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7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伏波将军,北海舰队的统帅、威震天下的戚家军家主戚显宗。

    此时的黄得功终于算是得见亲人,给戚显宗见礼过后,赶紧把情报和此前经过原原本本地详述了一遍。戚显宗听罢喜道:“黄将军,你送来的情报太了。这次你又立下了大功,若大明多些像你这样的年轻人,我这个糟老头子也就可以放心地颐养天年啦!”

    。。。

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大开眼界() 
黄得功给北海舰队带去的情报实在是太及时了。请大家!更新最快的在此之前,戚显宗基本上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南面,也就是龟缩于鄱阳湖中的叛军舰队。北海舰队虽然兵力不多,但由于牢牢地扼守住了湖口,也就掌握了“制江权”,使叛军动弹不得。

    正因如此,朱由检才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千里迢迢地对北海舰队实施补给。由于孙传庭在湖北进展迅速,江北叛军望风而逃,现在从京师到河南最南端的汝宁府,道路已经比较通畅。而从汝宁府再向东南,恰好有一条紧贴着大别山西麓,向南延伸六百余里直抵湖口的老官道。因为叛军主力分别位于南直隶江西和湖南,这条官道附近甚少有叛军出没,朱由检便瞅准这个机会,命令运输队全力向湖口运送补给。

    相对于卢象升的“半饥半饱”,北海舰队得到的弹药补给却相当充足,现在除了补满战舰上装载的弹药外,还在江洲岛上储备了一部分。这倒不是朱由检对老丈人偏心,而是海军的特点所决定的:卢象升即使把弹药消耗光了,还有骑兵可用;而北海舰队一旦打光弹药,那就起不到作用了。

    当然,叛军在江洲岛上储存的粮饷,也被朱由检老实不客气地照单全收。除了留下少量粮饷供北海舰队使用,绝大部分用返程车队迅速运往河南南直隶等地,一是补给卢象升和孙传庭的军队,二是拨给开封府归德府等已经收复的地区。要知道这些地方已经被叛军刮成了白地,又逢冬季大雪连连,很多穷苦百姓家中早已断炊,全靠官府开设粥厂救济。江洲岛上的粮饷虽然有限,至少也可对付十天半月,稍稍减轻京师的压力。

    而黄得功送来的情报之所以非常,是因为刚刚有一批车队满载着粮饷离开湖口启程北上,现在还没走出多远。一旦洪承畴的洪兵从北岸进抵湖口,虽然不会对北海舰队造成什么直接威胁,但那些运粮队可就跑不了了。

    所以戚显宗当机立断,立即拨出一部分戚家军,以最快的速度追上运粮队,然后沿途护送,直至车队返回汝宁府。虽然兵力很少,但至少可以起到催促车队全速撤离的作用。倘若不幸真被洪兵堵住了,万不得已时还可临机决定烧毁粮食。如果戚显宗不下这个令,运粮队当然无权如此处置。

    同时戚显宗马上给朱由检上奏折,将紧急军情用飞鸽传书送往京师。他半开玩笑地告诉黄得功:“最多一天半,皇帝就会收到紧急军情,当然也就知道了黄将军的消息。否则,说不定朝廷已经要为黄将军准备公祭了。”

    “嘿嘿,我老黄命硬,阎王老子也不敢随便收的!”黄得功听罢开怀大笑,旁人却不由得皱起眉头,心想这黄得功还真是口无遮拦,竟敢在皇帝的老丈人面前自称“老黄”!

    戚显宗却不以为意,他倒是觉得这个黄得功与自己年轻时的脾气颇为相似。两人正谈笑风生,忽有中军来报:“禀将军大人,叛军派出一艘横江舰七艘破浪舰,企图冲出湖口!”

    “知道了。”戚显宗微微一笑道,“黄将军,有?叛军每天就派这么点战船前来挑衅,一方面是企图消耗我军的弹药,另一方面是想使我军滋长倦怠之心。等到洪兵一来,他好杀我军一个措手不及。前些日对这样的挑衅,我军要么置之不理,要么仅用鸟铳射击,总之只要把叛军战舰困在鄱阳湖内,也就罢了。可是今天不一样,老夫决定狠狠地打他一次,告诉叛军我们弹药充足得很他们不战自乱!”

    “好哇!”黄得功兴奋地起身大叫道,“久闻戚家军威震天下,正想好好观战,跟老将军学学怎么打仗呢!”

    戚显宗笑着纠正黄得功,说这支舰队并不叫戚家军,而是朝廷新组建的北海舰队,戚家军只是北海舰队的一部分。但黄得功哪懂这些,早跑到船头观战去了。

    其实北海舰队的战舰早就在李允浩的指挥下排好队型严阵以待,只等戚显宗发令。戚显宗举起沉重的单筒望远镜,尚在数里之外敌舰,轻蔑地笑了笑,把望远镜递给黄得功,同时下令道:“各舰舰首主炮,准备齐射!”

    李允浩赶紧问道:“将军大人,敌舰不多,用主炮是不是有些浪费了?”

    “只管打,就是要打出我军的气势来叛军!”

    “是!发旗语,各舰舰首主炮准备齐射!”

    黄得功不懂水战,只见威海舰上的炮手立即开始紧张的襙作,须臾便填装完毕,桅顶上的水手则在大声报告着敌舰的距离。李允浩见黄得功站的位置离主炮太近,便善意地提醒道:“黄将军,主炮快要击发了,最好退后些,把耳朵堵上。”

    黄得功却满乎地道:“这有什么,不就是开炮么!”他不但不退,还又往前凑了些。

    李允浩无奈,只得高声下令道:“放!”

    随着传令兵的红色令旗刷地落下,威海舰上的炮手迅速点燃导火索,并向后疾退。黄得功等了几秒钟,并未见大炮击发,刚张口笑道:“这炮是不是哑火了。。。”

    “轰!!!”

    突然惊天动地一声怒吼,随着主炮击发,船身剧烈地晃动了一下。其他人早有准备,各自安然无恙;可黄得功乐子就大了,当即被震得向后滚去,半晌才坐了起来,面如土色地道:“厉害,真厉害!”

    众人乐不可支地把黄得功扶起来,此时各舰主炮纷纷开火,远处的江面上登时腾起十数个巨大的水柱。敌舰根本没想到官军会离这么远就开火,急忙调转船头准备逃跑,可是已经晚了,一枚炮弹准确地击中了那艘横江舰的船身正中。只听咔嚓一声巨响,船身被轰开一个大洞,江水立即汹涌地灌了进去,根本来不及堵,很快船身就严重倾斜,水手见势不妙,纷纷跳水逃跑。又过了一会儿,这艘船便缓缓沉没了。

    “好!打得好!打得太好啦!真是大开眼界!”黄得功兴奋地手舞足蹈,可过了片刻,又不无遗憾地道,“老将军您这里是没问题了,就是十个洪承畴一块儿来,也伤不到官军一根汗毛!可是我留在这儿,就一点用也没有啦。老将军,您这里有马没有?请您借我一匹快马,我想立刻赶回滁州,带上我手下的兵,也和龟孙们痛痛快快干上一场!”

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靠山吃山() 
戚显宗说得一点也没错,仅仅过了一天,三份紧急军情便同时送至京师紫禁城养心殿,年轻的皇帝朱由检御览。像这种“绝密”级的飞鸽传书,照例是由红娘子先送养心殿,朱由检亲自许可以后方可转至内阁,所以暂时还没有官员知晓。

    艘地不地方后学由冷酷指早

    而此时的朱由检却宫内。自从改元大典结束之后,朱由检差不多每天都是这么过的:清晨和上午参加朝会或是召见官员,下午则出宫体察民情,晚上再回宫批阅奏章,直至深夜。这会儿正好是下午,按照秘书处排好的日程,朱由检出城去西山打猎了。

    其实平叛战争进行到如此关键的时刻,朱由检做为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理应坐镇宫中,及时处理军情的。之所以要这么频繁地出宫,他实在是有难言的苦衷。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粮食快没了!

    后科科科酷敌恨由冷毫敌

    其实朱由检一直非常重视粮食问题,早在陕西做秦王时,就建立了战略储备库,其中最主要的储备物资就是粮食。其后他一直殚精竭虑,想方设法增加储备,提高粮食产量,包括内贸外贸试种新作物兴修水利,以及登基后罚没犯罪官员家产清查皇庄等一系列措施,其实都是在围绕着粮食这个核心做文章。

    无奈的是,朱由检面对的这个烂摊子实在是千疮百孔,运气也实在不好。本来按照军户制,地方卫所官军粮食自己解决,朝廷只负责给边军供粮。但由于卫所制名存实亡,军户逃籍,粮食产量少了一大块,剩下的大部分被长官卖给粮商,导致卫所官军粮食供应也成了问题,朝廷不得不解决一部分。更不要说辽东等地的边军,简直就是无底洞,有多少粮食也不够往里填的。

    尽管如此,大明地大物博,如果风调雨顺,靠着民田的田赋,还是可以维持运转。可是这些年天灾连连,不是大旱就是大雪,要不就是闹蝗灾,导致田赋锐减,还赶不上万历初年的六成。农民因为吃不上饭而造反做了流贼,流贼又破坏了更多地方的生产,导致更加缺粮,形成如此恶性循环的局面,已经非止一日了。

    仿佛还嫌朱由检不够倒霉,从天启六年秋天至今,先是满清八旗入关,紧接着就是朱常洵父子勾结白莲教和流贼叛乱,使得缺粮的局面雪上加霜。尽管卢象升和孙传庭在战场上进展顺利,然而每收复一处,无不发现当地粮食已被叛军席卷一空,不但无法就地补给,还得想方设法赈济当地百姓,否则就会饿死人。江南地区倒是有粮,但南粮北运的道路被流贼切断,全都卡在南京,朱由检也只得咬牙从京师向前线运粮。

    然而京师本来就是消耗粮食的地方,朱由检只得采取果断措施,在京师强行实行粮食管制,说白了就是配给制。老百姓倒好说,能吃上饭也就行了;可那些达官贵人和粮商们,眼瞅着户部和兵部仅凭皇帝一道圣旨,以及不知何时能兑现的借据,就把自己囤积的大批粮食拉走,能不心疼么?而为这些人代言的廷臣,能不激烈反对朱由检么?这些天来,朱由检都快被奏章埋住了,十篇奏章里,至少得有六七篇是要求朝廷尽快归还粮食的。

    在这种情况下,朱由检也只好放下身段,频频出宫去登门拜访那些出粮大户,讲明自己并不是无赖皇帝,无论借了多少粮食,字据都在,肯定是要还上的。皇帝亲自出马,当然谁也不敢当面顶撞,算是暂时弹压住了局面。但是粮食飞速消耗的局面并没有改观,朱由检辛辛苦苦攒了好几年的战略储备库,也已经基本见底了。

    后地不仇方敌术陌冷敌故

    朱由检知道,在这种最困难的时刻,最的就是信心。提振京师百姓的士气,他经常出现在京师街头,有时是出行,有时是便衣。每当见到皇帝,尤其是帝虽年轻有为,却又和蔼可亲,如此体恤百姓,市民们自是群情振奋,日子过得再苦,也不觉得如何了。

    如果是在过去,这是不可想象的:皇帝深居九重宫寝,怎能随便出宫?即使是在一年前,孙承宗等老臣也会竭力劝止。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一是朱由检通过重整京师城防,已经把“出行自由”完全掌握在了自己手上;二是京师地面也非常安全,别说是强盗匪类,就连流氓地痞都极少见;三是朱由检刚刚以雷霆手段撤换了几名阁臣,皇威正盛,那些惹人烦的言官又让他派遣出京不少,舆论上的阻力也小多了。

    敌科地仇鬼结球陌孤敌所敌

    至于今天去西山打猎,可不是朱由检一时心血来潮,或是想靠打猎来显示皇帝的“武功”。弥补京师的粮食短缺,朱由检发动三大营将士,在西山地区组织了大规模的捕猎行动,至今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

    在这个时代,人对环境的破坏已经开始显露,但还不像前世那么明显。像宛平房山延庆等地的山区中,野生动物还是很。兽类常见的有狼狐狸野猪野兔青羊獐子猕猴等,也有虎豹熊这样的猛兽。鸟类就更多了,不下百余种,最常见的就是山鸡。所谓“靠山吃山”,但凡山村都有猎户,不过捕猎的规模很小罢了。

    本来朱由检也不打算对这些野生动物下手,可是现在没办法,人都快吃不上饭了,哪还能管得了那么多。像野猪这种大型动物,一头就是好几百斤,足够一个连的战士美美地吃上一顿,不少粮食。一个多月来,惨遭捕杀的野生动物不计其数,朱由检来参加,也不过是更好地调动战士们的士气罢了。至于因此造成的生态灾难,也只能等度过这个难关以后再说了。

    不过接到军情急报之后,朱由检就再也没心情打猎了。他立即飞马赶回紫禁城,刚进养心殿,还没坐稳,便接过密信仔细起来。半时,朱由检已经兴奋地大叫道:“好!能否一鼓荡平叛军,在此一举!快传阁臣来养心殿!”

    敌远科科情敌球由阳冷情察

    敌远科科情敌球由阳冷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