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数人跟着他,将来或许都有会有一官半职,凭借军功入仕更是大有可能。

    而钱途嘛,就更不用说了,杨怀仁心里打算将来若是能把他们收编成自己的属下,薪俸是绝不会少的。

第280章:甜蜜的早点() 
族长虽然是杨怀仁的爷爷辈,但也不好直接拂了杨怀仁这位侯爷的脸面,只说他会跟家族里的其他长辈商议一下这个提议,至于成不成,还要看大家的意思。

    杨怀仁也不求他一开口就能把事情弄成了,毕竟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成亲是她们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总不能意气行事,更何况村里这些适龄的小娘子们,大都跟杨怀仁沾亲带故。

    随便找出一个来,不是杨怀仁家族里的堂妹,就是远方的表妹,看在亲戚份上,总不能让人家嫁给一个不良之人。

    不过即使这样,杨怀仁也非常满意了,杨家村只要有几个愿意的,那便是开了一个好头,将来旁的女子见这几个人出嫁之后生活的美满幸福,自然会主动找上门来。

    内卫这边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有几个人能娶妻成家,其他人也会艳羡他们能有家庭,能有个知冷知热的女人心疼,除了感激杨怀仁的恩德之外,自然会对这些女子百般疼爱。

    其实宴席之上,就有不少村里的小娘子对杨怀仁带来的这些护卫们产生了兴趣。

    内卫虽然做的是秘密的工作,但是他们的训练比起普通的军士来,不知要严格了多少倍,武功比普通士兵高自不用多说,只看他们吃饭的时候那挺直的腰板,还有那股不苟言笑的认真劲头,就很吸引人了。

    杨怀仁看在眼里,心里觉得他这个媒人还真挺靠谱,另一件事也让他觉得好笑,原来在大宋这时候,不光他这样的英俊书生比较有市场,内卫们这种酷酷的样子,也非常受青睐。

    热气腾腾的大杂煮是直接盛在大陶盆里端上来的,族长一番慷慨激昂的致辞里,也全是赞美杨怀仁一家人的话语,直到感谢完了祖宗的护佑,广场上近千人才共同举杯,庆祝杨家家族的这一场盛事。

    下面便是杨怀仁的发言时间,他举杯站起身来,迎着冬日里的暖阳,同样郎朗陈辞。

    只不过杨怀仁并没有说官话,而是用了当地的方言,其实话里都是些俗套,不外乎感谢亲人和乡亲们多年以来对他家的照顾,以及表达了为了家族愿意做出自己一个侯爷应该有的贡献。

    熟悉的乡音传到大家耳朵里,那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让这些乡亲父老们感觉杨怀仁这位侯爷虽然如今地位高高在上,但话语里却听得亲切,让他们觉得杨怀仁还是他们的亲人,后辈,或者兄长,并没有因为有了爵位而产生距离。

    看着这一副场面,杨母衣锦还乡所有的夙愿都达成了,杨父的坟冢会得到风光的扩建,她在家族中也得到了一个妇人能得到的最高的赞美。

    她本来应该为此而骄傲,此时却流下了欣慰的泪水,何之韵想到她曲折的人生经历,到今天她越来越觉得她已经远离了江湖了,成了一个最普通的儿媳和妻子,现在这样平凡的生活,或许就是她梦想中最想要的一种。

    杨怀仁菜没有吃几口,便被族长拉着挨个桌子敬酒,村里自酿的酒度数不高,却有一种独特的芝麻香,连这水酒都带着家乡的味道,杨怀仁忍不住多饮了几杯。

    整个广场上近百张团桌,哪怕每张桌子只喝一杯,一圈走下来,杨怀仁也酩酊大醉了。

    ……

    再一次醒来,已经是第二天的早上。

    杨怀仁从陌生的床上爬起来,发现身边不见了韵儿,他脑袋里晕晕地,披上件大氅推开窗户,一股冷厉的空气吹到他脸上,让他一个激灵清醒了过来。

    睁眼仔细梭巡了一遍窗外的景色,才明白他这是在齐州城的新宅子里。

    窗外两个丫鬟见他醒了,一个嘴里边喊着“夫人,侯爷醒了”边跑了出去,另一个则去端来了热水。

    杨怀仁刚洗了把脸,何之韵已经回来了,身后的小丫鬟放下手里的粥碗和麻团儿说道:“侯爷醒来不见了夫人,可是着急了?

    碗里盛的是甜沫,这是夫人早起来亲自熬的,还有麻团,也是夫人来了齐州新学的,说是侯爷的家乡特色早点,要亲手做给侯爷尝尝呢。”

    甜沫是济南特色的名小吃,其实在宋代,这种以小米面子粥做底,然后加入蔬菜和干果的粥类饮品,叫“添末儿”。

    说起起源来也十分有趣,其实原本就是古人喝粥的时候,把做菜剩余的怕丢掉浪费的蔬菜和干果的碎末一股脑儿加进去,然后用盐或糖调味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可咸可甜的特色饮食。

    而麻团则是另一种油炸的甜食了,中国各地都有相似的食物作为早点食用,只不过在齐州,由于食用油昂贵,这时的麻团还不是油炸的,而是将发酵的米粉团先蒸熟之后,略微油煎,所以一面是焦黄,而另一面是奶白色的。

    何之韵嫁给杨怀仁之后,她在杨怀仁面前不再是一位闯荡江湖快意人生的江湖女侠客,而越来越像一个贤良淑德的大家闺秀,对杨怀仁百般体贴,对婆婆也侍奉的极其妥当。

    虽然她头上顶的是杨家主妇的名头,但她骨子里却从来没有高高在上的那种脾性,对待仆子和丫鬟,也都像是家人一样对待,从来不曾薄待了他们,也正因为这样,丫鬟们把她当姐姐一样的尊敬,偶尔开些玩笑,也正常不过。

    何之韵羞得玉白的脸颊倏然红了一大片,像极了春天里烂漫开放的桃花,推着小丫鬟走出门去,才闭了门回到杨怀仁面前。

    杨怀仁最是喜欢何之韵这种自然的娇羞,和那种天生让人觉得亲切的风度,每一天醒来,看着她娇俏的脸庞,总感觉是新婚的第二天一样,总是不自觉的回忆起那点点梅花。

    何之韵被他暧昧的眼神盯得心里小鹿儿乱撞,忙说道:“妾身作为妻子,却总是要官人为妾身下厨,心中渐觉惭愧,于是早下了决心也要学一点厨艺,哪怕只是些早点,也让妾身心里觉得不那么羞愧。”

    杨怀仁顿时分不清是早点这两样甜食,还是从何之韵朱唇一张一翕之间的话语里带来的甜蜜了。

第281章:垂钓大明湖() 
杨怀仁伸手扶着她盈盈的坐在自己身边,深情地注视着她的一双美目笑道,“我杨怀仁能娶到你这样的老婆,真是攒了十八辈子的福气,就算给我个皇帝做我都不换。”

    何之韵早习惯了他这种有些逆天的甜言蜜语,不过还是伸出葱白的玉指抵住了杨怀仁的嘴巴,“官人总要乱说,让旁人听了去,指不定又要胡乱指摘了,快尝尝妾身的手艺,若是不好吃,妾身再去重做。”

    杨怀仁心中幸福满溢,喝一口甜沫,咬了一口麻团,那叫一个齁甜,快要把舌头都给甜化了,联想起韵儿制作这些早点的时候加糖的样子,杨怀仁心里更是甜蜜。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不消三五日的时光,张老虎的案子的热度便渐渐降了下来,百姓们照常过着他们平凡的日子,齐州城里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杨母忙着给杨父重新修坟的事情,很快便敲定了施工队伍,又选定了石材和样式,已经开始投入到施工之中。

    这种事杨母都是一个人做决定,也不用杨怀仁插手,何之韵也忙着学厨,总想着给杨怀仁这位正宗的大厨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丫头回了老家之后,有臭蛋和毛球两个家伙陪着她整日玩耍,倒是轻松自在,只是杨母还是时不时的教训她,说她一个女娃家家的,没几年就要出阁了,不学女红刺绣,整天和两只老虎玩闹在一起,有些不成体统。

    而另一个大闲人,就是杨怀仁这个侯爷了。以前在东京城里他还能在随园里教教徒弟,也时不时的亲自下手做些菜肴。

    可自从他左臂受伤之后,下厨也少了,母亲说一个侯爷还经常下厨容易让人笑话,再就是骨伤刚刚见好,更不愿让他出一点儿力气。

    为父修坟的事情,杨怀仁还是建议母亲弄的慢一点,最起码拖延到过年之后。

    开始母亲不太理解,杨怀仁把其中利害和内心的担忧说给母亲之后,杨母这才开始让工匠们拖工期。

    实际上对于工匠们来说,他们的酬劳是按天算的,并不是按工程量算,所以这样一来,他们反而觉得奇怪了,旁人家都是恨不得他们三天的活并到两天里做完,唯独这位侯爷的要求奇怪,一天的活分三天做,弄的他们都不好意思拿本就加了三成的工钱了。

    早就说好的给杨家村修缮祠堂书院和村里基建的工程也慢慢开启,因为资金到位的很快,饮宴之后的第二天,杨母便吩咐家人送了四万贯钱的银饼子过去,让村里从没有见过这么多现钱的父老乡亲们着实惊讶的好几天。

    谢老儿为官多年,自然深谙官场之事,杨怀仁自称是钦差的身份,因为早就说过是暗访,所以他一再叮嘱衙门里的下属不要出去乱说。

    但一位侯爷住进了齐州的消息,还是很快传遍了京东诸地。京东诸州县的官员也三五成群到齐州专程来拜会这位侯爷。

    人家带着礼物和笑脸而来,杨怀仁也不好给人家吃闭门羹,只好敞开大门欢迎,并一一接待,随便说些不痛不痒的废话。

    就这么过了小半个月,杨怀仁就觉得真是闲的蛋疼,浑身骨头都好像要生锈了一般。

    虽然想好了这次回乡要万事低调的,可是总闷在家里也实在是无聊,杨怀仁想到了一个打发时间的好主意。

    古时候的冬天比现代要冷了不少,杨怀仁估计跟现在还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很大的关系,像大明湖,十一月份竟然是封冻的,这和后世可大有不同。

    杨怀仁亲自去买了渔具,准备闲暇的时候去大明湖上做一个垂钓的钓鱼翁。

    宋代的大明湖和后世的大明湖比较起来,湖面的水域要大了一倍,按杨怀仁的估算,大概从后世的曲水亭街往北这一大片,现在还是一片湖水。

    趵突泉的泉水更是丰润了许多,即使在冬季,也从不断流,五龙潭是真的一潭泉水,再向北流,就直接流入了大明湖。

    大明湖的湖面封冻,冰面的厚薄也是分南北的,南面有活水流入,按说应该是冰层较薄的,可能是因为水流缓慢,加上日照的影响,才导致了实际上是南厚北薄。

    湖畔的南岸,不少孩童脚上绑了竹板,就能在相互推拉着在冰面上滑冰玩耍,西南边的地方,一些家里有冰窖的富贵人家,已经开始凿冰储存,留作夏日里的解暑之用。

    凿开的湖面并不算大,看上去不过有二三百亩的面积,不过大明湖中的鱼类正是因此聚集到了这片湖面的浅层水面里来获得更多的氧气。

    杨怀仁发现这里的确是个垂钓的好地方,这一日他只领了天霸弟弟来到湖边,摆下马扎,旁边放一个鱼篓,便可以甩出杆去钓鱼了。

    天霸弟弟本来是很感兴趣的,吃了多少次鱼,大都是市场里卖的渔夫撒网从城外河溪里捕捞的,这钓鱼,他还是第一次见。

    只是他没那么有耐心,不消一刻的功夫,便觉得无聊了,于是自己又跑到不远处去看人家采冰。

    杨怀仁头戴蓑笠,故意穿了寻常人家冬天穿的棉大褂,再套一个普通的羊皮夹袄,就是为了不惹人注意。

    一早起来便坐着不动,时间一长便容易浑身发冷,好在冬日的暖阳很快升起,和煦温暖的阳光撒在他后背上,让他感觉暖和了不少。

    百步之外其实有几十个同样来垂钓的人,那一片正是泉水注入大明湖的一处地方,可能是因为活水之处鱼儿聚集的较多,不过杨怀仁来的时候那边已经没有了好地方,他才选择了不远处这个稍微冷清的所在。

    这边虽然鱼儿少一些,不过杨怀仁原本垂钓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非要钓到多少鱼,钓鱼之乐,除了鱼儿出水那一刻的欢欣之外,享受的还有那个静心养神的过程。

    没多一会儿,有一个气呼呼的老头走到他身边几步之外的一处平整的位置,一个小木板凳“咣”地一声墩在地上,大咧咧的开口向杨怀仁问道:“这位小哥,这块地方可曾有人占下?”

第282章:钓鱼之道(上)() 
杨怀仁歪过头去看,这个老头六十来岁,身上同样穿着灰色的棉大褂,也同样在外边套了件羊皮夹袄,一双厚底的翻皮靴,除了体型由于上了年纪有些发福之外,连身高和杨怀仁都差不多少。

    换句话说,这爷俩算是撞衫了。杨怀仁笑着摇了摇头,“这位老伯,您随便坐,小子正闷得慌,你来了正好,咱俩也好搭伴拉个呱。”

    老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