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6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那玄甲军得了并州,与朝廷接近,既然如此,就总有办法能谋夺权柄!

    楚王与淮南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同样的意念,不由相视一笑。

    紧接着,楚王再次问起颍川王的事来。

    “暂时未有消息,不过也没有听说蜀地的李贼有什么动静,还要等些时日,才有详细回报。”

    得了回话,楚王有些不满,正要说什么,手下一名亲兵忽然过来,在他耳边低语了一句,马上,这位宗室的表情就变了。

    “消息确认了吗?可靠吗?”他厉声问道。

    亲兵点了点头。

    “怎么了?”淮南王看出不对,问了一句。

    楚王深吸一口气,这才说道:“先前派出的探子,在并州南界与玄甲军发生了冲突,双方似乎打起来了。”

    “什么!”

    得知此事,不光淮南王,满屋子的官吏尽数色变,面白如纸。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江左琅琊() 
    “怎么会发生冲突?”淮南王很快镇定下来,追问起来。

    “这事,还要等详细的情报送过来,才能知晓啊,”楚王眉头一皱,露出了凝重之色,“不过,很可能是玄甲军将我们的人误会成匈奴探子了吧,现在并州境内还有许多散乱的匈奴兵马,弄错的话也是正常。”

    一说到这里,两位宗室的心里,又经不住回想起之前听到消息时的惊讶了。

    那可是匈奴国啊!

    过去,匈奴国可谓大汉心头大患,便是整个天下还算不上四处烽火的时候,这匈奴国就格外嚣张,独立于外,自成体系。

    几年下来,匈奴国依旧存在,倒是他们这新汉天下有了混乱的迹象。

    结果,就是这么一个眼中钉、肉中刺,忽然之间就土崩瓦解了,速度之快、之彻底,让两位宗室在第一次听闻的时候,几乎以为是假消息,让人反复确认。

    可等确认的信息汇报回来,却说连那位匈奴太子都被抓住了,先皇的龙体已被幽州兵给带回去了。

    这一番消息,让两王在震惊之余,又有庆幸,又有恐惧,心里五味杂陈,实在难以说尽。

    不过,这些复杂的念头,在经过反复沉淀之后,终究还是输给了争夺权力的政客本能,使得他们再次开始对玄甲军起了念头。

    但到底还是惊惧于玄甲军的战力,因而打算先占点便宜,才会趁着匈奴国崩溃的当头,派出一支军队北上,想把司州被匈奴占据的土地先拿回来,再伺机在并州南边占领一两个郡。补充实力的同时,作为前哨之地。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还想要和陈止交涉一下,看能不能让对方将并州让出来,毕竟名义上,陈止的管辖范围就是幽州。

    不过,考虑到陈止还有一个征北将军的名头,所以二王暂时忍耐了下来,想要一步一步的来,可现在得到了消息之后,淮南王先有些犹豫。

    “若是连一二斥候都会被误会,那我等派出了一支军队,万一也生出误会,岂不是糟糕?”

    淮南王的话,让楚王也不得不思考起来,最后他摇了摇头,说道:“无需这般担心,或许这只是一个误会,毕竟咱们与幽州方面的通讯,断绝了有一段时间了,两边会出现这等情况,不算意外,但咱们派出的兵马,是明明白白的打着朝廷旗号的,幽州玄甲军不该不认识。”

    “怕就怕……”淮南王还是表现的颇为犹豫,他说了一句,但中途就停下来了,可话里的担忧,楚王十分清楚。

    “不会的,”楚王还是摇头,但语气坚定了几分,似乎是为了增加说服力,但更像是要说服自己,“征北将军这番突然出兵,就是为了给先皇报仇,说明他是心向朝廷的,只要咱们还是朝廷,征北将军总归不会违逆的。”

    听到这里,淮南王也只得点头。

    这时候,楚王又接过一名刚刚过来的属下送来的书册,眉头一皱:“现在最该忧虑的,还是江左那边啊。”

    “又怎么了?”淮南王看着,就知道是有关江左的最新消息。

    楚王就道:“先前让庾亮出使江左,一直没有消息,你可还记得。”

    淮南王点头说道:“不错,这件事还是他毛遂自荐,你我之前不是谈论过么,当是中原战乱,以至于满了车马。”

    “哪里是满了车马,”楚王露出了一丝怒意,“你我都被这人给耍了,还以为人还没有到江左,现在才知道,这位是当了江左的官了!依旧还是御史,真是好算计,好威风!”

    淮南王听罢,也露出了怒意:“庾亮竟敢如此?当真是岂有此理!”

    “不仅如此,”楚王冷笑起来,“看来此人是很不看好我等这正统朝廷,反而去投奔那江左的琅琊王,就是不知道,当他们知晓匈奴已崩,刘聪、刘粲尽数被擒,不知道又有何等想法。”

    “不错!”淮南王也振奋起来,“庾亮这等人的心思,也能猜出一二,无非就是觉得这北方局势已经难以收拾了,石勒和匈奴势力迅速扩张,我等难以施展,他们却没有想到,玄甲军异军突起,令情况大为不同了!”

    楚王点头,随后冷冷说道:“等消息传到了江左,就该这群人有所表现了,说不定这次拒绝过来朝拜新君的人,又要急赶过来了。”

    因为距离的关系,地处关中的两王可以很快得到并州的消息,但这些消息传到江左、江南,却还要耗费一些时间。

    不过,随着玄甲军势如破竹的攻势,天下间的势力早都将目光聚集过去了,即便是地处江南之地,这部分江左世家,还是有意加快了有关并州的消息传递。

    所以,在晋阳陷落之后的第十天,有关并州和北方最新的消息,就陆陆续续的传到了江左之地。

    扬州,丹阳郡,琅琊王府。

    已然有了青年轮廓和模样的琅琊网刘盖,坐在上首,在他的下面,正聚集着一群人。

    在这里面有些人,还算是陈止的旧识,比如原来的徐州刺史张初,还有最近出使江左,最后反而借口监督留下来的庾亮。

    除此之外,更有几个身影,利于前方,这些人都是江左望族之首,为陆、周、张、朱、顾等几大姓氏的族长或者话事人。

    不过,在他的前面,还立着几人,为首那人身着戎装,带着长剑,面色倨傲。

    整个府邸屋舍之中,唯独此人身带刀剑。

    此刻,这人正眉头紧锁,说着话:“这件事,实在有些蹊跷,匈奴的国力并不弱,其兵马在北地也算一强,怎么可能这么快就被人占了都城?”

    “王将军,言语还是要谨慎一些,”忽然有个身材颀长的男子出言,这人留着长须,看上去颇有些仙风道骨,乃是吴地顾氏的顶级人物,名为顾荣,“那匈奴伪国,窃据大汉疆土,占了晋阳,可不是他们的都城。”

    “我王敦说话做事,向来如此,”被称为王将军的人,转头看了一眼,冷冷说着,“并州被匈奴占了之后,几年未曾收回,晋阳更是被其经营,怎么不算京城?说这些虚伪之言,有何意义?”

第一千一百章 南北争() 
    这个腰悬长剑的男子,正是原来的扬州刺史,如今的江左都督王敦。

    王敦出身琅琊王氏,靠着家族背景与自身的谋划,不断攀位,几年之前,更是得了一地刺史的职位,在扬州掌权。

    如果按照正常的轨迹,在地方担任了刺史,积累了足够的资历和政绩之后,就要朝着中枢进发了。

    但琅琊王氏在朝中已有布局,王敦的族兄王导,在朝中素有清名,因而王敦的主要目的,反而就是在地方经营,同时也是王氏为自己谋划新路。

    扬州与青州之间,就隔着一个徐州,在商贾之路、以及诸多利益上牵连甚广,按着王氏的谋划,王敦在扬州坐稳了位置之后,巩固王家与江左的联系,便可谋取更大利益,正好当时北地出现乱局,又有诸多苗头,于是王氏思量之后,便想让王敦在扬州久留,因此为他谋划。

    扬州这个地方,扼守南北要道,实际上是南国根本。

    王敦倒也有手段,当了几年的扬州刺史,影响力不光只在政务层面,连兵家军事都有涉猎。

    这么一做多年,眼看着就要到离任的时候了,没想到忽然天下风云变幻,各处皆有烽烟升起,这下子,扼守南北的扬州,一下子就重要起来,尤其是当北方越发呈现乱局的时候,相对稳定的江左之地,就成了十分重要的财赋来源,而扬州刺史的这个位置,就更加显得重要了。

    王敦果断的抓住了机会,让自己和琅琊王氏的影响力得以借此深入,更是牢牢掌握住了兵权。

    如今,江左局面渐渐复杂,说是陶侃病重,江左的兵家人物逐渐凋零,更是凸显出王敦的实力。

    而王敦倒也是拿得起、放得下,在局势最混乱的时候,居然主动离开了刺史的位子,专心执掌兵权,于是在琅琊王刘盖抵达后,王敦就正式成为了江左都督,统领南方兵马,更成为了能在琅琊王面前剑履上殿的人物。

    即便面对的是江左吴地的领袖人物,王敦依旧毫无畏惧的就反驳起来。

    但他的话一说出来,在场的大多数人,立刻就怒目而视。

    聚集在王府之中的,实有两大群体,一部分就像是王敦这样,自北而来的士族代表,他们或者是来此地任职,或者是因北地大乱,在南方有所布局;而另一部分就是顾荣所代表的江南士族,这些世族也有分别,有南方北地的,也有当年随昭烈南来的。

    在新汉一朝,南方士族本就占有莫大的势力,无论是影响力还是实力,都凌驾于北方,但宣武皇帝为了平衡之念,迁都北方,如此一来,造就了一批崛起的北方士族,却也埋下了南北之争的种子。

    天下太平的时候,南北之争是统治决策层用来相互制约的工具,现在四处烽烟,这种争端就成为了裂痕和导火索。

    王敦的话,一下引爆了南方士族的傲气,个个鼓足了劲想要和这位北方士人一较高低。

    “琅琊王氏,果然了不起,来了南边,还这般嚣张,不知道的,还以为尔等已经平定了那石贼了!”

    “你们北方的世家,可有能拿得出手的?来我等地盘借居,也敢耀武扬威了。”

    “不错,王上在场,正好做个见证,就让这北地的士族,好好说说,我大汉该怎么办,是靠着你们打回北地,还是要靠着我等再造乾坤!”

    南方众人的话带有嘲讽之意,连坐在上首的琅琊王的脸色,都不由有些难看。

    毕竟这位宗室不仅也是北人,其母还是琅琊王氏出身,正因如此,才会被王氏相助,从青州经徐州,抵达江左之后,还能被拥立起来。

    当然,感到被冒犯的可不止琅琊王一个,也有许多北地世家的代表,主要就是青徐兖三州之人,也纷纷反唇相讥——

    “哦?不知彭城陈氏算不算得北地世家?”

    “刘兄此言甚是,陈氏的玄甲军,你们吴地何人可敌啊?”

    “不错,匈奴尚且不是一月之敌,北地之乱,难道还会持续多久?”

    北地之人一提到陈止,南方世家马上就有些哑火了,但马上又有人讽刺道,说是北地也就只能靠着陈征北来维持一点颜面了。

    还有人说,陈氏之祖,曾随昭烈南渡,还是徐州为根,严格算起来,那是南方一系的,和北地关系不大。

    这般吵闹起来,好好的一场议事,转眼就变成了南北矛盾的大爆发。

    经验不足的琅琊王,也顾不上不快,急切的想要平息争吵,只是他虽然出声,却是止不住众人之言。

    就在这时候。

    “诸位,诸位误会了,我这族弟着实不会说话,他却不是看低南地诸公,实在是心急国事,况且匈奴国的情况,到底是个什么局面,咱们也得弄清楚啊。”

    王敦的族兄王导开口说话了,但琅琊王的话,都没有劝下众人,何况王导。

    果然,其人开口,亦无效果。

    但这位琅琊士人却不焦急,反而说道:“我这边有个消息,说是匈奴国崩,玄甲军平定并州,占据了北地两州,这两州北临草原大漠,有七品义从为辅,诸多部族臣服,到时再定平州,玄甲军便彻底巩固了边疆,坐拥三州,为天下最强之势,便是现在,又有哪家敢言能胜玄甲,更关键的是,那位陈征北,乃是王上的老师……”

    安静!

    王导说前面那些事的时候,许多消息不通的世家之人也大为惊讶,但有人早已知晓,并未做出什么反应,可等听到了最后,一个个却都停下了动作,露出了惊讶表情的看着琅琊王。

    原本的争吵,顿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