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踢开永乐-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张彦方仍然行完了礼然后才站直身子。

    允熥上下大量了张彦方一遍。他年龄看起来和杨任差不多,都是三十多岁,但是却显得面黄肌瘦,似乎是长期没有充足的营养导致的,杨任刚来的时候也是这样的,现在已经好多了。

    允熥也听杨任说过了,张彦方家里人口多,父母高堂都在世他这一辈儿,除了他自己还有三个兄弟,两个妹妹,五个亲人家里都在乡下种地,还指望着他接济。自己呢,还有三个孩子需要抚养,他还要教导孩子读书。

    这样的人能勉强吃饱就不错了,根本没条件提什么营养。允熥心里闪烁着一些想法,不过这和眼前的事情倒是没有关系。他撇开想的事情,对张彦方说道:“张卿今日就到了京城,是诏书送到乐平的当日就出发了吧。怎么,乐平没有政事要交接?乐平虽是小县,也有二三十万人口吧。”

    张彦方神色不变的说道:“禀殿下,

    现在并非春秋二赋之时,也非县试之时。乐平现在虽然称不上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是也是家家安定,并无盗匪当地的官司臣也都是当日办结,并无未结之案,所以可以当日出发。”

    明代的地方官就主要是四项:钱粮、教化、刑名、治安。赋税和县试就是钱粮和教化,安定和官司就是刑名和治安。张彦方的意思就是他把县官该干的都干完了,不需要继续在当地逗留交接,可以马上出发来京城。

    允熥目光闪烁:张彦方这是在解释还是再表功?允熥想从他的脸上看出些端倪,但是什么也看不出来。允熥思虑片刻,看着旁边的沙漏,知道已经到了午时,于是说道:“张卿,现在已经到了午时,还是先吃了午饭再说吧。”

    张彦方说道:“臣,今日上午已经吃了饭,现在不饿。”

    允熥知道他是北方人不习惯一日三食,但是这是他用来拖时间的借口,怎能不吃?说道:“既然到了京城,就要入乡随俗。”

    杨任也在一旁劝他,张彦方于是答应吃饭。

    允熥松了一口气。如果他是那种死板的人,虽然可以信任,但是不适合当市舶司的提举,那就只能安排到别的地方为知县了。还好他不是。

    中午午饭很丰盛。应该说每天的东宫的伙食都很不错,每天都是四菜一汤,两荤两素。允熥前后两辈子都不缺肉吃,倒不是太得意这样的饭菜。但是对于官员们来说,除了少数大地主家出身的,基本上都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肉,所以允熥每天都吩咐变着花样来上菜。杨任也是这样才由面黄肌瘦变得红润起来。

    今日的肉菜是红烧肉和黄瓜炒肉。张彦方一开始还有些拘谨,等到红烧肉一上被香味一吸引,又见其它的人面对允熥也不是那么严谨,也就甩开膀子吃肉,把分给他的那一份吃了个精光。

    允熥又吩咐再给他盛一碟。最后张彦方吃了三叠红烧肉、两张饼子,还有其它的菜也都吃光了。

    等他吃完了,慌忙想起什么,站起来说道:“殿下,臣失礼了请殿下治罪。”

    允熥笑道:“你是第一次见孤,孤不怪罪。”允熥也不喜欢那种总是端着的人,所以不怪罪。

    允熥见自己等的人还没有来,借口午睡回了文华殿文渊阁。允熥未惊动熙瑶独自回到寝殿,等着消息。

    一直到午时快过去了,他等的人终于到了。王喜走进来说道:“殿下,u看书 uukansh。om 锦衣卫来人了。”

    允熥正半眯着眼睛在床上躺着,闻言睁开了眼睛。他就是在等锦衣卫的人。虽然杨任保举张彦方,允熥也可以自己面试,但是他还是不放心,禀报老朱之后让锦衣卫去查张彦方。因为需要传令到乐平,他估摸着今日能到,所以张彦方来了一直在拖时间,现在果然到了。

    锦衣卫的来人见到允熥来了,行礼说道:“臣锦衣卫镇抚杨本见过殿下。”

    允熥答应一声,结过他手里拿的东西。拆过开来看起来。杨本退下。

    允熥仔细看了他的履历,除了家里人太多以外没有什么别的不妥当的地方,乐平也确实是治理的不错。幸好族人不多,并且老家是内陆的。

    允熥看完了,回到东暖阁。东宫属官也都已经醒了。允熥虽然在东暖阁没有安排午休的地方,但是给他们预备的椅子靠背都是能动的,所以可以放下来一些侧躺着休息。这个这时的木匠都能干,不是什么费事的活计。

    允熥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又让张彦方坐下,这就可以开始面试了。

第一百七十四章 文华殿东暖阁() 
愛♂去÷小?說→網,。

    允熥问道:“张卿,当初为了便于养乞请出京为地方官,你不是有兄弟,为何还要自己带着父母?”

    张彦方说道:“回殿下,臣为家中长子,当负起赡养父母之责,岂是外出为官能逃避的?臣的兄弟在乡下种地为生,一年到头只有冬季有空。【愛↑去△小↓說△網。ai qu 】臣的父母也是农户出身,在乡下虽然年纪大了也闲不住下地帮忙。”

    “但是臣岂能自己为官而看着父母下地?是以带着父母。”

    这个理由把允熥惊到了,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可是很孝顺了。不过允熥的疑心病很重的,除了齐泰、练子宁等被老朱点评过或者史书上有记载的人物之外,并不会很信任其他人。

    允熥又问了几个问题,张彦方一一作答,并无前后矛盾之处。最后允熥问道:“我看你从滁州到京城只走了二十里地,到晚上才到京城北边的驿站。但是从上一个驿站到滁州的驿站也是走了一天,却是走了三十里地,这是为何啊?”

    张彦方脸红了一下,才说道:“禀殿下,臣家穷,若是下午就到京城,就要自己负担一晚上的开销;而晚上到了京城附近,可以省下一晚上的住宿的钱,所以故意走的慢了些,请殿下责罚。【愛↑去△小↓說△網。ai qu 】”

    允早就猜到是这种情况了,闻言也不稀奇,但是他对于张彦方的态度很欣赏。其实在他有很多的理由可以搪塞,比如路上遇上熟人聊了半天,或者遇到了其它什么事情耽误了,反正也很难查证。但是他就这么说出了真实的理由。

    这说明要不陈彦方确实是实诚人,要不就是聪明人,但是不管他是那类人,允熥都可以用,只要他还有孝顺这么一个弱点。

    允熥这次确定他就是提举的人选了,然后才和他说起市舶司开海的事情。允熥说道:“……。现在要做的就是等你到了上沪县,选一个地方为让商人交易的地方。然后还要和当地卫所的官兵商量清剿海盗。孤会给当地的卫所下令让他们配合你。”

    “还有不必你选出差役来,孤自有安排。”他对于官吏分流的政策觉得很不好,既然暂时无法改变,打算上沪海关全部都是官员,哪怕是未入流的官员也成,没有一个世袭的吏员,这样容易保证清廉。

    “并且,你既然是兼着两个差事,那俸禄也是双份,足以补你家用的不足。

    ”这时的规矩是,如果兼差都是按照官位高的那个给俸禄,除非是有世袭的世职还有流官才多给一份俸禄。允熥这要打破这个规矩。

    陈彦方一一听着,听到最后的时候拱手对允熥说道:“臣谢殿下恩典。”

    允熥说道:“不必,孤是觉得既然有两个差事最好还是有两份俸禄才好,倒不是专门给你的恩典。”

    又说了一会儿,允熥觉得现在可以安排下去的都安排下去了,和陈彦方说道:“孤现在想到的就是这些了,没有别的安排了。”允熥看了看时间,已经是申时了,对陈彦方说道:“天色也不早了,你就在这儿帮着孤来处理事情吧,明日再去吏部领文书告身。至于今晚,”

    这时杨任说道:“今晚让陈兄在我那里歇息吧,我租赁的屋子还是可以再撘一张床的。”陈彦方也没有拒绝,这事就定下了。

    然后陈彦方就见到了大明现在的第二中枢是如何运作的。从通政司来的折子已经都分好了类别,允熥随机把某一类的折子交给某人,这个人看过折子之后就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写上自己的建议,然后夹在折子中给允熥看。

    允熥看过折子再看建议,然后要是觉得建议不错,就抄到折子上,如果不赞同,就找到这个人在讨论一番,然后写上建议。

    不过所有关于番邦的折子都是允熥自己处理,写上建议。

    所有的折子最后在允熥这里汇总,然后允熥派人送到老朱那里。如果有重要的折子——正常情况下重要的折子不会来到允熥这里,都是老朱自己处置——允熥就会亲自带着折子去老朱的寝殿。当然最后一条是杨任告诉他的,今日并无这样的重要折子。

    一直忙到天快黑了,才停下。允熥留他们吃了顿饭,然后让他们走了。现在有老朱分担政事,允熥一般晚上不用忙。

    回去的路上陈彦方对杨任说道:“你们平日就是这样处理政事?”

    杨任说道:“这怎么了?”

    陈彦方说道:“这岂不是和丞相差不多了?”

    杨任笑道:“怎能和丞相相提并论?我们只不过是代殿下拟下条陈,最后用不用全凭殿下自己主张。丞相可是很多事情不必禀报皇上,可以自己处置的。”

    “并且丞相礼绝百僚,有自己的属官,政令的上通下达全是经过丞相,不可绕过。现在殿下用我们,我们才有机会参与政事,若是哪天殿下不用我们了,我们就不可参与,与丞相完全不同。”

    陈彦方听了杨任的话,也意识到了这件事,于是不再说话。

    ============================================================

    时光飞逝,转眼间就到了三月底,陈彦方也去了上沪县就任了。

    这一天快到午时的时候, uuknm 昨日的奏折全部处理完了。允熥想着和老朱多亲近亲近,所以亲自带着奏折前往谨身殿。

    刚走到华盖殿,忽然有一骑飞驰过去,把马停在了谨身殿门口,然后飞奔入谨身殿。

    允熥顿时疑惑起来:“在皇城骑马,这是多大的事情发生了?”然后快步走向谨身殿。

    走进老朱所在的殿内,允熥见到老朱一脸悲戚之色,眼泪还流了下来。允熥急忙问道:“爷爷,发生了何事?”

    老朱说道:“允熥,棡儿过世了。”

    允熥大惊失色!棡儿就是朱棡,朱元璋第三子晋王,就藩太原。他竟然现在病逝了!他可是才四十一岁啊,虽然比朱樉多活了一岁,比朱标多活了三岁,但是这个年纪病逝也太年轻了吧。

    不过允熥马上做出一副悲伤的表情,并且让所有的人都下去,然后上前安慰老朱。六年前后病死了三个儿子,老朱一定非常不好受,很需要家人的安慰。,。

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沪() 
当天下午,皇宫之中所有颜色鲜艳的装饰全部撤下,妃子们也都换上了相对不那么华丽的衣服。?允熥下令文华殿换上丧礼的装饰,并且九日内在文华殿内穿着丧服,出了文华殿再换上素色的常服去陪伴老朱。熙瑶她们也换上了丧服。

    这几日内允熥当然也没有出宫,只是每天除了习武、处理政事之外,就来陪伴老朱,他很担心老朱受到太大的刺激从此一病不起。但是虽然这些日子老朱一直不怎么精神,但是却没有生病。不过这让允熥更加担心,允熥这下是片刻不敢离皇宫,生怕出了事情来不及赶回。

    ============================================================

    上沪县县衙,此时张彦方正在和南汇角守御中、后千户所的两位千户说话。

    上沪县此时归属松江府管辖。允熥在现之后很好奇,松江府此时只有上沪县和华庭县两个县,干嘛要单独设置一个府呢?特别是西边的常州府此时也只有四个县,加一块儿只有六个县,再西边的苏州府有七个县呢!

    允熥在禀报老朱之后,老朱说道:“天下之府,按照人口多寡来分。常州、松江二府虽然地小,但是均为人口稠密之地。而苏州之地,因为是张士诚最后的地盘,人口损失较大,现下其人口不如常、松二府之和,所以这样。”

    松江府境内只有一个完整的卫——金山卫,驻扎于后世的上沪直辖市最南端的地方,现在的上沪县是后世上沪市的半边,另外半边就是华庭县。允熥考虑过是不是合并了这两个县,不过想了想还是算了,一个通商口岸而已,还用不到那么大的地方,在国家对上沪进行大规模开以前,上沪也只不过浦西那里非常达,其它的地方也就那样,现在用不到。

    张彦方对两位千户说道:“二位千户,我受殿下任命来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