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5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桓彝眯起眼睛,“武丁一万两千人?不是说只有八千么?还有那七品义从又有和缘故?为何以七品为名?”

    老牧民早有准备,就道:“八千武丁只是对外号称,几个月中,那陈氏又招募许多乡勇,放于乡间守备,时而换防,而那代县和当城两地的大营,各自维持着四千武丁,看起来就好像只有八千,其实还有四千,散落各地。”说着还在观察桓彝表情。

    桓彝闻言,却不动声色,点头后继续问道:“那七品义从之名呢?”

    “却是去年七部归顺之后,却有两部头领存着他念,有心再叛,谁知陈府君料事如神,早就安排了人手,那边人一动,便被捉拿,主犯十九人当日晚上就被押到代县,第二日当众处死,枭首示众,而后陈府君恼怒鲜卑言而无信,降而复叛,盛怒之下,直接将那七部鲜卑围住,最后按照远近亲疏,重新划分七品,一品最高,可享中土之人待遇,而七品最低,其实为诸多矿奴组成。”

    “还有这等事?这些郡王那边可都没有消息。”桓彝眉头紧锁,品味着七品之名,却是隐隐感到有些不妥,“这种划分,你说还有矿奴,莫非就是代县那被陈止圈下来的煤矿?”

    老牧民就道:“不仅如此,听说陈府君麾下的道君,又在桑干河畔找到了一处矿藏。”

    “又是一处矿藏?桑干河畔?”桓彝心中一动,“还是煤矿么?”

    老牧民却摇头道:“这个小老儿就不清楚了,不过听闻似乎不是煤矿的样子,对了,就连那代县的矿场,听说也不光出煤,好像还出铁!”

    “出铁了?”桓彝闻言,眼中一亮,嘴角不由上扬,但旋即收敛,他点点头道:“行,你先带路,咱们先入了代郡再说。”

    那老牧民顿时不再多言,在前面引着路。

    其实代郡与冀州也有官道相连,只不过因年久、时局混乱,因而早就一片破败,而且中途还有被流民占领的地方,若没有人带路,一头撞上去,就算是一队精兵,也是双拳难敌四手。

    有这老牧民的引领,一行人才能绕过诸多危险之地,而今已经是最后一段路程了,因为按着其人说法,只要进了代郡,便是安全了。

    此人在前面带路,桓彝等十几骑就跟在后面,那桓彝正思量着此行使命。

    “朝廷的敕令已到,要给那陈止实封将军的名号,准许他开府建牙,但郡王的意思,却是要以此借兵,三个月前与石勒决战,结果郡王兵马损失惨重,而今想要东山再起,就得靠着那陈止的兵马了,除此之外,还要让陈止让出单梢砲,把矿场利润分出一半,这些事都得想办法才能做成,主要还得等王浚那边的配合,想来有内外压力,郡王又有大义,那陈止是无从拒绝的”

    他这边还在想着,忽听前面的老牧民欢呼道:“到了,代郡已至!”

    桓彝寻声看过去,视线穿过两棵大树,顿时豁然开朗,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宽敞而平整的一条大道,一路延伸出去,直到远方的尽头!

第七百四十六章 负命而来,先来个推荐() 
一行众人,看着这条宽敞的道路,久久无语,过了好一会,那桓彝才点头称赞道:“这路真是宽敞、平整,果然是没有多少人来入境,不然不说旁的,就是战马的马蹄、兵丁的脚步来回踩踏,也要将这路给毁坏掉!”

    道路修整出来,是为了给人行走,但行走、运货,车辙脚踩之下,道路就会损坏,需要反复修整,才能维持旧观,不然就会向几人先前在冀州境内所行之路那般,都是崎岖不平,面前能辨认出道路模样。

    莫说当下,就是后世大发展时代,来往车辆一多,负荷重压之下,也是免不了有道路破损。

    不过,要维持一条凭证道路,却不是容易的事,其中耗费的人力、精力和金钱,就不是等闲人能够想象的。

    所以老牧民听了这感叹之言,欲言又止。

    他的这个表情,被桓彝看到了,这位使人于是就道:“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老牧民这才小心说道:“听说这代郡境内的道路,几乎每个月都要修整一番,所以才能保持这么凭证、完好,但凡是哪个路段出现了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得到回报。”

    桓彝顿时就感到有些费解了,他眉头一皱,问道:“这恐怕是以讹传讹了,是因为这道路多数平整,旁人看着新奇,所以牵强附会的传诵一番,说不定只是因为新近修整出来的,还未真个破坏,所以才是这般模样。”

    老牧民听着,只是点头,说自己也不是很懂,大概也许就是这个样子吧。

    倒是桓彝同行的骑士,里面有一人颇为不解的问道:“不知桓君何以这般判断?这里既然是边疆,来往的商人总是有的,他们一来,车队就是十几、二十几辆车子,车辙落下,什么道路也经不起一两个月的折腾,就要显露出颓态。”

    桓彝听着,点点头,先称赞道:“张世侄果然是家学渊源,看问题的目光极准,说的都是关键,这次前往代县,还需要你联络张君使,他眼下为陈府君心腹,听说掌管粮草后勤,乃是重要人物,有他出面,这次的事,想必会顺利许多。”

    那出声的骑士拱拱手,连说不敢,又说会想办法联络叔父,以助郡王之事,看样子年龄不大,但英姿勃发,得了夸赞之后,更是神采飞扬,一副生机勃勃的样子。

    原来,这人名为张笋,乃是安平张家之人,在陈止身边做事的张亢,就是他的叔父。

    江都王在冀州与石勒对峙,为了壮大实力,广收世家之心,张家自然也在其列,比起远在北边边疆的陈止,这近在咫尺、又有大义名分的江都王,无疑更是值得投靠和下注的目标,所以张家子弟很多都出仕其中,这张笋就是其中之一,而且算是年青一代的佼佼者,这次桓彝带着朝廷敕令出使代郡,便挑选了他相随。

    这夸完之后,桓彝又转而说起自己的看法来——

    “刚才老谢说了几个要点,只要斟酌、分析,就能推敲出背后蹊跷,知道是夸大之语,这第一点,就是说每个月都要修正一番,但说着简单,要施行起来何等困难?我知道陈府君先前大胜异族,收拢了诸多异族兵马,还将不少胡人关押在矿场做工,这听着好听,其实就是将其他们贬为奴隶了,这奴隶在严加看管之下,用来做苦力尚可,但用来修筑道路,就很是复杂了,监督、巡检,以及防止他们逃跑,都是一个大工程,非朝廷与州府相助,断然难以持久,更不要说每月皆修,光是调动起来,这几千人的奴隶,就要花费不止一个月的时间。”

    张笋听着,连连点头,品味其中关键,深感大有收获。

    而桓彝随后话锋一转:“另外,就是这个‘凡有路段出了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回报’了,这一句话,更是有些夸张了,须知代郡虽是幽州治下一郡,但也有四县三千多户,听说最近还新筑一城,名为代北,分散各方,便是县与县之间联络,都要快马奔驰,从北到南,跑上一两天的时间,如今反而是某一处的道路,但凡出现问题,立刻就能传讯过去,然后调动人马过来修补?”

    “原来如此!”那张笋听到这里,顿时茅塞顿开,只觉得整个人的思路都清晰起来,不由连连称赞,这心里也在暗暗感慨,这位桓彝,不愧也是名满江左的人物。

    据他所知,近几年的徐州、扬州、兖州、豫州等地,除了不少人物,因为靠近江左,所以都在江左传名,其中最为响亮的,当然就是陈止了,而今在北地为太守,接连挫败外地、内乱,更传出不少大动作。

    除此之外,还有几人,这桓彝就是其中之一。

    而且,比起突然崛起的陈止,桓彝的名声流传,对于寻常人来说,无疑更容易接受,遵循了一个循序渐进的道路,而且在这个期间,桓彝也和几位江左名士关系亲近,如谢鲲等人,都与他亲近,这彼此之间的吹捧和互动,也奠定了名声基础,也让他与江都王早有联系。

    而今,江都王占据一方,手握重兵,向北与王浚相接,向南还能节制苟晞,势力膨胀之下,桓彝正式投靠出仕,当然会得到重视。

    张家投靠江都王,对其麾下众人皆有研究和了解,桓彝也不例外,此时接触,张笋听其言、观其行,自然有所判断。

    这时,桓彝也做出了判断:“此处本就是边界,恐怕不会有商贾通行,加上陈府君以兵家之威震慑,寻常的贼兵不敢靠近,因而才会让人觉得道路通畅,为之震撼,但若是继续深入,就会发现真貌了。”

    其他人也对桓彝的一番判断,表示了认可和称赞,只是那牧民老谢似乎还有其他看法,只是感受着马队的气氛,不敢轻易表露出来。

    在这种融洽的气氛中,一行人继续上路。

    走着走着,前面就听到了一阵车马喧腾的声音传来,顿时,众人一愣,跟着就见到一支车队迎面走来,一看那组成和架势,就知道是行走在中原腹地和边疆的商贾车队。

    商队?

    这个名字在众人心中一跳,随后他们的目光就纷纷转到了桓彝的脸上。

    这位郡王心腹、朝廷使者还是表情如常,只是这心里同样翻江倒海,感觉像是吃了一只苍蝇一样。

    自己刚刚才高谈阔论,展露了这非凡的眼光,也让众人称赞,还得了结论,说是不会有商贾来往,结果转脸就见到一支商队车马,哪里还有比这更尴尬的?

    “巧了,估计许久没人行走,正巧被咱们碰上了。”张笋有心和桓彝亲近,这时就找个话头,要盖过这件事来。

    正好对面的车队,这时经过车队的旁边,那周围的几个护卫,见了众多骑兵,看出都是精锐,便纷纷示意,让这队骑兵先走。

    桓彝等人正要出马,忽然对面的一辆马车中,传来一个声音——

    “几位先请留步。”

    伴随着话音传来,一名颇为富态的男子,从中间的一亮马车上走了下来。

    此人虽然身子肥胖,但穿着衣品却是不俗,不能说是绫罗绸缎,但看那衣服质地也是非同一般,而且气色也是上佳。

    他走到桓彝等人跟前,拱拱手,问道:“看几位的样子,也该是贵人,不知此番入代郡,是要行商,还是要寻人,又或者只是过来游览?’

    桓彝等人来历不发,肩负使命,按理说阵仗队列都要到位,沿途纵不敲锣打鼓,那也该是处处通报,只是当下冀州不靖,道路都不复畅通,沿途多有贼匪,难免就要收敛、低调,太过张扬,无意于打着旗子让人来抢。

    这也是桓彝等人肩负的使命,对那王浚不利,否则的话,直接借道幽州,也能省去些许麻烦。

    但如此一来,这过往之人见着他们,最多是当做富贵人家,不会往朝廷使者方面联想,当下这个商队的人就是这样,那富态之人问了之后。

    桓彝眉头一皱,本不想回答,但牧民老谢却摇摇头,走上前去说道:“我等是南来商贾,有大族有关系,前往代县是听闻那边的陈氏纸和代窑名声,想要联络一二。”

    那富态之人一听,露出欣喜之色,赶紧就道:“果然如此,果然如此啊,小虎,拿我的名帖过来。”

    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让桓彝等人越发没有耐性了,却不得不按着礼仪,下马相对,等接过那人的名帖一看,这眉头才稍微舒展了一点。

    “你叫唐管?”将目光从名帖上收回来,桓彝试探性的问道:“是代郡唐家的人?”

    “不错,在下正是唐家之人,虽已出了五服,但因有点能耐,所以为九叔看重,”那富态男子说到这里,见对面几人面露疑惑,就笑着解释,“我家九叔,讳典。”

    “唐典!”桓彝顿时眼睛一亮,他可是知道,这位唐典深得陈止看重和信任,如今已是唐家事实上的家主和话事人了,若能和他搭上线,无疑能事半功倍。

    正当他盘算着,怎么开口攀交情的时候,那唐管却让人拿来了几张纸,满脸堆笑的说道:“几位,你们碰上我,咱们也是有缘,不如让我做你们的推荐人,来来来,填了这张表,在下给出推荐令,咱们啊,互惠互利。”

第七百四十七章 代窑有白釉() 
“推荐令?”

    听到这个名字,桓彝等人面面相觑,这又是一个他没有接触过的名称,但显然也是一个情报点,可惜桓彝过去否则的,可不是情报机构,这些零零散散的事,他也没有功夫去了解。

    事实上,在接下差事之前,桓彝对代郡和陈止的了解并不缺乏,也曾经关注,但他关注的方向和角度,却是在整体局势上,包括了代郡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