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骨是怎么炼成的-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班长周得军,他尽可能体现出公平来,他把任务平均分成八米半,每个人领一段任务,承包到个人。早干完的早休息,没干完的不休息。

    周得军和宿志坚、王红杰、刘军、李日男、李阳、钱明、柏松八个人,每人分到了一段。

    三班长王世权,采取了与周得军一样的办法,将任务分给每一个人。

    王世权和王世俊、邹火华、高大龙、徐良、霍华,李奎七人,每人领取了约八米五左右的任务。

    看的三班,人比较少,杨文斌主动加入了三班的劳动进程。

    任务分配完了各班,就按照各班长的安排,干了起来。

    这个季节,尽管天气已经转凉了,但地面却没有冻上。

    大田的平地上,用铁锹就能轻易的挖下去,所以,分在平地上的战士们开始直接用锹挖了起来。而分到山地的同志,则不像平地那样容易了。他们,必须先用镐刨开挖掘的路线之后,然后,再用锹往外清理

    干了不到半小时,杨文斌已经大汗淋漓了。

    尽管是农村出来的,小的时候,也干过农活。但是这样耗费体力的劳动,杨文斌也是第一次。

    但是,他没有气馁,也没有需要搞特殊对待,而是,坚持着和战士们一起干。

    “小战士们都干的活儿,我为什么干不了?”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上午也就干了一个小时,就到了开饭的时间。

    快到十二点的时候,炊事班把饭送到了工地。

    在请示了连长之后,杨文斌,让值班班长吹了哨,并喊道:“开饭啦,开饭啦!”

    累了一上午的战士们,都有些饿了,听到了哨声喊声,纷纷放下手中的工具,从随身携带的挎包中,拿出了饭盒、碗筷儿。

    炊事班做了两盆儿野炊。

    野炊的饭菜既简单又实惠。一盆儿是闷好的米饭。另一盆儿,是炖的红烧肉。

    米饭就着红烧肉,尽管,数量少,质量还是不错的。

    吃完了饭,大家伙,把碗筷收拾好,由于在野外,没有水。就将碗筷在外面用纸包起来,收回到挎包里,等晚上去到老百姓家住,有水的时候再把碗洗干净。

    吃完午饭后,战士们继续干活儿。

    吃完了饭,官兵们补充了营养,都有了体力,干的更来劲儿了。

    过了一个多小时,各班的工作进度的差距就显示了出来。最快的是一班,其次是二班,最后是三班。

    总结经验教训,一班是两个人一组,能够科学的分配劳动工具,两个人互相配合,反而提高了战斗力。

    二班和三班,由于是个人单兵作战,不能保证每人一把镐头,只能两人一把。

    因为,打开了上面浮土之后,露出了下面的岩石,比较坚硬,用锹根本挖不动,只能一点一点的往下刨。

    拿着镐头的人,谁也不愿意轻易放下镐,只有镐才能提高进度。

    这就出现了,拿镐的战士拼命干,拿锹的战士在等着看。

    到了下午两点多钟的时候,进度快的完成了四五米。进度慢的,才完成了两三米。

    而山上的山石,和大田的的软硬程度是不能同人而语的。

    看到这种情况,杨文斌,叫来了一班、二班、三班的班长:

    “咱们开个短会。从目前的进度看,我觉得二班和三班,应该向一班学习。将你们目前的人各自为战,改成分组配合,这样效率能更高一些。”

    一班的张水泉,还在旁边传授经验:“我觉得主要是,两人一组之后,一个是工具能够得到合理的使用,二一个,每一名战士,能够劳逸结合,互相换换。”

    三个班长,回去后,二班、三班调整了策略。

    果然,经过合理分工之后,施工的进度,有了大大的提高。

    到了下午四点,大家快的,完成了三分之二。慢的,完成了二分之一。

    这个时候,二班的平地大田的的任务,已经完成差不多了,进入了收尾阶段。

    客观上说,平地和山地的坚硬程度,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平地的话的进度非常快。

    这时候,二排长和和二排的班长,充分发挥了“全连一盘棋”的思想,主动来到一排,要求对口支援。

    这样,杨文斌和三个班长商量之后,便安排四班班助一班,五班帮助助二班,六班帮助三班。

    团结协作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排的战士在得到二排的支援之后,干的更起劲儿了。

    二排的战士,也没有保留,来到了一排也是卖力的干。

    大家又奋斗了一个多小时,到五点半的时候,任务终于完成的差不多了。

    这时连长喊道:“大家加把劲儿啊!把标准的形状再修一修。把不标准的地方再找一找平哦。然后准备撤退。”

    听到连长的鼓励,大伙儿干的更起劲儿啦!不到半小时,就把今天的工作全部高标准的完成了。

    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全连回到了居住的村庄。

    然后,副指导员带着各个班,回到了号好的房子,住进了老百姓家的家。

    提供房子的老百姓家,大多数都是,家有闲屋的,相对比较富裕的人家。

    家里人一般,只有老头儿、老太太在家,孩子们在外工作,或者出外打工了。或者,是家里只有老两口自己。

    就把住宿的战士们,安排在单独一个房间之内。

    房东大爷、大妈们都很热情,听说部队晚上要来居住,白天,就给烧热了炕,战士们回来的时候,火炕都已经非常热了。

第一〇六章 军民,鱼离不开水() 
将战士们挨到送到住家之后,陆副指导员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回到了连部所在的老百姓家。

    杨文斌,跟着三班的战士,被分在一位姓杨的老大爷家里。

    老大爷,对战士们非常热情,看战士们,累了一天回来,不但给烧热了炕,而且还给烧了热水,并且,拿出苹果、南国梨等好吃的水果来招待大家。

    战士们都没想到老百姓能这么热情,也投桃报李,回到老百姓家之后,没有马上休息,而是,做了分工。

    几个战士有的打水洗脸,有的拿起了扫把,帮老百姓打扫院子;还有的,帮老大娘,做饭,填柴禾。

    一会儿,半小时过去了,战士们,洗完了脸,洗完了中午用过的碗筷,同时,帮老百姓扫完了院子,做熟了饭。

    这时,炊事班的战士,来通知大家,到炊事班所在的老百姓家去打饭。

    战士们,从老百姓家借了盆儿,去炊事班去打饭,按的人数打回来饭之后,跟老百姓家在一起分着吃。

    杨文斌,正准备和战士吃饭的时候,老大爷,来到大家所在的西屋,邀请杨文斌过去吃。

    杨文斌说:“不用了,大爷!我就在这边吃吧。“

    大爷说:“我正好也没吃呢,你就到那边桌子上,我们一起吃吧!正好,我的儿子也在部队当兵,他当的是海军,我们正好可以聊聊天。我还有事情要向你打听呢。”

    听了大爷的话,杨文斌不便再推辞,就叫战士帮自己打了饭,并端了一盘菜,来到了大爷的房间。

    杨文斌穿过中间的堂屋,来到大爷所在的东屋。

    屋里,很宽敞明亮。虽然只有一个老大爷和老太娘一对儿老两口在家,但是,屋里收拾的很干净,摆放很整齐。一看就是一对儿勤劳的老两口。

    屋里摆放得很简洁,南面的炕稍,摆着一个衣柜。衣柜的上面,摆着行李,外面,用床单儿罩着,炕上铺的地板革。

    地下靠北墙,是几个柜子。柜上面,摆着电视、收音机、玻璃镜等等物品。

    三面墙上,则挂着几幅年画。

    地面则是铺着红砖。屋棚上面则吊着顶棚,顶棚上糊着干净的白纸。

    炕上摆着一个炕桌儿。桌子上摆着四盘菜,还有几个饭碗。

    大爷,拉着杨文斌进了屋,然后,请他脱鞋上炕。

    杨文斌说:“大爷,您上炕坐吧!我就在炕沿儿这里搭把腿就行。”

    大爷脱鞋上了炕,杨文斌穿着鞋,反坐在炕沿边儿上。

    “孩儿他妈,拿点酒来,我们爷俩喝一点儿。”老大爷向着老大娘吆喝着。

    大娘屋里屋外地奔忙着。

    一会儿,他拿来了一瓶白酒。

    杨文斌说:“不用麻烦了,大爷!我不喝。”

    他推辞着。

    “没事儿!小伙子啊,干了一天活儿晚上喝点儿酒解解乏,晚上睡的也香甜舒服。”

    老大爷,拧开酒瓶儿,并拿出来两个玻璃酒杯,给自己和杨文斌各倒了一杯。

    杨文斌,看大爷这么热情,感觉自己太见外就不好啦。于是,他没有再继续推辞。

    这时,大爷说:“来小伙子,咱们俩先吃点儿菜,垫吧垫吧,累了一天啦。”

    杨文斌确实是饿了,他已经很久没有干这么累的活儿啦。

    在部队,尽管训练很累,但是他觉得,训练还是有节奏的,再苦再累,中间还有休息的时候。

    而这段光缆施工挖坑,基本上除了刨就是铲,连歇一会的功夫都没有。

    他记得上一次,自己感觉非常累的时候,是中师的时候。

    一天,班主任老师请班级的男同学,到她农村的亲戚家帮助干活。

    那是一个,太阳毒辣辣的夏天。

    他们从上午八点,一直干到了下午五点。

    其实活并不太累,也不复杂,简单而重复。

    就是把砖瓦放在地上的篮子里,然后,系上绳子,在屋顶檐边上站好,用绳子把篮子屋顶上,然后再卸下,交给上瓦的师傅。而工人师傅,则接过去马上粘贴好。

    同时另一组,把和好的泥,用桶,同样用绳子拴好,拽上屋顶。

    到下午五点的时候,他觉得有点儿晕,当他弯腰拽上来最后一桶泥的时候,他感觉眼前发黑,晃了一下,差点跌倒。

    他知道自己是太累了,就站起来直直腰,歇了一会儿。拿起水瓢在水桶里,舀了半瓢凉水,咕嘟咕嘟地喝了几口,清醒了一下,接着继续干活。

    大爷,等杨文斌,吃了口菜,然后举起了酒杯,说:“小伙子,来,咱爷俩碰一杯。很高兴,你们能到我们家来住,给我们家增添了快乐!”

    杨文斌说:“大爷,我们给你们添麻烦啦!”

    大爷说:“客气啦,麻烦啥呀,我儿子也是当兵的,他在南方当海军。今年已经是第三年兵啦,年底,正常的话可能就会复员回来。

    头两天,他打回电话说,舰艇领导比较看重他的技术,想让他转志愿兵,来征求我的意见。

    我说,我也不知道转志愿兵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而且,孩子也三年啦,我内心里希望他回来。但是也不想让孩子为难,所以我就说,遵从你自己的意见。

    你能告诉我转志愿兵是怎么回事儿吗?“

    这个事儿难不住杨文斌,他就耐心地给老大爷解释了起来。

    他说:”我们国家现在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制度。

    义务兵一般是三年。三年之后根据部队的需要,可以再干一年到两年,这叫超级服役。

    超期服役的战士,还是发战士的津贴。

    超期服役满之后,还要复员。

    而这边,则是在,服满现役义务兵三年之后,根据部队的需要,选取一部分指挥素质好,或者是专业技术能力强的战士,选改为志愿兵。

    志愿兵的工资,虽然不多,但是,比义务兵好多了。

    一般,都是从事技术工作,是部队急需的专业。”

    “哦哦,是这么回事儿啊!就是说,转完志愿兵之后,就挣工资啦。不再是义务兵那几十块钱的津贴?”

    “对对,就是这么回事儿。”杨文斌解释道。

    老大爷,跟杨文斌碰了一下酒杯,仰头干了一下干了下去,然后说道:

    “我就这一个儿子,说实话,我真想让干满了三年义务兵,就回来。

    但是如果部队真的需要他,我想还是尊重孩子的意愿。

    就说那点儿工资,在家里干什么都能比在那挣得多,有更大的自由。

    我以前也当过兵,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入的伍。干了几年,然后,回到了家。

    当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比较紧张,我们在部队,天天都是备战,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对了,你们现在怎么样?训练还像那时候那么苦吗?对了,港岛已经回归,澳岛,也快回来了,什么时候。台岛回来啊?”

    听到这个问题,杨文斌苦笑了一声。

第一〇七章 玉佛,品味大自然的钟灵神秀() 
杨文斌说:“大爷啊,这个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