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6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的争吵,顿时不见踪影。

    王敦撇了撇嘴,露出一点嫉妒的意思。

    王导微微一笑,看了一眼被众人盯的有些不自在的琅琊王,继续道:“诸位也该知道,征北将军与先皇关系亲近,却不知道,在见先皇之前,将军先是和王上有交情的,更在青州收了王上为学生,这个关系摆在此处,未来玄甲军自可为我等助力,哪里需要分什么南北啊!”

    听得此言,众人彼此对视,对待琅琊王的态度,居然恭敬了一些。

    就在这时,消息传来,并州匈奴国崩,刘聪、刘粲父子皆沦为阶下囚,这堂中顿时更安静了。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庾氏之悔,过往之秘() 
    王府议事之后,庾亮回到住处的时候,就显得心事重重,家中上上下下,皆能看得出来,却无人询问。

    等他的弟弟庾冰过来拜访,询问议事内容,见了其兄,这才问起缘故。

    庾亮就将王府中发生的事讲了一遍,最后忧愁的说道:“陈征北之势一至于斯,更是王上之师,未来必权倾天下,为兄当年年轻气盛,得罪了他,恐怕在朝中难有立足之地了。”

    没想到庾冰听了之后,却哈哈大笑,说道:“兄长,你是最近忙碌太多,有些糊涂了,陈征北再厉害,与我等何干?莫非他还能放了幽州的基业不要,来到江左不成?若是他真敢如此,那也没什么好惧怕的了,离了幽州,来到江左,他就算是条龙也要盘着,远的不说,就是那王家,就容他不下!”

    “你这话不对,”庾亮听得此言,稍微放下心来,这个弟弟说的不错,陈止的基业在幽州,定不会过来与自己争夺,但让人忧惧的,却是可能蔓延过来的影响力,“我等在琅琊王身边的影响力亦谈不上大,哪能对抗的了征北将军府?”

    说着说着,庾亮忍不住叹息起来:“都怪我当年有眼无珠,看不出那陈氏之能啊,如今他称雄北地,却是追悔莫及了。”多年宦海沉浮,尤其是最近的遭遇,让庾亮在很多事情上的看法有了变化,行事亦有了差别。

    “既然如此,投靠不就行了?”庾冰又理所当然的说道。

    “嗯?”庾亮一听,面色陡变,诧异的看向了自己的弟弟,“你可要搞清楚,为兄可是多次刁难了陈征北,现在去投靠,他怎么可能相信?又如何会容我?”

    “兄长若不去做,如何能知道是否可行?”庾冰却说的很坦然,“我等离开了三王,已经得罪了关中朝廷,在此处扎根,亦不得重视,倒不如引一外援,兄长不是也在物色,我看那幽州玄甲就是正好,陈氏雄踞北地,乃是天下一等一的枭雄,听说他连张方那等人都能容,何况兄长?这般气度若有,我等归顺,乃是依附英雄,从此挺直腰杆,若无,那也就罢了,也不会再增仇恨。”

    伴随着朝廷在地方体制的崩坏,原本中央重地方轻的情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地方上实力强大的刺史和都督,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实权派,令朝廷不得不倚重他们,这也使得中枢官员的傲气因此而衰减。

    那些各地的名士、官员,更是纷纷寻找靠山,倚为后台,拼命巴结。

    “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凡事总要试一试。”庾亮思考了一番,最后还是有了决定,“毕竟今日不比以往。”

    “正是如此,”庾冰笑了起来,“这件事,早就想要和兄长提及了,幽州的征北将军,本就是我等首选,毕竟离着远,兄长以前又得罪过他,但正因如此,咱们也有理由接近,才更容易被他掌控……”

    说到这里,他见兄长的脸色有变,赶紧要称罪,没想到庾亮却叹了口气。

    “你说的不错,我如今孤身南来,只有尔等相助,在此处并无根基,确实容易掌控,更可加以威胁,最后难以摆脱其人控制,只是我这样的人,江左一抓一大把,陈征北哪里需要来找我?只能我去找他,和其他人比起来,我过去得罪过他,乃是大大的不敬,但比起旁人,我却也有优势。”

    庾亮深吸了一口气,说道:“你可知道,当初陈氏在青州出名,冠绝两州,入得京城之时,有人特地嘱咐几人,让我等对那陈氏不利。”

    “那个时候,陈氏在京城得罪了什么人?”庾冰露出了疑惑之色。

    “这事,我本也想不通,不知为何那家人有心要坏了陈氏,但今日却是明白了。”庾亮看着弟弟,压低了声音,“听着,这事入你之耳,不要再传第三人,今日是见你已有见识,未来亦是家族支柱,才透露给你知晓。”

    庾冰一听,就明白过来,知道是今日自己的提议,解开了兄长忧虑,让他想通了一些事情,因而高看了自己一眼,愿意分享隐秘了。

    想到这,庾冰亦不免振奋,知道一旦参与进去,未来就是兄长的左膀右臂,在家族里面的地位都大为不同了。

    另一方面,他亦十分疑惑,为何当年陈征北还未成气候,就有人在那么早的时候,处心积虑的要对付陈止了。

    “莫非是张家?”庾冰想到一个家族,“张应等人,一直与陈氏有矛盾,他做尚书台的时候,更是几次谋夺马政,最后陈永出走京城,也是张应的缘故,如今张家却被派去关中,为江左士人张罗,恐怕也在担忧陈氏威胁吧。”

    “张氏虽与陈止结怨,但当时的陈征北,如何能入张应之眼?”庾亮却是把情况说的很准,“那位张尚书,当时只是将这看成是小辈的争执,根本不放在眼里,即便有些许举措,但说到底,也是针对当时的太仆陈永。”

    “那是哪家?”庾冰是彻底看不懂了。

    “琅琊王氏!”

    庾亮的表情显得有些阴晴不定。

    “这如何可能?”庾冰眼皮子一跳,“王氏与陈止可没有什么仇怨,甚至部分人与陈止还算交善,哪里会发生这般事来?”

    “大族从来不是一个整体,”庾亮却笑了起来,“王氏之中有些人与陈征北交善,可也有些人对他心有忌惮。”

    “这也说不通啊!”庾冰还是摇了摇头,“当时的陈征北对张应的张家而言,不过小辈争吵,对偌大的琅琊王氏而言,不也没有什么威胁么?”

    “本来为兄也想不通,今日却明白了,”庾亮收起了笑容,“琅琊王与琅琊王氏关系亲近,天下有变,自是他王家得莫大好处,未曾料到,琅琊王却拜了陈止为老师,天地君亲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不远,而且影响力反而更大,也难怪王家会动念了。”

    庾冰还待再言,但庾亮却摆摆手,说道:“我知里面还有疑问,比如为何那时候王家就谋琅琊王之事,毕竟其时天下未乱,未免太过看重当时的陈征北了,但这些一时半会弄不清楚,只是从王家事后并未进一步行动就能看出,可能也是王家的一步闲棋。”

    顿了顿,他再次露出笑容,但这次就比较阴冷了。

    “你说,若是将这个消息告知有幽州,那会如何?”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平州局() 
    平州,辽东郡。

    正有两军交战。

    说是两军,其实也不尽然,盖因这一方军中一看,就知是混合了多方,不仅是身上战袍不同,连那发型都有很大区别。

    一阵冲杀过后,两边各自扔下几百具尸体,皆鸣金收兵。

    军争一停,马上就有诸多传讯兵,冲到了后方的一座大营中。

    与此同时,之前与人鏖战的、那支一看就是混合了诸多族群的兵马也顺势归来,收拢在兵营周围

    这座兵营明显是按汉家兵法设立下来的,远远看过去,就能感到法度森严,前后左右皆有其理。

    但在兵营外面,还有高高矮矮的营帐散布,但正因为太过零散,在形式上亦不统一,所以倒是不显得这大帐周围还有兵营了。

    等那些所属各不相同的部族兵卒归来,都入了外侧的低矮营帐,这才显露出来。

    就在这些兵马归来的时候,在那中央军营的大帐中,张方已经坐定,左右皆为副将、幕僚,就听着传信之人说着情况。

    “禀报张将军,高句丽的兵已经退去了。”

    “总算让这些人退去了,若是他们再忍着不退,咱们的人就要亲自出马了。”张方说话的时候,朝几位幕僚看了过去,“诸君,你们给我老张分析分析,高句丽的新王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慕容部的人,知道了主公玄甲军的厉害,都主动退兵了,怎么高句丽还敢攻伐,难道不怕我玄甲之力?”

    “启禀校尉,属下认为,高句丽根本无心再打,只是他们国内局面不稳,才不得不动兵锋,想来是要以打促和,只要将这冲突再持续一段时间,其新王必定主动求和,到时候校尉东征,便可得全功了。”

    一个幕僚说完,又有一人站出来,继续道:“当前的情况,还是得维持局面,咱们在此处鏖战,令平州西边得了空闲,慕容部的人马退去,高句丽除了认输,别无他选,未来平州或可安宁,以陈公如今的威势,若是传令平州,或可得一州归附。”

    “恐怕那位邓刺史未必肯啊。”听了两个幕僚的话,张方却冷笑一声,“那位的骨头可是硬得很,对胡人硬,就是对本将也硬!”

    就有幕僚说道:“邓刺史为朝廷守护平州,职责所在,有些异议倒也正常。”

    “可惜,就怕这人不知好歹,想要趁机谋夺土地!”张方对那位刺史似乎有些成见,“你说我等未来之前,他连一个郡都不能完全掌控,如今却想着要整顿半个平州,未免也太不知进退了吧?”

    对于主将的看法,他的幕僚却有不同意见:“平州说是归朝廷之制,其实是当初王浚王自己脸上贴金,还是胡汉杂居,诸部交融,校尉这些日子征伐此地,该有发现才是。”

    张方轻轻咳嗽了一声。

    幕僚很明智的略过此事,继续道:“邓刺史来时,先受王浚掣肘,又有诸胡欺压,其实是孤身一人,也无兵马,能拉拢一批人,维持基本的架子,就算不容易了,更难得的是能慢慢掌握一郡,最后让几大部族皆承认其名,这就是本事。”

    张方直接摆摆手,很是不快的道:“行,就算他邓飞有本事,那之前我与他见面,那人的傲气你们也见了,话里话外可是半点不客气!莫非这人还能知道进退,不谋土地?”

    幕僚却道:“属下却觉得,邓刺史是聪明人,知道局势变化,只要将军能稳住当前局势,等陈公归幽,一切水到渠成!”

    说到这里,几个幕僚忽然出面,就帮着张方梳理起他入平之后的种种作为和战功来了。

    原来,这个大营正是张方安营扎寨的地方,里面驻扎着被他领来东征的三千兵马。

    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张方在平州内的攻伐经过几次波折,步入了正轨,取得了很多的战绩。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将平州西边,除半岛上的几个郡之外,土地上的诸多部族不是被驱逐,就是被收编。

    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他着实费了不少的脑子,一边攻伐,一边派人过去威逼利诱,拉拢一家打另外一家,实在拉不动的,就是麾下的多部兵马出马,与之鏖战,消耗其战力

    这些多部兵马,在张方刚刚带着军队进入平州的时候,其实是没有的,但等他平定了宇文部的“叛乱”之后,马上有了第一批兵马。

    然后,他就用这第一批宇文部的兵马作为主干,吸纳了许多小部族,最后拉出了一支几万人的协从军。

    这部分兵马的战斗力,是比不上玄甲军的,但架不住人多,如果拉出去和已经建立制度的匈奴国打,或者和在冀州站稳了脚跟的石勒军交手,对方骑兵一个冲锋下来,协从军就要被冲击得七零八落,不成体系了。

    不过,平州这里的兵马,可没有什么建制,大部分都是部族民聚集而成,相比较而言,反倒是以宇文部为主干,组合而成的协从军,在战力上更胜一筹。

    于是,张方以协从军开路,若是碰上难啃的骨头,就玄甲军亲上,果然打开了局面,将平州的情况彻底改变。

    甚至连远遁至此的段部,都派人过来接触张方,有投诚之意,并且主动出马,与高句丽交战几次,献上了投名状。

    这般功劳,伴随着军情传递回去,让张方还颇为自得,以为可以成为幽州有数的战功了,

    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陈止忽然亲自领兵,带着人马朝着并州杀了过去。

    这一番变化,不仅出乎了周围势力的预料,也让张方好一阵疑惑,但他还来不及发信询问,就不得不应对起忽然恶化的平州局势

    随着幽州兵走,周围势力认为幽州的兵力缩减,大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