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4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赵,你快闪开,不要惹怒了他他伤害到你!”包玉怜赶紧阻止道。

    果然那醉汉嗔目大怒,一把揪住小赵的脖领子怒吼道:“你个小兔崽子,毛还没长全呢,也想给大爷看病?”

    小赵却是不慌不忙地道:“你折腾吧,使劲折腾。折腾得越欢,你体内的热毒就发作得越快!”

    那醉汉闻言一怔,已是松了手道:“你知道我这是什么病?”

    “这有什么难的?”小赵好整以暇地整理了一下被抓乱的衣服道,“你这男根和附近肌肤上有溃疡,高出皮面,边界清晰,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摸上去如同硬骨吧?这叫硬下疳,你这是得了杨梅疮了!”

    话音刚落,醉汉附近的人呼啦一声全远远地闪开了,均对他投以鄙夷的目光。那醉汉倒是毫乎地道:“不错,大爷我这个月逛窑子勤了些,是患上这病了。你光知道是什么病没用,能给大爷治好么?”

    朱由检一听“杨梅疮”这三个字,心中恍然大悟:原来这醉汉倒也不是完全无理取闹,他患的其实就是梅毒!这种病发源自新大陆,地理大发现时期被水手传至欧洲,再被传至亚洲。它的显著特点就是通过不洁性接触传播,故而谁得了这种病,一定会被百姓唾弃。此病虽为慢性,但古代没有抗生素,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一旦发展到晚期,患者必死无疑,因而也是恶性传染病之一。

    “杨梅疮古方不载,亦无病者。”此时小赵沉稳地道,“起于岭南,传及四方,风土卑炎,岚瘴熏蒸,饮淡辛热,男女银猥,湿热之邪积蓄既深,发为毒疮,互相传染,皆银邪之人病之。”

    这段出自《本草纲目》,包玉怜给学徒们授课的时候也讲过,没想到小赵做为一个旁听者,竟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倒让包玉怜感到有些羞愧,毕竟她碍于男女之别,没敢像小赵那样诊视病人。

    “本大爷懒得听你说这许多废话,你就说怎么治!”那醉汉仍是气势汹汹地道。

    其实在这个时代,梅毒和很多恶性传染病一样,基本上是不治之症。《本草纲目》上虽载有治疗方法,但收效甚微。朱由检倒是知道抗生素对梅毒有特效,但他又从哪弄抗生素去?

    众人正在踌躇,忽听门外有人冷笑一声道:“医馆门面开得倒是不小,还妄称‘医院’,怎么连这种小病都治不了?”

    紧接着就有一人迈着方步院中,昂首望天,神情甚为倨傲。朱由检细看此人,发现他年纪不大,最多也就二十岁,生得齿白唇红,倒是颇为风流儒雅。

    “这不是附近杏林馆馆主陈万林的公子陈司成么?”有些老百姓认出此人,窃窃私语地道,“陈馆主世代行医,到陈司成这一代已是第八代,在京师赫赫有名,诊费自然也高,咱们平头百姓可看不起。如今这里开了医院,怕不是陈馆主觉得这边不收诊费,药价又低,抢了他的名头,故意让儿子来找茬的?”

    朱由检一看陈司成那满脸欠抽的表情,心想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肯定是这么回事。看来即使是官府不管的医疗,改革也不是那么好推行的。医院触动了这些名医、药铺大老板的利益,他们自然要想方设法加以阻挠。

    果不其然,陈司成摇头晃脑地道:“杨梅疮又名霉疮,乃是邪毒入体所致。只要杀灭邪毒,自然药到病除。我杏林馆独创以砒霜治疗毒疮,两月即可使霉疮痊愈!”

    众人听了不禁一阵惊呼,因为谁都知道砒霜乃是剧毒之物,人家杏林馆却能用砒霜治病,而且两个月就能治好,医术果然出神入化!

    在一片赞誉之声中,陈司成不屑一顾地道:“你这里枉称医院,我看皆是欺世盗名之辈,恐怕抓的药也是假药,不然为何那么便宜?诸位父老听我一言,看病还是要找名医,这种地方,不管是哪里办的也不要相信!”

    包玉怜听陈司成出言不逊,不禁气得俏脸煞白,刚要反驳,却听小赵不卑不亢地道:“这位公子,你以为你用砒霜,就能根治杨梅疮了?”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

第八百五十三章 医巫闾子() 
那身患杨梅疮的醉汉,果然是杏林馆的少当家陈司成故意派来医院捣乱的。

    在这个时代,各行各业都有类似“行业协会”的组织,医药业也不例外。京师的医药业“行业协会”名为岐黄社,本届社长正是杏林馆馆主陈万林。通过岐黄社,各医馆和药铺相互通气,组成“价格同盟”,联手垄断市场,赚取高额利润,上百年来均是如此。

    可最近包玉怜连开八家医院,虽然并无什么名医坐堂,仍极大地震撼了岐黄社的成员。免收诊费、极低的药价、广招学徒…医院的每一项新措施,都让这些人感到如坐针毡。

    尤其是药铺,医院的药材价格极低他们的暴利彻底曝光,生意登时冷清不少。这些药铺老板恼羞成怒,便一齐来找社长陈万林,要他代表岐黄社教训教训这些不懂规矩的医院。

    陈万林虽然并非官员,但因为医术高明,经常为达官贵人诊治,在京师也是个手眼通天的人物。他当然对新开的医院也非常不满,但他也知道,这些医院是太医院出钱出人开的,现在德妃协理太医院,背后是皇帝撑腰。如果像以前那样,凭借自己社长的身份直接施压,搞不好会惹火上身。

    但若置之不理,陈万林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他聚集岐黄社成员商议多次,终于想出一条计策,那就是找一些疑难杂症患者去医院砸场子。只要那里的郎中治不了,就可大肆宣扬医院是欺骗百姓百姓不再相信医院。而且太医院还说不出什么来,谁让他找的郎中医术不精。

    少当家陈司成年轻气盛,又自恃医术高明,便亲自来医院砸场子。此时他正得意洋洋,忽听有人敢质疑他的医术,而且竟然还是个半大孩子,不禁连声冷笑道:“你个乳臭未干的臭小子懂得什么!各位父老,你们谁敢让一个孩子看病?”

    在百姓的哄笑中,小赵又羞又气,小脸涨得通红,却并不退缩,朗声应道:“这位公子,杨梅疮是邪毒侵体不假,但侵入肌体之后,毒即遍行全身,渐渐压倒正气,患处只是表征而已。似你这等医法,只能去邪,不能扶正,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罢了。”

    “你胡说!”陈司成没想到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将自己引以为傲的医术说得如此不堪,不禁怒道,“我又不是没医好病人,你凭什么说我治标不治本?”

    “那只是看着医好了。”小赵道,“杨梅疮病程分为三期,一期因为患者体内正气尚存,可不治自愈,但疫毒仍滞留体内,渐渐将正气消磨殆尽。数月乃至数年之后,二期、三期复发,毒入肺腑,无法救治。你医好的,大概只是第一期吧?”

    话音刚落,那身患梅毒的醉汉蹭地一下立了起来,揪住陈司成的脖领子吼道:“你不是说用点砒霜很快就好么,怎么还有二期、三期?这小子说的是不是真的?”

    “这…”陈司成登时大为窘迫,张口结舌答不上来了。

    其实梅毒这种病是舶来品,在中国出现还不到百年,传统中医对其了解不深,并不奇怪。尤其是梅毒分为三期,每期症状各不相同,第一期又和后面两期往往相隔很长时间,所以当后期症状出现时,经常被误诊为不明恶疾。所以陈司成误以为治好了梅毒,倒也有情可原。

    朱由检不禁心中大奇,暗想自己做为一个穿越者,自是知道这些常识;可眼前这个半大孩子又是如何知道的呢?

    果然,陈司成当众丢脸,也觉得下不来台,一边狼狈地应付着醉汉的推搡,一边厉声问道:“你到底是何人?说得倒是天花乱坠,你能治么?”

    包玉怜等人也正在诧异,却见小赵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本有些发皱的书籍,展开念道:“此症为湿热邪火化毒,正气不虚,则邪毒不入。故须标本兼治,去邪与扶正并重…”接下来便连念了二十多味药材,并有详细用法。

    所谓“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包玉怜与陈司成都是这方面的行家,一听便知小赵说的方子深通医理,精妙绝伦。包玉怜不禁问道:“小赵,你怎么会知道这些?”

    小赵这才有些不好意思地将那本书递给包玉怜道:“恩师,实不相瞒,这本医书是先父所著,上面正好有关于杨梅疮的论述和方子。小人其实是不懂的,只是照着念罢了。到底是否可行,还得恩师定夺。这本书小人早想献给恩师,只是恩师太忙,小人不敢造次…”

    包玉怜忙摆手推辞道:“既是令尊遗物,我怎能收?没想到令尊也是郎中,不知尊讳如何称呼?”

    “先父名叫赵献可。”小赵神情黯然地道。

    “什么?!”这次轮到陈司成难以置信地叫道,“难道你父亲就是人称‘医巫闾子’的赵献可?”

    “正是。”小赵坦然答道,“除了这本《医贯》外,先父还留有《内经钞》、《素问钞》、《经络考》等几本著述,一会儿小人取出来,也一并献给恩师。”

    “这如何使得?”陈司成讶道,“这些医书是你父亲的毕生心血,你若钻研透了,肯定也是当世神医,怎能轻易送人?”

    小赵却摇了摇头,眼含热泪道:“先父云游天下悬壶济世,为穷人治病常常分文不取,因此家中也是一贫如洗,最后自己生了病却抓不起药,才四十岁就去世了!

    “他老人家临终时一再叮嘱小人,说自己没来得及教授徒弟,要小人一定要将他的医术发扬光大,千万不能失传了。可小人资质鲁钝,又是个小孩子,哪有这个能力?

    “恩师医术既高,又开办医院造福百姓,正是和先父一样的人。先父的书在小人手里没什么用,但到了恩师手里,必能救助成千上万的穷苦百姓,小人也就不负先父的嘱托了!”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

第八百五十四章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小赵毅然献书医院内人都深受感动,老百姓们更是大声叫起好来。陈司成却是满面羞愧,呆立在原地不知道说什么好。

    在这个时代,郎中开方子都是秘而不宣,生怕泄露了方子,以后自己就没饭吃了。可小赵不但当众念出了“医巫闾子”赵献可的药方,还把他的遗著慷慨地献出来。与小赵的高风亮节相比,陈司成来踢馆的行为可就显得龌龊不堪了。

    小赵却拭了拭眼泪,对陈司成微笑道:“这位公子,小人听先父说过,杨梅疮须标本兼治,他也想过以毒攻毒,用砒霜治疗硬下疳。但砒霜乃剧毒之物,剂量稍大便可致人中毒,甚至致命。人的体质又千差万别,剂量极难掌握,因此先父想归想,还是没敢用砒霜。如今公子既能用砒霜治愈硬下疳,想必对剂量已有把握。若公子能与恩师联手钻研,说不定就能找出彻底治愈杨梅疮之法!”

    包玉怜这时也知道了陈司成的身份,对他微微一笑道:“陈公子,令尊陈社长医术高超,德高望重,我们太医院对他老人家是非常敬重的。当今圣上励精图治,太医院奉旨创办医院,为的是控制瘟疫,造福苍生。不过医院刚刚创办,郎中多是新手,医术不精,这也是事实。若能有幸得到陈社长与诸位同仁的指点与协助,我等必感激不尽,陈社长亦可更为天下百姓敬仰。”

    陈司成的脸青一阵白一阵,呆立当场沉默不言。其实刚才小赵献书之举,已经让他深受震撼;包玉怜这番话,又给足了杏林馆和岐黄社面子,他已经为自己既自私又狂妄的行为感到后悔了。

    这时朱由检觉得自己该说几句了,便对陈司成拱手道:“陈公子,敢问你学医、行医,所为者何?”

    陈司成怔了一怔才道:“当然是悬壶济世、救死扶伤。”

    “对啊!”朱由检油然道,“正因如此,医者是个崇高的职业,深受百姓尊敬爱戴。君子兼济天下,范仲淹曾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也正是这个道理。当然,医者也要生存,也要吃饭,付出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换来病人的康复,得到报酬也是完全应该的。

    “但是,很多医者并没有陈公子这样的觉悟,他们把这个职业仅仅当作一种谋生手段。怕同行抢饭碗,还对药方秘而不宣,只传后人,才搞出这么多‘祖传秘方’来。自己能吃上饭,宁愿让更多的百姓承受病痛折磨,各位父老,你们说这么做对么?”

    “不对!”众人异口同声地喊道。陈司成则是羞愧难当、面红耳赤,尽管三月天里气温还并不很高,仍臊得大汗淋漓。

    朱由检却摇头笑道:“不对是不对,但这不能怪医者。怪谁?怪朝廷。”

    众人一片惊讶之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