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能打败契丹人,如今还没有崛起的女真人和蒙古人,就不会有机会壮大自己,成为新的威胁的机会了。

    这样的话,杨怀仁其实不用细说,游师雄自然是一点就明,顺着杨怀仁的计划,他也会想到这些。

    当所有的蓝图都展现在眼前的时候,游师雄忽然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激动感觉,恨不得抓住杨怀仁的手说,“你小子咋不早生三十年呢?!”

第735章:还有个丐帮() 
见天色渐渐黯淡了下来,杨怀仁该说的也都说了出来,于是起身告辞。

    “游老将军,小子来看望你,没有给你带什么礼物,还把你家大门给砸坏了半扇,希望您老别见怪,就当小子胡闹了。”

    游师雄笑道,“你小子,也真是胆大包天,连我大总管府的大门也敢砸,真不知道你是无心的还是故意寒碜我。

    你能来看望我这个老头子,我就很知足了,何况你已经带来了最好的礼物。”

    杨怀仁点点头谦逊道,“游老将军客气了,这礼物送的我开心,您收的也开心,而且对西北边的老百姓还有边军将士们都有好处,就不必道谢这么见外了。

    按说小子来一趟,是应该给您做几道拿手的小菜,咱爷俩能促膝长谈,小酌几杯的,不过如今小子还有皇差在身,实在不便久留。

    这天色也不早了,小子此次是微服来的,怕别人看见了给老将军招来些非议,这就要走了,赶在城门关闭前就要出城,多有失礼之处,还望老将军海涵。”

    “屁话!”

    游师雄的眼神里其实很希望杨怀仁多留一天,他很希望能多跟杨怀仁聊聊,但也知道杨怀仁这次出京的身份特殊,这一趟来凤翔府已经是不对了,再留宿在他府上,的确容易被旁人说三道四。

    可想到他作为主人,连顿酒饭都没给客人吃上,心中也是不爽。

    如今他看待杨怀仁,也像是看待了自己的子弟亲人一般亲切,知道西北这地方冬季的夜里寒冷一场,他却还要连夜赶路,心中多少有些不忍,双眼里竟心疼自己孩子似的,变了点点闪光出来。

    他骂完了杨怀仁,又上去重重地拍了拍杨怀仁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这边的事情,你放心便是,我老游自然会当做是自家的事情来办,你路上小心保重!”

    肩膀虽然被游师雄这重重一拍拍得跟快散了架似的,可杨怀仁心里却忽然一阵暖流,就像久违了的父亲在他脑袋瓜子上的一巴掌一样,疼,却内心里感到亲切和幸福。

    他点点头,叹了口气,“游大爷保重!小子告辞了。”

    说罢便领着兰若心和天霸弟弟等人快步往门外走,游师雄不忍看他离去的背影,转过头去闭上了眼睛。

    没有说后会有期,因为大家都知道后会,其实是无期的,一切都是缘分。

    韩大棒槌知道家主不便送杨怀仁出门,便代替主人做了他不想面对的事情。

    再跨出那扇被天霸弟弟砸坏了的半扇总管府大门,杨怀仁回头望了望总管府的院落,朴实无华,却触动人的心灵,也许这就是游师雄的为人准则,也是他对于品格的一生追求。

    尊重,或者去崇敬一个人,不一定是看他一生做出了怎么样的大事和成就,但是看他的人品高低,就足够了。

    一行人走出凤翔府城门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下来,白日里的空旷变成了望不到边的荒芜,只有偶尔几颗在寒风中矗立了不知多少年的老树,为杨怀仁的马车指明了道路。

    中原还是初冬,甚至江南还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西北已经寒风凛冽,特别是入了夜之后,那透衣的寒风仿佛是被无边的黑夜赶着来的。

    马夫抽打着马鞭急急地赶路,似乎让这寒风更猛了一些,杨怀仁和兰若心坐在颠簸的车厢里,并不比在外边暖和多少。

    兰若心试着用手巾去堵了几次,可车厢的缝隙还是不断的刺进冷风来,杨怀仁笑着忽然一把把她揽到身边来坐下,“别弄了,没用的。”

    兰若心嘟了嘟嘴,顺从的顺势依偎在杨怀仁的怀里。今天杨怀仁和游师雄说的话,她听懂了一些,也有些还没有琢磨明白,不过在她心里,杨怀仁的确成熟了好多,而且这种转变似乎太快了些,让她有些不适应。

    不过这样的变化,在兰若心看来是好的,回想起来,杨怀仁正在做的事,或者计划将来要去做的事,都是为国为民的好事。

    而她原先的梦想里,正是能有一个这样的有侠义心肠的斯斯文文的才子做她的如意郎君。

    如今她找到了,却又有了一种害怕的感觉,有能力又有责任心的男人,自然是女人心中所喜欢的类型,可有能力又有责任心,也就意味着他要付出很多,去做大事。

    兰若心本心里就是一个存在感很强的女人,自信也足够自立,即便找到了她喜欢的男子,也不太愿意只是做一个在家中相夫教子的传统女人。

    她想象里,如果她的男人能舞文弄墨,她起码也能帮他铺纸研墨,如果他的男人能上阵杀敌,她也愿意化身马前小卒,在他身边保护他。

    但杨怀仁在做的事情,对她来说,也是在是太大了,这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她有点不知道如何去帮助他了,只能对着那些漏风的缝隙发恨。

    不一会儿的工夫,兰若心便感到依靠着杨怀仁怀里的半边脸暖和了起来,她很享受这种感觉,外边是寒冷,在自己的爱人怀里确实温暖的。

    忽然她想起了一件事,前段时间杨怀仁建设庖厨学院,她也是从丐帮里找了些能出力气又有些手艺的乞丐们去工地上帮了忙的,便糯糯地问道,“我知道你要做大事,有些我也没太搞明白,不过我知道那些事,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所以我忽然想起来,青莲帮和丐帮,人数众多,也有足够的财力物力,不知道在你要做的大事里,能不能帮得上忙呢?”

    杨怀仁怔了一下,接着好似返现了新大陆似的心里乐开了花,嘴里自言自语道,“对啊,还有个丐帮!”

    他琢磨了一下,忽然间便豁然开朗了。丐帮之大,有帮众几十万人之多。这些人里边,绝大多数人都是真正的不事生产的乞丐。

    而他计划在西北边地建设大型的牧场和外贸基地,不缺钱不缺地,缺的不就是人手吗?

第736章:汉中四绝(上)() 
杨怀仁美滋滋的一笑,瞅瞅车厢里反正就他和兰若心两人,便低下头去,在她的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

    “也多亏了你提起来,不然我都给忘了。”

    兰若心双颊羞红,却又主动往杨怀仁怀里挤了挤,“既然你要干大事业,那就意味着要用人,用很多很多的人,西北这地方人少,也不一定能挑的到你用起来合心意的,我便想起丐帮来了。

    只不过,丐帮虽然大,人也够多,但让他们给你做工做事,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还是要看他们自己的意愿。

    嗯……还有一点我也不得不承认,丐帮里那些花子们,早就过惯了饭来张口的叫花子生活,如今再让这帮逍遥惯了的人去做工,怕他们不一定就听管教。”

    杨怀仁点着头,心里十分欢喜兰若心早就帮他想到了这么多。

    “丐帮的人多,但他们之中,没有多少人生来就是叫花子的。就算他们懒散的时候长了,有些人不愿意靠干活吃饭,可总也有人愿意重新回到凭劳动吃饭的生活中来。

    机会给他们了,愿不愿意来,那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我只能提供这样的机会,绝不会强求什么。

    至于你担心他们不停管教不肯好好干活,这一点其实有点多虑了,看看当初那二百多个你招来的去学院工地上干活的乞丐们,他们不是干活干的很好吗?

    关键不在于他们想什么,而在于他们想得到什么,当他们得到的东西得到了满足,他们自然愿意付出自己的劳动。

    给我杨怀仁做工的干活的,我都不会吝啬工钱的,而且保证他们吃饱吃好,我哦才不怕他们真来了不会不卖力气。”

    兰若心嘻嘻笑了几声,“就你厉害,是我瞎担心了还不行吗?到了下一个有丐帮分舵的市镇,我便联络他们。”

    “不急的,”杨怀仁抬手摸了摸她的脑袋,“可以慢慢来,记得对他们,事情不用说明白了,只说是给我杨怀仁做工就行。”

    兰若心嗯了一声,表示她懂了。杨怀仁在西北边境地区建设牧场的事情,如今还是计划和准备阶段,因为涉及到未来大宋的对夏战争,所以这个消息是绝对不能走漏了的。

    马车走了一夜,才赶上钦差的大队人马,杨怀仁这才换了一路快颠簸散架了马车,换了更大的一辆乘坐。

    至于杨怀仁的行踪,队伍里大都是他的自己人,自然不会过问家主的去向,而随队的朝廷官员们,大都不知道杨怀仁这一天根本不在钦差的大队之中,就算有几个精明的发现杨怀仁不见了一整天,也不会多嘴说些什么。

    既然是混官场的,都是懂得官场规矩的,就像是唱大戏,在这出戏里,你要懂得谁是主角谁是配角的道理,该看不见听不见的时候,就装聋作哑,不然得罪了人,可没有好果子吃。

    杨怀仁其实也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恶毒,也没有工夫和他们玩官场上那一套,既然他们不吱声,杨怀仁也不用多说什么,一路上好吃好喝供应着,也算是尽了自己的心意。

    大队从新向南出发,走佛坪道穿越秦岭,走了整整两天,才来到一个盆地。

    汉中平原叫了上千年,实际上从地理学上的划分来讲,汉中更应该叫做盆地。

    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如果单纯从地理课本上学到这些,还不能体会到用秦岭来分隔南北方的原因。

    杨怀仁亲自穿过了秦岭,才有了感官上更直接的体会。山北已经是初冬,而到了山南,却又是一副秋高气爽的景象。

    夸张的说,连空气呼吸起来都能感受到山北山南的迥异,山北的冷风干燥得似乎要割破了人的喉咙,山南则渐渐湿润了起来,风虽然也凉了,却没有那么凛冽。

    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因为气候的不同而不断的变化着。

    既然来到了汉中,不得不提一下汉中的四大小吃,也被当地人叫做汉中四绝,分别是南郑的热面皮、宁强的浆水面、略阳的菜豆腐和留坝的片皮子。

    面皮这个名字,也许说出来大家不太熟悉,如果换一种外地人的叫法“汉中凉皮”,也许大家就觉得如雷贯耳了。

    后世任哪一个地方,都有满街摆摊的汉中凉皮摊子,也许只不过是一个三轮小车,一张矮脚的四方桌,可人们看到这样食物,总忍不住停下脚步,花上几块钱品尝一碗。

    外地人也许因为在炎热的夏季才时常去买来一碗凉皮,把它当做了一种爽口的在暑热里渡暑的小吃来食用,也会自然而然的把凉皮误会成一种解暑的食品。

    实际上汉中当地人更喜欢热着食用它,也更喜欢叫它面皮。因为最初的面皮,要向前追溯到秦朝,也的的确确是用面来做的。

    随着历史的推移,才开始被当地的淳朴百姓们不断的创新,或直接改用了米粉作为制作的主要原料,或者用面粉和米粉混的的方式,用不同的配方制作出具有个人特色,口感又不同的面皮。

    凉着吃确实有解暑开胃的作用,不过趁热吃,才是当地人最喜欢的,也是最道地的吃法。

    刚出锅的面皮,从热气腾腾的蒸笼里揭下来,甩在案板上卷成长卷儿,几下快刀下去,便切出了一碗热面皮。

    加入盐巴、米醋、酱油、特别调制的胡椒粉和姜汁蒜汁,最后淋上辣椒制作的红油,就是一道最朴实却最诱人的美味。

    当然,当时的面皮制作技艺还没有后世那么精湛,调味料也没有那么丰富多样,特别是辣椒制作的红油,也只有杨怀仁才有,即便在东京城里,也是刚刚时兴起来,高昂的价格也并不是一个市井里寻常的面皮摊子能用的起的。

    不过带着古色古味的热面皮,还是让杨怀仁品尝到了那种汉中人在食物的创新里的智慧。

    当然,加入了辣椒红油的热面皮,那种最激烈的味道融合进烫嘴的面皮当中,才是最终成型的美味。

第737章:汉中四绝(下)() 
这四样最具有汉中特色小吃,相同的是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而不同的是,相比热面皮在北宋已经有小贩们挑着担子或推着小车沿街摆摊售卖,另外几种则更多的是民间寻常百姓家里的家庭美食。

    粉皮子,也就是片皮,单是从外观看的话,有点像后世北方地区流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