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怀仁又该口说带几个内卫,何之韵更不同意了。内卫的武功她是认可的,但是城里还有众多的内卫是高太后的眼线,让内卫跟着保护,难免不被那些隐藏起来的高太后的内卫们发觉。

    杨怀仁刚打算说不行就带几个家里的仆子做随从跟着他去,可后来一想何之韵肯定会说他们不会武功,起不到保护他的作用,才把这话又咽了回去。

    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兰若心早已经换了一个小童的装扮站在他们面前……

第551章:偷偷进城() 
一身青衣,头上两个羊角髻,兰若心显然已经变作了一个大户人家里伴读的小书童模样。

    杨怀仁有些讶异,这样的形象,若是放在以前,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出现在高傲的兰若心身上的。

    同时他也觉得非常好笑,在他心里,或许兰若心这副样子,才是那个他理想的情况中出现的清纯可爱,又真实的她。

    毕竟她也只有十七岁,本就是花季少女的年纪,像以前那样,总是一身翠绿衣衫板着脸装冷酷,的确让她在杨怀仁的印象中,成了一个滑稽少女。

    黑牛哥哥他们发了一会儿愣,竟没有第一时间认出这是兰若心来,可寻遍了杨府的仆子里,也找不出第二个这么清秀的人来了。

    何之韵莞尔一笑,上前打量了一下兰若心,点点头说道,“若心妹妹这打扮着实讨人怜爱呢。”

    说着又看了一眼杨怀仁。

    杨怀仁尴尬地傻呵呵笑了一声,“这样也好,有若心陪我进城,既能让韵儿放心,也不怕在城内迷路了。”

    杨怀仁也没搞懂何之韵和兰若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心境,照理说她们之间应该是情敌的关系,以前也确实有过一些不愉快。

    眼前两个女人相互微笑着对视着对方,不但没有一丝的火药味,反而显得那么融洽和和谐,让杨怀仁不知道是她们真的大度,还是故意把压力抛给了自己。

    “只是若心妹妹如此装扮,官人就不便再扮庄户人家了,嗯……”

    何之韵也学杨怀仁平时里想事情的样子,摸着下巴思索了一番,“不如就扮作一个教书的先生,书童陪着先生进城买书,总不容易被人怀疑。”

    杨怀仁当然没有异议,反正你们怎么给哥们装扮上,哥们就演什么人,这就是一个实力派演员的基本素养。

    片刻之后,杨怀仁就变作了一个目光矍铄的花白胡子老先生,天霸弟弟看着他的样子开始拍手叫好,说若不是非常熟悉仁哥儿之人,怕是很难把他认出来。

    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安全起见,杨怀仁吩咐几个内卫也化装成了普通的马夫脚夫的模样,乘着马车一路来到西门外二里地的一处茶摊。

    稍作休息之后,让他们再次等候,而他和兰若心则准备进城。

    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天一天比一天热了起来。上午的西门有些忙碌,赶着牛车拉货进城去卖的,挑着担子去西市上摆摊的小贩络绎不绝。

    看守城门的守卫们严格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近日来也没有什么官府通缉的盗匪,所以出城的其实也倒没有怎么管,对于进城的百姓,是要查验一番的。

    带进城的货物,总要打开让他们看一眼,让他们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才摆摆手放行。

    杨怀仁对于韵儿的易容水平还是很有信心的,守门的士兵,恐怕也难得见过他。

    等排队等着进城的队伍离城门越来越近的时候,杨怀仁看见了一个熟人,这让他心中难免紧张起来。

    今日当值的袛侯,正是当日他领兵出城的时候,被他抽了一鞭子才给他打开城门那个人。

    要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杨怀仁怕当日的恶人形象,给这位袛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天色明亮,万一被他认出来了,怕是要节外生枝。

    兰若心似乎察觉到了杨怀仁细微的情绪变化,也没想到那么多,只是嘻嘻笑着,低声说道,“先生莫慌,你现在易了容,不是那么容易被人认出来的。”

    这句话的确给杨怀仁壮了胆子,他想想也是,即便是同一张脸,愤怒和快乐的时候,也是大有不同的,更何况他现在花白胡子老头的打扮。

    杨怀仁随即稍稍佝偻了下腰,把手捂在嘴巴上,装模作样的咳嗽了几声。兰若心也很是贴心,双手自然的扶住了他的胳膊。

    那位袛侯像往常一样板着脸,刚查验了一个挑担子卖梨子的小贩,转过头来,正瞧见缓缓走过来的杨怀仁。

    门袛侯接下来的举动,让杨怀仁是又意外,又感觉确实在情理之中。

    袛侯见迎面来了一个被书童扶着缓缓前行的像是个老学究一样的人物,看穿衣打扮像是城里哪家权贵家里请来的教书先生,所以不敢怠慢,竟挤出了些笑模样,稍稍躬身算是打了个招呼。

    杨怀仁心里偷笑,果然没被他认出来。于是他也装作非常受用的点了点头,扯尖了嗓子点着头说道,“京城的守门军爷都如此知礼,果然是天子脚下啊,咳咳……”

    袛侯听到老先生夸他,更确定了他刚才的猜想,这年头读书人受尊重,能教授读书人的老先生,自然是更受尊重的。

    他板着脸却声音稍显平和地斥了一句身后的属下守卫,让他们拨开前头走的缓慢的进城的百姓队伍,又回过头来,笑眯眯地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让杨怀仁这位老先生先行。

    杨怀仁颔首表示了感谢,在兰若心的搀扶下慢慢地走过了城门洞子。

    等他们二人绕过了一个街口,融入到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时,杨怀仁忍不住“噗”地一声笑了出来,化白山羊胡子被吹起来老高。

    兰若心似乎想到了什么,悄声问道,“方才那个守门的袛侯,可是跟你之前认识?”

    杨怀仁见街上人还很多,把兰若心拉倒街边一处不容易被人注意的地方,才笑着答道,“认识倒谈不上,不过当日出城回庄的时候,这个袛侯因为刚关闭了城门被我抽了一鞭子。”

    兰若心自是知道杨怀仁从环州回来之后的变化,这也是她更加欣赏他的一点,就是那种男人的味道,在他身上越来越明显了。

    “许是那日天色已晚,昏黄的灯火之下,他也没看清我的模样,加上今天我这样的打扮,刚才那样精湛的演技,所以没有让他察觉到什么吧,哈哈。”

    兰若心心里清楚,其实是他这个老先生的装扮起到了作用,至于演技嘛,她只是笑笑,却不说话。

    或许,当一个男人在一个女人面前肆意又开心地吹牛的时候,是把这个女人当做了亲近的人了吧。

第552章:点茶() 
要说起对东京城的熟悉程度,兰若心这个地头蛇,恐怕不是杨怀仁这个外来者能够比拟的。

    虽说在东京城生活了将近一年的时光,可杨怀仁除了随园附近的街道之外,其他的就不太熟了。

    也许那些城内的主要街道他也知道大致的位置和方向,不至于一个人走失了,但要论起一些窄街曲巷,他就不熟悉了。

    既然是偷偷进城,杨怀仁也不急于先行回到随园,而是直接寻找那些经验丰富的建筑工匠的工头们。

    杨怀仁这样的装扮,要是在街上健步如飞,自是有些怪异,于是兰若心先跟他走进了一家茶馆,让他在此稍事等候,由兰若心先行去城北的端王府一趟,打听一下那些工匠的消息。

    杨怀仁觉得这主意不错,妹子愿意跑腿,那他也乐得躲在茶馆里清闲一会儿。

    这是一间座落在热闹的西市上的小茶馆,名字倒是清雅,叫做绿茗小肆。店面面积虽然不大,却是分了两层,店内的装饰也是上下楼有所不同。

    一楼是些散座,每张方桌上都摆着一个大茶壶,一叠粗瓷的茶碗垒在茶壶旁边,却不见有小二哥招呼客人。

    大茶壶里看来应该不是下的什么稀罕的茶叶,茶馆门前过路的人,如果走累了,便走进来随便一坐,自己动手倒上一两碗茶,咕咚咕咚喝下去,喝饱了便随意丢下一文钱,接着走出去继续赶路或者忙碌自己的生意。

    而二楼则是另一番光景,首先不论桌椅板凳还是茶壶茶碗,比起一楼来,都精致讲究了许多。

    尽管不是单间,供客人喝茶的每一张茶桌,却都摆放的稀疏宽敞了许多,茶桌与茶桌之间,都有一道折叠的木雕的屏风分隔,形成了一个半开放的幽静的空间。

    这样的差别化经营,杨怀仁并不是觉得多么出奇,反而觉得茶馆的老板把店开在喧闹的西市之上,这么才真正把茶水生意做到了雅俗共赏。

    楼上客人其实并不多,零星的几个衣着光鲜的富贵人模样的老头,舒服地倚坐在椅子上,悠闲的品着茶盏中的茶水。

    杨怀仁选了一个临街靠窗的空桌子坐了下来,小二非常有眼色的走了过来。

    “老先生,要喝点什么茶?”

    说着随手递过来一片木牍,木牍上雕刻着茶馆里提供的上等的茶叶名称,或许是为了方便客人们分类,在不同茶叶名称的刻痕里,又填入了不同颜色的漆料,显得格外生动。

    杨怀仁以前也不怎么喝茶,来到大宋之后,才渐渐喜欢上喝茶,特别是劳碌之后,一碗清凉的茶水,又解渴又解乏。

    只不过他在家的时候,买茶煮茶的事情,都是莲儿吩咐丫鬟们在做,家中的茶水好喝,他却不太清楚到底是喝了什么样的茶叶。

    看着许多陌生的茶叶的名字,他稍稍犹豫了一下,便笑呵呵的向小二问道,“小二哥,小老儿平日里在家喝茶也不曾讲究这茶的名称,今日乍一来到贵店,倒是露了怯了。

    不如你随便选两样贵店里新上货的品种,冲上两壶便是了。”

    小二听了有点挠头,这家店在西市上也是开了几十年了,他在这里干小二哥的营生,也有七八年的工夫。

    店里的熟客,他自然是知道他们的喜好,经常都是不用客人们发话,见到客人上楼,便可以对着楼下煮茶的伙计吆喝上一声,要煮一壶什么样的茶。

    这么做恰也迎合了老客们的心意,自是让他们感受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

    即便有些新客走上了二楼,把精致的茶牌给客人,客人也自会说出名称点上一两壶的茶水品尝。

    倒是像面前这位老先生有些奇怪。看他的穿着打扮,要么是个教书的先生,要么是个老学究,这样的读书人对于茶叶的了解,自然是精熟于胸的。

    可偏偏这位穿着这么斯文的老先生,似乎对茶叶一无所知似的,看过了茶牌,连那些大宋比较有名的茶叶都不认得一般,真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不过能走上这二楼的客人,在小二哥的心里,都应该是不差钱的主,或许这位老先生是乡下来的呢,第一次进城,难免不太了解这些上好的茶叶罢了。

    “老先生,咱家店里的茶,都是新茶。”

    小二哥说着指了木牍上的一个名字介绍道,“比如这越州兰亭花坞,就是前几日才从江南运到京城的。”

    兰亭花坞茶,杨怀仁自是知道名字的,心想原来北宋时就已经是名茶了,于是随着小二的介绍,微微点了点头。

    只是他对小二说的“都是新茶”的说法应该还是不太认同的。如今才是五月里,大多数茶才刚刚采摘,东京城里又哪里来的今年的新茶?

    虽然有些绿茶的种类,是在清明前后就采摘的,不过这个时节采摘的嫩茶,清气是有了,却是少了许多香气,味道中略显青涩而且不耐冲泡。

    不过他转念一想,当时这种交通运输的条件下,或许去年的茶叶,在今年喝,通俗的认知中,也就算是新茶的,所以小二哥这种说法,也不算欺瞒了他。

    见杨怀仁只是点头没有作声,小二哥又介绍了另外一种茶,“要说最新的茶嘛,要属这荔浦修仁了,这可是今年刚下来的新茶。

    桂州那边茶叶下的早,咱们这边还没开春呢,那边就可以采茶了。”

    实际上,荔浦和修仁,是两个地名,都在桂州辖内。两地都产出一种比较特色的茶叶,运到北方来,人们便以两个产地来给它命名。

    杨怀仁听了修仁茶的名字,似乎很感兴趣。他名字有个怀仁,这茶叶叫做修仁茶,大家都是仁义的代表,那不如就点上两壶尝尝味道。

    小二见这个老先生光是尝尝味道就点了两壶每壶卖价五十文的茶水,忙恭敬的收回了木牍,笑滋滋地噔噔噔跑下了楼去。

    忽然从楼梯上传来一个老汉的笑骂声,“你这小厮,看把你乐得,捡了银子还是怎么了?”

第553章:讲究的老汉() 
杨怀仁循声望去,从楼梯口渐渐冒出一个头来,接着一个身材匀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