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兵!”陈顼伸手一拍桌子,声音之中洋溢着杀气,“八成把握,已经足够!”

    这一刻陈顼的脸看上去有些狰狞,他等待这一天已经太久了,不需要萧摩诃再做过多的解释。

    萧摩诃怔了一下,郑重的点了点头:“臣遵旨,必当不辱使命!”

    ——————————————

    “是李荩忱着人送来的信。”陈叔俭沉声说道,相比于刚才的愤怒,此时他的脸上更多了几分凝重神情。

    对于李荩忱,要说兄弟二人没有一点儿怨恨之情,那是不可能的,他们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陈顼责罚,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这个李荩忱,如果没有李荩忱的话,就算是乐昌再怎么能够进谗言,抓不到他们的把柄也没有用。

    不过话说回来,上一次在酒楼,也是李荩忱答应了要通过东宫向陛下求情,从而免去他们被禁足的惩罚。事实证明李荩忱应该还是言之有数的,陈叔俭和陈叔澄可不相信仅仅凭着陈伯固的一份奏章,那个脾气倔强、性格多疑的老头子就会轻易放过他们。

    而现在李荩忱着人送来书信,明显就是想要让他们两个履行之前许下的诺言了。

    “兄长,这应该如何是好?”陈叔澄看着那一封书信。

    陈叔俭握着书信,就像是握着火炭:“如果这姓李的只是让咱们听听风声,打探打探口风,那就算是答应他也无妨,以避免把咱们的丑事抖露出去,但是要是真的想要让我们做什么过分的事情,那咱们就得去找陈侍中言明此事了,否则一旦以后李荩忱和我们还有来往,引起陈侍中的猜忌,可就不好脱身了。”

    小心翼翼的拆开之后,他方才发现这书信上也只有短短几行字。

    陈叔澄凑上前一看,顿时怔了一下:“李荩忱让我们小心乐昌?”

    深深吸了一口气,陈叔俭冷声说道:“这李荩忱一向狡猾,这一次又是打着什么鬼主意?”

    轻轻摩挲着下巴,陈叔澄伸手指着那封同样字迹潦草,显然是不久之前写好的信件说道:“兄长你说,这李荩忱为什么平白无故的让我们小心乐昌?除非是他已经知道了······”

    “他知道乐昌在向父皇进谗言!”陈叔俭神情顿时凝重起来,“可是母亲派出的耳目前脚把消息送过来,这李荩忱的信件后脚也过来了,这根本不合情理啊,难道李荩忱······不,东宫也在乐昌身边布下了耳目么?”

    “就算是东宫在乐昌身边有人,那这消息肯定也是先送到东宫周确或者傅縡那里,再由他们转交给李荩忱,速度不可能这么快!”陈叔澄脸涨得通红,他从来都没有今天这样觉得自己把一切都看得如此清楚,“阿兄,这说明李荩忱早就知道这件事!”

    陈叔俭脸色阴沉:“如此说来向陛下进谗言是乐昌和东宫早就已经商量好了的,而所对准的目标肯定不只是我们两个了,估计还有陈侍中、陆侍郎等人。”

    “没有想到乐昌还真的站到了东宫那一边。”陈叔澄愤懑的说道,“之前扬州刺史也没有得罪过她,她为什么会如此坚决的和我们作对?!真是不可理喻!”

    摆了摆手,陈叔俭冷声说道:“人心不可测,乐昌怎么想的我们无从得知,但是现在乐昌与我们为敌却是实打实的。这一次李荩忱告诉我们此事,便是为了让我们早有防备,说明至少在李荩忱的心中,还是信任我们的,否则定然不会将此事告知。”

    陈叔澄点了点头:“那咱们现在······”

    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个自然就是真的从此成为东宫的暗子,想来乐昌就算是真的惩罚他们,东宫也不会袖手旁观;而另外一个选择自然就是将这个消息直接去告诉陈伯固,这样一来估计下一次和李荩忱而或者乐昌公主见面的时候,就真的是不死不休了。

    陈叔澄紧张的看着自家兄长,他不确定自己有没有勇气做出选择,所以还是想听兄长的。

    “咱们得吸取教训,脚踩一条船不保险啊。”陈叔俭目光阴冷,手指轻轻敲打着桌子,“无论我们站在哪一边,很显然都会遭到对方最先的打击,所以坚决不能真的摆明立场、一条路走到黑。”

    这也怨不得别人,他们两人之前确实有不少把柄,甚至根本用不着费力去搜集,所以无论他们站在哪一边,对方肯定都会抓住他们先进攻。之前两次就已经是充足的教训了,陈叔俭当然不允许自己再犯同样的错误。

    “阿兄你的意思是?”陈叔澄虽然已经将事情的因果联系想的清楚,但越是这样,他越是有些手足无措。

    毕竟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和怎么去妥善解决是两个问题。

    “这消息谁都不能告诉。”陈叔俭伸手将信件干脆利落的扔到火炉当中,“今天的一切,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静观其变。那李荩忱若是不来找我们便好,若是再有什么要求,咱们视情况而动。”

第一百七十八章 雨停() 
PS:在从瑞典回国的路上,这几天写论文比较忙,码的字就比较少了,所以一共就只有这些存稿,今天就一更,回国等作者恢复元气之后再补回来吧···望大家见谅。正好这一章结束第二卷。

    “那乐昌针对我们的事情······”陈叔澄眉毛一挑,对于兄长其余的话,他当然是举双手赞成,但是归根结底这件事情最为急迫的不在于别的,而在于乐昌还在盯着他们。

    谁知道他们这个好妹妹“口无遮拦”的能够说出来什么。

    “乐昌针对的可不是我们,而是扬州刺史,这件事啊,就让陈侍中头疼去吧。”陈叔俭声音之中带着冷意,“咱们现在也算不上马前卒,也不是最高的,这天塌下来轮不到我们去顶。”

    陈叔澄怔了一下,会意的点了点头。

    而陈叔俭不慌不忙的接着说道:“更何况老弟你不觉得,现在或许我们二人避避风头才是上策么?”

    “兄长是说······闭门读书?”陈叔澄虽然并不算聪明人,但是和陈叔俭一起长大,陈叔俭的意思他自然明白。

    “是啊,这几日某总觉得有些不对劲,这建康府的水实在是太浑了,咱们两个还是不要轻举妄动的好,”陈叔俭眯着眼睛说道,而此时窗外的风雨虽然已经小了不少,却还在下着,“不管是东宫也好,扬州刺史也罢,而或者乐昌如何,只要我们二人不动,谁能把我们怎么样。”

    陈叔澄郑重的点了点头:“阿兄此言在理,咱们就先看上两天戏!”

    ——————————————…

    雨还在回廊外细细密密的斜织着,水滴顺着屋檐滴落,砸在地上水洼中,荡漾起一圈一圈的涟漪。

    “只要陈叔俭和陈叔澄兄弟不蹦跶,东宫就还有安生日子过,”李荩忱伸手撑着栏杆,虽然时候不早了,但是此时的他没有一点儿困意,“若是这兄弟二人再有什么歪心思,在中间煽风点火,恐怕沈公他们就得头疼了。”

    萧世廉把玩着手中的匕首,听到李荩忱所言,微微颔首。

    陈伯固也好,乐昌公主也罢,都不是那种做事全凭一时兴起的人,陈伯固本来就性子稳重、老谋深算,而乐昌公主现在更是被李荩忱强行扯入到这漩涡之中,所以现在李荩忱就等于在扬州刺史和乐昌公主之间糊上了一层窗户纸,只要没有人去主动捅破这一层窗户纸,谁都不知道对面那人到底怀着怎样的心思,自然也就只能相互猜忌和提防。

    而很显然陈叔俭和陈叔澄就是最有可能捅破这窗户纸的人,对于李荩忱来说,或许这两个家伙才算得上真正的变数,因为这种做事不过脑子的家伙,最是让人拿捏不清楚。

    陈叔俭还好,陈叔澄就不好说了,所以李荩忱不能拿着东宫的命运做赌注,他必须要尽力控制住这兄弟二人,而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让他们知难而退,好好安生一段日子。

    这样或许扬州刺史和乐昌之间的矛盾和敌视就不会被人点破。而陈叔陵也好、陈伯固也罢,在没有摸清楚对方到底准备好什么套路和陷阱的时候,肯定不会主动钻进去。

    而偏偏乐昌实际上什么陷阱和套路都没有,这只会让陈叔陵他们更加疑神疑鬼。

    这样一来李荩忱拖延时间直到灭掉西梁之战结束的计划就可以平稳的实施下去。

    “这建康府应该会稳定一段时间了,”李荩忱深深的呼了一口气,看着栏杆外淅淅沥沥逐渐变小的雨水,“我们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就不是你我所能够预测的了。”

    萧世廉沉沉颔首,他们的力量毕竟有限,在朝中吴明彻等老臣都还在观望而或者只是暗地里有所表示的时候,他们所能够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毕竟对于现在的东宫来说,随着周确、傅縡和沈君高等臣子的聚集,虽然依旧有大大小小的问题和隐患亟待解决,但是至少比之前的一盘散沙要好的太多,而面对扬州刺史的挑衅时候,也不至于自乱阵脚。

    现在李荩忱已经帮东宫打造了最好的局面,以周确和沈君高等人的本事,肯定不会白白浪费了这等好局面。

    剩下的就要看他们的了。

    “雨停了。”李荩忱突然没头没尾的说了一句。

    而萧世廉下意识的抬头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笼罩着整个建康府的风雨已经消散的无影无踪,只剩下丝丝凉意还在随风传来,让人忍不住打个寒颤。

    “是啊,雨停了。”萧世廉微笑着说道,“世忠,咱们就此别过,明日早上见!”

    李荩忱郑重点了点头,他很清楚萧世廉的意思。

    风雨停息,又是一场新的大戏将要上演。

    李荩忱冲着萧世廉一拱手,转身向着自己居住的侧院走去。而萧世廉看着李荩忱的背影,嘴角的微微一扬。

    风雨之后,满地狼藉,树木的枝叶零零落落散在地上,而很多低洼处也有积水。

    李荩忱并没有绕远走风雨长廊,而是直接穿过庭院,当走到侧院门口的时候,他轻轻含住一口气,小心翼翼的伸手推开院子的门

    看到院子之中已经没有烛火,李荩忱松了一口气,这说明李怜儿已经先休息了。不过不等李荩忱走上台阶,便听见匆忙的脚步声,原本以为已经睡觉了的自家妹子伸手推开房门,拿着一件外衣走出来:“阿兄,怎地这么晚才回来?”

    一边说着,李怜儿一边将外衣递给李荩忱,看着李荩忱的模样,忍不住嗔道:“刚才下雨的时候那么冷,阿兄穿的不多,也不知道先回来拿一件衣服!”

    李荩忱心中一暖,微笑着扬了扬手:“你看你阿兄如此强壮,怎地会怕了这点儿小风小雨。”

    “好啦好啦,”李怜儿有些不耐烦的说道,干脆直接伸手给李荩忱披上衣服,“知道你厉害了。”

    李荩忱一摊手:“都什么时候了,怜儿你怎么还没有睡。”

    “这不是等你回来么,”李怜儿扬起头看着李荩忱,“阿兄,是不是要打仗了,竟然让萧将军如此匆忙的回来。这个问题若是不问清楚,我今夜是如何都睡不下的!”

    怔了一下,李荩忱并没有打算瞒着自己妹妹,也没有瞒着的必要:“是啊,明天或者后天就要出征了。战机转瞬即逝,容不得我们过多犹豫,否则萧将军也不会这样着急。”

    “打仗的事情,我一个女儿家不懂,”李怜儿伸手帮李荩忱系紧扣子,“但是怜儿还是希望阿兄可以平安凯旋。”

    看着瞪大眼睛说出这句话的妹妹,李荩忱心中一片火热,当即正色说道:“怜儿放心,阿兄必然如此!”

    风轻轻吹过,兄妹二人站在风中,每一个人的眼神都无比郑重。

    ——第二卷·秦淮景完——

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口() 
南陈,京口大营。

    对于南北朝这样的势力割据时期,一般在京城外驻军并没有太多的忌讳,甚至很多时候国家的主力大军就屯驻在京城,以防生变。不过饶是如此,以建康府的大小,也依旧没有办法容纳太多的军队,所以南朝的大军一般都屯驻在京口。

    京口是从建康府顺江而下的咽喉要道,从这里向北可以剑指淮南,向东直通大海,向南连通江南,而向西更是屏蔽建康,是南朝数百年来从来没有放弃经营的要塞所在,更是兵家必争之地。

    当年东晋著名的北府兵就是驻扎在京口,而一手建立刘宋的刘裕,也是从京口发家。可以说京口见证了南朝三百年的风云变幻,也见证了南朝的一代又一代的兴衰更迭。

    按照陈顼的旨意,原本在钟离屯驻的南陈主力将会从淮南向南移动之后直接折向西,这一支大军将会由老将任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