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3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嘹亮的号声如期而至,响彻整个禁军谷地大营,这一次也不用火长和队官们去喊大家起床了,将士们听到这样的号声,不自觉地就跳了起来,麻溜穿了衣服便往校场里跑。

    杨怀仁和诸位将领都已经在了,校场口照样站了教官,杀威棒握在手里,格外的显眼。

    昨天就挨了打的将士们不自觉地感到屁股上还是火辣辣的疼,虽然昨天玄参将给挨了打的兄弟们没人发了创药,昨晚就已经不疼了。

    卯时时分,除了几十个昨天受了伤或者中了暑的将士,所有人都到了校场,杨怀仁站在高台上,满意的点了点头。

    将士们似乎也发现也些不同,昨天集合的时候,也就原来的通远军的边军们列队整齐,而今天,他们随着教官们的口令站齐了队伍,校场上全是一块一块的方块,还真是好看。

    吕济远想得多了一些,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好看这么简单,而是经过了一天的严酷训练之后,原来那些禁军将士们,整个精神面貌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

    原来的懒懒散散的样子逐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英姿飒爽的模样,腰杆子挺的更直,昂首挺胸,已经有了一个军人应该有的样子。

    不断有人察觉到了这一点,那种埋藏在心底好久的那种作为军人的自豪感,又重新开始萌发了。

    杨怀仁没有立即下令开始早上的五公里越野跑,而是每个小队都发了一个大包袱,包袱里装的是些坎肩和绑腿似的东西,教官们接过来,分发给了大家,然后做示范,把坎肩穿在身上,绑腿也绑在了脚上。

    将士们把这些东西领到手里,发现人与人之间,还有些不同。

    有的人领到的,坎肩和绑腿的长条口袋里啥东西都没有,而有些人领到的,小口袋里装满了沙子,穿在身上之后,压的脚都很难抬起来。

    就在大家迷惑不解的时候,杨怀仁站出来了,还是利用手下的“大喇叭”们开始向将士们训话。

    “宣布一个新规定,以后的训练之中,所有人都要负重,不过要加多少重量,也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长跑成绩排在第一梯队的,要负重二十斤沙子;排在第二梯队的,负重十斤沙子;排在末尾梯队的,可以不用负重。”

    校场上的将士们一阵懵逼,好似觉得哪里不对。杨怀仁狡黠的一下,顿了顿等待他们想清楚,才接着说下去。

    “是的,想必很多将士们已经想到了,排名靠前的人,训练量就是加大了,不过我觉得这是公平的,想得到更好更多,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你可能会说,加了二十斤的负重之后,可能就没法保持在第一梯队里了,这其实没啥,你乐意降级到第二梯队里,可以减少负重的嘛。

    你要是愿意轻轻松松不用负重,那也可以去第三梯队里,不过话还是老话,第三梯队的人,将来被老子赶回家的时候,别跟老子耍赖就行。”

第667章:蜕变() 
谁都知道美丽的蝴蝶是毛毛虫变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不是每一条毛毛虫,最终都能变成蝴蝶,它们中的大多数,也许没有机会让自己发生蜕变,便在毛毛虫的驱壳里,耗尽了一生。

    穿着十斤重的坎肩,腿上绑着两个各重五斤的绑腿进行五公里越野,那滋味,真是谁跑谁知道。

    一开始还好,半程之后,也许就已经把跑全程的体力消耗殆尽了。

    别小看这多加的二十斤负重,压垮一匹健壮的骆驼,多出来一根稻草的重量,就已经足够了。

    杨怀仁也感到了从未感受过的沉重,转过谷口的大槐树,他也开始觉得腿脚跟不上趟了。

    廉希宗先生传授的内功心法,更多的是调整他的气息,但气息调整好了,不代表身体的骨骼和肌肉能承受的了。

    昨天他还跑得轻松,但是晚上还是感受到了双腿的酸麻,平时肌肉锻炼的不够,这时候就显现了出来。

    不过既然他想做一个榜样,那就必须坚持,那些将士们见大将军都在咬牙坚持,也确实鼓舞着他们不要放弃。

    昨天的时候,长跑的队伍拉得还很长,队首和队尾,差不多相距了三四里地的距离,而今天,队伍就相对集中了。

    体力好的人因为加了负重,自然完成得更加困难,而原本属于队尾的一批人,因为没有负重的限制,反而追着队首追得很紧。

    也许这也是他们动力的来源,眼看着原本比他们强出很多的人就在不远处的前方,他们也更加卖力地去奔跑,去争取吃上肉的权力。

    转过大槐树的时候,好多负了重的,原本属于第一梯队的将士们就有点吃不消了,而他们身后那些原属于第三梯队的将士们开始赶超。

    这种相互追赶超越的姿态,又反过来激励了原本领先的人们,恐怕失去了原本属于他们的东西,于是重整旗鼓,拼命的又去追赶。

    说出来也许大家不信,所有的人完成了这一次负重五公里越野之后,从整体的平均时间上来看,比昨天早上的成绩,还要更快了一些。

    这样的结果让所有教官们和将领们也非常吃惊,明明大多数人都加了负重,但是所有人的成绩竟然都提升了不少,简直有点难以置信。

    从个人的成绩上看,和昨天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造成的结果就是,今天吃肉的人和昨天有很大的不同。

    这其中也包括原来的边军将士们,今天他们之中,也只有不到一半还保持在成绩最好的第一梯队中,另一多半则降到了第二梯队,也有少数人成了最慢的那一批人。

    杨怀仁制定的制度,是不分远近亲疏的,既然制度摆在那里,那就要按规定执行。

    杨怀仁自己就没有像昨天一样领先,而是落到了第二梯队里,他的早饭,也是只有炊饼和青菜。

    连大将军都严格遵守了自己制定的规矩,其余的人就更没有理由去埋怨了。

    那些没有保持在第一梯队里的边军将士,向来就觉得这样的分配方式合情合理,昨天训练表现好吃好喝好,今天表现不好,只有炊饼果腹,也毫无怨言。

    虽然吃的比昨天差,但是杨怀仁心中感到这样的训练方式,正是他达到目的的关键所在。

    今天在将士们中间,没有出现任何埋怨的声音,人们都开始明白一个道理,强者就应该得到更多,而要做强者,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吃上了肉的人,会毫不顾忌的炫耀自己的饭菜,只能啃炊饼的,也并不会觉得不公平,而是咬着牙愤愤地去想,下午的训练,我要加把劲追回来。

    教官们也不断的重复着杨怀仁所说的理论,以后龙武卫和虎贲卫这两卫禁军,就是大宋军队之中,精锐中的精锐,这里只要精英。

    能通过这样的严酷训练留下来的,将来就有机会去战场上建功立业,造就不平凡的一生,立功封赏或者加官进爵,那都不是梦想。

    这就是精英文化,觉得自己是精英的,那就通过训练的表现来证明自己,而不是精英的,那就请自觉离开。

    不用管外人怎么看,更不用去想离开这里的人会不会懊悔,只需要知道,能留下来的人,将来一定会为自己是这个集体中的一份子,而终生感到骄傲,更会为了这个集体而充满了无上的荣耀。

    杨世虎想明白了,一开始的时候,或许他还觉得杨怀仁这种训练方式,似乎有点外行,有点不符合训练士卒的惯例。

    而现在他再去看禁军将士们身上发生的微妙变化,他也渐渐开始明白了,杨怀仁就是用一种激烈到一般人不能理解的方式,有些违背正常思想的理念,去改变禁军,让他们在短时间里就蜕变成了一直更强大的军队。

    吃完了早饭,照例是让大家盯着上午的灼热阳光练习军姿和正步,到了下午,林冲便来了。

    禁军中的人员调配,程序上是十分繁琐的,杨怀仁托人去要了林冲过来,光跟枢密院的大佬要人还是不够的,让王明远去他们家送了不少随园的特色食物,才让林冲的调迁变得简单了许多。

    尽管如此,衙门里慵懒的办事作风,还是把这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拖了半个来月才办好。

    林冲身后背着铺盖卷和他用的最顺手的一根哨棒,手里拿着一纸调令来到龙武卫大帐之时,玄参正在帮杨怀仁挑脚上的水泡,让林冲见了大吃一惊。

    而且不光是杨怀仁,包括黑牛哥哥、天霸弟弟和柯小川他们,也都是脚上、腿上和肩膀上起了水泡,甚至直接磨秃噜了肉皮,都等着玄参给他们上药。

    林冲知道这是大帐,这样的场面多少有些怪异,不过他还是严格遵守着军中的高低礼仪,伏身去给所有人挨个行礼,就是脸上的表情,不知道是奇怪还是想笑。

    杨怀仁也没空站起来跟他去还礼,而是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笑着说道,“林冲兄弟你就别憋着了,想笑就笑,不过你也笑不了多久,或许明天,你就跟我们一个样了,哈哈……”

第668章:紧急集合(上)() 
下午林冲教授枪棒,杨怀仁很放心,并不需要他看着,如今禁军的将士们都十分认真,没有人敢去偷懒耍滑,也没有那样的机会。

    而傍晚的长跑,会根据早上的成绩,重新分配坎肩和绑腿,而长跑的结果也证明了,这样差别化的负重长跑,会激励每一个人更加努力。

    林冲也逐渐开始懂了杨怀仁那句话所包含的深意,他果然和杨怀仁以及师兄李黑牛一个样了,晚上不得不去挑脚上磨起来的水泡。

    林冲虽然出身东京城的一个小富之家,但他性子里还是非常能吃苦的,可经历了龙武卫大营中的训练之后,也感到身体疲劳的程度,几乎已经到了他的极限。

    身体虽然疲劳,每一天的训练都非常的累,但是他非常享受这一切,也隐隐感觉到,将来的龙武卫和虎贲卫,必定是和原来的禁军不同的,他们更强,而且强的不是一点点。

    就这么过了几天,林冲和将士们似乎也慢慢开始适应了如今的生活节奏,跑步,训练,吃饭,再训练,再跑步,再吃饭,睡觉。

    校场,大槐树,营帐,三点一线的生活看上去很无聊,不过当他们感受到身体和意志力的变化之时,却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那种充实感。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以前大概是没有目标的,或者已经忘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得过且过,算是一种好听的说法。

    这年头也就是这样,朝堂上看着像是翻新气象,实际上还是玩那一套变法的路子,从杨怀仁这个角度看,朝堂上的风气,还是老气横秋,没有半点新意。

    而老百姓呢,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他们最关心的也只不过是下一顿吃什么而已。

    那些文人墨客们则是偶尔对着一条小河或者小山大发感慨,好似自己目光如炬,眼前的小河小山就好似大宋的万里河山,他们看透了一切似的,感觉一腔抱负无处施展,然后便在风月之间醉生梦死。

    剩下大宋的军队和军人们,得过且过,就显得只不过是随波逐流的应应景罢了。

    不论是谁,大家都好像生活在一团迷雾里,看不见未来的路,然后渐渐习惯了这样,而当阳光照射下来,驱散了迷雾之后,不管眼前是康庄大道还是蜿蜒小径,却总会有种豁然开朗之感的。

    龙武卫和虎贲卫的将士们豁然开朗了,训练也就更卖力,不过在杨怀仁看来,似乎他们的思想里还是保留了不少古板的成分,还是要想办法解决的。

    一个军人,不光要身体好,意志坚强,上了战场能有快速的适应能力和变通的能力,也是同样重要的。

    七月的中原,雨季如期而至。同江淮的梅雨季节有所不同,雨并没有丝丝绵绵的娇柔,而是一种充满了力量的滂沱之感。

    下午本来还是艳阳高照,将士们正在挥汗如雨练习着一套新学的棒法,转眼间便晴天霹雳一声炸雷,乌云便奔涌着压顶而来。

    豆大的雨点“啪啦啪啦”落下来,急促地好似被人追赶着,打在身上,脸上,还有点疼。

    下午的训练不得不停下来,让将士们回到自己的营帐避雨,而原来傍晚的长跑,在这样的天气里也不得不取消了。

    将士们发自内心的欢呼起来,对这场暴雨的到来感到非常欢喜,脸上的笑容,无不像极了第一次吃到麦芽糖的孩子,单纯而可爱。

    校场上先是被骤降的密密麻麻的雨点打得尘土飞扬,没多久便开始散发出泥土的清香。

    雨水在校场上汇聚,慢慢变作了涓涓的溪流,顺着不容易察觉的地势缓急向着小河里流去,河水也顺势涨了起来,混杂了泥土和碎草叶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