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成美男子-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74章 定计() 
泥煤!

    对太后玩的这一手,张昌宗只有这两个字想说!

    若是换了别的皇帝,张昌宗这份奏章还有把人拉下马的可能,轮到太后当政,张昌宗心里本就打了折扣,只是,想不到韦太后明着是罚了两人,抹掉了两人在羽林卫的职位,可是,后续顶上的还是韦家的人,还是刚才朝议被搁置的韦濯。最恶心的人的是,她转手又把韦播、高崇弄左右卫里去了,明着是贬斥,做的副职嘛,但依仗着宫里太后的权势,小皇帝又不掌权,左右卫里以后怕是要副职任事了。

    旁地大臣们是什么感想不知道,张昌宗这里感觉却比吃了苍蝇还恶心,下了朝,也不想留着了,直接就出了宫。

    他家岳母大人大概跟他一个想法,两人在宫门口撞了个正着,张昌宗骑马,太平公主乘车,太平公主见了他,直接掀开马车的布帘,朝他招手让他过去,张昌宗驱马靠近,跳下马行礼:“岳母大人。”

    太平公主面上一丝笑颜也无,直接道:“回府,回去再说。”

    显然,心情并不美丽,感觉也并不愉悦。张昌宗点点头,也不再多言,就跟着岳母的车驾旁随她回镇国公主府。

    “这都叫什么事!”

    刚进屋,太平公主接过侍女递过来的水,以从未有过的姿态,一口灌下,一气不歇,眉宇间的褶皱感觉能夹死蚊子,浑身的寒气。

    张昌宗看她这么气,自己反而不气了,主动上前扶着岳母的手,把她老人家搀了坐下,又客串小厮,给人倒水,口里宽慰:“岳母大人消消气,为这等事情大动肝火不值当。”

    太平公主哼了一声,道:“她以为她这是做什么?当这朝廷是什么?当李唐天下是什么?”

    张昌宗顺手给自己倒了一杯水,说道:“皇帝不抵事,现在朝里都要听姓韦的。”

    太平公主一顿,看了张昌宗一眼,神色竟意外的缓和了不少,眼里似有赞许之色,张昌宗被看得莫名其妙——

    刚才还气冲冲地,怎么这会儿突然感觉变高兴了?

    然后,他就听他的岳母大人回嗔作喜:“如此也好,不管她是真有心还是假有意,本宫都会替她做成真的!”

    “岳母的意思是”

    张昌宗心里突突了一下,觉得有必要问问,感觉他岳母大人要出大招了。岳母大人朝他一笑,柔声道:“把你的舆部借来用用?”

    张昌宗被问得一抖,要不是坐着,怕是要膝盖一软就趴下去了,赶紧点头:“岳母要用,尽管用就是。”

    大概是对他这般识相很是满意,太平公主含笑点点头,道:“不止舆部,你的金吾卫也要配合一下,控制好形势,长安不能乱,最起码,暗地里不能真乱,懂吗?”

    张昌宗果断摇头:“不懂!恕小婿愚笨,请岳母大人明示。”

    太平公主白他一眼,嫌弃:“平日看着挺机灵的,怎么关键时刻却突然笨了?”

    张昌宗嘿嘿一笑,乖觉道:“岳母大人威武霸气,小婿自然就笨了!”

    太平公主瞥他一眼,提点道:“你前几日不是对我说过,这世间,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权贵世家,都不愿再出一个女皇吗?”

    张昌宗那是给她敲边鼓的,就怕岳母大人突然奇想,突然想尝尝当女皇的滋味,那他就是把自己搭上也做不到这件事,没群众基础啊。不过,这跟韦后有什么关系等等!

    张昌宗突然懂了:“所以,岳母大人的意思是,不管她是想过还是没想过,都不妨碍您在城中替她宣扬宣扬?”

    太平公主含笑点头,还夸他:“宣扬这词用的颇妙,好女婿果然不愧是才子。”

    张昌宗没空脸孔,忙着拜服呢,岳母大人这招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绝对的大招,立即心领神会:“岳母大人放心,小婿会好好配合的,外松内紧,放心,只要小婿还在金吾卫一天,长安城里便乱不了。”

    太平公主满意了:“你办事我总是放心的。”

    当下,两人又说了一下细节,合计好,看天色尚早,太平公主直接使人去侯府把薛崇秀接了过来,与女婿、闺女一块儿商量,务必筹划好,坚决不能出错。

    有了这么个打算,这几日,韦太后、韦巨源、韦温几人私下再怎么动作,张昌宗明面上还是继续坚决反对,努力的稳自己的人设,太平公主那里却不再坚决的反对了,缠磨了几日,倒让韦家的子弟们并武延秀一起入了各卫军中。

    舆部这些年一直没有放弃长安城内的经营,应该说,凡是大的城市,舆部都有建立分布,各自都用心经营,长安城更是重中之重,以舆部对长安城积年的经营,一旦动作起来,效率那是杠杠地。

    加之朝上的动静,太后确实努力的把韦家的子弟往各卫塞,韦家族中的子弟们行事大多嚣张跋扈,张扬放肆,对待士卒虽然较之前收敛了些,不敢再轻易弄出人命来,但动辄打骂的轻贱动作却还依旧,一时间,长安城里都在传韦太后这是想效仿女皇,要弄个韦家天下出来,一时间,长安城内人心惶惶。

    “崇简!”

    薛崇简养好伤后,也不去昭文馆了,被他娘一气扔到了卫尉寺去,做了个少卿,每日点卯上职,刚开始,还是挺有积极性的。这日刚下职,就见李隆基使了小厮在外等他,一等他下了职就把人拉走。

    拉了人也没多耽搁,直接把人拐去平日他们惯常鬼混的地方,使人上了酒菜,关上门,拉着薛崇简忧心忡忡的就问:“崇简,你听说了吗?”

    “什么?”

    薛崇简夹了一筷头菜,手里还拿着个饼。这上职比上学不好的一点是不能随便吃东西,时间还长,他都饿了。

    李隆基道:“最近长安城里都在传太后欲效仿则天皇后,往各卫里大肆安插韦家的子弟,都说韦家要发达了!这件事你不知道吗?”

    薛崇简拿着饼的手一顿,蹙起眉头,点头:“你说的若是这件事,那我知道。可是,我才刚入职,还是卫尉这等地方,也做不了什么,我娘那里,最近每天回家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我也不敢去问她老人家有什么打算,你说这个作甚?”

    李隆基一脸肃然:“崇简,难道你就不想做一桩利国利民的大事吗?难道你不想让姑母和新安表姐、张金吾对你刮目相看吗?”

    薛崇简瞬间严肃起来,放下手里的饼,渴望的看着李隆基:“想!做梦都想!”

    李隆基立即神神秘秘地看看四周,特意压低了声音:“只要你想,我这里有一桩事务想与你一起做,只要做成了,莫说只是让姑母和新安、张金吾对你另眼相看,便是天下人也要敬你的!”

    薛崇简一听,哪里还有反对的,几乎想也不想的就追问:“什么事?怎么做?三郎你就说吧!若能让母亲对我另眼相看,还能把我从卫尉这等无聊的地方弄出去,给我个实权的官当当,那我什么事都干!”

    李隆基眼里划过一丝喜色,面上却还保持着严肃,道:“你有志气便好,如此,我便带上你!”

第475章 小人得志() 
大约是目的达成了,虽然只是副手,但是,仗着太后的势,架空了正职将军,三舍五入也算是目的达成,韦太后并韦家最近真真可谓春风得意,韦巨源那个老头儿上朝走路都带风,韦温更不用提了,对上张昌宗,眼里的得意几乎要实质化了。

    啧,小人得志!

    人说,家有犟儿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可是,诤臣这种东西,现如今的朝堂上可没有,五位辅政大臣不是,张昌宗也不是。有时候,反对派也是好东西,一定程度上能使人保持清醒,一言堂并非好事。

    张昌宗骑在马上,也不急促,晃晃悠悠地往家走,有些意兴阑珊,在这样的朝堂里当官,真真是没趣味至极,莫名的,有些怀念女皇,当然,是前期的女皇,虽然吓人,但好歹做事还是有回报的,现在的就算了,打击积极性啊。

    “张将军!”

    路上遇到安乐公主进宫的车驾,张昌宗只是随身带着几个亲兵,便避过让安乐的车驾通过,他不是那种喜欢争表面面子的人,并不介意让路。只是,安乐的车驾行到他跟前时突然停住,安乐从车里探出头来,与他说话。

    张昌宗回长安也没几日,因为是夺情,两口子基本都是深居简出,并没有参加京城的社交,除了刚回来那几日,基本也没见过安乐,交际圈没交集。不过,这次倒是没喊表兄那么叫人蛋疼的称呼了。

    “臣见过公主。”

    张昌宗跳下马来行礼拜见。他素来能坚守礼仪,并不以对方是谁而论,郑太太当年曾教导过他,如果连守礼这等小事也无法坚持做到,那轮到大事的时候当如何坚持?张昌宗听了,觉得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另一种说法,便遵守了。

    安乐神情复杂的看着他,也不说让他免礼的话,感慨道:“张将军历来都是这样,从不肯失礼,待人守礼,不因其位变化而变化,真真世间少有。”

    张昌宗淡定:“公主过誉了,守礼之人世间多了,非止我一人。”

    安乐哼了一声,秀眉微挑,下巴微扬,复又问道:“现如今,张将军仍不改其心吗?”

    张昌宗纳闷:“为什么要改?”

    安乐道:“我家如今如煌煌天日,天下臣服,将军当如何?”

    张昌宗笑了:“公主,容臣提醒,您如今是武家妇,武家可论不上煌煌天日,这话臣今日就当没听见,若是让外头的人听去了,怕是要误会公主的。”

    安乐笑了,笑容放肆且张狂,在她那张美艳的脸上,透着一股别样的风情:“误会又如何?又能奈我何?”

    张昌宗哑口无言,现如今朝上做主的是她娘,小皇帝那就是个吉祥物都轮不上的装饰物,还真不能如何!最多,也就是风评变得更差,可是,安乐是介意风评的人吗?

    看张昌宗不说话了,安乐一笑,眉眼间带着自得,笑道:“虽说我敬佩将军守礼,然而,人嘛,识时务者为俊杰,将军还年轻,路还很长,选一条对的路走,也是很有必要的。将军说呢?”

    张昌宗不说话,安乐又笑了笑,摆摆手,命人起驾,张昌宗躬身抱拳行礼送行,待安乐的车驾走了,才又跳上马继续往家走,不过,这次不再晃晃悠悠了。

    一路骑马回家,掸尘土梳洗,换了身衣裳才去见媳妇儿,闺女送回庄子去了,郑太太快要南下了,过去陪陪老人家,聆听一下教诲。

    “我看韦家是不得了了,这朝廷怕是开不了几天又要完蛋了!”

    张昌宗进去的时候,薛崇秀正在伏案书写,见他进来了,就丢下笔,让人去洗毛笔,自己给他倒水,顺口问一句:“怎么说?”

    张昌宗便把在门口遇到安乐的情形说了说,吐槽道:“你要做主,要掌权,你就要会理事,底下还跟着一大群人呢,事情不会搞,任人唯亲,结果家里又全是草包,这又不是过家家,这是治国理政,这是要让大家都不好过啊,为了不至于大家的饭碗都被砸,岂不就是要换个主事人了?”

    薛崇秀一想,还真是,不禁笑起来:“你这话说的,倒也能通。”

    张昌宗直接躺倒,四肢舒展,完全没什么形象:“这叫话糙理不糙。来,媳妇儿,帮我把案头下抽屉里的木盒子拿出来。”

    “懒的你!”

    嗔了一声,倒没拒绝,过去拉开那个小柜子的抽屉,里面有个很朴素、用料也很普通的木盒子,拿过来给张昌宗,张昌宗这才翻身坐起来,摸出一把钥匙来打开挂锁,拿出一摞纸来,纸张优质,用的也是好墨,就是字体还有些不成章法,一看就是初学者的手笔。

    薛崇秀凑过去看了一眼,讶然:“你居然记下来了?”

    张昌宗一边低头翻纸张一边答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本来历史知识就匮乏,再不把记得的记下来,怕过几年就忘了。”

    说完,却叹了口气,满脸遗憾:“可恨当年历史没学好啊,有些事情还是一知半解的,知道会发生,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发生却懵懂不知,搞得连想预防一下都不知道怎么下手,只能自己看着形势,摸索着来。”

    薛崇秀双眼含情地看着他,依偎在他身边,道:“预知也不是万事万能的,在天下大势面前,有些事情便是预知了,又能如何?亲近之人还能想办法,尽力去影响,不是亲近之人,又能如何?”

    张昌宗把纸推到一边,又躺倒地板上,双眼望着屋顶,赞同道:“是啊,天下大势面前,人力的影响有时候很大,有时候又很小,捉摸不透啊!话说,秀儿,你说李隆基到底是怎么当上太子的?我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