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怀仁看着赵煦吃得香甜的样子,最后连大碗里的汁水都喝的一干二净,心道别看你小子是皇帝,几个快烂了西红柿你还吃成这熊样子,真是土鳖。

    “哎,行了,别舔了,有点官家的威仪好不好?等明儿我亲自吩咐人给你再送一筐来,随便你吃。”

    “行,还让我四叔给我带进宫来就行。”

    “别,可千万别找你四叔了,那老小子鸡贼着呢,啥东西从他手里走一趟,起码扒两层皮,还是我吩咐人给你送到宫门口吧,你明早派个小公公去等着便是。”

    就这么一句话,杨怀仁本来计划的再给赵煦送十个西红柿的打算,变成了送一筐,杨怀仁说完也觉得自己是有点败家了。

    为了防止自己再说漏了嘴,又送出什么东西去,杨怀仁还是赶紧告辞,能更皇帝谈笑风生的确是很吊,但是装完了逼之后最要紧的事情,就是第一时间离开装逼现场。

    出宫的时候,又碰上赵佶了,既然邀请了人家去自家吃饭,不如就同路前往。

    赵佶很客气的邀请杨怀仁乘坐他的马车,杨怀仁看看自己一匹马拉的小破车,再看看人家端王府四匹骏马拉的豪华马车,这简直就是小面包车跟玛莎拉蒂的差距,有好车坐,为嘛不坐?

    杨怀仁大大咧咧的上了赵佶的马车,进了车厢就坐在了正位上。赵佶走进车厢,见杨怀仁早已坐了主位,一点没有不高兴的意思,而是面带笑容坐在了偏座上。

    从一个人的为人处世,能看到一个人是个什么性格。杨怀仁不遵主客之间的礼数故意往主坐上坐,为的就是看看赵佶这小子是不是个真正胸有城府的人。

    如今看来,杨怀仁先前的猜测果然不假,赵佶身上还真是有一种让人难以琢磨的气质,年纪轻轻有这种气度,还真是让人不能小觑。

    可惜的是,他为什么就没成为一个好皇帝呢?不过杨怀仁转念一想,赵煦现在已经成年了,他的脾气性格和行事风格,已经难以改变了,可眼前的赵佶不一样,他才十一岁,如果未来九年的时间里,杨怀仁能逐渐改变赵佶的性格,那未来是不是会有什么不同呢?

    赵佶心里则想着杨怀仁这个人真是与众不同,祖母那里好像很欣赏他的才能,而四叔和皇帝哥哥那边,杨怀仁同样是个举足轻重之人,如今看他行为浪荡,还真不是个一般人。

    杨怀仁又一次验证了一个道理,像赵佶这样高贵的人,还真是性格奇葩的很,跟赵頵和赵煦都是一路的货色,你越是不把他们当高贵的人去尊敬,就当一个普通的朋友一样去对待,他们反而无形之中越是觉得愿意和你亲近。

    赵佶似乎也对西红柿到底应该是蔬菜还是水果的问题非常感兴趣,杨怀仁心道在哥们眼里,你现在就是那个西红柿,既可以是水果,也可以是蔬菜,关键是要看哥们怎么料理了。

    想到这里,他忽然茅塞顿开,不禁笑了出来。

第362章:时尚百搭() 
马车行驶出宫不久,便在马行街上一片繁华的地带停了下来。杨怀仁透过车帘往外看,这一片街道的两边都是一些出售珠宝首饰和玉器珍玩的店铺。

    赵佶开口说道:“第一次去杨侯府上拜谒,总不能虚手进门,小弟刚好在这里开了一间珠宝店,不如杨侯随小弟去挑几样看得上眼的小玩意,算小弟送给府上两位诰命夫人的见面礼物。”

    杨怀仁脸上微微一笑,心道算你小子识相,称呼都从“小王”变成了“小弟”了,不过你非要送我这个当哥的一点点小礼物就是你不对了,真把哥当成了那种贪图小利的人吗?瞎了你的狗眼!

    哥要收礼物也不可能是一点点对吧!要贪图也得多贪点,反正整间珠宝行都是你家的,你要散财,哥实在没有理由不舍命帮你一把。

    “那怎么好意思呢?你看咱们之间兄弟相称,就不要这么客气了嘛……”

    嘴上说着客套话,杨怀仁却先一步起身走下了了马车,赵佶以前哪里见过脸皮如此厚的人,傻愣了一下,才体味出杨大侯爷说话和行事风格中的奥妙来,于是也忍不住笑着跟了下来。

    “哪一家是你家开的哦?”

    赵佶指着招牌和店面都是最大的一家珠宝行,“就是这家珍宝轩,杨侯,请!”

    “好好好,”杨怀仁笑眯眯地说道,“咱可说好了啊,千万别太破费,不然当哥哥的脸上可不好看,那个……随便称上个两三斤的珍珠玛瑙啥的就行。”

    赵佶这才感觉到心中一万只***在奔腾,我的个天啊,我这是放出了个什么样的妖孽啊,别人家买珍珠宝石都是按颗,这哥哥竟然论斤,他咋不去抢呢?

    可话已经说出口了,像他这样的尊贵人都是极好面子的,现在想反悔也来不及了,只能哀叹宝宝心里苦,这顿还没吃到的西红柿大餐可真不是一般的贵。

    如果你以为杨怀仁只是说说的话,那么你就错了,脸皮厚的人都是无耻的,而连脸皮都不要的人那就是无敌的。

    杨怀仁走进珍宝轩,也不用伙计招待,开口便对掌柜的喊道:“最大颗的珍珠称一斤,最亮眼的宝石也称一斤,还有玉石翡翠啥的,随便称一斤就行了。”

    珍宝轩的掌柜的傻了,这小子他女马的是来捣乱砸场子的吧,也不问问这是谁家开的买卖,也敢在这里撒野?

    可等他看见前边进门的的公子哥后边跟着的赵佶的时候,就傻上加傻了。这无理取闹的公子哥难道是王爷的客人?

    赵佶苦着脸冲着掌柜的摆摆手,示意他赶紧去称宝石,掌柜的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不是在做梦,这趾高气扬的公子哥,一定是抓住了端王爷的什么痛脚,才会如此肆无忌惮。

    他去吩咐人给杨怀仁准备这些宝石玉器的时候,杨怀仁也没闲着,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又挑选了十几样玉质的头冠和带扣等男人所用装饰之物。

    他每一样都往身上戴一次,然后询问赵佶自己穿戴上这些东西之后好不好看,帅不帅气。

    赵佶心道大家都是男子,你问我这个难道不尴尬吗?可杨怀仁玩的高兴,赵佶也只好应酬他。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玉冠玉带玉佩啥的往杨怀仁身上一戴,还真是跟他文雅中略带着些邪性的气质十分搭配,不管戴了什么样式的,不论是穿戴的人还是首饰,竟然都能显现出高贵典雅的风格来。

    赵佶骨子里是个艺术小青年,对于美好的人或事物,都是发自内心的欣赏,他也不得不承认,杨怀仁这位美男子穿戴了什么都非常俊逸潇洒,只不过他穿戴过的宝贝,看来也是逃不出他的魔掌了。

    时尚界有种叫做百搭的东西,或者是一件衣服,或者是一个小首饰,或者只是一块丝巾,当这样小东西跟什么样的衣服都能够十分融洽的搭配在一起,而且能增强时尚感或者美感的时候,便把这样东西叫做百搭。

    杨怀仁觉得自己就应该是这件百搭,因为哥们天生帅气,不论穿戴什么都好看的稀里哗啦的,你说气人不?

    接着他忽然想起西红柿在食物里边好像也是这么一种存在,从它本身的颜色,口感和营养上,也有这么一种百搭的特性。

    自从它被摘下来开始,就可以直接当水果一样食用,切成块或者捣成酱,随便加入蜂蜜或者糖霜,就是一道清口又开胃的凉拌小菜;

    剁碎了放锅里熬成的酱汁,基本可以加入到任何菜式里作为调味品,无论是搭配其他蔬菜水果,或者是肉食,都能起到增味的奇妙作用;

    用它榨成的番茄汁,本身就是一种健康的饮品,用番茄汁和面,做出来的颜色鲜艳的面试从外观上就诱人食欲;

    炒菜可以加,炖鱼炖肉也可以加,连炊饼米饭这样的主食,都可以沾着加了少许盐的番茄酱食用,真可谓是百搭百灵。

    如此看来,西红柿在饮食界的地位,也可以用帅呆酷毙来形容了。

    赵佶肤色白皙,可仍旧掩饰不住他如今的脸色一片毫无血色的苍白,尽管他是个尊贵的王爷,可毕竟他还只是个十一岁的孩子。

    杨怀仁也不是个那么狠心的人,好比薅羊毛,不能逮着一只羊猛薅,羊也是要面子的,给薅成了光头强谁脸上也不好看。

    于是他当着赵佶的面,从他挑选了半天的那一堆玉冠玉带里,只挑出来一件,拿到了赵佶面前示意给他看。

    “哎哎哎,别发呆了,哥哥脸皮没你想的那么厚,怎么能让你那么破费呢?看到没,就这一件……你拿回去吧,我要那边那一堆就好了。”

    也没理赵佶一张小白脸上霓虹灯似的闪烁了多少种颜色,杨怀仁寻了个好看的大锦盒,把挑选的那一堆宝贝一股脑儿塞了进去。

    珍珠宝石也称好了,放在一个精致的木匣子里,杨怀仁毫不客气的接过来夹在腋下,头也不回的往马车上走。

    掌柜的习惯性的说了句让赵佶想问候他祖宗十八代的话,“客官慢走,有空再来!”

第363章:艺术大师() 
杨怀仁欢快地点点头,“一定常来。”

    赵佶的内心是崩溃的,杨怀仁进珍宝轩逛了一趟,珍宝轩一年的利润就打了水漂。

    可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赵佶无论如何也无法拒绝,不过他今天学会了一个道理,端王府还有什么其他的产业,绝对要对杨怀仁保密,可不能再让他知道了。

    人家赵佶也不亏是皇家龙族,掉了几万贯钱,眼睛都不带眨的,上了车之后的赵佶,仍旧一脸的笑意,就是肚子里苦涩得快要肠穿肚烂了而已。

    杨怀仁虽然非常无敌,当然也不是个不要脸的人,他相信他报答给赵佶的东西,是多少金银财宝也买不来的,这种东西叫做艺术。

    赵家这些子孙,不知道应该说他们数典忘祖还是标新立异,太祖太宗的文治武功没遗传下多少来,却不知从哪一代开始,都迷恋上了书法和绘画。

    远了杨怀仁也不知道,但起码从赵煦开始往前数三代,都是这样的货色。

    赵頵这赵佶就是这些不肖子孙中的典型代表。不过这么说多少有些有失公允,赵頵的飞白书法虽然也有一定的造诣,但终究无法超越蔡邕那样的大家。

    但赵佶后来自创的瘦金体楷书,可谓开创了一种书法艺术的先河,而他在这方面的造诣,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杨怀仁这个对书法艺术一窍不通的人,倒来了兴致当场点拨他一下,不知道他这一点拨,在赵佶心中值不值那几万贯的珍珠宝石。

    “听闻王爷书法造诣年少大成啊。”

    “杨侯见笑了,随意涂鸦打发些时光而已。不过小王倒是听坊间传闻杨侯书法绘画都是一绝,小王的四叔对杨侯那可是十分推崇的,只可惜无缘得见芳墨,实在是可惜。”

    提起书法来,赵佶来了兴趣。宋代皇亲在待遇方面优渥是优渥,但是祖训也决定了他们这些王爷郡王之类的皇族是不得干政的,大都是挂着个高大上的虚职散养。

    所以像赵頵和赵佶这样的王爷,大都是吃着闲饭无事可干的,他们寄情书法和绘画艺术也就成了一种集体性质的爱好。

    赵佶虽然年纪不大,但在书法艺术方面的天赋,在这些王爷之中算是翘楚,十一岁的他,已经能完美的临摹黄庭坚的黄楷了。

    这也正是赵佶骄傲的资本,他以前也听说过杨怀仁在书法艺术方面颇有见地,他的四叔嘉王就在宗族里吹嘘过多次,只是却从未见过杨怀仁有任何的墨宝流传出来。

    杨怀仁听他这么说,心中忍不住偷笑,我哪里懂什么书法,小时候上美术班在废旧报纸上胡图乱画的东西不知道算不算赵佶口中的芳墨。

    不过他的优势在于他起码见过许多不同风格的书法形式,有一些很多都是当今大宋还没有的,这方面倒是有逼可以装一装。

    “哦,若是此时有笔墨纸砚,在下倒是可以送王爷几个字赏析品鉴一下。”

    其实杨怀仁早看到了马车里赵佶时刻备好的文房四宝和一张写字用的小方案几,人家乘车都不忘练字,可见这小子对艺术的喜爱程度有多么深。

    赵佶急忙亲自摆下几案,铺开了散发着纸香的软片,亲自为杨怀仁研墨。

    杨怀仁也不客气,挪了挪屁股坐正,撸起袖子选了一支湖颖,闭起眼睛装作在酝酿着写点什么好。

    这些举动实际上就是杨怀仁摆谱装逼,可在赵佶眼里,却是真像是那么回事,心中还暗忖以前听闻之事他并没有当真,如今看杨怀仁如此架势,仿佛之前的传言不虚。

    杨怀仁凝思了一下,北宋时期书法方面最牛的要属“宋四家”了,像赵佶最喜欢临摹的黄庭坚就是这其中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