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如此,像江南那几个名满天下的书院,规模也没有超过三百亩,学院中的先生学子们,也就千余人而已。

    因此柔石和利水的想法里,这个庖厨学院既要让郡公能拿得出手,不至于丢了面子,又不能超过那些江南著名书院的规模,以至于朝堂上的一些文官们拿这个说事。

    可杨怀仁不这么认为,一千人?这够干什么的?就算培养一个厨子,在学院修习三年,那么每一年能招收的学生,也不过三四百人而已,更不用说将来他还打算在此地训练成千上万的士兵了。

    杨怀仁也知道柔石和利水两个也是一片好意,只不过这个规划离他的预期实在相距甚远。

    他调侃道,“两位师兄这是替师弟省钱呢吧?建设资金的问题,两位师兄不用担心,你们只管规划,只管建设,钱的问题,对师弟我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

    你们就可了劲的建设,往高大上的规模上去建,建得比皇宫还高大上,那才叫气派!”

第549章:就不缺钱() 
柔石虚心问道,“敢问师弟,何为高大上?”

    杨怀仁第一反应是,廉复先生看来比他所在的年代还要早一些,随口答道,“高大上嘛,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咱们建设庖厨学院,就按这个标准来。”

    利水不断的点着头,好似学到了新东西,转而笑着问,“其实真不需要建得那么大,占地三百亩,已经可以容纳一千名学子了,如果安排的紧一些,容纳两千人同时学习生活,也是没太大问题的。”

    “不不不,有问题。”

    杨怀仁摆了摆手,心道是时候把心中的想法透露一些给两位师兄知道了,不过他也不是不怕两人太迂腐,把事情想复杂了,所以他决定一步一步来。

    “咱们要建的,虽说叫做‘庖厨学院’,可在我的想法里,庖厨学院只不过是一个起步而已。

    将来这个学院,不仅仅是为了教授厨艺和培训厨子,而是要向着大宋最大最气派的,综合性的一座学院发展。

    比如,一开始教授厨艺为主,将来也可以教授文学、艺术、化学、物理,甚至是军事等等的各种门类和学科。

    之所以跟官家申请的时候,说的是建设一座庖厨学院,是怕以我目前的身份,直接说建一座比国子监和太学的规模还高大上的学院,容易被别人诟病。

    所以只说是建庖厨学院,但未来这座学院的目标是绝对不会停留在只教授学生厨艺上的,而是要逐步发展成为大宋最大、学科最全、学术水平最高的一座综合性学府。”

    柔石和利水两位先生听罢,却不是吃惊的表情,而是一脸的感动,让杨怀仁不知道该自豪还是该疑惑了。

    柔石和利水激动地对视一眼,说:“这不就是师祖的梦想吗?只不过师祖和师父两人生性淡泊,隐居在山林,才没有把这个梦想实现。

    如今知义师弟有这个想法,我们两个做师兄的能切身参与到这个伟大的梦想之中,心中感到无比的感动和骄傲。”

    原来如此。杨怀仁现在觉得对他们俩比较放心了。

    或许刚才他们说这样的话以前,杨怀仁还会觉得他们自己找上门来,要参与到这座学院的建设中来,只是为了一展才华而已。

    现在看来,读书人和读书人也不全是一样的,有些人为了自己的信念或者理想,并不是市侩了为了当官或者出人头地。

    “所以说嘛,照占地一千亩的规模去建,能建设的多么高大上就怎么建,这也不过是第一期工程罢了。

    将来如果两位师兄有本事能把整个山谷利用起来,资金方面,我也绝对不会有任何迟延。”

    说到资金,柔石和利水还是谨慎的看了一眼杨怀仁,再次望向那片规划建设的大约千亩的荒地,柔石小心翼翼的问道,“先前规划要照三百亩建的话,建设费用大约需要五六万贯钱的样子。

    如今要是按照一千亩的规模从新规划,那整个工程造价大约要在十五到十八万贯之间。

    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就算师弟是个郡公,恐怕也难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来吧?”

    杨怀仁听完就笑了。十七八万贯钱,换做个别人听到,肯定觉得这投入实在是太大了。

    可放在杨怀仁这里,这些钱还真不算是什么。柔石对工程造价的预算,杨怀仁还是比较认可的,只是他对自己的财富有所怀疑,就让他觉得想乐了。

    他恨不得叉着腰大吼一声,哥们啥都缺,就是不缺钱。可如今不是装逼的时候和场合,在两位师兄面前,他也不便摆出一副暴发户的嘴脸来。

    他们只知道杨怀仁的官职和爵位,也猜测杨怀仁的家产,除了杨家庄子之外,也许还听说过他在城内的一家酒楼而已。

    照这样的家产算,杨怀仁是个富一代,加之他实在太年轻,能有个十万贯左右的家产,就算是顶了天了。

    可他们并不了解杨怀仁的赚钱能力,十七八万贯,对他来说也不过如此而已,跟他现在所拥有的财富相比,顶多占五分之一。

    杨怀仁确实喜欢钱,也喜欢赚钱。但是他并不迷恋财富,他喜欢的,准确的说是那种靠他的厨艺或者超出千年的见识,赚到钱那一刻的满足感。

    百万贯的家财,在他的意识里也不过是一个数字罢了,与其让财富在仓库里发霉,不如拿出来花到有用的地方。

    要不是想到建设一座学院的主意,恐怕他都不知道该怎么把钱花出去,他现在的想法就是,赚钱的速度太快,他需要用一种也非常快的速度,把钱给花出去。

    “二位师兄,建设资金的事情,不用你俩担心,我决定先拨付你们二十万贯钱作为庖厨学院的建设资金,如果不够,还可以追加。”

    柔石和利水没想到从杨怀仁嘴里说出这样的话来,这个师弟花二十万贯钱,似乎云淡风轻,根本没当做一回事,仿佛跟花了一文钱在街边的小摊子买了个炊饼一般悠然自得。

    可是他这话说得实在太自然了,绝对不是打肿了脸充胖子,而且还可以追加,一时间柔石和利水好似灵魂出窍,神游到了千里之外一般。

    而他们脸上的表情,似乎也在日暮时凉爽的东风里,渐渐凌乱了……

    “天色也不早了,咱们也该回去了。”

    杨怀仁看着他们二人的样子,忍不住想哈哈大笑,于是扭过头去,努力板着脸,尽力不失礼的笑出声来。

    “回庄之后,就劳烦两位师兄尽快把庖厨学院的整体规划图画出来,并做好详细的预算,到时候咱们再碰头讨论一下。

    只要确定好了整体规划,施工就要尽快开展开了,争取在仲秋之前,就能让学院能够投入使用。”

    杨怀仁的想法,就是在秋天的时候,能够招收第一批学生入学了。

    他心里也知道,这样规模的一座学院,正常建设,起码需要一年的时间,如今把工期压缩到三分之一,也是他觉得时不我待,急于实现心中的计划。

    不过他相信,只要钱到位,不愁建设的速度不够快……

第550章:三教九流() 
庖厨学院规划和预算的问题算是解决了,既然杨怀仁选择信任他的两位师兄柔石和利水,那么就让他们放手去负责起整个建设的相关事宜。

    不过两位先生毕竟只是设计和预算方面的专业人士,具体到工程的建设,还是需要比较专业的工匠来完成。

    要把工期压缩到四个月内,就意味着要多出比平常高三倍的工匠。盖普通的民房的工匠倒是有的是,可他们只有盖民房的经验,真正一些上规模的宏大的建筑,他们也是有心无力,力不从心了。

    所以杨怀仁觉得,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要去哪里招募那么多有经验的工匠。

    这让他想到当日柔石和利水两位先生到访之前,他要赶着出门的目的上来。

    什么样的工匠最好?答案其实很简单,那些能被朝廷招募起来,给宫里盖宫殿的那些工匠肯定是全大宋最好的工匠了。

    但是这样的工匠,并不是杨怀仁说招募就能让人家乖乖来的,而且他们人数众多,你也不可能挨个去请。

    杨怀仁想起赵頵曾经在一次闲聊中,跟他提起过,他的侄子端王赵佶的端王府,年后新建了府中的中殿。

    那些能给端王府盖殿宇的工匠,应该就是那一批最好的工匠中的一部分人。

    只要能联系上他们,花高价请他们来加入到建设庖厨学院的工程队伍中来,对于学院的工程质量,是一定有保障的。

    而且可以通过招募他们,让他们帮忙联系更多的同伴,一齐加入到杨怀仁庖厨学院的建设大军中来。

    原本杨怀仁是想派个人进城去拜访一下端王府,然后请赵佶从中联系一下的。可是他又怕这样是不是对于那些工匠们来说太没有诚意?

    花更多的钱,用更高的报酬,或许能吸引他们,可是这样做,杨怀仁总觉得心里不太对味似的。

    好比有个有钱人,花高价请他去家里做一桌宴席,却不自己露面,而是随便派个仆子来说,对于杨怀仁这样性情高傲的人来说,那就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

    这样的事情以前不是没有发生过,杨怀仁全部都拒绝了。

    其实这样的事情发生,也不难理解。无论是厨子还是其他方面的工匠,在这个时代似乎都不太被社会尊重。

    从整个时代的风气和文化氛围中来说,传承了数千年,三教九流的职业地位划分,还是被整个社会所认可。

    在这样的职业地位划分之中,九流分别是指身份高贵的帝王、文人和官员;地位中等的医卜、僧道和兵士;地位最低的农民、工匠和商人。

    除了贵族阶层,文人的地位无疑是最高的,武人虽然低一些,但是有官职或者有真把式的武人,在民间也是受人尊敬的。

    农民因为在整个职业划分里数量最多,实际上地位就是平民,跟医僧道兵其实也差不多。

    出去少量卖身的贱藉奴仆之外,就只有商人和工匠,在整个社会体系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商人地位虽然低,但是因为他们积聚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又用这些财富建立起来和上层人士的关系,让他们的地位,在民间的眼光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最后,剩下的工匠就成了地位最低的一批人。

    最让人吃惊的是,在律法之中,甚至明确了有某些特殊的职业类型,他们在社会中的权利比平民要少了许多,有些职业的后代,甚至是不能参加科举的。

    杨怀仁即便无法理解,推动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最重要最基层的一批工匠,竟然社会地位如此低下,可是他也无力改变这种普罗大众传承了千百年的认知。

    他这个厨子,就属于工匠的范畴。他不但不以此为耻,反而觉得像他一样的,付出辛勤劳动来改变人们生活的一批人,应该是这个社会的主力,应当觉得骄傲才是。

    所以要进城请工匠,他觉得他应该亲自去请,对那些工匠们表示出诚意和尊重,就是对他自己厨子这个职业,也是对他自己的尊重。

    要他禁足在庄子里的圣旨,他现在也管不了了,或许在他内心里,正是用这种离经叛道的举动,来捍卫自己的认知和信仰。

    当然要进城,也不能大摇大摆明目张胆的抗旨直接走进城去,没有必要给那些一直对自己虎视眈眈等着抓自己痛脚的人把柄。

    何之韵就是易容高手,杨怀仁决定让她给自己装扮一下,例如装扮成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的青年人,进个城还是不会引起别人注意的。

    黑牛哥哥、天霸弟弟和小七不知怎么知道了杨怀仁要偷偷进城的消息,也要跟着他回城,杨怀仁现在身份特殊,没有保镖就这么进城,要是有意外发生可就不好了。

    杨怀仁知道他们说的也有道理,自己身上确实发生过很多意外的情况,可他盯着这三个好兄弟,心里的确是感激,但却不能让他们跟在身边。

    理由实在是简单不过,这三个人的体型那是太有特点了,三个人往他身后一站,只要是曾经见过他们的,即便是个傻子都能猜出他们是谁,那么杨怀仁的身份,也就极其容易暴露出来。

    可不让他们跟着,何之韵便非常执拗的很不放心他一个人进城。

    杨怀仁只好说带几个刚刚成为通远郡公府府兵的,那些原本是边军的士兵陪着他进城。

    何之韵摇摇头,说他们虽然能打,但是他们对东京城不熟,路都不认得几条,出了意外的话,他们连找人都找不到。

    杨怀仁又该口说带几个内卫,何之韵更不同意了。内卫的武功她是认可的,但是城里还有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