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踢开永乐-第5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编纂这本书本身的意义就很重大。这代表着植物学的一次大发展,为是人类历史上对于驯化植物的一次重要的进步,对未来的农学、医学、生物学和化学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意义。

    在历史上,很多现代学者都对这本书有很高的评价,朱橚本人也因这本著作而被记载在了科学史上。

    允熥忽然觉得朱橚待在开封当藩王都有些浪费,应该让他去京城的格致院当院使才对。

    允熥费了好大劲才抑制住下令让他以后主持格致院的想法。中国自古虽然不怎么歧视医生,但地位总比官员要低,朱橚自己研究这个是爱好,没什么;要是他下令朱橚去京城专门研究这个,朱橚多半认为这是一种侮辱。就像近代很多欧洲国家的贵族喜欢自己驾驶马车,但如果让他载客,就会认为是一种侮辱从而拒绝。朱橚不敢拒绝自己,但若是因此心里产生了反感,不尽心尽力研究,将他派到格致院也没有意义。

    ‘不过可以尝试着设立格致院分院啊?’允熥想着:‘就在开封,让朱橚建立一个专门研究动植物,也就是生物学的格致院分院。虽然他现在只喜欢研究植物,但动物也可以入药啊,劝劝他也研究一下动物。’

    ‘更重要的,是让他组织一帮人研究为什么某种植物或动物的某个部分就能够治某种病。研究原理,或者具体分解出治病的成分,比如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

    允熥知道这件事很难。即使是历史上的欧洲国家,生物学和医学得到大发展也是西元1800年以后;大明此时虽然先进,据允熥自己估计某些方面已经赶上了欧洲1700年前后的水准,但也比不上西元1800年的欧洲。

    但总要有人铺路,若是没有人愿意铺路,那各种科学总也不会得到进步。

    允熥决定明日逛百草园的时候劝说朱橚建立一个专门研究生物学和医学的机构。名字可以不叫格致院,他喜欢什么名字就可以叫什么名字,但研究的东西一定不能仍然仅仅停留在表面,要深入研究为什么会如此。

    允熥算计已定,连明日如何劝说朱橚的话语的提纲都列好了,不过,他抬起头看向朱橚,朱橚正满怀期待的目光看向他。现在要解决的,是《救荒本草》的出版问题,他得帮助朱橚将此书出版。

    请记住本书:。。更新最快网址:。

第1169章 经济与科学() 
“出版《救荒本草》,大约会花多少钱?”允熥问道。

    朱橚见出版有门,忙说道:“若是采用雕版印刷,起初雕刻书版、雇佣书匠与工匠大约要花几千贯钱。之后虽然不需雇佣雕版的工匠,但需要有许多工匠不停的印刷,一套得有几贯钱。”

    “这么贵!”允熥都有些惊讶。《救荒本草》一共也没多少字,也就是两三本《论语》的字数,雕版就这样贵?之后的变动成本也有些高了。这个年代钱可是很值钱的。按照粮食均价,朱橚一年的俸禄也就是两千贯钱。

    但他随即反应过来,《救荒本草》中虽然写的文字不多,但每一种植物都配了图,想要准确绘图可不太容易。尤其这是救命的植物,细节一丝一毫都不能错,非得手艺精湛的大师来才行。

    “官家,正是因为贵,我才不得不找官家帮助。”朱橚苦笑道:“若只有一开始的雕版钱,我攒一攒总能攒出来,但之后每印一套都要花这些钱,可就印不起了。”

    “五叔你到底想印多少套?”允熥不得不问道。

    “我希望全国所有的百姓都能有一本,但我也知道这不可能,可至少每个村子都有一本。”朱橚说道。

    允熥不知道说什么好。免费送给每个村子一本,就连国家都得细水长流。

    “五叔,侄儿以为,还是量力而行的好。五叔你将《救荒本草》的原本给侄儿,侄儿带到京城让经厂用铜活字印刷一万册,送给五叔。至于之后,待此书被众人重视后再说吧。”允熥想了想,最后决定。

    “多谢官家了。”朱橚很高兴的说道。

    “咱们乃是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的。只是也就是五叔你了,若是一般人得到这么多药方,知道了这么多可以度荒的野生草木,定然会敝帚自珍不向外传的,更不必提自己印刷免费发放了。”允熥感慨道。

    “我又不是靠着行医为生之人,不会把这些视作命根子一般的;何况我是大明的亲王,做事当然要为大明考虑,这样的书籍散布出去对大明有好处,我当然不会敝帚自珍。”朱橚笑道。

    ‘看来这搞科研,真得是有钱人出身才行。’允熥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近代还没有现代那样严密的教育体系的时候,大科学家确实基本都是有钱人或贵族出身;少数几个,则是以数学起家,后来研究的科学。

    解决了《救荒本草》的出版问题,朱橚心情大好,更加奉承允熥说话,允熥也暂且将旁的事情放下,与他闲聊起来。

    “现在开封城内的书坊不少,得有数十家大小书坊,兼卖书印书的更是不少。毕竟是河南省的省城,每三年一次的乡试在此举行。每当举行乡试的时候,科举的时文受到追捧,凡是家里有些富余钱的秀才都会买下前几次考试时中举的文章;平日里也有人托他们来印刷,此外四书五经一直不愁卖,所以这么多书坊也都能维持下去。”朱橚觉得谈国计民生的东西有些危险,正好刚才说的是《救荒本草》出版,就顺便聊起了书坊与科举考试。

    “除了科举的时文,一些人对科举题目的见解也有人印。每次会试的时候城中的大小官员都会聊一聊题目是好还是坏,是易答还是不易答,评论某篇录取的文章哪里略微有些小瑕疵之类的。”

    “因为官员大多都是科举出身,所以他们对题目、文章的见解未中式的秀才也都很重视,从衙门里面抄出来出版。”

    “有一等文人最爱作诗,每次做出的诗足够印刷一页纸后就找到书坊雕版印刷,送给好友一起鉴赏,雕版自然就留在了书坊。其中虽然大多数诗都不太好,可偶尔也有不错的,就会有文人慕名而来购买,书坊还能赚一些钱。当年高启的诗一度很受追捧,就有不少书坊印刷贩卖。”

    “这,原作者不管么?这可是他的诗,书坊未经他的许可售卖诗集,不太好吧。”允熥说道。

    “作者为何要管?”朱橚有些懵:“自己的诗作受到大家追捧,有书坊愿意印刷、有人愿意买,这是好事,为何要管?”

    “嗯?”允熥一怔,不知想到了什么,说道:“大多数医生之所以得了他人所不知的偏方而不愿意告知别人,也是因为这样没好处吧。”

    “大约是如此。若是偏方只有他一人知晓,病人看这种病只能来找他,他就能多赚些钱;将偏方告诉了别人,病人就未必一定找他,赚的可不就少了。”朱橚不知道他怎么忽然想起说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话题,也不揣测,只是就事论事。

    允熥又想了一会儿,轻轻叹了口气,又与朱橚说起了科举。这回朱橚什么多余的话也不敢说了,只是就事论事说历次的乡试试题,允熥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这次都问了问。

    正说着,妙锦笑道:“五叔,五婶,时候也不早了,已经是戌时了,是不是该歇息了?”为了称呼起来方便,也因为熙瑶并不在,允熥让妙锦称呼朱橚与王妃冯氏为五叔五婶,称呼朱有炖和巩氏为弟弟弟妹或小叔子。

    “时候确实已经不早了,该歇息了。官家,让有炖送官家去歇息。”朱橚忙说道。

    “不必了,这几步路还送什么,侄儿自己回去就好。”允熥说道。昀芷也忙说:“不必让六哥送,我们自己回去。”

    但朱橚还是执意让朱有炖送允熥一程,一直送到院落门口。

    回到住所后,妙锦将昀芷安顿好了,就要上床休息;可她眼睛一撇,就见允熥坐在椅子上,右手拿着笔似乎在写着什么。过了一会儿允熥放下笔站起来,妙锦忙过去服侍他脱衣,瞥了桌子上一眼,就见到一张纸上写着“经济”、“科学”两个她不知道什么意思的词;又瞧见另外一张纸上写着“发展”二字。

第1170章 调查() 
第二日一早允熥起来,与妙锦、昀芷一起吃过早饭,就去与朱橚一起逛他的百草园。

    朱橚百草园的名声可不是吹出来的,确实种有很多种能入药的植物,其中有一些他在皇宫的药库里面都没见到过。允熥出言和朱橚要了几种药材,朱橚虽然不太情愿,但还是答应了。

    当然,允熥也没有忘了自己的正事,一边逛一边劝说朱橚养一些能入药的动物,研究他们为何能够治病。

    朱橚还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些东西为何会治病。他当然知道医学中的理论,但也知道其中存在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本着济世救人的思想,答应了允熥的要求。并且说道:“这我一人可不成,开封城内的名医都得寻过来与我一起钻研。”

    允熥心中暗喜,说道:“钻研医术可是功德无量之事,若是有什么事需要侄儿,尽管说。”

    “这暂且用不着,我虽然没钱出书,但寻这些名医一起谈论医术还负担得起。”朱橚笑道。

    中午众人又聚在一起用过午饭,允熥小小的睡了一觉,由妙锦服侍着穿上外衣,要开始研究为何壮劳力们不愿意留在家乡种地,反而要来到开封城卖苦力当搬运工。

    ……

    ……

    “皇,”朱有炖才说了一个字,就被允熥瞪了一眼,忙改口道:“五哥,咱们就这么研究为何他们不愿意留在乡下种地,而是入城干活?”

    “那你觉得应该如何研究?”允熥侧头看了他一眼,问道。

    此时他们二人并不在周王府,而是身穿一身皮衣,带着妙锦与昀芷一起,在几名侍卫的护卫下,行走在开封城内的大街上。这个年头皮衣可不是人人都穿得起的,或者说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穿得起,所以他们这一行人走在街上十分显眼。

    “五哥,找几个王府的下人去向搬运工询问就是了,何必这么招摇的在大街上行走?弟弟我经常在开封城内出现,不少百姓都认识弟弟,万一被他们认出来就不好了。”朱有炖道。

    “你以为临出门前我让昀芷的侍女为你化妆是为了什么?”允熥解释道:“昀芷在京城的时候有时假借出宫拜见叔婶的机会在京城闲逛,侍卫们也不敢违背她的意思。昀芷为了减少麻烦就着男装,而且让侍女给她化妆化的中性一点。久而久之,她的侍女化妆就变得很厉害,和易容术差不多。所以你不必担心会被百姓认出来。”

    “至于研究的法子?”允熥又看向他,笑着说道:“六弟,你上一次研究的时候就是这样研究的吧?而且也没有告诉下人缘故,之后就得到了五花八门的答案?”

    “确实如此,那样做有何问题?”朱有炖询问。

    “六弟,你可要知晓,王府的下人与外面的百姓可不一样。尤其是你能见到的人,他们在王府里是下人,在外面就是大爷,说话的口气、神态都与一般百姓不同,更不用说和搬运工相比了。”

    “即使他们非常重视你的这个吩咐,也尽力收敛,可搬运工还是能感觉出他们不是一般人,说不定是官府的人,哪敢说实话?若是他们不重视你这个吩咐,随便找人去问一问,更没有结果了。”允熥解释。

    “那五哥现在,咱们穿成这样要怎么研究?”朱有炖听他的解释顿时明白了为何研究不出来,但不明白他们现在这么招摇的缘故。

    允熥这次却并未解释,而是看了看一旁的几个人,反问道:“他们确实都曾经做过商人?”

    “这都是我让王府里分管商铺的管事找来的,都是做久了买卖的人,也都是河南本地人。我也按照五哥你的吩咐,让管事不得透露咱们的真实身份,说咱们是王府大管家的亲戚,从京城过来开封做买卖,找熟悉本地的人帮忙。”朱有炖道。

    “这就好。现在咱们得做出一副商人的样子来,可以略微带点儿人上人的气势,但不能过了。”允熥又吩咐。

    “知道了,五哥。”朱有炖虽然心中更加疑惑,但还是答应道。

    他们一边说着,已经到了搬运工们平日里聚集的地方。允熥抬头看去,就见到一座道观,许多壮汉穿着破旧的棉袄在墙根蹲着。

    “二位少爷,这里就是平时他们在的地方。少爷们要雇人抬东西,找他们就成了。”朱有炖借管事的手调来的一个名叫周志辉的人凑过来恭敬的说道。

    “我们算什么少爷,可当不起你这样的称呼。为何道观的人让他们在这里待着?”允熥笑着说道。

    “二位是王府大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