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7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志叹了口气,又道:“那可知道,此次筛选,都有什么人能参加?”

    “自是身家清白的良家子,”卢诜从罗央那里听到的消息,也也算是全面,“这不是和过去的文举一般无二么?”

    但他的一位叔父,却是忍不住,直接抱怨起来:“哪里是一般无二,而是要断了我世家传承的根基啊!”

    “怎么回事?”卢诜马上就意识到,这件事并不单纯,“怎么还就涉及到这般严重的问题了?”

    卢志便道:“此次大科举,并非只局限在三州,而是在郡县设招考之处,给予三个月的报名时间,无论是三州子弟,还是那其他地方的士人,乃至番外胡人,只要愿意,皆可报之,待到三月之后,统一考试!”

    “什么?”卢诜听完,先是一愣,跟着大惊失色,“这是说,但凡读数为学之人,皆有可能为官?这怎么能行?这不是要断绝我等根基么?而且不知道要有多少人蒙混而入,况且寒门出身的人,多数贪财而无学,读书而不知六艺,我等当劝谏……”

    说到最后,卢诜忽然愣住了。

    而他的那些长辈,则纷纷苦笑起来。

    卢志叹息一声,对儿子说道:“知道厉害了吧?到底是将军啊,这一步下来,哪个世家敢劝阻?”

    卢诜愣了好一会,才喃喃说道:“先前代郡刺杀一事,说是幽州世家与外界勾结,随后爆出世家与慕容氏联络之事,已经坐实,这各家因为担心,到处求告无门,却不知将军何日动手,又会对哪家动手,现在看来……”

    卢志深吸一口气,摇头道:“是啊,现在看来,要对付世家或许是真的,只是这也不是目的,将军真正要做的,是推行这所谓科举之事啊!过去文武举,乃是温水煮蛙之策,而今刺杀之事,就是明晃晃的刀子,挂在我等头上,哪个敢劝,敢有异动,玄甲兵将就要杀来,直接铺平道路,这科举……”

    “挡不住了!”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要科举,先入籍() 
    平州,辽西郡。

    那城门高榜的前面聚集了一堆人,最外面的人,都在试图往里面挤。

    “别挤别挤!人人皆可看!”

    “都后退!后退五步!”

    “切莫急切,自有那读榜之人为尔等诵读内容,都不用靠着太近!”

    榜边,有几个差役正在呼喊着。

    这些人都是从玄菟郡等被刺史府掌控的地方,临时借调过来的吏胥,便是为了将那幽州将军府的意思传达到各地。

    辽西郡在平州也算是一处大城,虽说这些年因为战乱,人口减少了许多,不过便是这剩下的人,也着实不少。

    城里面有些是胡部之人,但也有不少汉家百姓,因为靠近中原,加上之前王浚在名义上的控制,还有诸多鲜卑部族对于汉化的需求,便是胡人也多有汉家习惯,稍微有些资财和出身的,更不乏读书为学之辈。

    几日前,城中便逐步传出,说是那位征北将军归来,有意行大科举事,广召天下英才,即使是那胡部出身的,只要能讲明来历,将家中妻儿老小接来的,也能一并参与。

    此话可谓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和幽州的大族世家不同,平州的汉家也好,胡部也罢,多是小族小门出身,或者干脆就是没有跟脚之人,那胡人部族的多数只是小部,因为稍微大一点的部族,都会随着几部鲜卑去往东边、南边的好地方。

    不过,在平州能够为学的胡人,多多少少都是受到汉化影响的,能买得起所需书册,至少得是有产阶级,多为小族上层,当然也有追求,但他们的追求和大族不同,这些人不敢去想那些争霸事,就思虑着,能否投入一个大族,成为其中的联盟姓氏,也好让族人血脉翻身。

    可惜留在平州的,肯定都是未能如愿的。

    结果这个时候,突然有消息,说是幽州军似乎可以让他们加入!

    幽州玄甲军,那是什么样的军队?

    现在已经无需多说了,这平州的部族百姓,不仅仅亲身体验过张方所领的玄甲兵勇,更是和天下之人一样,不断听到并州战场传来的各种战报,一个个早就都吓得失去了他念,只求着玄甲不要来敲自家门,那就是老天保佑了。

    结果,现在突然有人告诉他们,他们这些人也有机会能加入里面,而敲门砖,便是汉人的学问!

    这下子,可是让不少人心花怒放,喜不自胜。

    因为在这些胡部之人看来,若是能加入幽州为官吏,要好过在鲜卑大族中做联盟姓氏的。

    先不说两边实力对比,就说那中原的花花世界,也好过草原大漠的贫瘠毕竟现在征北府坐镇北地,有玄甲军镇压北方气运,你哪个部族敢南下,不敢南下,抢不到人口和物资,连过冬都是问题,还谈其他?

    再者说来,那些读中原书的,无形之中也会有些家国情怀,否则也不会为了自家部族谋前程了,这若是能入汉家官府,岂不是更能实现抱负?

    总之,基于种种原因,无论是这胡部之人,还是汉家百姓,对这个传闻都是乐见其成的,他们唯一担心的,就是这消息只是一阵风,吹过就算,得不到落实,那可就十分让人遗憾了。

    是以都是翘首以盼。

    没想到不过几日之后,消息便就落实下来,顿时人人欢喜。

    听到张榜之事,城中有意之人,都忙不迭的过来观望,拥挤之下,那诸多差役和兵卒,费了好半天的劲儿,才算是维持住秩序。

    待得人群稍微安静了一会,差役里面就有一个书生打扮的人出来了。

    底下的人就有人窃窃私语说道:“你们可知这宣榜的,是哪里来的?”

    “不是玄菟来的?”

    “自然不是了!”先前那人马上就展示自己所知,“肯定是自幽州来的举子,这文武举你们可知道?”

    众人为了不显得无知,便皆赶忙答道:“知道,知道。”

    “这人便是举子,他们这些人,为实事,办政务,便积累了成绩,尤其是咱们平州这样的苦地方,愿意来的,都算得大功劳,回去说不定就得晋升!未来,我等若是靠着科举起来,说不定也要如他这般。”

    听得此言,周围的人连连夸赞他见多识广。

    这时,榜边上的书生,已经开始宣读了,众人赶紧收摄心思,凝神去听

    “今,在辽西城中设学馆一座,凡平州境内所属,有户籍者、未曾作奸犯科之人,皆可往之报姓氏,经过筛选后,可得‘生徒’之号,书册之助,三月后在此参加郡试……”

    之后,便是一些个考试的注意事项,以及涉及书册的范围,很多人用心的记忆起来。

    但那些胡部出身的、或者在本地没有户籍的,便焦急起来,左等又等,不见那书生有说的意思,终于有人忍不住询问道:“我等这般,莫非就不可从科举事了?”

    书生听了,摆摆手,就道:“莫慌,后面还有,待得我先将这些说完,你们也要记忆,以后一样用得上。”

    听到这话,不少人稍微放心,尽量记着书生所言,只是还不甚踏实。

    等这些话说完了,书生才从怀中拿出一卷,言及:“今日行科举事,是为三州取官吏,为民众谋差,不可聘非大汉之民,若是有心之人,可先入户籍,再往学馆,只是这次纳籍之事,也有几点,诸位且记……”

    听到这里,那些焦急的众人,方才恍然大悟,知道了那位将军的用意。

    “凡入户籍者,当说清三代之传,兄弟姊妹所属,妻小亦要迁徙……”

    听着那书生的种种要求,不少胡部之人,都不由苦笑起来,意识到这不光是要行科举事,还要行那吞并法!

    人群之中,有几名青年,听着这话,暗暗称赞,其中一人在张榜过后,便第一时间找到学馆,递交了名册,然后返回家中。

    其家也是大宅,悬着“高府”两字。

    “父亲,我今日听了将军之法,当真佩服。”

    这青年名为高庆,其父高隐,曾为西晋高官,甚至做过一年的玄菟郡太守,但如今却赋闲在家,在当地颇有名望。

    一见其父,高庆便赞不绝口:“此番连环计,当真是玄妙异常,北地三州必可连为一体,彻底成为征北之地!”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往蓟县,升龙坛() 
    “哦?我记得你前两年还说幽州之主,胸无大志,更不辨忠奸贤庸,不可长久。”高隐端坐上首,手里捧着一杯茶,淡淡一笑,“现在这口风改得倒是很快。”

    高庆听着,面露羞惭之色,低头说道:“孩儿之前不明天下大势,小窥北地枭雄,着实惭愧。”

    “我如何不知你的心思,无非是不服气罢了,”高隐放下茶杯,淡淡一笑,“那高并出身旁庶,却有了那般成就,你觉得落后一步,于是便诋毁幽州,而今却是无用说了吧。”

    高庆还是低着头,却有些不服气的道:“若是说起这些,孩儿自问也不输他,但凡有些机会,自可扶摇直上,如今这科举事正是机会!”

    高隐摇头叹息道:“科举是机会不假,但世家却也要因此而大受打击了,好在我高氏的根基不在幽州,否则亦要头疼了。”

    “其实这一步,早就可以预见了,”高庆抬起头来,眼中流露出坚定之色,“孩儿之前说那幽州之势难成,就是看那位征北将军行那文武举,打压世家,提拔寒门,此举必然动摇根基,这才会有着错误判断。”

    高隐笑了起来,用考较的语气说道:“那现在征北将军可是更进一步了,直接侵袭三州世家,又有何不同?”

    高庆便说:“如今若说有什么不同,一来便是有了玄甲军的横空出世,这般战力,足以压下任何不足,而且也为将军奠定了威望基础,顷刻间难以动摇,这二来,便是灭绝匈奴国,除了彰显了武力,更是为先皇报仇,名正言顺,先就占了好名声,也有优势,三者,更是震慑周边群雄,让他们不敢再有异动,再加上这第四点,连环计!”

    “连环计,连环计,确实是一招连环计,”高隐听到这里,露出了唏嘘之色,“这等局面,便是落在了我们高家的头上,除了认命,怕是再无他法。”

    “那刺杀之事发生的这般精巧,孩儿都要以为是幽州方面安排好的了。”高庆也自唏嘘,“刺杀牵扯到世家,谁人敢在这时候跳出来,那就要被玄甲军诛灭啊!偏偏,将军就挑选在这时候行大科举事,此法遍布三州各郡县,若成,彻底动摇了世家根基,偏偏世家不敢出,出来就是刺杀相关,岂非冤枉?”

    高隐也正色道:“只看将军在出征前,就收押了一批世家子弟,这局恐怕早就布下来了,真是深谋远虑,只是那时候谁人能先到,玄甲出击,能所向披靡?”

    “不只是战场上所向披靡,在人心上,也是无坚不摧,”高庆说着说着,居然露出了一点崇拜之色,“有玄甲军镇压北地,这所有人在行动之前,便要多思量一下,以至于很多原本看来根本难以推行的事,也值得推行。”

    “问题还不仅在此,”高隐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如今三州被将军府拿到,连成一片,试看天下之间,论地盘,怕是也数一数二了,更不要说,原本一个幽州,打压世家,他们可以南下,但现在处处动乱,唯独幽州富庶,却又因此舍不得了。”

    “还有就是这玄甲军兵下一步,很有可能就要南下了,”高庆补充了一句,“幽州世家的后路,多数还在河北之地,往冀州者众,原本幽州埋头发展,旁人不知玄甲军战力,尚可为之,以为此地不留,便可南下冀州,但心中玄甲军这般战力,只要南下,冀州怎能阻挡,所以世家反而不敢跑了,跑了令陈氏不快,到时冀州一下,更要遭殃,若是再往南跑,没有家族根基,钱财根本上,就要没落。”

    父子二人说着说着,都慢慢感觉到,这北地的局面,显然已经清晰了。

    最后,高隐叹息道:“现在咱们已经晚了,若是还想在将军府有点地位,这次科举事不能错过了,不过为父却不想让你在这里应试。”

    “不在此处应试?”高庆心中一动,“父亲大人的意思是……”

    “我为你修书一封,你去蓟县入籍,在那里应试,”高隐抚须而笑,表情高深莫测,“以为父的经验来看,这将军脚下,中举的机会更大,而且也好帮你树立人脉。”

    “孩儿名了!”高庆拱手而拜,亦期待起来。

    这边,他那老父便忙碌起来,两日后,高庆就如愿踏上了西去的旅途,同行的还有几位,都是辽西大族后裔,都是一般心思。

    这路上,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