是大汉的工业发展、经济发展还是现在医学的发展,李荩忱只是指导和引领,至于大汉最终走向何方,不是李荩忱自己就能够决定的。

    他不是王莽,也不想成为那个什么都想改一改,甚至就连地名不好听都想改一改,一切都想控制在自己手中的王莽。

    大汉新元三年八月,随着人类历史上第一场标准化的手术在大汉的都城建康府完成,原本的皇家药房也随之扩张成了医院,华夏的医疗模式从原本的郎中上门诊断加上药房抓药,转变成了医生在医院坐诊,患者取药房抓药或者进行手术。

    这也是“医生”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长河之中,毕竟郎中已经很难再简单概括现在的医生所需要做的事情,而用这些医生的职务“太医”称呼的话,那岂不是僭越?

    不过医院的建立,受益最多的实际上不是这些医生们,而是之前饱受争议的看护队。

    所谓的看护队,实际上就是李荩忱按照后世的护士标准来组建的。

    但是在这个时代,这种思想似乎还是超前了一些,不过形势所迫,李荩忱也不得已而为之。毕竟说一千道一万,如果没有办法在即将到来的北伐之中战胜对手,那么什么都是白搭。

    只不过李荩忱没有想到,原本已经做好了被那些就知道吹胡子瞪眼喷吐沫的卫道士们大力抨击准备的他,却发现事情因为医院的组建出现了变化。

    皇家医院的招牌打出去之后,前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当然可不是只有男人才来看病,女人,尤其是现在富贵人家的女人,有病之后也不能不看,可是把脉之类的还好,要进行手术的话,那是要换上专门清洗消毒的衣服之后,至少伤口部位还要裸露出来进行消毒和开刀子的。

    以这个时代的思想,别说是那些男人了,就是女人们自己也坚决不能接受让男性的医生来给自己开刀子,甚至他们都不能在一边看着。否则要是对敏感和谐部位开刀的话,那岂不是被夫君以外的人白占便宜?

    所以在被几个女患者大哭小叫闹得头痛不已之后,陈宣华和孙思邈也只能另外想办法。

    虽然陈宣华也看过不少手术,甚至还曾经自己在模型上动过手,但是孙思邈知道她也就充其量算个理论派,是个不折不扣的二把刀。

    主要以她身份的尊贵,一来谁敢让她上台,万一血啊什么的喷一身吓到了陈宣华,谁能担得起责任?陛下问罪下来,怕是整个皇家医院的医生都得挨一顿骂当然李荩忱应该还不至于对陈宣华回护到这个程度,但是大家想一想还是不要排除这个可能的好。

    二来如果别人主刀出了什么问题,患者家属还能有胆量闹一闹,如果陈宣华主刀出了问题,患者家属可一声都不敢吭,所以患者家属们也不期望陈宣华来动手。

    因此孙思邈就果断的把主意打到了两类人身上,一类是稳婆,建康府中年纪稍微轻一些、脑袋灵光的稳婆都被集中起来,另一类便是杨妙手中那些已经学会了简单医疗救护技巧的看护士们了,也是从中抽调心灵手巧的出来。

    这两类人集中在一起培训,总算是有五六个脱颖而出的,经过一个多月的加急训练,能够做一些小手术了,而剩下的自然也不能浪费,全部都成为了护士这个名字和陛下亲自赐下来的医生不一样,还是陈宣华和杨妙一商量,叫看护士实在是太累赘,叫看士又有些词不达意的感觉,不如就叫护士吧。

    这些护士虽然上不了手术台,但是端盘子、递东西以及看护女性病人还是没问题的,这样自然就解决了女性病人住院期间的不少涉及私密性的问题,另外做手术的时候也不能让新的女医生自己在台上忙来忙去不是?

    或许这些多数出身青楼的女子们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发生了这样的转折。

    “救死扶伤,胜造七级浮屠。”李荩忱在陈宣华和杨妙一左一右的陪伴下穿过皇家医院的庭院,庭院中不少医生和太医院学徒人来人往,当然患者更多,“这点思想一定要贯彻下去,朕不希望医院之中出现因为私人矛盾和纠纷而引发的事故。”

    

第一六零六章 白大褂() 
他没有身穿龙袍,只是一袭和孙思邈、陈宣华等人一样的白色大褂,还真有几分后世白衣天使的感觉。

    “臣妾明白。”陈宣华和杨妙都纷纷答应。

    事关人命,她们当然不敢松懈,医院之中的思想教育可是一点儿都不敢落下,若是真的出了什么因为私人恩怨造成的医疗事故,那对于刚刚诞生、一切都在摸索阶段的皇家医院来说,将是要命的打击。

    毕竟这关乎到自己的性命,任何的患者都不敢把性命寄托在这样的地方。

    而李荩忱也是在给陈宣华和杨妙提个醒,这两个小丫头原来互相看不顺眼那是人尽皆知的,现在一个管着药房,一个管着护士,又都涉及到手术方面,可不要闹出来什么幺蛾子。

    其实这倒是李荩忱多虑了,陈宣华和杨妙肯定不会傻乎乎的把个人矛盾扯到这上面来,医院也是她们共同的心血不说,在李荩忱心中的地位有多重她们也清楚,所以这点分寸她们还是拿捏得住的。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陈宣华和杨妙早就没有什么矛盾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李荩忱不断地“拉进感情”导致的,两个人都见过对方被李荩忱“杀”得丢盔弃甲、如烂泥一样瘫在那里的狼狈样子,也曾经相互扶持着抵抗这个身体强壮的家伙这家伙到底是山中猎户出身,除非他很累,否则后宫之中这么多姐妹少有能够一个人应付得了的,好在他每天确实是挺累的

    有并肩作战的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