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16章:凡勃伦效应() 
王明远和莲儿心中疑惑,现在这些蔬菜卖出去的价格就很高了,每一份礼盒的平均价格达到了十五贯钱。

    关键是这个价格和其他的蔬菜比起来显得太夸张,随便三斤别的蔬菜,也就十文八文的铜钱,新式蔬菜已经卖出了比普通蔬菜高出一千多被的价钱。

    而且这个售价,是按照杨怀仁的理论,由市场决定的价格,如果下一批冒然把价格直接进翻上一番,是不是会引起顾客们的不满呢?

    杨怀仁耸了耸肩,他很想给古人解释清楚啥是凡勃伦效应,简单组织了下语言,笑着说道,“我理解大家的不解,我们的蔬菜卖的确实太贵了。不过大家这么想,这样的价格,能消费的起的,都是些有钱人,普通百姓是消费不起的。

    我们第一批蔬菜的销售非常成功,大家肯定也发现了这一点,就是出价中标的,无一例外的是有钱人。

    既然我们的客户全部是有钱人,要想从这些客户身上做到利润最大化,就要先研究他们的购物心理,做出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我们的西红柿、土豆和地瓜为什么畅销,一上市就一抢而空?因为新奇,大家以前都没见过,也没有吃过,所以一种好奇的心理在里边。

    东京城里的有钱人多如牛毛,起止是目前已经买到了我们新式蔬菜的这一千左右的人?

    肯定还有更大数量的有钱人没有买到,或者还没来得及买我们的新式蔬菜。

    有钱人的想法和普通人是不同的,他们在乎花了这点钱吗?答案是否定的,能舍得花十五贯钱买一盒蔬菜的人,不在乎多花十五贯钱的。

    他们的消费理念里,就是只买最贵的,不管价格到底如何,而且有钱人之间,有一种攀比心理。

    比如说,我和黑牛哥哥都是这样的有钱人,今天我买到了蔬菜礼盒,黑牛哥哥却没有买到,他心里就不舒服了,那么第二批不管什么价格,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买到。

    到时候第二批蔬菜礼盒一上市,会有更多的有钱人来抢购,谁若是因为涨了价钱不舍得花钱买,那么以后他咋还有脸在有钱人圈子里混?

    这是其一,我们再换一种思路,我们的蔬菜礼盒卖出这么高的价格,即便是有钱人也肯定会有些想法的,即便面子上不会表现出来,但内心也会犯嘀咕,几个果子就要花十五贯钱,是不是有点贵啊?

    到我们第二批蔬菜礼盒上市的时候,这些有钱人之中,或许会有一些人会有一种观望的态度。

    假如我们保持和第一批的价格类似,或者降价了,他们那种购买欲望反而会因为已经尝试过了冲动消费而逐渐变的理性,也许这第二批蔬菜礼盒上市的时候他还会买,但是数量可能就会比第一次有所减少。

    但如果我们把价格翻一倍,他们又会怎么想呢?潜意识里冒出来的想法,肯定是这些新式蔬菜太受欢迎了,神仙二字或许不只是一种谣传,而是事实,大家买了这些菜回去吃了之后肯定感觉有了效果,所以才会更加踊跃的购买。

    而随园则是因为供不应求,货物越来越稀缺,只能涨价控制局面。这样一来,他们的购买欲望反而会更加强烈,好似不买才变得吃亏了一样。”

    大家听了杨怀仁要继续涨价的理论,一时半会还想不太明白,需要时间消化一会儿。

    杨怀仁想到的是,无论古人还是现代人,在知识和见识方面或许有很大不同,但是在心理方面是不会有明显的变化的。

    好比后世的房地产商,他们卖房子的时候就是利用凡勃伦效应,开发一个地产项目的时候,所有的房子并不是同时上市销售的,而是有一个预购,正式发售和尾房抢购的过程。

    预购的时候明明一万一平米,到正式发售的时候,直接涨价最少一成,涨到一万一一平或者更高,他们也根本不会怕因为涨了价就卖不出去,反而会因为涨了价,让买房者更加踊跃的去抢购。

    就这样,越是涨了价的房子,越是受到买房者的青睐,而如果不涨价,反而会让买房者觉得你家盖的房子不值那个价钱。

    其实房子的价格,从开发商建成的那一刻,在限定利润率的情况下,公开发售的时候其价值就是固定的,只会随着当地的物价水平变化造成的地价变化而波动。

    而开放商利用购房者的心理变化而制定相应的销售价格浮动,就属于营销手段了。

    在供求关系不变的情况下,这世界上绝大多数商品在投放市场的时候,都符合这种效应,杨怀仁利用这种效应来卖菜,确实也无可厚非。

    多花了钱买菜的有钱人,也根本不会在乎多花的这点钱,他们得到的心理满足,比额外付出的那些钱可受用得多。

    小伙伴们慢慢想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的时候,无一例外的都惊呆了,杨怀仁在他们眼里,除了是一个厨艺高超的厨子之外,还是一个商业奇才。

    古人做买卖赚钱,思想上都被牢牢固定在一定的框架内,那就是出售产品的时候,先计算成本,然后在这个成本价格上,加上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利润率,然后便制定除了销售价格出售货物。

    这样做买卖是赚钱的,但是赚得太慢,而且毫无技术含量。后世大量的经济学和营销学大师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商人们便根据这些理论琢磨除了各种各样让消费者眼花缭乱的营销手段。

    而这些营销手段,目的无非是创造利润最大化,而商品自身的价值,也在各种营销手段的推动之下,抬高了数倍甚至数十倍。

    杨怀仁这种后世见识多了这样的营销手段的人在古代做生意,这方面的优势就十分明显了,这或许就是点石成金了吧。

    制定好了销售策略,杨怀仁心里也轻松了不少,可以预计的是,这些新式蔬菜上市的第一年,会给他带来一笔巨大的财富,而这些财富,正是他实现理想所必须要积累的资本。

第417章:推广新式蔬菜(上)() 
杨怀仁正在为赚了一笔横财偷着乐,宫里的旨意来了。

    这次召他进宫的是高太后,旨意说的的直白,让他进宫给太后和官家用新式蔬菜做一顿晚膳。

    杨怀仁不得不佩服宫里这位老太婆消息灵通,只要是东京城里边发生的热门事件,基本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杨怀仁的新式蔬菜上市前,自然是给宫里两位大佬进贡过一些的,可这些番茄土豆到了御膳房,一帮御厨都傻眼了。

    这东西这些御厨都没见过,自然不知道要怎么做成美味的菜肴,也只能望“菜”兴叹,只好禀报高太后,这些新奇的蔬菜,需要请杨侯爷进宫给他们示范一下如何制作。

    杨怀仁每次到御膳房,都有一种被群星拱月的感觉,若是以前他只是个厨子去御膳房还容易被人家白眼,可自从他成了侯爷,就只有被羡慕的份了。

    对于这些御厨,杨怀仁其实也没有什么可避讳的,他一不怕御厨们学了他的手艺,二不怕御厨们能超越他的手艺。

    因为这些御厨在宫中做菜,不会把学到的东西散播到宫外,以形成和随园的竞争威胁;他们水平虽然也足够高,但是对于这几样新菜的味道的理解和制作能力,肯定不是一时半会儿能领悟的。

    时间的关系,杨怀仁也只能每一样菜都做出一道成菜来,这几样成菜的制作方法也非常简单那,无非是随园餐牌上即将在下个月提供给顾客的那几种样式。

    西红柿做了个他拿手的番茄炖牛腩,土豆做了个土豆烧牛肉,地瓜原本他也想架在火上随便烤烤完事的,但是一想一个太皇太后和一个皇帝坐在富丽堂皇的皇宫里抱着个烤地瓜在那里啃,实在是画面太美,所以才做了一道比较细腻的地瓜泥甜汤,作为饭后甜点。

    其实中餐发展到二十一世纪,也逐渐开始融合西餐中的文化,开始一种自我优化的进步过程。

    中餐在正式的场合,一桌宴席吃菜的顺序讲究有寓意,比如先上凉菜,然后上热菜,寓意越来越火;上大菜也讲究先上荤菜再上素菜,最后上一道鱼,寓意年年有余等等。

    而西餐则更在意人们在用餐的时候肠胃的感受和用餐的心情,比如先上开胃菜,然后上大菜,最后是甜点,让用餐者的消化过程更加合理的同时,也让用餐的过程从头到尾,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

    中餐后来也逐渐融入了这种健康的理念。杨怀仁这三道菜,也是尽量保持这种观点。

    番茄炖牛肉,又类似于开胃菜的效果,而土豆烧牛肉,便是大餐了,最后上一道地瓜甜汤,让用餐者最后感受到的是甜蜜和快乐。

    御厨房受到朝堂上大佬们理学思潮的影响,是不能做猪肉给官家和太皇太后吃的,所以常备的肉类是羊肉和鹿肉。

    杨怀仁所做的菜,如果把牛肉换做了猪肉,倒是还可以,影响也不大,但是换成了羊肉,那味道的区别就差的太多了。

    幸亏他进宫的时候自带了不少优质的牦牛肉,倒是可以弥补了御厨房的这一点现实的限制,想来给官家吃牛肉,应该不违反那几位大佬的狗屁理论,而且这些牦牛肉,搭配起番茄和土豆来,也确实是美味无比。

    庆寿宫寿安殿里,出了太皇太后和赵煦之外,还有另一位吃货,那就是杨怀仁的“大舅子”嘉王赵頵了,这小子现在属狗的,哪里有好吃的,离着八百里他都能闻见,杨怀仁被高太后召唤进宫做晚膳,他便早到了寿安殿候着了。

    一顿饭一家人吃得十分享受,特别是赵頵和赵煦叔侄二人,对杨怀仁的手艺赞不绝口。

    赵煦早先便吩咐苏公公提前预购了两份蔬菜礼盒,今日还是他偷跑出宫亲自取回来的,一开始见到礼盒里那三样东西的时候,他虽然觉得新鲜,但也没觉得多么出奇,还曾经为白花了三十贯钱气恼。

    可如今吃到这几道菜,他的想法发生了七百二十度的大转变。作为一个皇帝,他的想法与普通的食客是不同的,他首先想到的,便是既然这几样新式的蔬菜这么好吃,听说还能在冬季栽培繁育,是不应该保留在杨怀仁个人手中,而是应该在大宋推广的。

    赵煦这么提出来,高太后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除了赵煦想到的,她还想到杨怀仁这次卖菜,应该赚到了不少的钱,既然这些新式蔬菜这么赚钱,就更不应该被控制在他个人手中了。

    杨怀仁被两位大佬这么一问,忽然意识到两位大宋最高领导的关注,正是一个让他快速实现普及这些蔬菜梦想的捷径。

    以前他只觉得蔬菜毕竟不是粮食,不太可能得到朝廷官方的推广,他要实现梦想,必须自己出钱出力,依靠像赵頵和赵佶的影响力,逐步向民间推广。

    可如果能让高太后和赵煦见识到推广这些蔬菜的好处,是不是可以通过朝廷来推广呢?

    赵頵听懂了她母亲的意思,怕高太后误会了杨怀仁是个唯利是图的奸商,忙对高太后说道,“幕后,杨知义在这些蔬菜上市以前,其实早已经把这些蔬菜的栽培技术无偿交给了儿子和佶儿,让我们俩在自己的皇庄上种植。

    儿子决定拿出皇庄上的万亩土地来,用于这些新奇蔬菜的种植和育种,到夏天的时候,就会有大量的种子用于更进一步的普及栽培了。

    环县侯虽然最近卖菜赚了一笔钱,但他曾经跟皇儿说过,会用这笔钱用于这些新奇蔬菜将来在大宋的推广,这样大公无私为国为民的想法,值得吾等臣子效仿啊。”

    哎吆我的哥,你咋这么会说话呢,真是太够意思了,等会夜宵大保健,哥们必须得包了啊,哈哈。

    看着杨怀仁脸上快乐得五颜六色百花齐放,赵頵含笑对他飞了个媚眼,心中想的却是,我这么够意思,明天去你家拉几车土豆地瓜回家吃吃,你应该不会舍不得吧?

    “哦?”

    赵煦听了赵頵的说辞对杨怀仁则是另眼相看了,他接着问道,“杨知义,你是打算如何推广这些蔬菜的呢?”

第418章:推广新式蔬菜(中)() 
说起新式蔬菜的推广,杨怀仁可是早就想了很久的,不过以前打算的都是自己要出全部的推广成本,如果能拉赵煦进来利用朝廷的力量来推广的话,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能省下他不少钱。

    “回禀陛下,想当初家师离我而去之时,曾给微臣留下十几种植物的种子,并且嘱咐微臣不但要把这十几种植物种活,还要惠及天下。

    家师的教诲,微臣时刻铭记在心。去年买下了庄子,便是为了栽培这些新奇的作物和蔬菜。”

    赵煦对杨怀仁的做法表示肯定,点了点头说道,“尊师重道,值得称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