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怀仁凝思了一下,北宋时期书法方面最牛的要属“宋四家”了,像赵佶最喜欢临摹的黄庭坚就是这其中之一。

    杨怀仁后世学习书法的时候临摹用的字帖里,倒是有这四人的书法作品,虽然大师的书法意境他根本不懂,但笔法特点倒是还记得一些,于是决定用这四个人的笔法风格写一首诗出来。

    他抬头望了望窗外,马车正驶出马行街,转入汴水大街,汴水南岸一丛粉白相映的梅花正灼灼盛开,恰和梅林后的一片风月之地的亭台楼阁,交织成一幅剩冬的美景,让杨怀仁想起一首明代诗人高启的咏梅来。

    他心中默默咏唱了一遍,觉得此时此景正合此诗,于是自信的睁开双眼,书写了起来。

    “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绡帐护春温。

    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

    飞去只忧云作伴,销来肯信玉为魂。

    一尊欲访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

    赵佶认真的随着杨怀仁笔尖的游走也跟着默念着这首诗,读完了整篇之后,再看看窗外不远处的梅花,赵佶竟难以自已的激动起来。

    古代文人随便作一首诗并不难,难在三步成行七步成诗这种才华,有的人并不常见,杨怀仁和赵佶所乘坐的马车路过那片梅林不过转眼的工夫,杨怀仁就作出如此精彩的一首咏梅之诗来,让赵佶钦佩不已。

    而让他更激动的事,是一首诗,他竟然用了当代四大名家的书法风格写了出来。

    首联模仿苏轼的飘逸,颈联模仿了黄庭坚的苍劲,腹联模仿了米芾的险奇,尾联则模仿了蔡京的端正。

    尽管当时“北宋四家”的名声还没有叫起来,但是在喜好书法的人心中,对这四人的书法也早有所耳闻,他们的笔法和文字中的意境也广被读书人推崇。

    赵佶自然是知道杨怀仁所书这四种风格来自何人,心中对杨怀仁的崇拜之情更上升了一个层次。

    虽然在他眼里,杨怀仁模仿的这几种笔法都算不上熟稔,但是在行驶的马车之上,车厢摇拜晃动之下,能一个人把四位名家的书法写出这种水平来,足以让赵佶叹为天人了。

    杨怀仁看着赵佶脸上对他无比崇拜般的光彩,内心似乎也幻想着自己成了一位艺术大师一般。

    他心中偷笑,哥们写字纯属业余爱好,这还算不上艺术,哥们最擅长的是厨艺,能把一条鱼,几片肉,或者几样蔬菜,通过哥们的技艺摇身一变成一道美食,这才是艺术,所以说哥们是艺术大师,没毛病。

第364章:打劫打劫的() 
人的脸皮厚,不代表不能谦虚。艺术大师的名头,杨怀仁也就瞎想想自我满足一下还行,真要是叫赵佶这小子传扬出去,将来丢人那是肯定的。

    “其实要说我是艺术大师,还实在是谈不上,让我品评一下别人的丹青,或许还能说出个子丑演卯来,若真正让我赵佶下笔行书作画,我根本连一个普通的读书人都比不了。”

    赵佶看了看几案上杨怀仁刚模仿了四位当世有名的书法家写的那首诗,再看看杨怀仁脸上谦逊的表情,似乎看到了杨怀仁身上有一种高人才有的气度。

    “杨侯过谦了,汉时的书法讲究意境,而唐时的书法讲究工笔,大宋的诸多大家集汉唐之大成,笔锋苍劲又意趣盎然。

    吾观杨侯之字,意境悠远,工笔上却是故意露拙,偏偏这种风格洒脱而不刻板,给人以超脱凡尘之感。”

    你小子真是上道!杨怀仁胡乱涂鸦的作品,被赵佶这么一夸赞,他也有点飘飘然,虽然他自己也知道他的书法水平究竟有几斤几两,但被这么一位未来的皇帝和书法大家云里雾里这么一吹,那感觉也确实很美妙。

    “王爷太抬举了,模仿前人,也不过是鹦鹉学舌,难免有拾人牙慧之感。大家都知道我是个厨子,其实我写字的笔法,来自于我的刀工。”

    赵佶听的晕头转向,怎么书法和做菜还能扯到一起?

    杨怀仁掏出怀里的一柄小厨刀,直接在案几上刻下了几个字。

    “端王请看,其实我行书写字真的没有练习过多少,倒是切墩刻瓜熟练的很。看上去毫不相干的两件事,实则暗含相似之处。

    无论是用笔写字还是用刀切菜,都是用一双灵巧的双手,当一把厨刀在我手里运用娴熟的时候,换一支笔写字,手眼的配合也会默契许多,反之亦然。”

    赵佶看着桌子上杨怀仁用厨刀刻下的几个字,细长的刀痕划过,确实像是用毛笔的笔尖轻轻书过之后一样。

    细细的刻痕拼凑成了几个字,无论是留白还是笔意,似乎比杨怀仁刚刚写在纸上的字更加富有意境,他竟盯得痴了,似是若有所思。

    无论写字还是画画,常人向来只关注工笔和意境,从杨怀仁嘴里听了如此新颖的见解,赵佶忽然领悟到一个道理,艺术的创作,最关键的还是韵,不论是用笔还是用其他的工具,又是用的什么样的方法,表现出内心所想,表达出韵味,才是最高层次的艺术。

    赵佶喜好书法绘画,自然请了许多名师去王府传授,可像杨怀仁这么点拨他的,他还是第一遇到。

    或许杨怀仁说的话不多,但是这种方式,似乎让他有茅塞顿开之感,他内心里对杨怀仁便更加尊敬,同时也觉得神秘起来。

    杨怀仁淡淡一笑,点拨也点拨过了,你能不能领会,就看你自己了。

    二人回到杨府的时候,杨府门前的胡同被另一辆豪华的马车挡住了门口,杨怀仁不用猜也知道是谁来了。

    赵頵跳下马车急匆匆地就要往门里走,一只脚踏进杨府,忽然觉得有点奇怪,于是又向后探着身子扭头往外看,他后边又来了一辆马车,看仪制就知道来的人也是一位王爷。

    等他看清楚马车的时候,便知道他侄子赵佶来了,本来还想着赵佶这小子怎么也来了杨府了,难道他和杨怀仁还有交情?

    再看到赵佶把杨怀仁当做先生一样请下马车的时候,赵頵也呆了,心道杨怀仁这家伙也太牛了吧,他老赵家的孩子没有一个逃出这家伙魔掌的。

    赵頵也管不了这许多,匆忙转身迎了上来,第一句话便是“听说你家的西红柿大丰收了,咋不知道给为兄拉一车尝尝鲜呢?”

    杨怀仁无奈地摇摇头,他发现赵頵这小子是彻底被他带跑偏了,本来多么斯文儒雅的一个文艺中年,如今也学了他身上的土匪脾性,打劫打到家么口来了,一开口就是一车,真当哥们好欺负是不?

    “扯呢?哪个王八蛋造的谣?西红柿我家庄子里就种了一亩多地,一共就产了三四百斤,我自己吃还不够呢,你还想拉一车?不如你看看我好吃不,你把我打劫回家煮煮吃了吧!”

    物以稀为贵,杨怀仁要说实话让赵頵知道这一季的西红柿能产四五千斤的话,他可能不只要一车,所以虚报了个一成的产量,让他知难而退。

    如今的赵頵也不是原来的赵頵,他当然知道杨怀仁说的话里,怎么都能挤出三五斤水来,说西红柿产了三四百斤,只管加一倍去算,总差不了。

    不过要真让他拉一车的话,那也有二百斤的样子,他也觉得自己有点狮子大开口,就算是打劫也没有往死了劫的道理,细水长流才是正道。

    “你身无三两肉,能吃到啥啊?不如这样,为兄也不要一车了,你给我拉两筐就行,你看如何?”

    “我去!”

    杨怀仁吐槽道,“两筐也有百十斤重了,要不你还是吃我吧,没有肉炖汤也行。”

    说着杨怀仁把从珍宝轩打劫来的两个小箱子宝贝一边一个夹在腋下,眼睛瞅了瞅身边的赵佶,“看到没,人家端王就来我家吃顿饭,看人家送的见面礼,你再看看你,空着手就来了?”

    赵頵满脸黑线,一脸怨气的盯着赵佶。赵佶这才尴尬地给他的四叔见礼,却又没法解释说这些珍珠宝石和玉器啥的都是杨怀仁去他家珠宝行里打劫的,让杨怀仁白白拿了他说事,有苦也只好继续往肚子里边咽。

    杨怀仁反正是无赖惯了,哥们打劫别人行,别人想打劫哥,哥只有打劫了你这个打劫的。

    赵頵想想就算今天打劫到了两筐西红柿,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虽然他老赵家钱多不在乎,可是跟杨怀仁相处的久了,总算有些长进,硬的不行就来软的。

    他换了一副很狗腿的样子,揽着杨怀仁的肩膀笑道,“咱俩谁跟谁啊,妹夫和大舅子这么铁的关系哪能是金钱能衡量的?”

第365章:番茄炖牛腩() 
自已无赖惯了总不会察觉,可见到别人这么无赖,杨怀仁心里还真是……想直接拿脚朝脸踹。

    不过杨怀仁觉得今天从赵佶身上捞了不少了,赵頵怎么说都算是自己的哥们,也不能坑的太狠。

    “你看,小弟也不是抠门的人,你想要可以,不过哥哥的待遇跟官家,还有端王一样,赶明儿小弟吩咐人去宫里还有你们王府上各送一筐去,如何?

    你也知道,庄子里这一季种的大都是要留种的,顶多拿一半出来让咱们兄弟几个先尝尝鲜。小弟能耐也不大,实在只能拿出这么些来送人了。”

    赵頵觉得杨怀仁说的也有理,能有一筐也不错,何况赵佶这个大侄子破费了不知道多少钱财才得了这么些,而他却是免费得到的。

    “好说好说,为兄就说嘛,兄弟你一直就是上天入水无所不能,怎么能叫没能耐呢?”

    不会说话能不说不?杨怀仁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你才上天入水呢,你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你下水跟王八嘴对嘴!

    既然是请客吃饭,总不能丢了自己的脸面,西红柿炒鸡蛋是拿不出手的,尽管这道菜在赵頵这样的土鳖心中是一道十分金贵的菜式。

    打发他们叔侄二人去自己的书房里研究研究书画,杨怀仁去厨房准备今晚的大菜,番茄炖牛腩。

    首先是准备炖牛腩。一整块的牛腩,洗净了之后先不要下刀分割,而是先用钉耙在整块的牛腩上均匀的敲出肉眼看不到的细孔来。

    扎不扎细孔看上去区别并不大,实际上,一道菜的成败,除了要优选食材和厨师制作的手法之外,很大程度上,最终这道菜的口味口感的区别就是在于这些细节。

    牛肉劲道不容易炖烂,在如今没有高压锅的条件下,总不能像准备牛肉面的汤汁一样三四个时辰的那么慢火炖煮。

    用钉耙敲打牛腩,就是先一步破坏牛腩肉的肌理,让成熟后的牛腩肉更加软嫩。

    之后将牛腩切成半寸见方的小块,在锅中放入花椒、八角、大料、葱姜蒜块加清水烧开,然后下牛腩**火慢煮。

    炖牛肉的工夫,可以来准备番茄酱和番茄块。洗净的西红柿从顶部用十字刀划破外皮,然后用刀或者筷子叉起来放到火炉边稍微烤一下,番茄的皮自然会受热蜷曲,这是一种最简便的去皮小妙招。

    去皮后的西红柿分成两份,一份用石臼捣碎成酱,倒入锅中小伙慢熬,根据口味加入少许糖和盐,最后用生粉勾芡,熬制成粘稠的番茄酱,倒入瓦罐等容器中保存待用。

    另起一锅,锅中用牛油过油,然后加入葱蒜末爆香,之后看自己口味加入义渠或萝卜,最后把另一份切成块状的西红柿倒进去翻炒。

    不用炒熟,闻到香味即刻,把锅中炒制好的配菜倒入砂锅之中,然后把砂锅放到文火的火炉之上。

    另一边的牛腩炖煮半个时辰之后已经半熟,捞去浮沫,把牛腩肉和其他香料一起倒入砂锅之中,加入老抽,少许盐,然后上盖慢火炖大概一个时辰。

    为了保留香味,可以在砂锅外包一层干净的湿布,同样也有增加砂锅内气压从而加速牛腩变软的效果。

    关火之后打开锅盖,再加入先前熬制好的番茄酱,不需要在开火炖煮,只是利用砂锅内的高温稍闷片刻就可以了。

    最后上菜之前,杨怀仁撒了一把青绿色的香葱和芫荽末进去,增加了蒸锅炖牛腩的美观。

    这道大菜终于上桌,赵家叔侄二人也早等待的不耐烦了,解开砂锅的锅盖,一种前所未有的香气扑面而来,两个吃货的口水就止不住了。

    一整锅汤都是鲜艳的红色,汤面上点缀着星星绿色,配合淡褐色的牛腩肉块和黑色的砂锅,像极了一副浓妆艳抹的水彩画。

    杨怀仁给他们每人舀了一碗番茄炖牛腩送到他们面前,俩家伙也不怕烫嘴,直接就开吃。

    以这二位王爷的身份,平日里牛羊肉并不少吃,但是眼前这一碗番茄炖牛腩的味道,还真是给了他们不一样的味觉享受。

    炖的软嫩的牛腩入口烫嘴,一口咬下去,包含在牛腩中的肉汁和番茄汁便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